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經典電影觀后感心得
作為華語影壇的旗幟級作品和享有世界級重要榮譽的電影,《霸王別姬》兼具史詩格局與文化內涵。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霸王別姬》經典電影觀后感心得(七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霸王別姬》經典電影觀后感篇1
當一切開始就再難停下,紅色的幕布緩緩拉開,各類角色依次入場。被世人奉為經典的京劇曲目:《霸王別姬》就此拉開序幕。
那鑼鼓聲響起時,寓意著一場大戲的開始。故事已經遙遠到上一個世紀,由《霸王別姬》結緣,因《霸王別姬》結怨。而程蝶衣和段小樓就是這戲里的主角。
他們同是命途多舛的人,小小年紀被買入戲班子里學戲。在這段時間里,程蝶衣對他的師兄段小樓產生了一種似親人又似戀人的感情。他們憑借一曲《霸王別姬》相識,卻也因此而離別。
一道縹緲卻有力地聲音在程蝶衣的耳邊響起:“我本是男兒身,又不是女嬌娥。”隨著一次次的反抗,那嘆息終是落下,他終是向命運投降。
投降之后,是名聲遠揚。可程蝶衣的內心卻在煎熬,像是在泥沼中努力掙扎的魚兒,卻始終出不來。漸漸的,他放棄了最后的抵抗。
樂聲響起,那種彌漫在空氣里的淡淡憂愁開始發(fā)酵,如癡如醉。伴著蝶衣的戲腔響起:“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身。”戲幕進入高潮。恍惚間,仿佛看見了狂傲不羈的楚霸王狼狽的逃至江北,虞姬自刎于霸王眼前。
《霸王別姬》講的是楚霸王和虞姬,又何嘗講的不是程蝶衣和段小樓呢?度過種種磨難,程蝶衣與師兄段小樓不再相見。彼此也不想主動認錯。
蝶衣青衣披身,不再穿著華麗的戲服,不在登臺唱戲。一切是那么可悲,雙方都活在回憶的舊夢里。時光在悄悄流逝,程蝶衣與段小樓彼此間的再次重逢,也只能一笑泯恩仇。他們再一次合作《霸王別姬》,隨著落幕的是程蝶衣的死亡。
臺上,《霸王別姬》正在謝幕。耳畔突然響起那帶著憂愁的旋律:時過鏡遷若再描一筆,無非是癡人入了夢…自娛,你若不在,我又豈敢,妄提往昔……
《霸王別姬》經典電影觀后感篇2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看這部電影了,每次我都會被觸動。看完之后腦海里會出現那樣一個溫婉細膩,重情重義,滿腔柔情的人。那樣一個以戲為命,“不瘋魔不成活”的人,演了一輩子的虞姬,自己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的楚霸王。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付與了戲,一生癡情都給了師哥。可是他的師哥卻只是個凡俗之人,又怎能理解的了。愛情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一個人動心,一個人努力,一個人付出,一個人惆悵,有個人煩悶,一個人患得患失,一個人撕心裂肺。可那又能怎樣了?就像《白馬嘯西風》結尾中寫的那樣“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什么法子?”這將是人類永恒的悲哀,無論你有多么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是無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你有錢、你有權、你可以去殺人,但是人家就是不喜歡你,你有什么辦法?你應該是什么辦法都沒有的,任何人遇到這個都是一種悲哀,這是一切文化都不能解決的問題。
你愛的人不愛你,甚至于他都不會理解你,更沒有凡俗之人能夠理解的。你付出了一切,付出一生,卻原來發(fā)現你愛的那個人,他就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為了凡塵中的那一絲安穩(wěn),利益與名利,他可以放棄任何人,他可以傷害任何人。他已不是你當年愛著的那個人了,他變得污穢不堪了。你是那樣的失望,絕望啊!可是那又能怎么辦呢?你愛了他那么多年,那已然成了一種習慣,怎能停止不去愛他呢?
