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需要用客觀、全面、準確、簡練、流暢的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怎樣寫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這里提供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分享,供大家參考。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1
CCTV為我們奉獻了《開學第一課》,我們多多少少了解了什么是美。
《開學第一課》這期的主題是美在你身邊,主持人撒貝宇說得對: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存在美,只是因為你還沒有發現而已。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人,他們抱怨在生活中找不到美,其實,美就存在于我們身邊。
黎明,當我們還在酣睡時,我的父親早已悄悄起身,在廚房為我準備早餐,等我起床,熱氣騰騰的早餐早已擺在桌上。
匆匆地走在去往學校的路上,腳下的路也在匆匆后退著,心里想著該如何渡過這漫長的一天。卻沒有人注意到,這時的路已經變得十分干凈,遠處還有清潔工那忙碌的身影。
父親為了讓我的早餐有營養,便不惜昨日工作的辛苦,早早起床準備早餐。清潔工為了讓我市能在第一時間變得干凈,在人們都酣睡時,已經開始工作了,大家說:這是不是生活中的美?
在街上,你有時也許會發現,有人在把自己手中的食品袋扔手垃圾箱的同時,也會將桶外的垃圾隨手扔進去。
在公交車上,有人給老人讓座;走在校園里,有向老師問好的聲音,這也是美。 身邊美好的事處處存在,只是我們缺乏對美的認識和理解。
其實,生活中的美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用心去尋找、去體會,就會發現,原來,美就在我們身邊。
美來源于生活,善于發現生活的美,善于從生活中得到啟示,你會感到生活中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就在你身邊,你會覺得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
就我們而言吧,考試及格了,成績提高了、作文進步了,這就是成功,應該感到高興,也應該把它歸于美。
只要你擁有善于發現的雙眼,你就會發現,“美”就在你身邊!“美”就在我們身邊。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2
我們都有夢想,都想展望未來。為什么祖先會把夢和思想聯系起來?也許他希望他的后代每個人心里都有夢想。我不想成為行尸走肉。“夢”由森林和黃昏組成,那么它是什么意思呢?一個人想著如何在夕陽下規劃自己的未來。想著自己的夢,而林是芊芊,所以自己的夢不止一個。
如果一個人沒有夢想,他怎么能和未來聯系在一起,他怎么能試著現在就展望未來?
“思”是由相和心組成的,它的意義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大膽地展望未來。我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后代而驕傲。我們的祖先是如此聰明,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他們的智慧。
祖先創造了夢想和現實,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他們創造了堅固的長城、美麗的夢幻花園、古老的紫禁城等。這就是心中夢想的存在,無數奇跡的創造。
很多農村孩子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奮斗;努力工作。正是因為他們心里都有夢想,所以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并為之奮斗。
為什么李連杰,劉煒,章子怡等?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取得如此成功是因為他們都有夢想。有夢想相當于邁出人生成功的第一步,所以要為自己的第一步樹立夢想,在樹立夢想的同時一點一滴的實現。
夢想和思想的聯系造就了無數成功的人事,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3
自從我看了《開學第一課》后,我知道了,愛是由親情/友情和愛情等多種元素組成的。
