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觀后感550字
電影《霸王別姬》講述了戲子程蝶衣從20年代開始學習唱戲到70年代最后一次在舞臺上練唱并最終自刎,《霸王別姬》是被認為是東方美代表的四大名旦之一梅蘭芳作為主角演唱的。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霸王別姬觀后感550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霸王別姬觀后感550字1
很早就知道了這部電影,口碑不錯,一直沒空看,在豆瓣看了評分挺高,就找了個時間一口氣看完。
這是一部90年代拍的電影,導演是陳凱歌,主演張國榮,張豐毅,葛優,鞏俐等,劇情有點嚴肅,甚至讓人有點沉悶和壓抑,一個唱京劇的戲班子,十幾個稚氣未脫的少年,在幾個師傅的調教下,懷著做主角的夢想,為了混口飯吃,日復一日刻苦鍛煉,忍受著各種體罰帶來的痛苦,戲班子的規則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唱好霸王虞姬這一出戲,師兄弟二人勤學苦練,師弟程蝶衣在某一刻頓悟了,要想唱好戲,自己要先代入角色的身份里,于是他癡迷于虞姬這個角色不能自拔,不瘋魔不成活,用自己的一生來飾演這個角色,戲如人生。
戲班子經歷了清朝末年,日本侵華戰爭,解放戰爭,文ge時期,文ge后這幾個時期,人物形象飽滿,入木三分,尤其是文ge那段場景,讓人觸目驚心,心有余悸,白底黑字的大字報刷滿墻,紅衛兵戴著袖章個個氣宇軒昂,為了生存,相互揭短,不擇手段,人變得丑惡無比,一切恢復平靜后,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尤其是大師兄的老婆菊仙的自殺,成為了那個時代最悲傷的音符。
再想起不久前看《傅雷家書》的一幕,傅雷夫婦也成了文ge的犧牲品,讓人惋惜和難過。
時運不濟,多保重自己。
每個時代,都給了人們使命和機遇,為了生存,人們學著適應,學著改變。
葛優和鞏俐演的電影《活著》,還有馮小剛的電影《1942》,跟這部電影都有點類似,努力活著,說難也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
最后送上葛優親自唱的歌,百聽不厭的一首歌。
霸王別姬觀后感550字2
當一切開始就再難停下,紅色的幕布緩緩拉開,各類角色依次入場。被世人奉為經典的京劇曲目:《霸王別姬》就此拉開序幕。
那鑼鼓聲響起時,寓意著一場大戲的開始。故事已經遙遠到上一個世紀,由《霸王別姬》結緣,因《霸王別姬》結怨。而程蝶衣和段小樓就是這戲里的主角。
他們同是命途多舛的人,小小年紀被買入戲班子里學戲。在這段時間里,程蝶衣對他的師兄段小樓產生了一種似親人又似戀人的感情。他們憑借一曲《霸王別姬》相識,卻也因此而離別。
一道縹緲卻有力地聲音在程蝶衣的耳邊響起:“我本是男兒身,又不是女嬌娥。”隨著一次次的反抗,那嘆息終是落下,他終是向命運投降。
投降之后,是名聲遠揚。可程蝶衣的內心卻在煎熬,像是在泥沼中努力掙扎的魚兒,卻始終出不來。漸漸的,他放棄了最后的抵抗。
樂聲響起,那種彌漫在空氣里的淡淡憂愁開始發酵,如癡如醉。伴著蝶衣的戲腔響起:“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身。”戲幕進入高潮。恍惚間,仿佛看見了狂傲不羈的楚霸王狼狽的逃至江北,虞姬自刎于霸王眼前。
《霸王別姬》講的是楚霸王和虞姬,又何嘗講的不是程蝶衣和段小樓呢?度過種.種磨難,程蝶衣與師兄段小樓不再相見。彼此也不想主動認錯。