“小尼姑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師傅削去了頭發(fā)。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思凡》的這段戲文貫穿始終,故事的最后,程蝶衣發(fā)現自己”我本是男兒郎“時,最終從戲文中醒了過來。是啊,”不瘋魔不成活”,終究自己瘋魔了那么多年了,也該清醒了。“大王請將劍賜予賤妾吧。”最后還是死在霸王的劍下,死都要為了霸王呀。或許,那一刻程蝶衣的生命才算是完美的吧。
電影就是這樣結尾了,什么都沒有說,卻也什么都告訴你了。看完之后,我就開始失眠了,我的腦子里久久浮現這樣一個程蝶衣,他一次又一次為師哥出頭的場景。為了救師哥去唱堂會,因為師哥小時候喜歡過一把寶劍,甘愿忍受袁某人的欺辱,以換取寶劍。但當師哥接下劍后,只說了句是把好劍,卻什么都不記得了,他失望了,或許也應該是死心了吧。故事中,一撥又一撥的執(zhí)政者,他們來了去,去了來。一個視戲如命的人,一個凡俗人,在大時代洪流中,俗世中的生活點點滴滴,都是那樣的無奈啊......
劇終人散后,我的心里難以釋懷啊,心里仿佛某一角被深深觸動了。人這一生能在自己最美麗的年齡里遇見自己心愛的人,也是一種美好,即使結局不圓滿,那段驚艷到自己的時光,會溫暖著今后平淡索然的生活。以后的生活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眼睛像他,有的人聲音像他,有的人的看著你的某個眼神像他,有的人背影像他。你會在看到這些時突然安靜下來,不說話。內心絞痛翻滾的疼痛,久久不能平息。那個人就像封存在你內心深處的一枚種子,某個相似的場景,某首歌,某句話,甚至某個沉默的時間段里。那枚種子就肆意瘋長起來,盤根錯節(jié)地纏繞著你的心,封鎖的嚴密又緊實。甚至于你會心痛到難以呼吸,一呼一吸之間都帶著綿遠又悠長的酸楚。多少個夜深人靜時你在心里百轉千回,那些思念似錯亂糾纏的藤蔓,好似長在你心上傷疤,不觸碰它會慢慢愈合,一碰還會隱隱地痛在那里。偏偏那顆讓你痛到窒息的種子,卻是最美麗的花結出來的果實。那花的名字叫愛,果實卻叫不愛!
世人大多喜歡歌頌愛情的美好,殊不知愛情也會成為這世界上最大的災難。感情最易傷人,特別是愛而不得,那是件無奈又悲涼的事情。安然轉身的背后刻著的是深深淺淺的情傷,真正的喜歡一個人是做不到死纏爛打的,因為生而為人的自尊與驕傲是不允許自己那般卑微的。你在愛他的過程中會丟失了自我,你的心,你的一切仿佛都是為他而存在的。可他不愛你,也就否定了你,否定了你的一切付出與等待。那當然是場災難,你的精神與身體再也承受不了這般的煎熬與折磨。你的精神世界在那一瞬間全線垮塌,轟然一下心臟驟停。劇烈的難言的酸楚和悲傷襲來。這是需要到少個難眠的深夜,多少個無語對黃昏,多少次淚眼婆娑恨相逢。可是愛情來的時候像陽光驅散陰影一樣,那份光明與美好,引的你像撲火的飛蛾那般奮不顧身。他的一切你都在乎你都介意,可是一切也都可以原諒。因為那是你珍愛若生命的人,即使他視你為草芥,那又怎樣呢?你還是愛他呀!這像個難解的死局,就像蝶衣一樣,或許死在他的懷里這一切才是個了斷,才會是最完美的結局吧。最后凝成一句話吧: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霸王別姬》經典電影觀后感篇3
千百部戲,千百種人生,最終打動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戲臺上,身披精致戲服的戲子咿咿呀呀唱念做打,一顰一笑學盡了前世今生音容相貌,人人喝彩,為其戲子的一生。落幕臺后,怔怔地脫下戲服,望向鏡中的自己,像是看著另一個世界的戲子,逃不出這戲子的命。
有首歌中唱:“人生有許許多多的路口,常常不知向左還是右。”這樣的迷茫只出現在有的選擇的時候,而現實中常常沒得選擇,被帶進一扇門就不再出來。被迫的生活的選擇,是戲的開頭。必不可少的坎坷糾葛、恩怨情仇、悲歡離合、相愛相殺的不可理喻,折磨著人的心腸,是生活的主體,戲的骨節(jié)。末了前塵往昔湮滅,歲月流長,當愛已成往事,一粒滾燙的沙塵入眼,盈盈了渾濁的眼球,不愿放,放不下。遂結局了生活,戲的高潮。