一個叫馬鵬飛的14歲男孩,在他不到一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去了,只剩下了奶奶相依為命。不久,他的奶奶患了糖尿病,被迫退休,退休金每月只有二百元。每天的開支和醫藥費然他們的生活苦不堪言,于是,馬鵬飛的奶奶就開始減少藥量,后來的日子漸漸有了些好轉。直到四年后,又一場噩耗降臨了,鵬飛的奶奶由于長時間不治療,舊病復發,使得雙眼失明。這時只有5歲的馬鵬飛承擔起養家的責任。從此,做飯,干家務,讀書,陪奶奶散步,喂奶奶吃飯吃藥等都成了他每天都要做的事。一干就干了9年,9年來,他每天都是如此,沒一天松懈過,而且他的學習成績還很優秀,這就是愛的力量,愛的承擔,愛的責任。馬鵬飛是一個自強自信的男孩,他把對奶奶的愛轉化為腳踏實地的行動,承擔了所有的痛苦和憂愁,從而把快樂帶給了奶奶。
楊利偉叔叔說過,他最大的動力來源于偉大的祖國。多少年來,中國人民都為祖國的強盛奮斗不息并取得許許多多的榮耀,那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我愛我的祖國。我認為,愛來自于偉大的祖國,榮耀的背后是付出與奉獻。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影霸對祖國的愛轉化為行動,是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所有帶都是無私的,愛一個人不是為了某種利益,而是為了他人的快樂而做出的付出與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那就能承擔任何痛苦;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就能戰勝任何苦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祖國將變得更加美好燦爛與輝煌。
愛,讓我們中國更美麗!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4
9月1日晚上8點的時候,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觀看了每年都有的《開學第一課》節目,而每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都有利中小學生們的成長,同時也是中小學生們開學前必須學習的一堂課程。
觀看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使我受益匪淺,因為今年是我們偉大的祖國紀念日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通過開學第一課節目這短短的幾個小時,深刻的認識到我們的黨這一路走來是多么艱辛,我們之所以有著今天這幸福的生活,是離不開我們偉大的黨的努力,是他們一步一腳印鑄造了我們的生活。
身為中小學生的我們,雖然不能立刻為祖國做出一些貢獻,但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努力的學習,成長,在生活當中以黨員們為榜樣,努力學習將來也要成為他們一樣,做一個無私奉獻,一心一意為祖國報效的人。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5
2021年已經過去了大半,我們已經度過輕松愉悅的暑假,迎來新一學期的學習生活。在這個嶄新的學期中,我們都迎來新的學習任務,新的學習征程。為了廣大中小學生能全心投身于學習,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在九月一日這一天又跟我們見面了。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又給我們帶來全新不同的主題,因為2021年是我們偉大中國共產黨第一百周年華誕,《開學第一課》給我們帶來一幕幕精彩又令人倍感震撼的華麗舞臺盛宴,令人流連忘返,深深沉浸在節目組給我們帶來的節目之中。
身為一名中學生,我已經觀看《開學第一課》有很長時間的光景,幾乎每一檔《開學第一課》都準時在家中觀看,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檔大型公益教育節目。作為已經播出十幾年的《開學第一課》它陪伴了我整個學習生涯,也深深體會到,《開學第一課》給我們帶來的教育意義與目標內涵。
身為祖國新一代的傳承人,我深深的知道祖國的`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只有通過各個領域的人才建設,共同發展,我們的祖國才能越來越強大,在國際中才能不斷拉近各個國家的距離,給我們的人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帶領中國人民一起光復那曾經屬于歷史榮光
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斷的讓自己的能力在學習中得到成長,立志要像《開學第一課》的各位前輩們一樣,為祖國的輝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讓我們一起常懷一顆熱愛祖國的心,一起維護祖國的尊嚴,努力學習,展現出我們新時代少年的青春風采;在未來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能夠挺起胸膛,接過祖國交付于我們的重任。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6
