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電影觀后感最新
教父主要講述美國黑社會團體的一些明爭暗斗,特別是以“教父”老頭子考利昂為首的考利昂家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教父電影觀后感最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教父電影觀后感最新1
一個人為了生計不擇手段,努力讓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生活的更好,生活是艱難的,險惡的,到處都是人吃人的場景。一個男人為了為自己所愛的人撐起一片天,為了不變成被人操縱的傀儡,他變成自己原本討厭的樣子。
第一任教父維多柯里昂白手起家,年輕時心狠手辣,到了暮年反而謹慎起來,他說他用一輩子學會了小心,不是他膽子小了,而是他覺得自己不能在為自己的子女遮風擋雨了,怕的是別人對自己孩子的報復。第二任教父年輕的時候單純正直,反對自己的父親和兄長的做法,但是當自己的父親被打傷,兄長被殺害的時候,他勇敢的撐起了這個家,這不是他本意,但是為了自己的家人他又有什么辦法呢?被自己的妻子恐懼,內心是多么的孤獨且煎熬。
在我們安逸的生活的時候,總是忘記那個為你遮風擋雨的人,你以為你的安全和自在的生活是哪來的?對那些真心愛護你的人,不管他有什么讓你討厭的,我想我們都應該給予應有的尊敬。
當然有時候來自長輩的愛又是如此的厚重,讓人反而感覺壓抑,尤其對于現在這個時代,父母替你想好了你的一切,讓人猶如坐在牢籠中一樣。我想父母最好的培養子女的方式是在保證其安全的情況下,讓其自由的發揮吧,不能無限制的約束孩子,而是創造一個讓他體驗人生的環境。就像第二任教父的女兒伊麗,教父想盡辦法報復他,讓他遠離他愛的堂兄(下任教父,在他身邊很危險)但是結局還是被殺害了,我想死的時候內心仍然充滿著失戀的悲傷和對父親的埋怨吧。人生短短幾十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教父電影觀后感最新2
電影開始就出現I believe inAmerican.諷刺的是背景全是黑的,說明此時的美國一片黑暗,表面上是為勞苦大眾提供了自由民主和諧的環境,也為努力工作有頭腦的人提供了賺錢的機會,更為權益受到破壞人們提供了法律保護。但接下來的事情就打破了這一神話,在那個時代不僅需要法律,更需要Godfather.
殯儀館老板和教父一樣都是西西里人,但是他一直對美國的意識形態和法律深信不疑,直到女兒出去玩時,為保住名節被美國人被暴打,自己欲哭無淚、告狀無門的時候才找到了教父,而此時教父的鏡頭是一片黑暗,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招呼助手倒一杯酒給殯儀館老板,體現了教父的沉著冷靜和周到細心。
陰暗的場景一是體現殯儀館老板現在的心境非常陰暗,二是表現教父的家族事務也是明暗相間的,而且很難分清黑白到底哪一個更多一點。三是教父的心理也是明暗相間的,他既是黑手黨首領,干著一些陰暗見不得人的勾當,又是教父,不斷地解決小人物的困難。
殯儀館老板一心想要收買教父替他殺人,而不愿意欠教父的人情,簡直是對教父人格的侮辱,但是教父的回答卻是冷靜的,并且耐心的和他講道理,第一、我老婆是你獨生女的教母,你從沒有請我喝一杯咖啡(交往),這不明顯是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嗎;第二、你來請我幫忙,連教父都不叫一聲,根本就是瞧不起我;第三、你在美國發了財,根本不愿意和我這種人打交道,生怕欠人情。