人啊,難為偏執(zhí)。偏其所癡,執(zhí)其所信。披著戲服,乃是虞姬,脫了戲服,更是虞姬。一旦入了戲,便無出戲之路。戲臺上洋洋灑落傳單紙片,貴妃仍舞。燈滅,舞,燈亮,舞。為懂的人舞,不管皇權富貴,不管外敵內黨,輕輕蹙眉,眼角上抬,張口就來。“從一而終!”是口中念念的不忘。在被錯誤的時代狠狠地剝下了戲服后,疼痛難忍,如剜心一般,憤憤地一把火焚了所有的華服麗飾動作優(yōu)雅,燃起不滅的是驕傲與不屈。執(zhí)念如此,是當,或不當?這番驕傲與不屈是刻骨的,也蝕骨。戲子將一生交托給戲,嚴絲合縫地將自己與角色重疊,無論他是誰,在什么年代,都應得到世人的尊重。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人哪,倒本不該如此執(zhí)著。戲中角色的枷鎖不知何時緊緊套住了自己,既為戲瘋魔,又為爾癡迷,不許爾別離。“我要你跟我,不,是我跟你,好好的唱一輩子戲不行嗎?!”“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可戲是那個戲,生活是這個生活。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妻子捂熱的被褥,是無事小賭逗逗蛐蛐,親朋聚首斟斟小酒。戲呀,總要歸于生活。人間,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臉。俗世里無他那么多蓋世英雄,柔情紅顏,有的是你不想觸碰的掉在地上的煤渣,胡灑的狗血,胡亂上身的是非。不瘋魔不成活的世界里一人無論如何自在瀟灑,都不應迷了心智,睜眼看看這世界吧,看看這世道都演到哪一出了。
戲子入畫,一生天涯。你我不過凡夫俗子在這世間茍活,你在臺上先亮嗓,我遂應;你若在這熙攘街頭大聲唱念,我祗低垂下眉眼,不敢上前。確實是真虞姬,假霸王。你用這一生的戲成全了你的命,你看到生死相許的來世,幸福地無怨,也無遲疑。而我愿在這俗世里做一個俗到透頂的人,我念著初見你時凍紅的小臉,不肯被人欺的瞪眼,我念著你總念錯的“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我念著你當時還喚作“小豆子”。常念若此生未曾相逢,只愿人各圓滿,如此最好。
《霸王別姬》經典電影觀后感篇4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項羽,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總是會讓我們想起他身邊的那個女人——虞美人虞姬。這二者的一生就是紅顏知己,歷史上無數次談到紅顏禍水就愣是沒聯系到他們,這也是對他們一生最好的詮釋。項羽垓下被圍時,虞姬自刎而亡,這就是著名的霸王別姬。
無論在什么方面,霸王別姬總是被人所津津樂道的,不僅是因為其重要的歷史意義,更是因為他們之間的那份情。當我看完了《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后,我更確信了這個想法。
在電影當中,“霸王”和“虞姬”的愛和情的表現十分微妙,無肉無欲。在亂世、謊言與背叛之中,它講述的是一段“從一而終”的苦戀。
而在戲中虞姬的扮演者程蝶衣身上,我看見了一種令我驚嘆的情,那便是“執(zhí)”。
程蝶衣簡單的一句臺詞“就讓我跟你唱一輩子戲不行么”,里面卻包含了他一生的三個執(zhí)念。其一,是對“你”,霸王的執(zhí)念,找一個真霸王的執(zhí)念。其二,是對“一輩子”的執(zhí)念,從一而終的執(zhí)念以及對“唱戲”的執(zhí)念。這三個執(zhí)念,都被程蝶衣發(fā)揮到了極致,絲毫沒有可以商量的余地。霸王就得是真霸王,一輩子就只能是一輩子,少一年一個月一分鐘一秒鐘都不行。而京戲,也必須是原腔原調的京戲!
