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觸不可及電影觀后感
《觸不可及》電影在真情流露下娓娓送來,優美的音樂,漂亮唯美的畫面攝影,輕松幽默的對白,歡笑不斷且暖暖感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觸不可及電影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觸不可及電影觀后感1
法國電影看過《放牛班的春天》以及蘇菲瑪索演的幾部電影,感覺都很文藝溫情的,這些可能和法國人浪漫情感細膩,追求生活品質有關,電影《觸不可及》一樣也是一部浪漫主義人文氣息的電影。
電影在真情流露下娓娓送來,優美的音樂,漂亮唯美的畫面攝影,輕松幽默的對白,歡笑不斷且暖暖感動。兩個演員表演很精彩。
這部電影來源于真實的故事,法國人菲利普所寫的自傳小說《第二次呼吸》一位迷戀跳傘的白人貴族富翁菲利普在跳傘中意外受傷,造成四肢癱瘓,脖子一下毫無知覺,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他需要招聘一名護理工來照顧自己的飲食生活,生活在貧民窟黑人青年德希斯用其率真的言行和粗魯的舉止意外被菲利普選中,原來菲利普看中了德希斯的真性情,他給出的答案是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種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的對待,沒有歧視。
于是兩個背景迥異的人,有著主仆之分,卻出人意料的相處融合,午夜他們病發,他推他出門,在街上同享一根煙,躲著所有人去山里跳傘,領略高空俯瞰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一起打賭,演戲騙警察為超速的他們帶路,在德希斯的幫助下,菲利普逐漸從自閉和自卑中走了出來,他變得開朗自信,學會了重新擁抱生活,獲得了自己人生第二次生命。而德希斯通過和菲利普的相處,自身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菲利普的幫助下,擺脫了以前食不果腹的混混生活,同時也受到了菲利普藝術愛好的熏陶,學會了處理和家人緊張的關系,成長為一個穩重有責任感的男人。這兩個可以說幾乎沒有共同之處的人,從沖突走向理解,在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兩個人也不約而同的發掘出另一個自己。
看過電影的一點感觸:我們大多人,每天都在忙碌著,并且或多或少都在抱怨生活,就如電影開始,他因為身體殘疾,無法獨立面對生活,不愿同外人接觸,放著豪車不敢做,遠離自己喜愛的跳傘運動,而他剛剛出獄,寧愿拿失業救濟金也不愿去工作,可以說他們是茫然的,看不到生活的樂趣,但是在相處的時光里,他們互相影響著對方,他快樂隨性以普通人的視角,告訴這個坐在輪椅上的大叔如何放聲大笑,如何大膽去愛,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享受歡樂,僅此而已。
所以生活中的不順,很多無法消除,但是換種生活態度,改變就會發生,就會讓生活變得快樂起來。
觸不可及電影觀后感2
你給我所想要的安靜與尊嚴,我給你所愿的認可與提攜!
