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1
兩小時零三分鐘,并不是每一刻充斥著激烈的戰斗,卻是每一刻充斥暖暖的感動。
電影的一開始就是一場攻堅戰,很殘酷,但不是最殘酷。電影里戰斗最激烈的情節,還應屬于后面的防衛戰,各種槍林彈雨,各種血肉飛濺,前一秒還在談戰友,后一秒卻腦袋搬了家。這種場面想必不是多見的。
但是我不想過多地提集結號中的戰斗。明顯馮小剛導演也沒有把戰斗作為重點去拍攝。整個戰爭的場面,僅占用了不到一半的劇情,而更多的是描述連長谷子地四處奔波想為他的兄弟們平反的事。
我不得不提到王金存,谷子地所在的九連代理指導員。他可以說是全劇中變化最大的了,從一個本身十分文弱的讀書人,發展成為了一名勇士。這種轉變的原因是見到了戰場的殘酷,從而使他變的十分強大。當然谷子地對他的引導也是少不了的。有句話特別清晰:“如果你害怕子彈,都盯著你跑;如果你不害怕,子彈繞著你跑”當然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但確實使人振奮。
整部電影是以谷子地四處尋找九連的戰友陣亡的證據。過程是十分艱難的,因為那場戰役已經過去了好久了,即使還有證據,找到的概率也不大了。當年血戰的那個舊窯廠如今已變為煤礦礦場被開發,而當年戴在弟兄頭上的鋼盔,竟然被工人用作尿壺。沒有什么能使谷子地更心痛的了。遠望眼前無邊的墓碑,每個都寫著“無名氏”,這又是讓人何等心寒呢?于是谷子地開始瘋狂地去挖掘,想挖出多年前的歷史,也想讓47個兄弟們有個安慰。
這是一部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但它不是戰爭片。它沒有試圖去告訴你交戰雙方孰善孰惡,它只是在說“每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v觀全片,人性被更多地暴露了出來,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與熱愛。無論是敵我雙方,想必這種人性都是存在的。
谷子地用他的努力為自己的兄弟正名了,但其他無數的英靈呢?我們要記住他們。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2
當喧囂的山城還沉浸在新年歡樂氣氛里時,我卻走進了電影院,看了馮小剛的電影《集結號》。
近年來,馮大導演的電影向來以幽默,搞笑的賀歲劇作為主打,而且熱衷于公映前的大肆炒作,所以在《集結號》推出前后我就沒有認真關注過它。
但這次給我的震撼和感受卻是巨大的。電影一開始的戰爭場面太逼真了,一下子就把我帶入了戰火連天的年代,好像就發生在我的周圍。那紛飛的子彈和炮火把我給炸了,所以當時特別想哭,是真的害怕了。
“聽不見號聲,就是打剩最后一個人,也要接著打下去”。忘不了的臺詞,忘不了的命令,這是一個英雄下給一個英雄的命令。三營九連全體47人參戰,僅谷子地一人生還。戰爭的畫面讓我的心一次次遭受震撼。四次面對坦克,姜茂財選擇義無反顧地與敵軍的坦克同歸于盡,焦大朋被燃燒瓶燒死,呂寬溝為了給連長找一塊手表被狙擊手射死,王金存從一個柔弱書生到一個戰斗英……
這是一部要用心去看的電影。面對死亡的挑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迎接還是逃避,然而戰場上的士兵則只能選擇忠于職責?!皹屃謴椨辍边@個詞以前對我來講實在是太遙遠了,而面對大熒幕,的確,我膽怯了。面對戰爭,我們會說“死亡是太容易的事”了,難的是怎樣勇敢地戰斗下去。生離死別是人所面對的最痛苦的事,而戰爭中,人們需要經歷的不僅僅是對死亡的畏懼,還有一次次戰勝痛苦的勇氣。
戰爭不是兒戲。誰也不想去送死。當然,有比送死更不能接受的,就是白死。當47具英雄的尸體躺在大山深處,被說成所謂失蹤,當谷子地說:“本來都是爹媽給起好了名字,怎么到最后都成了沒名兒的孩子了”那句話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盡管名字看來只是些虛無的符號,但往往許多時候,這對人來說很重要,這與別人無關,只與自己有關。
谷子地,一個標準的軍人,有著軍人那種特有的執著和使命感!更多的是一個男人的責任感!對上是絕對的服從,對下,藏在心底的兄弟情!一個好男人是不會隨意表達情懷的!