幼年時期的蝶衣,被母親送到戲班子學習時,是渴求母愛的。但在后面的生活中,他被迫面對了現實,從此產生了一個新的執(zhí)念——當男兒郎,當霸王!
少年蝶衣,在被師哥小石頭捅了一嘴后,恍恍惚惚,終于向現實屈服,唱出了“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秉持著另一個執(zhí)念——和師哥,和霸王唱一輩子戲!
當蝶衣正值青年,度過了清末,民國,抗戰(zhàn),抗戰(zhàn)勝利,解放,新中國成立等時期,在每個時期他都不懈的唱戲。無論臺下觀眾是誰,他都是那么賣力命的唱。但就是這樣努力的蝶衣,卻在最后被段小樓揭發(fā)后崩潰,迷失自己。
最后是蝶衣的晚年。時隔多年,他再次與師哥重逢同臺唱戲。蝶衣在和小樓最后的一場《霸王別姬》上,三請寶劍而不得。接著段小樓故意唱錯《思凡》,讓蝶衣忽然憶起了曾經的幼年和少年時期,那兩個在現實的壓迫下崩潰的兩個執(zhí)念:做男兒郎和做霸王。最后的最后,蝶衣自己抽出寶劍自刎,他此時已然成為了霸王。蝶衣這一生都在追求霸王,從段小樓到袁四爺,但是誰都沒能做成他的真霸王。他最后自己成為了霸王,此時虞姬就是霸王,霸王就是虞姬。
師哥戲虐的笑著:“錯了,又錯了。”
當蝶衣再度唱出“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時,茫然的看向師哥。
可是,師哥,這是你引得的我錯的。原來,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原來,我一直錯了。哪有什么從一而終,人還得是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他突然明白了,他從那個臺上的虞姬,因這一出“思凡”,終于將戲和人分開了,又突然回到了那個男兒身的小豆子。
當年把自己想成女的,本來就是因為現實。現在他醒了,他忽然悟了,他怎么想之前那個人戲不分的自己?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假的!你們都騙我,我也騙我自己!現實太冰冷,太荒謬,太復雜,太可怕。干脆一了百了,去另一個夢中。
當戲班師父說出“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人”這句話的時候,程蝶衣聽進去了。甚至以此為畢生的信條去恪守。但是,“想要成全自個兒”正是蝶衣悲劇故事的源頭。他在每個成長階段的“理想”或者說“執(zhí)念”,都在現實環(huán)境打壓之下始終無法“成全”,他的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種種”執(zhí)念”而不得,最終造就了程蝶衣這個悲情角色。
霸王別姬究竟好在哪里?好在導演,好在演員,好在劇本,好在配音,好在深刻復雜,好在里邊,令人惆悵嘆息的人生。
《霸王別姬》經典電影觀后感篇5
看了張國榮版的《霸王別姬》,里面實在太多令人感動的內容,同時也發(fā)人深思。
這是一部細節(jié)極度精致的影片,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那樣的底韻,大概是照顧到國粹京劇這個極具內涵的文化吧?學藝的日子是苦的,但是并沒有太多的逼迫,他們都是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心甘情愿。我看到小豆子、小賴子逃出來了,本該欣喜的,可是在那種情態(tài)下哭得無聲。他們看到有名角表演,終究抵不過內心的誘惑,冒著被打死的危險回到科班。我記得他哭著說了一句他怎么能成角呢,這得挨多少打啊。我不知道該怎么表達自己的心情,正如看到一個好的輪舞者,我會默默想著他會摔得多慘,摔多少次一樣,正因來之不易才讓人舍不下又拿不起,矛盾可想而知。
我們總說人生如戲,反過來想想戲如何不是人生?一曲《霸王別姬》蘊藏著多少道理?師傅告誡要從一而終,四爺解說得卻很殘忍,可是都有道理,不是嗎?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自刎是一切的結束,可是她卻在所有人心里活了千年,時間不是一個結局,很多時候只會是開始。酒不醉人人自醉,戲本無情人多情,奈何!奈何!