教父穿著高貴的西裝、戴著鮮紅的玫瑰、撫摸著溫順的貓咪,體現了教父雖然是黑手黨首領,但卻很有氣質、有涵養、有風度。講的字字金句,讓殯儀館老板無地自容,一句“這不是公道、你女兒并沒有死”表明了教父的性格和公道,應該怎么做教父的心里有一本賬,而不是你要求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此時的殯儀館老板還是執迷不悟,一心要用錢來收買教父,教父此時是憤怒的,雖然面不改色,但他把貓咪放在了桌子上,起身再講道理,此時的稱呼不在是你,而是他的名字,如果你是我的朋友,那么我會幫助你解決那些欺負你女兒的雜碎,其他人知道后也不會再有人找你麻煩。
現在的殯儀館老板也明白了要么失去教父的幫助自己去承受美國人帶來的一切苦難,要么承認教父的權威,成為教父的朋友,沒有第三種選項。而顯然他選擇了后者,親吻教父手背的那一刻,既是尊重、也是服從。
我們從教父說理的角度來看,他從殯儀館老板開口的時候便抓住了他的心理,并沒有問過他心中所想,卻了如指掌,先是淡定金錢的侮辱、后是直截了當的拒絕,慢慢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利,直接把殯儀館老板的心理玩弄于股掌之間,既做到恰到好處,又能夠游刃有余。
接著講明我自己可能會有什么事情要你幫忙,可能不會,挑明了自己的立場,我不是施恩不圖回報的人,就像上海皇帝杜月笙講的一樣“別人存錢,我存交情,金山銀山也有用完的時候,交情卻是越用越多”,他得到了尊重和人情,體現了自己的公平處事的原則。
教父送走殯儀館老板的時候,直接吩咐Tom指派一個人去辦這件事,并說明了自己的底線,應該保持一個什么樣的姿態去辦這件事,可以說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什么時候都是成竹在胸,深不可測,令人敬畏。
低頭聞玫瑰花的時候,一邊是血腥的行動、一邊是典雅的行為,在教父身上體現的毫不矛盾,銜接的也很恰當,讓人感受到教父既是魔鬼也是耶穌,都只是一念之間。
照相的時候,教父在麥克還沒有來的時候選擇不照相,一是體現了教父對于小兒子的鐘愛,即便麥克不是很贊成家族的生意和行為;二是體現教父是一個顧家的男人,作為一家之主必須保持家庭的完整性;三是體現麥克此時在家人中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明知道還沒有來,就是要提前照全家福。
對手巴西尼上場,這是唯一一個教父和兒子們一起迎接的貴賓,雖然他們都是黑手黨首領,而且會有爭斗,甚至是教父最大的敵人之一,但是教父能做到無論是自己的朋友或是敵人都以禮相待,體現的不僅是紳士風度更是一種隱忍風范。禮儀結束后,教父介紹了sunny給巴西尼,既是一種禮節,又體現了sunny在教父心中的地位。
一個長鏡頭,sunny挑逗了一個性感女孩,又督促妻子好好照顧孩子,而妻子的回答卻是讓sunny自己管好自己,體現了sunny的放浪不羈,而且也不像教父那樣顧家,只是個在乎兒子的好父親,明顯家庭是有矛盾的。
保利在看到教父女兒收紅包的時候表現的貪婪與其它的賓客格格不入,那一臉的愛財和那渴望的眼神其實已經表明了他是一個視財如命、貪得無厭的人,也為后來他的出賣埋下伏筆。
巴西尼把教父家攝影師的膠卷扔掉表明剛剛的恭敬與和氣不過是貌合神離,黑幫之間還是存在著隔閡,巴西尼不愿太與教父有瓜葛,這與教父的行為形成反差,一個討厭自己的對手、一個尊重自己的對手,也表明巴西尼根本不是教父的對手。
聯邦探員在教父家門口抄車牌(調查黑幫、刺探軍情)、記者在門口拍照(找一些花邊新聞),對于sunny的暴躁性格這是無法忍受的,但無論是在聯邦探員的證件旁吐痰還是摔了記者的相機賠錢,都表明了sunny是一個有原則的人,即便脾氣暴躁,但是不會做的太不近人情。
