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歌曲少年觀后感
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起源于1979年, 正式開辦于1983年,2014年被定位為國家項目,相比娛樂化、低齡化的電視綜藝節(jié)目,在央視一號演播大廳這一象征性的舞臺上,春晚既要有對國富民安、國計民生等大事的關注,又要對家庭矛盾、養(yǎng)老、婚戀等柴米油鹽的小事有所反映。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春晚歌曲少年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春晚歌曲少年觀后感1
今年,我像往年一樣,坐在電腦旁,心里默默數(shù)著數(shù),期盼著春晚的來到。終于,一年一度的春晚來了。今年的春晚一共有40個節(jié)目,其中,我最喜歡的節(jié)目有:潘長江和蔡明演的小品《想跳就跳》,舞蹈《剪花花》和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恒》。當然,節(jié)目里也有我不喜歡的:比如《shero》,王力宏的《十二生肖》和小品《我要上春晚》。
首先,讓我來點評一下自認為不錯的節(jié)目。
在《想跳就跳》這個小品中,潘長江和蔡明分別化身為愛跳舞的老頭兒和老太太,但街坊鄰居對老頭很排斥,而蔡明扮演的老太太非常憂郁孤僻,兩人相遇后“笑料”不斷,最終有了皆大歡喜的結局。整個小品節(jié)奏明快,臺詞幽默風趣,包袱層出不窮,蔡明和潘長江精湛的演技讓小品更加耐人回味。
《剪花花》這個舞蹈節(jié)目精美絕倫,表演者與背景相互交融,人融于景,景襯托人,美倫美奐,簡直就是一幅精美的活窗花!我相信億萬觀眾的心同樣會為它的藝術魅力所感染。
而席琳·迪翁的《我心永恒》將晚會推上了高潮,雖然我不能完全明白歌曲的意思,對音樂也沒有專業(yè)的欣賞水平,但我還是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音樂,它的旋律蕩氣回腸、沁人心脾,讓人百聽不厭。
接下來,再允許我批駁一下我所厭惡的節(jié)目。
同樣是歌曲,《shero》和《我心永恒》相比實在是天壤之別,如果說席琳·迪翁的聲音是夜鶯在歌唱,那《shero》就是烏鴉在聒噪;如果說《十二生肖》也算是音樂的話,那么青蛙的“呱呱”叫就可以算是高雅音樂了,我真懷疑喜歡這類所謂的“音樂”的群體的水準!來自民間的藝術作品很多,不少可以稱之為上品,比如河北衛(wèi)視就出現(xiàn)過不少民間藝人的精彩表演,而小品《我要上春晚》,能鼓吹出點兒藝術氣息來嗎?我想可能導演太累了,在打盹的時候,不留神讓節(jié)目蒙混過關了。
雖說有幾個自認為不堪的節(jié)目,但畢竟眾口難調,一臺晚會不可能滿足全國所有人的意愿,所以我們應該用寬容的心態(tài)理解導演和制作組的難處。總的來說,今年的春晚比去年好一些,像《冰與火》,《魔琴》,《琴箏和鳴》,《春暖花開》,《這事不賴我》,《甲板上的馬頭琴》等等,都還是相當不錯的節(jié)目,為億萬觀眾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帶來了歡樂和笑聲,帶來了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春晚歌曲少年觀后感2
春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是無數(shù)中國人心中最期待的節(jié)日之一,每逢春節(jié),許多在外漂泊的游子們都盼望著早日回家和親人一起共聚團圓。而春節(jié)也是舉國百姓、舉世華人祝福歡樂的日子,面對如此歡喜的日子,少不了和家人一起觀看春晚,期間和春晚主持人一起進行除夕倒計時,迎接新的一年的來臨。
說起春晚,每年都有許多精彩的節(jié)目,讓不少觀眾看了,難以忘懷。2020年的春晚和往年或許有點不一樣,更加地突出全民性、大眾性、聯(lián)歡性,使得全國人民可以一同享受歡樂,而這也是春晚節(jié)目的價值體現(xiàn)。央視春晚不僅是明星大腕的舞臺,更是“平民”的,節(jié)目各具特色與精彩,表達當下人們對生活的期待與愿望,除了唱歌跳舞這些節(jié)目,春晚里最有趣的節(jié)目,當然要數(shù)小品,其中有幾個講述回家故事的小品,讓人看了內心油然而生感動之情,備受共鳴,感觸良多,故事展現(xiàn)出家人對子女在外漂泊無比思念的感情,也表現(xiàn)了家人對自己孩子的愛淋漓盡致,沒有絲毫的保留。
另外春晚節(jié)目里還有許多值得觀眾朋友們看的節(jié)目,譬如精彩絕倫的歌舞、魔術、相聲還有獨唱等,面對大腕明星們的一展歌喉,相信不少電視機朋友們已經(jīng)是沉醉其中,享受他們的天籟之音,甚是榮幸之至。
春晚歌曲少年觀后感3
除夕的餃子格外的香,除夕的春晚也格外的好看!