——題記
電影《觸不可及》是根據自傳小說《第二次呼吸》改編,它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菲利普,一個無憂無慮的富豪;德瑞斯,一個游手好閑的混混。本是兩個不可能觸碰的階層,本應是兩個此生毫無交集的人。本應就像是電影名字那樣——觸不可及。然而一次意外的跳傘事故,一次不想應征的面試,兩人卻因此形成了雇傭關系,并結下了一生的友誼。
在眾多的應征者中,菲利普選擇了德瑞斯,他給出的回答是: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沒有歧視。我要的是你把我當正常人對待,不要把“他有病”作為向別人解釋的托詞;不要把那同情的眼神時刻掛在臉上;不要時刻存有那一絲憐憫之心。
有人說,是德瑞斯讓菲利普獲得了新生。的確是,一個活潑幽默,一個沉穩內斂,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卻在慢慢的相處中越發融洽。把他放在副駕駛,在公路上的飆車;取笑他是癱子;調皮的把他的胡子刮出各種樣式;在他生日Party生跳舞助興;凌晨四點帶他去呼吸新鮮空氣;帶他去和筆友見面……在菲利普那片的黑暗的世界中,德瑞斯是一縷陽光,給他帶來了平等、快樂、溫馨、愛情。
在潛移默化中,德瑞斯也在發生著變化。學習畫畫,培養藝術氣息,在菲利普的幫助下賣出處女作;在又一次面試中,跟HR談論藝術,受到賞識,獲得了一份司機的工作;當鄰居把車再一次停在菲利普的家門前,德瑞斯耐心解釋門口標有不能停車的標志,彬彬有禮,盡顯紳士風度。
影片的結局是,菲利普再婚,育有兩女,德瑞斯成為公司高管,育有子女三人,兩人一直保持著很深的友誼。
因為看懂了彼此的善良,所以不會把自己認為的好意強加給你,只是在我能力范圍內帶給你想要的一切。
觸不可及電影觀后感3
開頭,我想說的是開頭,電影《觸不可及》的開頭就讓我有種撒尿時候的暢酣淋漓,好久沒有撒尿如此開心。太到位了!十分的爽快.
法國人有時候浪漫卻帶點矜持,而文中的黑人主角得希斯確實那種典型的有點二的人。恰恰這種有點直來直去有點二的人,讓生活在自我世界里面的菲利普體會到前所未有的順暢。 本身的自我世界仿佛吹來一陣涼風,雖然明知會有感冒的風險,但是對于經常酗酒的人來說,在適合不過了。電影中歌劇那段讓我笑的前仰后合,在如此高雅的場合,出現一個如此的笑料,仿佛說的的確如此:“一個會唱歌的樹"?
當得希斯準備離開所謂菲利普家的時候,讓我頓時安靜下來,從喜劇中慢慢蘇醒過來。原來,階級差距,的確存在(所謂的民主,也只有針對的是底層的民主,讓奴隸們活的更有尊嚴罷了)雖然有些傷感,但,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軌跡,得希斯去處理弟弟帶來的麻煩,菲利普只不過少了一個仆人,一個更懂他的仆人。法國大地主后人,怎么可能與貧民窟的人糾纏不清,甚至扯上關系。最后,菲利普見到他想見的人,而作為仆人的得希斯也總算做了讓菲利普很感動的事情,如此,他們成為了朋友。
總體來說,是個不錯的電影,帶有典型的法國情懷,詼諧,冷幽默,引人所思,值得推薦。
觸不可及電影觀后感4
有個場面我每次看都會發笑。艾麗莎被甩后,一個人在房間鬧自殺,被driss看到后,那句“這只會讓你便秘3個月”和最后,言辭拒絕艾麗莎的請求后,但又從房門探出頭問的那句:“你能付多少錢?”讓我笑翻。這也使他的本性一覽無遺。有時我會覺得,如果有這樣一個不靠譜但又能依靠他的哥哥或朋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接著,在菲利普的生日晚會上,driss的對古典音樂的那些評價,真是,哈哈哈哈!什么“一群裸奔的人”,“貓和老鼠”,“咖啡廣告”, “失業補助中心電話鈴聲—等候時間約為2年”。要有何等的想象力和生活閱歷,才能說出這些幽默的語句啊?難怪菲利普最后要大叫“救命”了。