如果只看了前半段,我是開心的,那段時光的他們雖然矛盾重重,吃各種苦,受很多的罪,但是他們從來都沒有對生活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
那時候的楚霸王的確是霸王,不畏強暴,有幾分骨氣,恣意而為,瀟灑活潑,不懂得怎么趨炎附勢,讓人時刻擔憂但是又時刻豎起大拇指,是一個好漢。后面的霸王已經沒了霸王的風采,懂得了將就,開始去討好人,盡管第一次是為了救師弟,無可厚非。可是他的表現越來越讓人失望了,各種退步,直到后來對師弟的揭發(fā),違心對妻子說出不愛她劃清界限的話,已經徹底喪失了自我。雖然在那種大環(huán)境下為了自保做這點犧牲算不了什么,可是他對觀眾的傷害可算是很大的。其實最開始他就沒有全心全意在戲上,他把它當作生活的手段,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中有它沒它都是一樣的。
蝶衣不是這樣的,京戲是他的全部,他已經完全入戲了。他的師哥最常罵他的一句話便是:蝶衣,你真是不成魔不能活啊!罵他是戲癡戲迷,總是在生氣的時候告訴他分清楚現實和戲。可是對于一個愛戲懂戲的人來說,它和生活早就已經融為一體了,借用古圣先賢的一句話就是道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程蝶衣是他還是她?我總是愿意用這個她來稱呼這位程老板,她早已經超越了性別的界限。蝶衣對于唱戲是不分國界不分階級地位,她眼中的人只有懂戲或者不懂之分,這是一個無邪純真的人至死都在捍衛(wèi)著為戲者的尊嚴。對于日本侵略者,她夸贊青木是懂戲的,后來又在生死關頭說青木要是不死,這京戲早就傳到日本國去了。八年艱苦抗戰(zhàn)終于勝利,在大家對日本人恨之入骨的時候,她還在尊重死者的尊嚴,還在稱日本國客觀公正,思想情懷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高度。她的一生純粹為了虞姬活著,為了京戲活著。
她深情而又決絕,不肯將就,我想她的世界里也許除了黑便是白吧?愛京戲所以不肯被糟蹋,在她救回的小四和師哥再一次欺騙打擊她之后,她心傷了,迷茫了,于是她一根火柴燒掉了所有的戲曲服裝,獨自一人走到了少時練功的地方,默默緬懷。她至孝,對于母親不肯透漏半點辛酸苦楚,一路坎坷,但是幾句碎語就為母親勾勒了一片凈土。直到最后,她怨的只是原來你們都騙我,不是怪世道不平人們不懂她和她的京戲,就是這么簡單卻讓人羞愧。我寧愿她哀嘆,她大聲抱怨,至少這樣我會覺得她會開心一點,或者找到一二知己。
她曾問過虞姬為什么死?,最后她也是和虞姬一樣死去,扮了一輩子的虞姬,她終于懂得了吧?不,也許她早就知道了,可是不愿意相信,當所有的事情都過去,一切風平浪靜,大家都老了,不能唱了,她是找不到生存的意義了嗎?所以追隨自己的夢入了九泉,她在為霸王為虞姬為無辜死去的文化者,以及為京戲殉葬。可是用她做這個祭品,我覺得太過于奢侈。若她能到當世,那水袖一甩,蘭花指一翹,圓潤的聲音慢慢從嗓子里逸出我必為之傾倒。
《霸王別姬》經典電影觀后感篇6
中央戲曲學院導演的這一部《霸王別姬》劇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幾分鐘。介紹說這個劇獲得了亞洲大學生戲劇節(jié)的優(yōu)秀作品獎。
