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作品觀后感
每年的春節都有一場春節聯歡晚會,每年的春晚都如此的精彩,它象征著新年的到來,給人溫暖和幸福感,1983年,首屆現場直播形式的春節聯歡晚會在央視正式播出。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春晚作品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春晚作品觀后感1
春晚,可以看出哈文試圖“去中老年化”、“去莊重感”的巨大決心和努力,蔡明“我勒個去”的賣萌和吐槽、大量“基腐”橋段的設置、諸多選秀明星的啟用,與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喜好都頗為貼合,無怪乎在微博上引起了“山呼海嘯般的響應”。尤其蔡明的“吐槽”多達數十處,并且幾乎全部采用流行詞匯,儼然一位“腹黑大媽”,全面顛覆了“馬大姐”的光輝形象,這無疑會并已討好大批年輕觀眾。
此外,民族歌舞減少,主持人不再抒情,賀電繼續不見蹤影,春晚變得更加親民。再加上幾個語言類節目都或多或少地打擦邊球走下三路,春晚在自己的尺度限度內,實現了一次耐人尋味的語態和姿態的雙重顛覆,令人驚詫。
部分地,哈文以新鮮替換了陳腐,以趣味消解了韻味,以鬧劇沖淡了正劇。春晚,似乎一夜間從中年大叔化身靚麗少女,雖然這轉型有點過于生硬,令人略有不適。可以肯定,春晚“轉身”與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崛起密切相關,本屆春晚總導演哈文本人便是微博的活躍用戶,網友的大部分意見都可直接或間接獲悉。微博所代表的獨立、草根、自由精神,已給予“老大哥”春晚以深刻啟示:智慧常在民間,觀眾不好糊弄。可以感覺到,本屆春晚的信息公開程度之高應為歷屆之最,節目單早早放出,春晚官方微博也持續“權威發布”。本質上,這是主流官方對大眾的一次傾聽,尺度有所開放,也顯示出春晚尋求自我變革的急切心理。t
但姿態僅代表意志,與內容質量無涉,本屆春晚雖竭力展現出親民的一面,內容方面仍存在不足:第一,“鬧劇式”小品仍需要“反三俗”。今年春晚至少有三個小品以挖苦人的長相為樂,這顯然是幽默技藝的最低一層。第二,沒有絕對亮點的經典節目,缺乏原創能力。自我顛覆,新則新矣,鬧則鬧矣,但個性不足,讓人記住的不多,包括郭德綱的節目略顯冗長拖沓,效果一般。
春晚作品觀后感2
首先,在此祝大家2020鼠年春節快樂!每年唯一不變的是,與家人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歡度春節。一直以來,每年春晚主持人陣容受到大家的關注,因為主持人是一臺晚會的關鍵因素,因此主持人的選擇至關重要,據說,今年的主持人還啟用了新人,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創新。
在1月20日,《2020年春節聯歡晚會》主會場主持陣容正式公布,為央視總臺主持人任魯豫、尼格買提搭檔演員佟麗婭,以及從央視2019主持人大賽中選出的尹頌、張舒越,這也是春晚近年來首次采用演員主持。
相信大家對魯豫以及都尼格買提非常熟悉,非常成功的一位主持人,就不一一介紹她。最讓人意外以及陌生的是其他3為主持人。其中,佟麗婭在我們的眼中是一位演員以及舞者,這次擔任春晚主持人,確實令人意外。
大家對尹頌和張舒越是不是比較陌生,如果大家看過央視《2019主持人大賽》,就可以深刻了解到尹頌和張舒越的主持功底,他們在《2019主持人大賽》的精彩表現獲得無數人的稱贊,其實尹頌已經是第二次主持春晚了,他在2019年的春晚時是江西井岡山分會場的主持人之一,可見是一位非常有實力的主持人。
雖然今年的春晚主持人陣容出現了1位演員及兩位新人,而大家熟悉的董卿、李思思、朱迅、康輝以及撒貝寧等缺席,但是春晚的熱鬧氣氛依然沒有絲毫的減少。而春晚每一次的變化都是一次大膽的創新,祝春晚辦得越來越好。
春晚作品觀后感3
今天是除夕夜,我家門口貼上了鮮紅的春聯,家里掛上了紅燈籠、中國結,樓下煙花聲不斷,大家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之中,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沙發上看春晚。
今年的春晚非常有特色,一個是場地分為了一號廳和二號廳,一個是搶紅包活動。節目也很好看,例如相聲《交圖》等。除了這些有意思的節目之外,我最喜歡的節目就非雜技莫屬了。今年的雜技節目尤為好看。一開始男演員把女演員向上拋起,將女演員的腳托住,女演員把男演員的頭頂住,身體像彈簧一般躍起,全身都倒立著,雙腿在空中“劈叉”,女演員全身的重量全壓在男演員的頭上,而男演員卻紋絲不動,猶如鐵鑄一般,我一邊為他們叫好,一邊暗自為他們捏了一把汗,掉下去可怎么辦?不僅失去了名譽,還會傷了身體呀。這時,他們又換了一個姿勢,男演員抱著女演員旋轉,女演員好似天鵝一般在半空中優雅的“飛舞”著,女演員一邊飛著,一邊做著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一會兒像頑皮的蜻蜓,倒立點水,一會兒像優雅的仙鶴,展翅飛行,“飛舞”了一會兒后,女演員輕盈的“降落”了,場上立刻響起了掌聲。
伴隨著新年的鐘聲,在全家人的歡聲笑語中,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
春晚作品觀后感4
除夕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家觀看了春節聯歡晚會。
今年開場的央視主持人大連唱,連新聞聯播主持人都一改嚴肅的形象出來唱歌,為的就是給大家一個歡樂喜慶的開場。而且這段集體的歌曲聯唱也不僅僅是紅歌,也加入了流行元素,讓大家看上去活潑喜慶。
最值得稱道的幾個完美舞美影像是幾個演唱類節目,一個是那英的《春暖花開》及孫儷、李健的合唱歌曲等。另外,央視春晚在電視呈現上也大量運用了虛擬植入技術。該技術可以把晚會現場實體舞臺無法傳達的空間變化和意象環境等呈現在電視屏幕上。例如在王力宏演唱《十二生肖》時,就運用了該技術。實在讓人感嘆!我們國家的科技真發達呀!