剛剛Tom已經說過了,幫人辦事是工作的一部分,因為西西里人不能在女兒結婚的那一天拒絕別人的請求。
于是第二個求幫忙辦事的上場了,他要為自己的未來女婿辦理移民,這次在蛋糕店老板沒有說完的時候教父就已經知道了來意,并且醞釀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找什么身份的人、哪個籍貫的人,再次表明了教父睿智的大腦以及處事的原則。當然我們第一次在電影中看到了教父得到的回報,一個制作優美、口感極佳的蛋糕。
教父的的老部下路卡布拉西得知自己被邀請參加教父女兒婚禮即便沒有請求也希望見教父一下,像傻瓜一樣反復的排練自己見教父時的話,最后在真正說的時候還說錯了。一是表現這位老部下不善言辭,只是一個殺手;二是表現教父的威信,無論怎么和藹可親,都是很值得尊重的;三是折射了柯里昂家族的行當越來越合法化,殺手使用并不頻繁。
教父電影觀后感最新3
花費了三周的時間,反反復復,我終于以我所能理解的標準將《教父》欣賞完畢。
震撼,這是我的深切感受。可是要寫點什么的話,實在是千頭萬緒,不是我能寫的出來的但是,還是不得不寫一點點自己的體會,希望不要出丑
"開卷"有益,每次看都會有新發現、新感受,《教父》不愧為大片,里面講述了太多太多的東西,而我看到的卻很少很少,在這很少很少里面還有很多很多是我能夠了解但無法理解的東西。毫無疑問,我和教父的人生觀截然不同,他的眼中只有生意、錢財,"人為財死"在他所處的社會體現的淋漓盡致。那里不存在道義,時時處處充滿了爾虞我詐、陰謀、背叛……讓人防不勝防。
我這里就來簡單說說我看到的一些東西,這是一部講述一個男人的創業史的經典影片;它給人揭示了深不見底的社會的黑暗,殘酷的現實唬的人喘不過氣,一個一個的意外使我不禁想到那句歌詞:鬼也不是鬼,怪也不怪,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為了錢財窮其一生,超現實的他們的確在人生舞臺上風光了一把,他們的人生信條無疑值得回味:1、永遠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真實想法;2、謀殺而不是仇殺,沒有報復的必要,因為這和生意無關(永遠都是冰冷冷的"生意"兩個字);3、不要仇恨你的敵人,這樣會影響你判斷力;4、沖動會抵消你的智慧。
這里有很多東西我只能試著去了解,而無法去理解,并希望永遠也不用去理解。太殘忍、太累。我只想過簡單、快樂的生活。過簡單、快樂的生活,這也是麥克的初衷,他永遠沒想過要纏和到家族事業里,從不得不維護父親,到抱著為民除害的想法殺掉毒梟索龍索和收受巨賄賂的警察局長后,他終于不得已"落草".俗話說的好"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既然不小心"選擇"了這條路,他只能隨波逐流,一切美好的愿望只能是天真的空想,麥克的為之努力一輩子的美好設想最終都被似乎更加黑暗的現實重新拉回原位。命運掌管了一切,他在人生的路上被動地顛簸著。在經歷了人生的腥風血雨后,一切都歸于宿命,最終他慘淡收場,眼睜睜的看著心愛的人一個一個的離開,他只能在痛苦的回憶的中老去、死去。
好像成了規律,每部經典電影都會配有幾首耐人尋味的歌曲。意大利 版的《speak softly love》,配上麥克的回憶(記得他戴上眼鏡遮蓋著自己的眼淚回憶道:She is so wonderful,beautiful,and I love her,then she died.),聽上去真是蕩氣回腸,催人淚下。