在我國,雖說春節(jié)是最熱鬧的節(jié)日,其實我們過的都是春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除夕夜,在一定意義上,過完除夕夜就等于過年。
在除夕夜當天,大家都會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飯,吃完年夜飯后,剛好就是春晚開播的時間。
除夕晚上八點,2020年的春晚如期而至,今年的春晚依舊是去年的配方,在主持人上面稍微有所改動,只不過整體變化不大,大部分都是熟悉的面孔,相信你也能說出他們的名字。
而且今年的春晚意在創(chuàng)新,有很多新的亮點,再加上流光溢彩的舞臺、目不暇接的精彩節(jié)目讓觀眾贊不絕口。通過觀看今年的春晚,我們不難看出節(jié)目組的良苦用心,有些節(jié)目不僅笑點爆棚,更能深度反映社會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老百姓的生活。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今年的春晚不僅節(jié)目創(chuàng)新,而且舞臺也做了一定的精良設計,加入了血多中國元素以及中國文化。
春晚作為每年的除夕夜合家歡必看的節(jié)目,真的每一年都在進步,同時也映射出了祖國的強大,正因為有了祖國的強大,所以我們各方面才會變得這么發(fā)達。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今年春晚的節(jié)目有很多,可是卻每個都貼合老百姓的生活,今年的素材選得很不錯,正是這個理由,讓我回味無窮!期待以后的春晚會越辦越好,看完春晚就可以收紅包了,嘿嘿,好開心!
春晚歌曲少年觀后感4
萬眾矚目的20__年春晚,準時拉開了帷幕。整場晚會,雖然表現(xiàn)形式各有不同,這仍然讓人感到非常的親切。作為歷年來準備時間最短的春晚,第三度執(zhí)導的哈文團隊依然為全國觀眾端上了一席色香味俱全的電視“年夜飯”。
在36個多姿多彩的節(jié)目背后,本屆春晚在演播室設置、節(jié)目內容精彩程度和觀賞度、新媒體互動模式、吉祥物設置等多個方面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新,而三個反腐題材的語言類節(jié)目更是成為整臺晚會的點睛之筆,成為羊年春晚最值得回味的篇章。
節(jié)目設計大膽創(chuàng)新混搭串燒雅俗共賞哈文團隊盡了很大的努力—華仔闊別十年再度亮相春晚,續(xù)寫春晚傳奇;三位硬漢張豐毅、段奕宏、朱亞文同臺飆歌,讓媽媽們找到專屬“男神”;鄧紫棋、莫文蔚等女神齊齊駕到,更有賈玲勇敢地扛起了提升春晚顏值的大旗??要不是吳亦凡、鹿晗、寧澤濤這一“小鮮肉”組合因合約問題臨時被拿下,本次春晚可謂真的做到全 民大聯(lián)歡。每位觀眾都可以尋找到自己年齡段的演員。
從節(jié)目設計上,今年的春晚也可以說是歷年來最為大膽潑辣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兩大神曲《小蘋果》和《最炫民族風》昨天正式“合體”,并成功讓席卷全國的廣場舞跳上春晚,更是本次春晚最接地氣的演出。
除此之外,最大互動觀眾搶紅包,彈幕版專為春晚挑刺節(jié)目之外,今年春晚最大的創(chuàng)新恐怕就是加入了許多新媒體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像“春晚吉祥物”陽陽就是首個春晚虛擬主持人。據(jù)悉,昨晚10點半央視春晚送紅包,微信總搖一搖次數(shù)72億次,峰值8.1億次(每分鐘),送出微信紅包1.2億個。
“搶紅包”險些搶了春晚的風頭,而實時彈幕更是讓春晚真正進入邊看邊“吐槽”的模式。而各種“吐槽”中,為春晚實時糾錯更是亮點中的亮點,像岳云鵬和孫越在臺上講相聲,彼此的身材差異就被網(wǎng)友調侃為“春節(jié)前的你和春節(jié)后的你”;馮鞏在《小棉襖》里,說爸爸在25歲的時候就在照顧閨女了,瞬間被網(wǎng)友挑出語病;而蔡明小品中自稱“遛狗都有30邁”,也被網(wǎng)友吐槽“根本不可能”。