央視春晚不僅是明星大腕的舞臺,更是“平民”的。蛇年春晚堪稱史上最多草根登上舞臺的春晚。開場小品《我要上春晚》除了周煒外,演出成員全部來自于《我要上春晚》節目,還有《星光大道》,他們和我們一樣全部是普通人。
另外,最值得稱道的一個舞蹈節目《剪花花》也是來自于民間的節目。據稱,在春晚導演組初期尋找挑選節目時,一條題為“看傻眼了,這群妹紙太厲害了!”的視頻微博被網友廣泛轉載,經過網友的推薦,進入到了導演組的視線。于是,便有了春晚舞臺的這個節目。這樣的演員陣容,更讓我們有親近之感。
宋祖英和席琳迪翁的合作也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兩位天后共同演唱了一曲《茉莉花》,席琳迪翁還特別學習了中文,另外,席琳迪翁還演唱了一首代表作《我心永恒》,為了配合這支名曲,一號演播大廳的LED變幻各種圖案,恍若深海,此時傾天水幕降下,整個舞美令人叫絕。
我覺得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真是太棒了!
春晚作品觀后感5
今年,我像往年一樣,坐在電腦旁,心里默默數著數,期盼著春晚的來到。終于,一年一度的春晚來了。今年的春晚一共有40個節目,其中,我最喜歡的節目有:潘長江和蔡明演的小品《想跳就跳》,舞蹈《剪花花》和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恒》。當然,節目里也有我不喜歡的:比如《shero》,王力宏的《十二生肖》和小品《我要上春晚》。
首先,讓我來點評一下自認為不錯的節目。
在《想跳就跳》這個小品中,潘長江和蔡明分別化身為愛跳舞的老頭兒和老太太,但街坊鄰居對老頭很排斥,而蔡明扮演的老太太非常憂郁孤僻,兩人相遇后“笑料”不斷,最終有了皆大歡喜的結局。整個小品節奏明快,臺詞幽默風趣,包袱層出不窮,蔡明和潘長江精湛的演技讓小品更加耐人回味。
《剪花花》這個舞蹈節目精美絕倫,表演者與背景相互交融,人融于景,景襯托人,美倫美奐,簡直就是一幅精美的活窗花!我相信億萬觀眾的心同樣會為它的藝術魅力所感染。
而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恒》將晚會推上了高潮,雖然我不能完全明白歌曲的意思,對音樂也沒有專業的欣賞水平,但我還是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音樂,它的旋律蕩氣回腸、沁人心脾,讓人百聽不厭。
接下來,再允許我批駁一下我所厭惡的節目。
同樣是歌曲,《shero》和《我心永恒》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別,如果說席琳·迪翁的聲音是夜鶯在歌唱,那《shero》就是烏鴉在聒噪;如果說《十二生肖》也算是音樂的話,那么青蛙的“呱呱”叫就可以算是高雅音樂了,我真懷疑喜歡這類所謂的“音樂”的群體的水準!來自民間的藝術作品很多,不少可以稱之為上品,比如河北衛視就出現過不少民間藝人的精彩表演,而小品《我要上春晚》,能鼓吹出點兒藝術氣息來嗎?我想可能導演太累了,在打盹的時候,不留神讓節目蒙混過關了。
雖說有幾個自認為不堪的節目,但畢竟眾口難調,一臺晚會不可能滿足全國所有人的意愿,所以我們應該用寬容的心態理解導演和制作組的難處。總的來說,今年的春晚比去年好一些,像《冰與火》,《魔琴》,《琴箏和鳴》,《春暖花開》,《這事不賴我》,《甲板上的馬頭琴》等等,都還是相當不錯的節目,為億萬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帶來了歡樂和笑聲,帶來了對美好未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