麥克并不值得人們同情,跟他的父親維托一樣,他為了家族利益不擇手段,甚至殺死了自己的親哥哥。他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完全失去人性,已經成了一臺機器,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被無形的東西牽扯著的木偶。但是,我還是地同情他了,貫穿了整個電影,我跟他一起憤怒、吶喊、傷心甚至流淚。尤其感動他的對妻子的愛,對兒女的愛。
很多東西都很難寫,避重就輕,我以女性視角寫一下片中的幾位有特色的女性吧。)再者,我也很想知道在大家的心目中什么樣子的女性才是理想的女性,我也好有個榜樣來好好學習一下。
1、維托的媽媽。這是一位勇敢的母親,失敗的妻子。她為了維托,深入虎穴與殺害自己丈夫和大兒子的惡霸講道理以保護自己的小兒子,不惜犧牲自己保護了維托。母親就是這樣偉大,不論她的性格、身份、地位,只要自己的孩子有危險,她總能有驚人的舉動,這也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想起來我小學時受氣她去給我出氣的事情,讓很多人都大跌眼鏡的驚呼:"她可是一個穩重的人哪!今天怎么…"前兩天我剛好給她買了一件羽絨服,這是我第一次給她買衣服,希望合她身。至于她是位失敗的妻子是我推斷來的,如果她是位賢妻,她就能避免這場災難的發生,就能在她丈夫干傻事之前及時開導處理好。可以斷定,在生活中,她是百依百順的,是襯托她丈夫這朵紅花的綠葉。有些事的確是很不好處理的,尤其遇見他丈夫那樣的人,他不是那種"識時務者為俊杰也"的人,強硬固執,不撞撞南墻是不會回頭的。
2、維托太太。這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有母儀天下的風范。她陪著維托一路走來,耐的貧寒,也享盡了富貴,安詳的面對一切。她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太太,并且一點也不越權,這是她和凱(麥克的太太)的最大的區別。總而言之,她是個快樂的天使。
3、麥克太太--凱。這是一個漂亮、癡情、善良、聰穎的女人,她本來可以好好做一個賢妻良母的,可惜她愛錯了人并且還嫁給了他。她做不到婆婆那樣,她不能忍受身邊發生的一切,并且盡力的阻止將來要發生的事情,所以她選擇了忍痛帶著愛、帶著兒女離開麥克。
4、麥克的第一任太太--那個漂亮的西西里女人。她是一個天生的尤物,是個人見人愛的小女人。見了這樣的女人,是個女人就會妒嫉的不得了!她可能除了美貌之外,不會想著體貼別人,有的只是小孩子的天真,小女人般的任性,甚至手腳都很粗大,但這些絲毫不妨礙大群男人對她的愛慕。真的很讓人氣不過,可是我不得不承認現實中的確存在這樣的女人,我高中一位女同學就是這個類型的,她的丈夫對他呵護有加,真讓我嫉妒的要死。呵呵,好希望等我結婚后我丈夫也能這樣對我。
5、康尼。康尼單純、易怒、任性……她具備一切富家女應該具備的一切秉性。她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惡夢,這完全不由她自己控制,全取決于她愛的人。可惜她嫁的大錯特錯了,她深深愛的人一點也不愛她,自始至終她只是他手中的一枚棋子,他利用她這枚棋子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從而成功臥底到克里昂家族,康尼大哥--桑尼的死就是他的杰作。
6、瑪利。不得不說說麥克的寶貝女兒,小瑪利美女。電影很早就暗示了小瑪利的結局,她是一個徹底的悲劇人物。她從小就暗戀并深深的愛上了自己的堂哥,臨死前還對其念念不忘,一輩子也來不及再次尋找自己的真愛。她短短的日子里只留給片里片外人一聲嘆息:自古紅顏多薄命!
以上涉及到的這些女性都是我注意到的女性,不知道寫的是不是到位,如果您看的還算明白,能不能告訴我,你喜歡哪類呢?