蝶衣青衣披身,不再穿著華麗的戲服,不在登臺唱戲。一切是那么可悲,雙方都活在回憶的舊夢里。時光在悄悄流逝,程蝶衣與段小樓彼此間的再次重逢,也只能一笑泯恩仇。他們再一次合作《霸王別姬》,隨著落幕的是程蝶衣的死亡。
臺上,《霸王別姬》正在謝幕。耳畔突然響起那帶著憂愁的旋律:時過鏡遷若再描一筆,無非是癡人入了夢…自娛,你若不在,我又豈敢,妄提往昔……
霸王別姬觀后感550字3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地之上,烏江之邊,他乃一蓋世英雄、所向披靡卻因功敗垂成而自刎于江邊,萬古風流隨著滔滔江水向東逝去,淡去的是歲月,故事卻流傳于世間,流傳于戲臺之上,愈發愈濃……
幾張木桌,幾條木椅,一個古老而精致的戲臺。靜靜而坐,茶水斟滿瓷杯,濃香四溢,酌一口濃茶細細品之,清香蕩于心間,擺開一切凡俗事雜,待心平氣和稍等戲出。頃刻,耳畔只聞鑼鼓一下,一曲絕代京劇《霸王別姬》緩緩拉開序幕。
視野中只見一名滿目怒色的壯漢從門簾下疾步而出,手持一把長刀,在手掌之間玩轉自如,黑色花三塊的瓦臉,粗獷雄厚的聲腔,還有那戰袍后滿繡魚鱗紋的三角形繡旗,隨著動作旗子連同飄帶飛揚招展,威風凜凜,瀟灑自如。好一個西楚霸王項羽!只見他闊步一邁,劍指一出,怒目圓睜,開嗓喊道:“妃——子——”聲音雄厚而挺拔,聲勢如同驚濤澎湃,滿堂賓客無不伸頸、默嘆,以為妙絕。
少時,一頭戴如意冠,身著榮袍,身披斗蓬,手拿折扇的青衣邁著小碎步相迎而出。“大王……”聲音細膩婉轉,曲折連綿。薄唇輕抿,蘭指一翹,好一個芳華絕代的女子虞姬!只見她舉手投足之間的那一撫額,溫柔似水。那一回眸,傾國傾城。她對視著霸王,嬌媚的雙目中流露出萬千柔情,是不舍、還是相依?她的一顰一足,她的舉手投足,就連那細微的一顫指都如細細柔水般,淌進了霸王心中,淌進了觀眾心中,更淌進了中國古老的戲劇文化之中。
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飾演虞姬的程蝶衣正是經歷了數十載苦練,數十載風吹雨打,數十載成敗經驗,才能登上戲臺,成為萬人矚目的名角,才能成就如今臺上的輝煌。他雖是男兒郎,不是女嬌娥,卻把虞姬的“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演得淋漓盡致,不分真假,這得吃了多少苦,挨了多少打啊!
中國的京劇文化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經歷了無數的風霜磨練,歷經了千年的文化積淀,在眾多的競爭壓力之下,破浪前進,才能登上高山之巔,散發耀耀光輝,萬古流芳,才能成為中華無法替代的經典國粹。如此,霸王別姬也成了戲臺之上的絕代之唱。
驟然,臺上燈光忽然黯淡,嚓聲、鑼鼓聲漸拍漸止。一簾幽聲緩緩而來——“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只見虞姬微微晃頭,無奈、苦澀、惋惜充斥著心頭,趁項羽分神之際,纖細的雙手輕撫他背后的劍鞘。那一刻,毅然地握緊劍柄,抽出劍身。那一刻,虞姬含淚閉眼,將劍鋒抹上脖頸。那一刻,虞姬倒地,香消玉殞,項羽痛徹心扉地喊叫。他因為愛,所以不忍心傷害她。她因為愛,所以不忍心連累他。
余聲未了,意猶未盡,賓客們依舊稱沉浸在悲痛之中。未幾,眾賓拍案叫好。
茶已品完,戲已結束,可戲劇之路并未結束,它依舊在人們的生活中延續著。如拆卸,如茶香愈品愈濃。
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可京劇仍然活著,在如今社會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只能在電視機上尋找那悠悠的回憶,那幽幽的倩影。時代變了,審美變了,觀念變了。那咿咿呀呀、鏗鏗鏘鏘何時能從腦海深處拉回?那霸王別姬何時再能驚艷四座?
