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的電影觀后感范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王子》的電影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王子》的電影觀后感1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美好的童話,我的心中也有。都說小王子是寫給大人的童話,而在我看來《小王子》這部電影是給我們這些與故事中的小女孩一般大小的小孩的一個禮物,這個禮物讓我們感受到了我們內心最初最最期待的東西。然而因為受到大人的影響,受到學習生活的影響,我們漸漸將那些天真美好的幻想遺忘在了作業、考試的壓力里。最初的我們并不是只去記憶一個正確答案,形同機器一般去面對生活。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小王子,而這個“小王子”正是代表著那些沒有受到過后天“污染”的真善美。通過這部影片我仿佛找回了我的那些天真與美好。
就像小王子離開玫瑰時說:“我太年輕,以至于不知道怎樣去愛。”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很多人年輕時都認為身邊愛自己的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是天經地義的,所以也就不會懂得珍惜。但當自己歷經滄桑,慢慢老去時,回想往事,就一定會為自己年輕時的輕狂而感到后悔。所以老人就總是會仰天嘆息,哀嘆聲就如天上的星星一樣多。如果小王子早一點學會愛,最后就不會用生命去實踐愛。假如我們都學會了愛,也就不會那么多的悲傷和后悔。對待父母也是,千萬不要認為他們的愛是應得的,作為子女我們要用雙重的愛回報。
電影版《小王子》與圖書版的《小王子》最大的區別便在于電影中是以小女孩為故事的主角,以她的故事為整部影片的故事主線。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小女孩的聰穎與勇敢。影評的一開始小女孩是一個聽媽媽話,努力學習的學霸女孩。似乎學習是她的全部,似乎學習也掩蓋掉了她的所有優點。當她搬家之后,當她遇到了那個古怪的“飛行員老頭”之后,她的生活開始發生了改變,她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轉變。是這個古怪老頭和他的故事吸引了她。或許小王子的故事就是小女孩內心一直深藏的渴望的童話。就如小王子所說的,最真誠的東西是沒法用肉眼看到的,用心才能夠看到。那一刻我閉上雙眼,雖然眼前一片黑暗,可我周圍的一切都是那般的美。
《小王子》的電影觀后感2
小王子生活在一個很小的星球上,哪里·有兩座火山和一朵他愛的玫瑰花。后來,他和玫瑰花吵了一架,小王子賭氣離開了他的星球,成為宇宙中一個孤獨的旅行者。他在另一些星球上見到了一些古怪的大人,最后來到了地球上。地球上有一只愛他的狐貍,小王子馴養了這只狐貍,和它生活在一起。可是,小王子越來越想念自己的星球,想念那朵玫瑰花。雖然地球上有許多玫瑰花,但那一朵,是他曾經去愛過的玫瑰花。他最后離開了地球,回到了自己的星球上。
首先讓我感到的是小狐貍。它請求小王子馴養它。當小王子馴養和照顧了小狐貍后,一切金色的東西,在小狐貍眼里都會有特別的意義,只因為小王子有金色的頭發。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和他有關的一切,在我們眼里都有非同一般的含義。所以,小狐貍的愛讓我感動。
還有,星球上的那朵玫瑰花也讓我感動。小王子愛著玫瑰花,玫瑰花也愛著小王子。可惜,小王子賭氣離開了他的星球,也離開了那朵他愛過的玫瑰花。可是,小狐貍的話喚醒了小王子心底對玫瑰花的思念。當小王子看到無數朵嬌艷的玫瑰花時,心里卻只想著自己的那朵玫瑰花。在他的眼里,只有那一朵玫瑰花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那是他愛過的玫瑰花。
是這本書,告訴我友誼的重要。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愛,他就會孤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們都在尋找那遺失的美好。
其實,我覺得每個人都是小王子,但我們不要像小王子這樣再錯過那朵玫瑰了。即使那朵玫瑰不如別的玫瑰漂亮和完美,但既然有緣相識,就值得珍惜。