教父電影觀后感最新4
說起《教父》主角邁克爾的一生,很多人評價是一個由純良轉而走向無邊的墮落,進而一步步蛻去人性的外殼的過程。人們似乎總是對老教父津津樂道,說他盡管手段非凡,但依然有溫 情脈脈的人性,而邁克爾幾乎成為兇殘,冷血,喪心病狂的代名詞。其實,縱觀《教父》,邁克爾的命運是我所了解的人物中最具悲劇性的,他一如魯迅筆下孤獨的斗士,在黑暗中踽踽獨行。
《教父》三部是以邁克爾的命運為主線貫穿始終的,其宏大的敘事結構歷來為人所稱道,就其本質作用而言還是展現邁克爾的心路歷程的載體。我們且除去邁克爾頭上教父的光環,從人的本質角度來分析其命運的悲劇性,他悲劇的一生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孤獨。
父親的意外
可以說,父親一直都是邁克爾心目中的一座高峰。邁克爾不像第三代教父文森,本性中并沒有狂熱的權力欲,他對父親的愛完全是出于親情。他曾經說我不想成為他那樣的人,但我愛他。這種愛之純粹,使他聽說父親出事以后,不顧一切的去保護自己愛的人。在他趕到醫院發現父親面臨再次被槍殺的生命危險時,鏡頭展現了最動人的一幕:他伏在父親床 頭,輕輕撫摸著父親蒼老的臉,說沒事的,爸爸,我來保護你,我和你在一起。接著吻著父親的額頭,不能動彈的父親留下了一行熱淚。在整個家族最危難的關頭,在父親生命隨時受到威脅的時刻,他可以不考慮自己作出全部的犧牲,毅然擔當起除去毒梟和警察局長的重任。請注意,在此之前他從未直接插手家族事務。我們看到,在第二部結束時閃回中邁克爾堅定的棄學參軍,對自己的前途已有了規劃,可是現在所有曾經積極參與家族事務的人都站到了一邊,而由邁克爾以毀掉一生前途為代價來挽回父親的性命。影片在塑造邁克爾的形象時非常注意眼神的運用,這也是帕西諾這位演員的偉大之處。邁克爾的目光一直都是非常堅定的注視著同一方向的,很多人評價說,你看著他空洞洞的目光,就會有不寒而栗的感覺,但在邁克爾要槍殺毒梟和警察局長時,他的目光是唯一一次散亂的時候。他并沒有注視對方,而是低垂著頭,像是不斷的尋找什么東西,隨著窗外火車聲的臨近,氣氛越來越緊張,而邁克爾的眼神也越來越游離,最后,他毅然抬手射出了決定他命運的子彈。這一場的重點渲染主要是為了展現邁克爾在命運最大的轉折點時的心理狀態,從他眼神的暫時迷茫可以看出他正在進行多么激烈的思想斗爭,因為他要付出的,是他的一生。至此之后,一如他冷峻的眼神,邁克爾走上了一條無可復加的道路。
父親一直極力反對他卷入家庭事務,在其傷愈后聽說是邁克爾除掉了仇敵時,鏡頭中出現的是父親的逐漸暗淡的表情,搖頭嘆息之余閉上了雙眼,作為父親尚且對邁克爾前途已毀痛心疾首,邁克爾本人要承擔多大的痛苦?但是邁克爾從來沒有表現出這一點。在老教父與邁克爾花園談話那一幕中,鏡頭處理的很巧妙,父子倆人一前一后,預示著兩代人最后的交 接,在鏡頭靠前的父親說:我一直不希望你插手,希望你能出人頭地,希望你成為可里昂州長。而處于靠后位置的邁克爾此時思考的問題已經不再單純,他已經獨自擔當起了家族的事務。一方面,他要勸慰父親對家族放心,一方面還要努力實現父親一直以來希望他出任頭地成為合法世界上層人物的希望,那句我告訴你我能支持的住,我就能需要多大的毅力在背后支撐啊!在父親逝世以后,邁克爾可以說更加孤獨,他在心靈上再也沒有與之契合的人,唯一能夠理解身處教父位置處境的父親也離他遠去,這種感覺在第二部中邁克爾一次與母親對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房間的色調處理得很暗,唯一的亮光是壁爐的火焰照亮了邁克爾半邊臉,預示著他極度矛盾的心理。他問母親:告訴我爸爸的想法,他是很堅強嗎,為這家族堅強,為家族他失敗過嗎?......這不是我的失去,而是整個家族的失去。母親說:你不能讓整個家族失去啊。可以說,整個家族的重任都由邁克爾一人來承擔,他一直努力讓自己堅強,為了家族的不失去而堅強,但這種堅強背后隱藏的卻是令人心酸的孤獨。