不想多寫了,愿我們的世界和平永存!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3
一開場便是硝煙彌漫、彈片紛飛,每一個鏡頭都似要扼住觀眾的呼吸,如同第五交響樂《命運》,每個節拍都能震攝人心。敘事的節奏快得像在與死亡競賽不是高潮迭起,而是一個不斷提高、不停壘升的浪頭,在升至極限那一刻轟然崩塌,造成毀天滅地的海嘯。這一刻,壯觀激烈的戰爭場面戛然而止,《命運》的第一樂章結束了,第二樂章在舒緩柔和的小提琴聲中輕輕展開,故事變成對一個人的講述,對惟一一個幸存者的娓娓道來。
電影落幕,對觀眾的震憾卻仍未消失,這不是一部酣暢淋漓、雄壯到底的戰爭片,也不是一部字字血淚、催人淚下的回憶錄。但《集結號》卻表現出遠超過其篇幅的東西,如同一部短篇的士兵史詩,只能令人肅然起敬。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戰士不再英勇無敵,也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主義場面,因為在導演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愿意打仗。鏡頭從對準將軍改為描述普通士兵,英雄也怕死不會主動請戰、犧牲時更不會高喊口號。正在遼寧寬甸緊張拍攝《集結號》的馮小剛在記者探班采訪時表示:電影表現戰爭的方式有很多種,作為第一部大制作的戰爭商業大片,《集結號》也會凸顯英雄主義,但肯定不是傳統的主旋律戰爭片。馮小剛期望透過這部影片至少講清楚一件事情,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在這種本能下主角谷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比較出來才是真正的英雄。
《集結號》中的谷子地、趙蒙生和安德有相似之處,但又不盡相同。谷子地的痛苦中也有悔過的成份,他后悔在焦大鵬告訴他集結號吹響勸他撤走時,他卻要堅守。但谷子地更主要的是在堅持自己的信念,是要為死去的弟兄討回烈士的封號。與上述兩部作品相比,《集結號》后半部的反思要單純、直接得多,體現出一種最平民化、最純粹卻也最令人為之動容的強烈情感,會給人一種老兵回憶錄的感覺,這大概也是眾多影評質疑《集結號》的一個主要原因。戰爭片就該重戰爭輕回憶,回憶錄則該重回憶輕戰爭,《集結號》偏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不弄成了四不象?確實,前后兩段的反差有互相削弱的作用,甚至會令后半段顯得拖沓冗長,這是這種一分為二的手法難以避免的缺陷。然而,它所展現的十分獨特且難以替代的藝術效果卻是不可忽視的??催^電影便會了解,電影的重頭戲在后部,那么為何要著力表現前部呢?按照一般回憶錄的模式,戰爭的描述就應是穿插在老兵的思緒中,有時甚至是略寫和淡化處理的。而《集結號》對戰爭不吝筆墨濃墨重彩,將其完完整整展示給觀眾,竟用了整部片子一半的時間,使人簡直要以為這是部單純的戰爭片了。這使觀眾深刻地意識到自己不是在聽什么傳奇故事,而是親自見證這場真實的戰斗,是在與主人公一起出生入死。這樣,當電影敘述到后半段時觀眾才會明白為什么谷子地那么痛苦又那么執著,會更深刻地理解電影要告訴人們什么。前半段,影院中沉默肅穆,慘烈的戰爭場面讓人們感覺到每一個犧牲都是壯烈的;后半段,觀眾們無聲垂淚,一個人的苦苦追尋令人們意識到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4
《集結號》,這部馮小剛的返璞歸真之作,那也是一定要去捧場的。
歷數以往在腦海中留有印象的戰爭片不多,可算得上佳作的更是廖廖,《拯救大兵瑞恩》曾以逼真的戰爭場面和生動的戰士形象深深打動我;而去年也有一部國產戰爭片《太行山下》讓我感動的落淚,就我這么一感性的人,大概也是《集結號》這類影片的忠實受用者。