__三部曲觀眾叫好不管怎么說,20__年零點的時鐘,在春晚的伴隨下,又敲響了。我真心的感謝春晚的總編,總導以及演員們,是你們讓全國人們難忘今宵,你們辛苦了!讓我們茶話之余,對春晚評頭論足后,期待著下一屆春晚的到來吧!
春晚歌曲少年觀后感5
每一年的春晚都有很多爭議,不同的人看到的春晚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一、傳統(tǒng)創(chuàng)新混搭全民“致青春”
劉歡攜手蘇菲瑪索的《玫瑰人生》;李敏鎬庾澄慶的《情非得已》;馮小剛擅長“中外混搭”、老少通吃。宣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劍心書韻》;“英雄組曲”的磅礴氣勢,更是博走了已成爺字輩的“50后”民眾的滿堂彩,在集體“致青春”的2013年,馬年春晚,讓人在懷舊中帶著感動,在回顧經(jīng)歷的風雨中,清點著一年的收獲。
二、草根成主角抓“粉”保收視
沒有了趙本山的春晚,你會期待誰?沒有了宋祖英的歌喉,你會關注誰?李敏鎬還是華晨宇?姚貝娜還是霍尊?盡管每人都僅有1分多鐘的站臺,但對于馬年春晚再沒有“標配”演員,少了許多“釘子戶”。李琦、王錚亮恰恰成為了本屆春晚的中堅力量,有忠實的粉絲團做后盾,收視率得到了保證,也讓人感覺到一縷新“氣象”。
三、小品相聲大縮水蔡明馮鞏當“綠葉”
語言類節(jié)目一向是春晚上的重頭戲,但今年語言類節(jié)目只保留了五個。很多網(wǎng)友戲稱“不像春晚,倒像一場演唱會。”“求精不求多”是馮導的原話, “毒舌”蔡明甘為大鵬、華少、做綠葉的《擾民了你》;馮鞏尺度大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對網(wǎng)友的吐槽,馮小剛說,只要快樂,吐槽就吐槽!
四、回歸經(jīng)典規(guī)格最高
馬年春晚從籌備初期就備受關注,外聘大導演,規(guī)格由央視“臺長工程”升格為“國家項目”(規(guī)格等同于奧運會開幕式),可見全國上下對這臺晚會的重視。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夢》;李谷一重唱《難忘今宵》,經(jīng)典的回歸,春晚30多年后主體形式的回歸與展示,讓人們找到了春晚的真正意義——回家過年。
五、大年三十春晚成馮氏“舞臺劇”
今年春晚,電影打頭陣,小片貫穿始終,先導片中葛優(yōu)來了,范偉也來了;《魔幻三兄弟》創(chuàng)意感強,連黃渤的首秀歌曲也是邊走邊唱,十足孟京輝話劇《活著》的重演。用鏡頭敘事,戲感完全,大年三十的春晚,更像是一部馮氏舞臺劇。
六、樸實溫情、親民真誠
張國立的加入,終于讓人們感覺到央視主持人不是在背臺詞,而是在嘮嗑;滿場的燈籠、彩旗,終于讓我們理解舞臺的主角是演員,而非絢爛的3D背景;巨型的蛋糕式年糕的分切,讓我們在了解中國傳統(tǒng)民俗的同時,多了點年味,多了更多合家團圓的激動,真誠、親民、樸實、溫暖,春節(jié),就是合家團圓。
七、主持人賣萌、當托兩不誤
與往年不同的是,央視主持人從由原來的串場、報幕到現(xiàn)場表演,變化很大,畢福劍開嗓唱了歌,張國立打起了快板,李思思流行語送祝福,董卿猜上了燈謎,濃濃的年味兒,厚厚的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