關于婚姻
婚姻是一種將兩個人放在一起共同抵御孤獨的形式,但邁克爾的婚姻卻讓他更加孤獨。第一次婚姻是形式上的孤獨,在被貼身保鏢出賣后邁克爾親眼看著美麗單純的姑娘被炸身亡。
而第二次與凱的婚姻是本質上的孤獨。首先,影片設計凱這個形象是為了說明從普通人眼中看到邁克爾的感覺,因為她是唯一游離于這個家族以外的一個人,從凱的角度是理解不了邁克爾的,也就是說,邁克爾是不能被普通人理解的。但更深層的意義是,作為更重要的妻子的身份,凱同樣不能理解邁克爾,妻子形同虛設。其實最開始她和邁克爾能走到一起說明他們有很多共同點,凱身上的很多優點邁克爾也有,可是事情是在變化的,凱卻用一貫的要求來要求邁克爾。可以說在邁克爾為家族事業苦苦掙扎時,凱沒有任何支持,卻簡單的將邁克爾理解為一個越來越喪心病狂的人,以至于這種看法到了極致凱將小孩人工流產了。
最痛苦的是,妻子是邁克爾盡力保護的對象,他越是盡力的保護,妻子就離他越遠。這種痛苦是巨大的,但是邁克爾一如既往地自己承受,抱著從來在歷史中,這些人遇到可怕的事情,可怕的不義,但他們仍然預期著時來運轉,厄運會過去的希望,維系著他們名存實亡的婚姻。只有到了第三部時,邁克爾才第一次向妻子坦言:我要你原諒我,一切,我需要某種更親近的東西,你不能理解那段日子,我愛我的父親,我發誓我永遠不會和他一樣,但我愛他,他有危險,我該怎么辦?后來,你有了危險,我們的孩子有了危險,我該怎么辦,你們是我在世上最珍愛的人,現在我正在失去你們,我已經失去你了,你走了,這一切都是枉然,因此......你得了解我,我對命運做過完全不同的計劃,我并非你認定那種人,我在西西里的每一夜 ,我夢到我的妻兒,以及我是如何失去他們的。但此時,邁克爾已經獨自度過了大半生。
教父電影觀后感最新5
我最愛的電影是《教父》。在這一點上,我可以同許多男人達成共識。馬龍的表演實在令人心折。在少年時代,我深深著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說話方式,卻并不成功。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認真的聽眾,那個口齒不清的教父,卻沒人敢忽略他說出的每一個字。他總是面無表情,背后卻潛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一種優雅的狂暴、平靜的殘忍、化妝的邪惡,如同毒蛇與猛虎的混合體。他輕蔑地說,“讓我開一個你無法拒絕的條件”——這是男人的威權;他溫和地說:“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這是男人的價值。而事實不是這樣的。那個真實的教父,生活中的馬龍·白蘭度,是個十足的混蛋,他的家族則是一窩混蛋。
當然,他們是迷人的混蛋,令人同情的混蛋,應該被寬恕的混蛋。
白蘭度家族中,女人個個紅杏出墻,男人個個酗酒成性,且盛產自殺者。小馬龍的童年在陰郁中度過,父親很少回家,母親終日喝得酩酊大醉,與一個又一個男人發生關系。小馬龍生活中惟一的溫暖來自一個友善的同性戀教士。這使得他成為一個雙性戀者,因為同性戀行為被軍校開除。