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同窗四年的我們,馬上就要畢業分離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和愛,會讓我永遠銘記在心,讓我今后的旅程不在孤獨和憂傷。
《小王子》的電影觀后感3
都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但是《小王子》不僅不是騙人的,還隱藏著那么多的哲理,所以在我看來《小王子》不像是童話故事,更像是寓言故事,故事的可讀性極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這也是70年來《小王子》已經被翻譯成250多種語言的原因。看完電影版《小王子》之后,再將那本已布滿塵埃的《小王子》翻看一遍,你會發現馬克·奧斯本導演的聰明之處,他以全新視角、人物對這本經典中的經典童話進行了全新的詮釋,不論是從小女孩還是從媽媽或是從老人身上,都能有不一樣的體會。
說到《小王子》,不得不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王子,這本被人們讀了無數遍的經典,又有多少人真正讀懂過,又有誰真正讀懂過小王子,恐怕為數不多,但起碼能肯定的是馬克·奧斯本導演是真正讀懂的那一個。影片借用小女孩與飛行員尋找小王子為切入點,而小王子的部分則以折紙靜態動畫表現出來,這種戲中戲的做法十分討喜的同時,還保正了原著的完整性。導演對小王子孤獨和寂寞展現的相當完整的,無論是小王子與玫瑰的故事,還是小王子與狐貍的故事,對于我來說這兩段故事的還原度還是很高的,起碼拍出了我心中的小王子。
馬克·奧斯本導演厲害的地方就是,不僅將原著的哲理表達的非常清晰,還利用全新人物的視角給我們帶來了多重的啟示。從小女孩的角度來說,應該是代表了所有小朋友的視角,小朋友眼里的小王子,是我們大人無法體會到的,但通過小女孩的眼睛,讓我們大人也能從孩子的角度來解讀小王子。除此之外,小女孩在讀小王子故事的過程中,激發出了她對自由的渴望,最終鼓起勇氣自己開著飛機去尋找小王子,這段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便是,有夢就要勇敢的追,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向往的,只不過我們都看在了眼里,心卻告訴我們要理智,我們渴望自由卻沒有勇氣去追求,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就到這里就不得不說說飛行員,如果有夢想不敢去追的話,我們就會像影片中的飛行員一樣,有追求夢想的心,卻沒有了追夢的體魄,雖然影片中飛行員絕大部分都在搞笑,看上去就是一個無厘頭的老頭,而實際上他就和影片中他的結局一樣是一個悲劇。所謂舍得舍得,有舍才會有得,當我們成熟理智時候,我們往往就會過失心太重,因此也就會造成終生的遺憾,就像飛行員一樣,只有尋找小王子的心,卻沒有體力可以讓他去做這件事情了。如果當飛行員有心去尋找小王子的時候,他就像小女孩一樣勇敢的去追,也許他的人生就不會這么悲涼。
而媽媽這個角色,從始至終對小王子就莫不關心,因為在她的心中女兒的學業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為女兒制訂超嚴苛的暑期計劃,小女孩每天都專注的學習,沒有任何交朋友的空間,使其本應五顏六色的童年變成了灰色的。可以說媽媽為了女兒付出了所有,卻依然得不到理解。這也是我們現實中每個人都要面臨的現實問題,父母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就算孩子不明白不理解,父母還是會這樣去做,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阿,這應該是《虎媽貓爸》這樣倫理家庭劇才會出現的景象,出現在動畫片中卻別有一番滋味,通過動畫這種形式表達出來,也許更能讓孩子們體會到父母的愛。
作為一部全家歡的動畫大片,不論是從影片品質上來說,還是影片所表達出來的現實意義來說,《小王子》都是一部不容錯過的精品佳作。
《小王子》的電影觀后感4
今天我看了一場電影,名字叫《小王子》。我看過這一本書,原先我并沒有看懂,邊看邊笑。但是今天這一場電影,讓我真正的懂得了、學會了怎樣遺忘憂傷。
