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觸不可及》觀后感800字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電影《觸不可及》觀后感800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電影《觸不可及》觀后感800字1
《觸不可及》其實生活和電影一樣,有很多點點滴滴的感人故事,他們或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付出總能點燃生活,帶來溫暖。這一部源自于真實故事的電影。影片講述的事情也很簡單,就是這簡單的情節,簡單的畫面,一次次帶給我們的確實精神的沖擊。在這個仍然存在種族歧視的社會,在這個仍然存在地位偏差的社會,我們的人,世俗人類,選擇怎樣的為人處世的方法?
由這部影片我想到了專業課老師的話。這部影片的取材很簡單,因為一次跳傘事故,白人富翁菲利普Philippe(弗朗索瓦·克魯塞 Fran?ois Cluzet 飾)癱瘓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職陪護。由于薪酬高,應聘者云集,個個舌燦蓮花,卻無法打動他的心。直到黑人德希斯Driss(奧瑪·賽 Omar Sy 飾)的出現才讓他作出決定。德希斯剛從監獄出來,背負家庭重擔,一心只想尋張辭退信以申領救濟金,而且他明顯對女助理的興趣要遠大于這份工作。但是菲利普還是一眼相中了這個小伙子。于是,德希斯開始了一個月的試用期。雖然舒適的豪宅環境讓他倍感虛榮,但是他仍面臨很多挑戰:不僅要為菲利普作身體復健,還得給他洗浴、灌腸、拆信、穿絲襪等。起初,兩人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大相徑庭,但是,隨著了解的不斷深入,他們成為了朋友…… 簡單的題材在現實生活中并不缺乏,缺乏的恰恰是使它們成為經典成為典范的手段和技巧。在這個躁動不安的社會里,空談創新是不行的,既然在思想上難以到達一個新的高度,我們可以選擇一種新的手法讓平淡的事兒變得引人深思。這對我們今天的影視創作很有借鑒意義。
窮人也也有同情心,窮人也有良知,即使是曾經的罪犯,他們的人性依舊存在。這是這部影片給我最大的感觸。從Driss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放縱的快樂,從他的身上我也意識到了什么是自我的陶醉,陶醉于自己的藝術中,享受著內心深處帶來的渴望與追求。我羨慕Driss,這個黑人,這位物質上的窮人,精神上的富人。影片的音樂配合也是很不錯的,喜歡這樣的高雅清幽的鋼琴配樂··更喜歡那些富有表現力的動感音樂···
愛情是永恒的話題,一部影片如果缺少愛情這個環節,我想是很難談上成功的,影片的最后,Driss的舉動,再配上Philippe愛情的喜悅,我想這樣的結局是我們大家都所希望的吧···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我想,像Driss和Philippe這樣無所強大利益驅使下的朋友關系才是真正的朋友吧……
電影《觸不可及》觀后感800字2
在貧窮的黑人社區長大的德瑞斯原本是只想著靠失業救濟金得過且過,整日與自己圈子里同樣無所事事的黑人兄弟們消耗時間。一天,德瑞斯為了滿足領取失業救濟金需要三次面試拒絕的條件,就到了一個富有的殘疾人菲利普家里應征負責照顧菲利普的保姆,德瑞斯在面試時來意明確,直說自己不是想要這份工作,只是想要被三次拒絕后領取失業救濟金,還笑話菲利普不懂音樂,沒有幽默感
也許正是因為德瑞斯與之前的應征者完全不一樣,他并沒有表現自己的護理能力與經歷如何,而是恰恰相反。這一次菲利普選擇錄用了他。