這一期的主題是父母教育我。主要講的是孝,愛,禮這三個課題。分別由張泉靈,何炅,王小丫為我們講解的。
一、孝
孝是做人基礎。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任何一種愛都應當回報,更何況我們的老師和父母呢?我們不能忘記老師和父母對我們的大恩大德。不善待父母就是犯了一個非常非常嚴重的錯誤。因為是母親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是父親嚴厲的教導促使我們飛速的進步。……就這樣就不能不善待父母。
二、愛
這里有個感人的故事:秦勇叔叔的兒子大珍珠4歲患有嚴重的感統失調癥他陪伴兒子了十年。在陪伴兒子的十年里,陪伴兒子做康復訓練是秦勇每天最重要的日程,對于一個感統失調的孩子來說,哪怕是系鞋帶這樣簡單的動作也可能是他終身需要克服的困難。當得知騎自行車是對感官協調能力最好的訓練,秦勇陪著兒子開始了漫長的練習。那時候,秦勇家的鄰居總能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大珍珠踩著自行車東倒西歪,秦勇扶著車后座拼命奔跑,摔倒,扶起來,繼續……一年后,當大珍珠終于可以穩穩地坐上自行車,騎上一小段時,向來堅強的秦勇也忍不住落下了男兒淚,“從那一天起我就堅信,其實他什么都可以學會”。
三、禮
這里為我們講了坐飛機的禮儀和容祖兒姐姐的媽媽教她的禮儀。
看完這個節目我受益匪淺。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7
作為00后的一代新人,我對革命先烈們的印象甚是模糊,僅僅是從課本上或家人聊天中粗略了解,但要說到感受,卻是更加懵懂。今天開學第一天,老師讓我們收看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我便想,趁著這大好的機會,我應該好好了解一下革命先烈在革命歷史時期的英雄事跡和精神,因為正是由于他們無畏的犧牲、舍生取義的精神才造就了我們祖國今日的繁榮與和平,更加鋪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因此今年節目主題也特別取名為“先輩的旗幟”,圍繞“長征精神”,選取“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四節課,向我們新一代講述長征中的動人故事。
每一位講述者的神情都讓我動容,他們或激動、或憂傷,眼中閃著淚花卻是泛著幸福與驕傲,心中懷著悲痛卻有堅強和不屈。我仿佛被他們帶入到他們的世界里,感受著他們的心情變幻。我雖然沉浸其中,可我還是難以理解這些革命先烈是有何種精神,支撐著他們可以拋頭顱、灑熱血,甚至犧牲自己的家人。但當第二章開始,開國元帥、著名軍事家賀龍將軍的女兒賀捷生講述她的故事后,我仿佛明白了些什么……
賀捷生奶奶出生時,賀龍將軍正在前線戰斗,聽聞消息后高興極了,命令部隊趁勢出擊,紅軍勢如破竹,連續取得了龍家寨、十萬坪和忠堡戰役的勝利。賀龍身邊的蕭克說:“小丫頭要不就叫‘捷生’吧,在捷報中出生嘛!”賀龍高興地說:“要得,這名字響亮!”
賀捷生奶奶出生后18天就跟著她的父母踏上了長征的道路。當他們走到貴州的山埡口,突然遇到了一大群圍上來的敵人,父親賀龍將軍騎著馬帶著部隊趕緊往外沖。卻沒發現孩子就像一個包裹一樣飛了出去,重重地摔在草叢里。
當賀龍將軍帶著部隊氣勢如虹一口氣沖出去幾十里,才發現孩子不見了。他臉色煞白,立即策馬回頭一路狂奔,平日里帶兵打仗的從容全都不見了。找了很久,才得知有傷兵隊伍撿到了他的孩子。賀捷生奶奶感慨地回憶說到:“當時父親看到我,一把把我抱過去,竟然哭了。父親這一輩子槍林彈雨什么都沒怕過,那是我知道的他唯一的一次流淚。”
這個故事只是長征途中一件平凡的小事,它雖非像七根火柴、倔強的小紅軍那般跌宕起伏,令人感傷,但我卻被這個故事緊緊的揪住心扉,難以忘卻。革命先烈們也是一個個平凡的人,他們有感情、有生活、有自己心愛的妻兒,可在大義面前,在祖國面前,他們選擇的是自己高貴的信仰,放棄小我,成全大我。正是這種義無反顧的選擇,英勇不屈、不怕犧牲的大無謂精神,換來了我們祖國的和平繁榮;也正是有了這樣高尚的信念,才使得他們越來越勇,在無數次的面臨危險時,放棄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保全革命的果實。
今天,先烈們雖已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事跡卻讓我永遠銘記在心;而他們的精神更是時刻激勵我、鞭策我。我成長在紅旗下,這是多么幸運、多么幸福。革命先烈留下的意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我需要踐行的目標。勤之以學,立志成才,勇于挑戰困難,突破自我,接過革命先烈的接力棒,為我們的祖國更加昌盛繁榮無私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