電影的內容并不是直接從小王子身上深入,而是一個小女孩兒因為念書搬家,意外遇到了一個老爺爺。那個老爺爺用圖畫的方式告訴她了《小王子》這樣一個離奇的故事。當老爺爺病倒之后,她就覺得非常后悔,因為她曾經對他說過她討厭小王子。于是她發誓要找到小王子這個人,他啟動了飛機,帶著火狐貍一起找到了長大的小王子,他是一個掃地工。最后,她不但送小王子回到了他自己的星球,找到了那朵早已枯萎的玫瑰花,還將老爺爺畫的那一張張畫合成的故事,做成了一本書。
看完這個電影后,我十分感動。首先讓我感動的就是小狐貍。它請求小王子馴養它。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在我們的眼里都會有非同一般的感覺,這種感覺令我感到十分震撼人心。第二個讓我感動的就是玫瑰花。小王子賭氣離開星球,離開了那朵玫瑰花。后來是火狐貍的話喚醒的小王子的記憶,喚醒了小王子對玫瑰花的思念。但他看到千千萬萬朵玫瑰花時,先是驚奇然后是不以為然。因為那朵玫瑰花和這些不一樣,在他的眼里。那朵玫瑰花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那是他喜歡過的玫瑰花。
小王子離開了玫瑰化,成了宇宙間一個孤獨的旅行者。如果一個人失去了愛,他就會孤獨。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們都在尋找那“遺失的美好”,但只有很少的人能意識到你身邊的人,正是最值得你珍惜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只有珍惜,才能讓你去尋找那“遺失的美好”。
《小王子》的電影觀后感5
在聽說一個好萊塢導演要拍攝《小王子》的時候,我想所有法國人的心情一定是崩潰的,他們的擔心和中國觀眾關于改編西游記的擔心是一樣的:毀童年!更何況拍攝《小王子》這樣的經典,本來就是極不討好的,通常都會被評論虐成狗。
結果卻是:所有觀眾都被電影感動到哭成狗。這應該是今年收獲全世界最多淚水的動畫電影了。
在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放映結束時,近兩千名觀眾和媒體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長時間鼓掌向影片主創致敬,在戛納為影片鼓掌已經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最經典標志,你可以出錢買任何東西,但是買不到戛納的掌聲,經久不息的掌聲讓到場的導演馬克奧斯朋等人也情不自禁落淚。
故事其實很簡單,甚至是很老套,也絕對不是原書的電影版,而是由一老一少的友誼帶出了小王子的故事。當電影開始的時候,原書中那個飛行員已經老了,有一天,鄰居家那個“學霸”小女孩兒收到了一架有小王子插畫原稿的紙飛機,老人對女孩兒說起年輕時在撒哈拉見到過小王子的故事。童話就似如歌行板般地鋪展開來。
很多人把電影中原創的故事看作改編, 而在我看來這與其說是改編,不如說是電影導演為原著書寫了一段續篇,然后再把原著和續篇一起拍出來,于是原著與續篇之中就產生了一種類似緣起緣滅一樣的互文關系,從而將觀眾帶入老飛行員的視野里,在看電影的這一刻,我們就是那個回到平庸世界里的老人,哪怕拼盡最后的力氣,也想回到小王子的沙漠里,再看一眼小王子。
在將這個透著法式哲思的雋永童話進行改編時,馬克奧斯朋最聰明之處在于,把書本來的故事作為戲中戲,以折紙靜態動畫表現出來,并且最大限度地克制了美式煽情的簡單粗暴,同時又很好地將夢工廠和皮克斯的視覺風格和敘事方式放進了故事。
我們不難在這部法國動畫中看到經典的皮克斯動畫風格——在一部電影中講兩個故事:一個給孩子,一個給大人。給孩子的那個一目了然,是一個講述一老一少尋找小王子的故事。而給大人的那個則充滿無奈、心酸和感動的交雜,那是講給已經多多少少明白什么是庸庸碌碌什么是絕望人生的大人們聽的。在小女孩的故事線里,色調溫暖故事討喜,充滿對白與詼諧;而在小王子的部分,色調偏冷,故事溫暖中帶有感傷,色調充滿原著繪本版的感覺,分明是饋贈給大人們的童話。
從電影改編上來說,馬克奧斯朋已經近乎完美地完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拍攝小王子最難的從來不是講完這個簡單的故事,而是拍出原著如此溫暖明媚卻又如此憂傷的感覺,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電影能夠把原著的這份感覺拍出一半,也必定是全世界最感人的電影。
《小王子》做到了。
《小王子》的電影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