老實說,瑪格麗這個人我不是很喜歡。我對女同志沒有歧視,但是她老戲弄driss,讓我不爽。她的自信是否源自于她自卑呢?當然,driss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打敗的,當他得知真相時,瑪格麗還不忘玩弄一下driss,佯裝提出了3p的建議,此時的driss毫不客氣的回擊道,“那我們就不面頰吻了。”然后拍拍瑪格麗的肩膀,說道:“再見了,哥們。”讓人不禁感嘆,“哥們”這詞真是說得好!報仇了!哈哈。當然,這不能說明他是個小氣記仇的人,還記得伊馮娜問他會不會生氣時,他對伊馮娜的回應嗎?“做的好”“我想她怎么不上我的鉤,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幾句自我調侃就把話題帶過去了。
結尾driss應聘那一段,和影片開始那一段呼應。還記得那時driss是怎么玩弄文字游戲,把話題扯到音樂上的嗎?但那時他還只是想要個簽名,來領取失業金。現在他可是真的想找一份工作了,但這也不能阻止他無限的幽默。戈雅這個畫家到了driss嘴了成了女歌手,而且“在pandi panda (歌名)后就沒什么做為了。”他還真能扯啊。當然,這時的driss也在菲利普的熏陶下,對藝術有了一定的認識。一眼就看出那幅畫是達利的《永恒的記憶》,而且還十分內行的把那畫中的表稱為molle(哪位能找到這個詞合適的翻譯?)。還有什么亞歷山大體……driss,你比我強多了。
我想這部電影讓我影響最深的,首先是driss無數的幽默對白,然后才是那些溫馨的場面。很多應該和我有一樣的感觸吧,所以才又哭又笑地看完了整部電影。
觸不可及電影觀后感5
對德里斯來說,社會用以資助失業人的失業補助金、惦念著他,給予他家庭的養母的眼淚、他離開家庭后米娜發給他的許多條簡訊,哪怕是他自己的桀驁不馴和放蕩不羈,也全部都沒能觸及到他的內心。
對菲利普來說,名貴的跑車和用以緩解病癥的藥物、生日趴上出席的親朋好友和前來演出的樂隊、每一個對他抱有憐憫和同情心的護工,都沒能觸及到他的內心。
說不清是什么讓這兩個人的日漸封閉,難以觸及。但他們心中始終記得那些曾經讓自己靈魂為之顫動的人事,那自己原本的姓名和熱烈的愛情。
然而他們的幸運是遇見了彼此,讓自己心重新得以被觸動,進而面對真實的自己,承擔真實的自己所需要正視的情感和所指而來的責任。
德里斯和菲利普的.故事是真實的,因為它真切的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無論感情如何融洽深厚,都需要包容對方的那些自己所不能理解的喜好和觀念,甚至需要放棄一些自己的堅持。
想到這里不由得有些羨慕德里斯和菲利普能夠遇見彼此的幸運,但說到底這份幸運與他們來說是應得的,他們當得起這份真摯的友情。
當自己坐在歌劇現場最棒的位置上觀看演出,朋友卻大聲狂笑,把歌劇演員說成是一棵會唱歌的樹,你會同菲利普一樣忍俊不禁,跟著笑起來,不顧身邊人們的噓聲陣陣么?
當你的朋友身患重疾,無法自理生活時,你可還能把他看為一個不需要被人憐憫、被人同情的普通人并支持他如普通人一般表述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么?
生活中有多少人愿意同那些與自己有著完全不同的生活經歷和經濟基礎的人平等自然的交流共事,而不帶有絲毫的傲慢和自卑呢?
這一切很難做到,包括對德里斯和菲利普來說也是一樣。在電影中,不難看出德里斯對“絲襪”和“掏屎”的拒絕,還有菲利普對德里斯時而不顧他感受的“笑話”的惱怒。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但他們兩個人卻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包容對方,選擇接受這些在與對方交往的過程中,所必須存在的小問題。
他們給予對方的包容和理解,讓對方的真情得以觸及自己的內心。也正是因為被對方觸動,才能夠有足夠的溫暖和力量,去面對自己的問題。對德里斯,是面對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對菲利普是面對自己的女兒和與筆友的愛情。
這一切,太難了。因為在面對過許許多多的“決不讓步和惱羞成怒,進而積怒成怨”的我看來,也許感情是值得堅信的,但人類常常不是。所以這部電影的名字終究還是叫做“觸不可及”。
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努力讓自己平和真摯,讓自己的心,可觸而可及——這是擁有任一種可貴的、能夠抵達我們內心深處的感情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