為逃避這一切,他來到紐約,躋身百老匯,陰郁生活賜予他的狂暴氣質令他成功出演《欲望號街車》,名聲鵲起。“仿佛一覺醒來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這種名氣,感覺自己是個騙子,不得不求助于心理醫生。為了幫助他戰勝焦慮,醫生甚至為他宣讀--的講演詞。
上世紀50年代初,馬龍步入影壇,開始輝煌之旅。他拿下了七次奧斯卡提名,兩次奧斯卡獎。與此同時,他不停地結婚離婚,生下一大堆性情陰郁的子女。他的妻子總在爭吵,他的情婦總在自殺,他的子女則陷入無盡的麻煩。馬龍的大兒子克里斯蒂安·白蘭度吸毒、私藏武器、干非法交易、與父親的情婦吉爾上床(吉爾后來在汽車上自殺)。切娜是白蘭度的小女兒。這個太陽般美麗的姑娘在家中得不到關愛,就到毒品中尋求慰藉。
1990年5月16日,馬龍生活中最大的悲劇發生了:兒子克里斯蒂安殺死了女兒切娜的男友戴格。當警察趕到時,戴格已經死了,顴頰處射進一顆子彈。切娜坐在沙發上,手里握著一個打火機,面前擺著一杯酸奶。 人們至今搞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什么:據白蘭度家的人講,是一場毆斗;據辯護律師講,是一場意外;據切娜講,“是我父親安排了一切。”后來,切娜自殺。馬龍沒有參加女兒的葬禮。
記者問馬龍是否感到應為這種亂糟糟的局面承擔責任,他說:“當一只海鷗從2000人頭上飛過,誰知道它掉下的羽毛會落在哪里?” 然而,馬龍真的可以把沉重的罪過當成輕浮的羽毛?他仿佛中了詛咒,正如他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中說過的臺詞:“你一直是孤單的,你無法逃脫寂寞的感覺,直到你死去。”——隱然就是他一生寫照。
我曾經想過,這個雙性戀男人到底愛過誰?也許,只是他那個沒出息的殺人犯兒子。我永難忘記《教父》中的情節:兒子桑尼被亂槍打死。他對殯儀館的化妝師說:“你看,他們是這樣對待我兒子的。”昏暗的燈光打在他額頭上,臉的下半部隱沒在陰影里,他的眉毛蹙起,形成悲傷的皺紋——我的心抽緊了,緊得發痛。我也有個可愛的兒子。我能夠感受一個父親遭遇這最大的不幸時,那種洶涌的痛苦與復仇的狂怒。現實中,為了給兒子克里斯蒂安脫罪,馬龍耗盡家財,窮困潦倒。克里斯蒂安仍然被判入獄十年。受此打擊,馬龍暴飲暴食,體重驚人,昔日的“性感野獸”變成一頭肥豬。如果想要嘔吐,你大可以去看馬龍在大爛片《人魔島》中的扮相,臉上涂的粉厚過日本藝妓,如同一噸涂脂抹粉的肥肉。
后來,他終于死了。聽到這消息時,我愣怔了一會兒。在記憶中,馬龍早就死了,永遠地葬在了1972年。那一年,《教父》問世。他扮演的教父在花園里頹然倒下。喪鐘鳴響,經典誕生。32年后,他死了第二次。這次,他是徹底地死掉了。馬龍的身后,遺留下一長串數字:1個不朽的角色——教父,5部經典的影片——《欲望號街車》、《現代啟示錄》、《巴黎最后的探戈》、《碼頭風云》、《教父》;6個自殺的情婦;17個律師;大約25個不幸的子女;1100萬英鎊的巨額債務。
安息吧,教父。只是,我要糾正一下你的說法。盡管你不經常與家人呆在一起,但你仍是真正的男人。因為,你的扮演角色教導無數男孩成長為男人。僅為這一個理由,我將永遠尊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