影片到最后雖然終究不能讓我的眼角滲出一絲淚光,映前吹捧的戰爭場面也不過是輕量級的〈大兵瑞恩〉,不過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你掏錢去看的電影。為什么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影片開頭便是一場激烈的攻堅站,韓國特效團制作出來的特效畫面效果雖然無法同老美同日而語,但?;O裎疫@種對聲色并非很感冒的觀眾來說還是夠了的。震撼的暴破聲,血肉橫飛的畫面,手提攝影帶來的真實感還是挺刺激的。同時影片臺詞也沒有丟掉一向視作賣點的馮氏幽默:谷子地的京片子說的是抑揚頓挫,很中聽。例如膩膩歪歪,什么物件之類的臺詞估計不多時便會照例成為流行話。
影片的戰爭戲第二個高潮便是那場狙擊戰,四十七個腦袋面對的是國軍大概一個團的兵力,雖然最后幾乎全軍覆沒,卻是打的轟轟烈烈,革命勇士的光輝形象油然而生,老谷的那句“下輩子還做兄弟”估計賺了不少人的眼淚。往后便進入文戲部分。
文戲的第一站是抗美援朝,影片重點渲染了老谷和趙二斗之間的友情發展,再接下去王金存媳婦,也是片里唯一的女性角色登場了,演員長的挺水靈的,可惜演技不怎么樣,眼睛大而無神。不過盡管如此,導演還是安排她在戲里起到了二次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作用,這二推推出了影片最后的二個高潮。
第一回她告訴谷子地二斗幫忙找到了一三九團的現屬單位,于是上演了整部電影里最煽情的一段戲;第二回她去礦場告訴谷子地找到了當年一三九團的張政委,后者已然升為首長,這時已至結尾。
電影盡管沒有如期望中那樣令我感動,但處處透出馮氏那股玩命拍片的狠勁,我覺得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狠勁。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5
“看了集結號,我對當年解放戰爭的慘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谷子地帶領九連執行牽制敵人的任務,依托廢坑道,堅守陣地,打退敵人連續幾次的黑壓壓的進攻,血流成河,腦袋被削、胳膊上天,讓人看到戰爭的慘烈。但團長從布置任務起就沒有打算給他們吹響撤退的集結號,戰爭就是這樣的無情,在敵眾我寡的困難時刻,需要局部作出犧牲包括以鮮活生命作為代價時,有時也不得不作出的痛苦決擇。谷子地也明白這一點,以至向團長要什么給什么,要不到補充戰斗員時還要了一個懦弱的“指導員”王金存。
戰爭結束后,谷子地回到浴血的戰場故地,尋找烈士的遺骸和戰友的親屬,卻遭遇了無視這些犧牲的戰士的犧牲價值、不給他們烈士名義的不公正的待遇。谷子地悲天長嘯而又無能為力,只得把滿腔的怒火與悲愴化為在別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行動,在煤矸石山上刨呀刨,他要挖出烈士的遺骸來證明“組織不相信”的事實。這里,我們看到的一個硬漢內心怒火中燒而又無可奈何的內心世界,看到的是對戰友深情和連長責任的準確描述。我們的心也被一鎬一鎬的聲音所震痛。
在幾次對谷子地進行身份甄別時,谷子地都滿懷巨大的委屈,壓制著沖天的火氣。明明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戰將功臣,在醫院治療時卻被懷疑是敵軍臨時換的服裝而冒充的;好不容易忍辱負重到抗美援朝第一線、到新疆戍邊干農活,還逃脫不了政治上“組織的不相信”。面對毛頭干部的居高臨下的審查,這是比戰爭摧殘生命還要痛苦的煎熬,谷子地這個死過好幾回的人,終于爆發了,他舉起椅子怒砸戴著有色眼鏡的那個審查自己的人。我們觀眾的情緒也由憋屈向著叫好轉變,同時也暗暗地為之著一把汗。
這是在特定的年代里什么都可能發生的事。好在結局是大圓滿的,經過那么多番曲折反復,跌宕起伏,終于找到了九連這個番號,上級也承認了烈士與谷子地的歷史。這個懸念一直留到最后。
我坐在電視機前,屏住氣在看著,沒有聲響。相信大家都會被此情此景所深深地震撼、深深地感動。而此役僅僅是一場阻擊戰,場面便是如此的悲壯、慘烈,作為解放戰爭的一個縮影,使我進一步認識到當年的解放戰爭的艱苦卓絕。由此可見,我們新中國的成立、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由得為之肅然起敬。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電影集結號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