霸王別姬觀后感550字4
人間,只不過是抹去了脂粉的臉。
電影中的人物全都有血有肉,獨具代表性。他們有的性格耿直、剛烈、用情專一;有的通世故、有同情心,卻又不失原則;還有的出身卑微,敏感倔強。他們在面對各個歷史時期重大事件時,所體現的內心仿徨與掙扎,以及在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懷疑與糾結中全面地再現了真實的人性。
人最難得的,便是活得清清楚楚。這是我最大的感觸。
一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到“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成為這部影片的最大轉折點。為什么小豆子不斷地唱錯這句詞?他清楚知道自己的的確確是男兒郎,可當他唱出“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時,意味著他不清楚嗎?不!并不是!他記得師傅說的從一而終,他記得自己的使命,他記得要唱一輩子……
而段小樓不記得,他怕錯,于是他糊涂地活著,順著時代的發展而活著。他娶妓女為妻為的是臉面,他與蝶衣分道揚鑣為的是臉面,他讓小四代替蝶衣的位子演虞姬為的還是臉面。在影片的結尾他再次提醒蝶衣:“錯了!又錯了”!他只知道錯,怕錯,怕與時代背離。
我們活在世俗中,一生所求的不過是一個世人同意的“人生贏家”,生怕行差踏錯,一時一刻的時光也不愿去嘗試“輸”,你追我趕,到頭來,茫茫一生,不知所為何。我們不是沒有理想,我們的理想對我們來說是正確的事物,而世俗評判的卻是什么是正確的。影片中,程蝶衣因給日本人唱戲而被抓后,本有機會逃離死刑,可他沒有選擇欺騙,他選擇清清楚楚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忘初心。時期,段小樓將程蝶衣的一切都一一供出來,蝶衣的一句:“騙我,你們都騙我!”透出那個時代的無助與失望,殊不知,這只是無力的呻吟。菊仙的自盡更是諷刺!所謂的承諾在那個時代竟如此可笑。
那么,承諾在我們這個時代可靠嗎?我們所生活的時代中,個個都是戴著面具相處。研究表明,人一天至少要撒15次謊,這些謊話,都是為了迎合時代。時代如何發展,我們便如何適應。
清清楚楚還是糊糊涂涂顯得異常重要,沒有人愿意糊糊涂涂地活在世上,可世間卻擁有太多物是人非,愿我們都能清清楚楚,抹去臉上的脂粉。
不瘋魔不成活,戲比天大。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霸王別姬觀后感550字5
程蝶衣自小被母親賣到京戲班學唱青衣,當他的母親切下他的第六只手指迫使戲園老板收下他,就已經意味著他悲劇的命運的開始。他在《霸王別姬》這部戲劇里演的是虞姬的角色,但是一開始的他并不是想做虞姬,他排斥著虞姬這個角色,而與其說他排斥這個角色,倒不如說他排斥戲里虞姬的命運,他不想成為虞姬,他不想走進虞姬的世界里,因此電影里有一幕是在剛開始時戲園老板要他唱出那句虞姬的臺詞“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時,他總是唱成“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他不想接受虞姬的命運,因為一旦接受那就像是他未來的命運。但是,他接受了,在他的師兄在他面前受罪的時候,當他被張公公猥褻,當段小樓對他說“你就想你自己是個女的”,他終于在性別認定上改變了,他唱出了那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而后畫面一轉就是張國榮那個顛倒縱生的程蝶衣出現了。
“不瘋魔不成活”這是程蝶衣成年后的表現,他活在了虞姬的世界,同樣他也把段小樓當成了他的霸王,所以在電影里出現了那句經典臺詞:不行!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程蝶衣有的只是虞姬,在他看來世界就是戲臺,而他就是虞姬,但段小樓呢?他除了是舞臺上的霸王還是生活里的段小樓,他總把生活與戲臺分得很清。恰恰因為如此,段小樓找到了菊仙,那個在蝶衣看來是插足者的菊仙來到了段小樓身邊,只是虞姬是真的,霸王卻是假的,沉迷入戲的蝶衣在這個時候遇到了他的知己袁四爺,袁四爺懂他,比霸王更懂他,在段小樓與菊仙洞房花燭的那晚,蝶衣來到了袁四爺處唱戲。那晚過后,蝶衣又一次找段小樓,希望讓他的霸王陪著自己——虞姬,只是這又怎么可能呢?于是霸王虞姬分道揚鑣了,程蝶衣不再唱《霸王別姬》了,他唱《貴妃醉酒》戲臺上他是楊貴妃,戲外?他還是虞姬。
這段時間里虞姬與霸王分開了,當“霸王”被日本人捉去讓蝶衣唱一曲戲,菊仙來到蝶衣屋里讓他救小樓,說只要他救出小樓后,就躲他們躲得遠遠的,他答應了,當段小樓救出后,段小樓問:“你給日本人唱了嗎?”蝶衣答非所問,只說了句:“那個青木是個懂戲的。”在程蝶衣心目中,最重要的不過就是霸王和京劇了。時間不斷往前走,戲班班長死了,蝶衣又再次遇到了他曾經撿的那個孩子,日本人來了又走了,國人對京劇的不尊重,蝶衣被抓了,懂他的袁四爺為他辯護,蝶衣吸了鴉片又戒了,最后革命來了……
四人拖著段小樓去批判,那個戲臺上的霸王,戲下卻是那么的懦弱,他把蝶衣拉出來了,蝶衣又把菊仙拉出來,菊仙上吊死了,終于他們的故事似乎結束了……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在電影結尾又再次回到了電影開頭,段小樓和程蝶衣時隔多年后再次回到了戲臺,蝶衣拿著曾經贈予他霸王的寶劍唱出了那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他終于清醒了,這次他不再是虞姬了,他是小豆子,但是時間又無法倒退,他在他的戲臺上自刎而死,那個風華絕代的虞姬死在了他的霸王身邊。
電影里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但是我希望給虞姬的時間可以慢點,再慢點,讓他可以和他的霸王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