這時的德瑞斯并不因自己靠這故意失業來領取救濟金的行為而羞愧,反而是覺得很正常
在照顧了菲利普一段時間后,德瑞斯得知菲利普竟然與一個住在敦刻爾克的埃萊奧諾女士持續了六個月的來信還沒有打過電話和見過面,德瑞斯覺得這很荒唐可笑,隨后他看到有一封來自那個女士的信上面寫著手機號,就替菲利普撥通了電話。
這里菲利普在剛開始接通和埃萊奧諾電話時是被德瑞斯的胡鬧而變得富有勇氣的,直說就是因為自己想聽你的聲音才打的電話,你的一聲“喂”就已經讓自己心滿意足了。但此時對面接聽的不是埃萊奧諾女士本人,當換成了埃萊奧諾女士本人時,菲利普又變回了如書信般的言談。
菲利普在與女士通了電話后,那個女士希望能收到有菲利普照片的信,德瑞克未菲利普挑了一張自認為很合適的照片,但是菲利普偷偷換成了自己想要的照片。
這里再次凸顯了菲利普在面對自己的心愛的女士時,對自己的不自信,也怕發生女士知道真實的自己后會感到失望與心理落差的后果。
之后,女士再次回信并寄來了自己的照片,邀請他晚上6點到敦刻爾克一起晚餐,菲利普4點半就已經到了約定的飯店等待,期間他不斷地詢問時間,在漫長的等待中他消耗盡了自己的勇氣與自信,到快要6點時堅決要離開。
菲利普也知道德瑞斯不可能照顧他一輩子,德瑞斯在照顧菲利普的過程中也學會了什么是藝術,責任,知道家庭需要自己,知道自己也要有自己的事業了,菲利普就讓德瑞斯離開了。
最后導演還是安排了很好的結局:德瑞斯偷偷地幫菲利普約了埃萊奧諾女士來飯店,結果是意料之中了。(我想能只用書信維持聯系6個月的一對男女,他們的思想應該也是成熟的,其中的愛情早已經在書信中萌芽了,而不是需要外在的東西來吸引對方,或許也就是理想的柏拉圖式愛情吧。)
另外這部電影德瑞斯的轉變我感覺是缺少了點什么,如果能加入對德瑞斯的轉變的情節我感覺會更精彩的呢。
在這部電影我感覺自己更像是影片中的菲利普,像他對自己的不自信,在面對自己心愛的人不敢表現出真實的外在,怕會被心愛的人失望,只有在還未相互見面時才感于透露真實的自我。如果沒有像德瑞斯這種月老一般的人物或許這段姻緣就很難真的有結果了。所以我更想成為影片中的德瑞克,希望能像他那般自信,勇敢。
電影《觸不可及》觀后感800字3
電影的標題Intouchable頗有深意。在我看來,其中有兩層意思,對菲利普來說,妻子的去世使他失去了一生所愛,為紀念妻子去跳傘,卻發生事故,導致高位截癱,又失去了對身體的支配。他對Driss說,“我非常愛我的妻子”,“我一直都很喜歡極限運動。”但現在,他的一切日常活動,都需要有人幫忙。應該是已經癱瘓時間長了的緣故,片子中他已經對此非常平靜,對于要穿長襪,需要別人幫助排便等等事情都已經習以為常,并且似乎并不對此感到自卑。他還是愛女人,即使高位截癱,耳朵也能對愛發生反應。他心中還是熱愛極限運動,對速度、高度、刺激感心馳神往。
但高位截癱的事實是真實存在的,愛情、婚姻、運動的快感,對菲利普來說,都已經成為奢望,全都是Intouchable的東西了。
我想這正是他選中Driss的原因。Driss等得不耐煩沖進面試辦公室讓他蓋章,蔑視他的音樂品味。渾身上下帶著一種年輕人的莽撞叛逆不尊重感,當然與此同時還有熱血活力和刺激感。Driss一定不是菲利普想找的專業護理人員,但他身上確是帶有他曾經熱愛過但如今全變的Intouchable的特質和元素。
對于Driss,最基本的Intouchable是物質方面的。裝修精致的套房里獨立的浴缸與前一天他在家里擁擠的浴室一邊洗澡一邊趕出弟弟妹妹對比強烈。面對那一邊有家不能回的窘境, 這邊既然頂級物質條件都Touchable了,自然是要touch一下,enjoy一下。
但物質條件只是最表面的一層,明眼人都看的出來,看護菲利普的這段日子,潛移默化的為Driss帶來了怎樣的改變,而這些改變,是Driss在他原有的生活圈子里永遠無法完成的。這就是另一層的Intouchable.
德瑞斯Driss他出去透氣,給他吸煙,為他的輪椅裝上引擎,帶他去特殊服務,在街上飆車被攔共同演戲騙過警察,慫恿他給一直通信的喜歡的女人打電話,幫他挑照片,安排他們見面。 在菲利普的生日會上調侃完古典音樂,開放流行樂團的勁歌,并熱舞起來,(那個舞步好帥!!!當時LZ都激動了!) 原本那些一本正經的人們都被感染了,全都跟著節奏舞動起來。Driss的存在,不僅使高位截癱的菲利普再一次touch到了那些對他來說已經變的intouchable的感覺,還讓那些頂層社會的人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熱情和美好。
與此同時,菲利普讓Driss感受到了信任和尊重,并切切實實的在經濟上幫助了他。他聽從Driss的意見教育了女兒,忽悠朋友以不菲的價格買了他的畫,與他一起坐滑翔機,私人飛機。
Driss讓癱瘓的菲利普得以獲得釋放,
菲利普讓浮躁的Driss能夠腳踏實地。
故事的最后,那些Intouchable全都變成了Touchable,最后的最后,字幕打出來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真是沒有比這更完美的結局了。
電影《觸不可及》觀后感800字4
一個人癱瘓在床,余生只能讓人照顧、只有等死,想自殺都沒能力,還有什么樂趣可言?菲利普的人生是精采的,財富、事業成功、人生理想等,起碼在癱瘓前,他的生活接近完美。可現在呢?他需要有人照顧殘疾的他。
一個人生活在貧民區,小時讓啊姨帶大,啊姨生了數個孩子,那群孩子還要面對貧民區的打架與利誘,而自己又是個從監獄釋放、要領生活救濟金、身無所長的家伙,喜歡順手牽羊、泡女、嫖妓的德希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而毛病多多的小混混,他要的人生或許再這樣下去,會不可回頭。
菲利普給了德希斯一次機會,他認為德希斯不應領生活救濟金,而原因只是德希斯對菲利普沒有表現出同情,所以請了德希斯照顧他。是的,一個人殘疾了,可是誰會希望別人把他視為殘疾,他應有與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菲利普所在社會圈子矯揉造作,規矩繁多,世俗而虛榮;德希斯所在環境非奸即盜。而他們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兩個人都需要改變生活。德希斯帶給了菲利普非同一般的友誼,讓癱瘓的菲利普與正常人一樣可以高空跳傘、飛車、嫖妓和泡女,最后收獲愛情,這對一個半百老人來說,意義非凡。
事實上,在相處過程中兩個都在互相影響著對方,結局是德希斯重新找到了一份郵差工作;菲利普又過上了正常人一樣的新生活。
電影多次用魯多維科·艾奧迪的音樂——FLY做配樂,是的,兩個人都需要飛起來。
電影《觸不可及》觀后感800字5
觸不可及的是懸殊的人生背景,觸手可及的卻是莫逆于心的寶貴友情。
都說法國人是浪漫的,紅酒,香水,時裝節,埃菲爾鐵塔,維克多雨果,以至他們的電影。
從那部《虎口脫險》以來,高雅喜劇的風格,也完美地體現在了這部《觸不可及》的片子里。幾個恰到好處的小笑點,加之貫穿始終的溫情,裹挾交織成了一部動人的影片。
內容方面,雖然講的是白人與黑人、富豪與窮鬼之間的友誼,但是卻不落窠臼收放自如,十分的真實可感。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人,當然會有交往的障礙,諸如思想觀念、欣賞品味的碰撞,但是影片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導演用一種不帶任何評價性的鏡頭語言講述了兩人之間從熟悉磨合而至互相理解關心的感情。不深奧,不大制作,但是不那么復雜的情節卻絲毫不影響這部影片的魅力,兩位男主分獲影帝桂冠,我想,共通的友情關愛也許正是其引人共鳴的閃光之處!
片中,如果說開頭處德瑞斯分不清20多種洗浴用品而錯把足部護理液當作洗發露抹在了菲利普頭上,讓我忍俊不禁開懷大笑的話,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慢慢熟知和了解之后,那種生活上的左右手以及精神伴侶的感覺就更是令我感動和欣賞了。德瑞斯鼓勵菲利普會見漂亮的筆友,菲利普帶著德瑞斯體驗私人專機空中滑翔等等,這些早已不是主仆之分,而是完完全全的朋友之誼。另外,也正是在互相的磨合影響中,德瑞斯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敢于去嘗試和表現,用他自己的話說即是“實踐性很強”,呵呵。你看,他涂鴉的那幅紅藍交織的作品,他在生日宴會上精彩的街舞,不也贏得了1萬歐元和全家的共舞嗎?觀影至此,我們難道會覺得這不算藝術嗎?頂多,這些只是有別于維瓦爾第古典《四季》的另一種藝術形式罷了。
值得一提的還有這部影片中的配樂,魯多維科愛奧迪的古典風格,優雅的鋼琴樂配合著故事內容共同推動著情節的發展,演繹著人物之間珍貴難得的友情。
還是那句話,在現在商業片的時代,一些堅持人文關懷和內心探索的作品,雖沒有光影聲效的絢麗畫面,但是卻能以最樸素最真實最自然的思想內涵打動有著相同審美趣味的觀眾,令人鐘愛和回味。想想看,《入殮師》《美麗人生》《牛仔褲的夏天》《我一直深愛著你》《轉山》等等等等,是不是呢?
相視而笑,莫逆于心,人的一生,會有這樣的朋友,留在你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