這是我看的第二部京劇。和第一部看的京劇《傾國》一樣,都是在繁星戲劇村坐在第一排超近距離看的。看了這兩部劇,發(fā)現中國的戲曲文化真的有一種別樣的優(yōu)美,演員精致的妝容、揮舞衣袖時翩翩起舞、配樂中琵琶等樂器動聽的聲音、演員沒說完一句臺詞后鼓給它增加更多動感。《霸》相比《傾國》,更加有動感,因此看著更歡樂。《傾國》節(jié)奏有點過于緩慢。演出結束后,演員請導演上臺,最驚奇的發(fā)現竟然坐在我右邊的是導演。我知道導演應該也是一個本科生,只是沒有想到我離導演是那么近。演出時我看到她拍照,我覺得看劇不是不能拍照的么,有人拍我也拍。回想起來原來是導演拍自己的演員的照片!她說這是她們第一屆京劇班,都是一些大四的學生。這些大四的學生演的雖然只是京劇,但仍充滿動感。那四名演士兵的演員,在舞臺上蹦來蹦去,騰空翻躍,即使要傳達的是一個悲劇故事,但是總體感受是一個喜劇故事。劇中用兩面巨大的白布來當幕布,也當做河流的舞動,也給予舞臺不一樣的動感。總之,這個京劇賦予了傳統(tǒng)京劇不一樣的色彩。
結局有點倉促,我以為虞姬死后,虞姬的故事就結束了。但是她死后又重新出現在項羽面前,我不明白項羽仰望站在高臺的虞姬,傳達的是虞姬是一個夢了,他們人鬼世分隔了么。最后項羽的死亡也是用旁白敘述的,我覺得這樣的結局有點倉促。
項羽、虞姬的表演者動作有點僵硬,雖然厚厚的妝容讓人看不出表情的變化,但是延伸是犀利還是游離不定還是可以看出,畢竟只是學生,達到這樣的創(chuàng)意也不錯了。
《霸王別姬》經典電影觀后感篇7
李碧華名作《霸王別姬》,我沒看過原著,只看了電影。之前東鱗西爪地聽人講過這故事,略有了解。又在電視里瞥到幾眼片段。一直耿耿于懷。為了表示對這部向往已久的好片子的尊重,破天荒地買了正版影碟。然后在一個冬夜裹著棉被捧著紅茶看完。
如一切李氏作品,于滄桑倒轉歲月輪回的幻麗之外,片中愛恨刻骨,人物鮮明,似欲乍生生活在眼前。張豐毅的小樓自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剛了,張國榮的蝶衣卻是令人心髓俱碎的柔。紅氍毹上,霸王別姬,剛柔相濟,俠骨柔情,怕不迷得多少女子,萬劫不復?阿彌陀佛。
看完之后我獨自窩在暖熱的黑暗里沉迷。思想依然深陷,一波一波巨大沖擊劇撼,乍夢乍醒。正是又一次不巧路過高人居處,被那高空墜物,當頭砸倒,腦震蕩又不知要若干天。但于如此劇烈震撼之中,好色之徒如我仍有余暇將片中男子拿來一個個在腦中過濾,陡然發(fā)現,最后剩在心坎上,滴溜溜一顆夜明珠,可不是霸王,也不是蝶衣,而是袁四爺。
——對,就是那個由葛優(yōu)扮演的有些獐頭鼠目一笑露出兩顆大門牙的津津垂涎于男旦蝶衣最后遭人民政權鎮(zhèn)壓的反動戲霸袁世卿,袁四爺。
且莫認為我是窮極生瘋一心想著要當反動會道門頭子的小老婆。領導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待我細細將四爺的諸般好處,一一道來。
袁四爺首次出場,是在小樓蝶衣一折滿堂彩的《別姬》演出之后。那時節(jié)霸王虞姬,正是月朗花香,溶溶脈脈,鏡里雙雙望定,更不知戲外別有天地。
四爺便在此時闖入這二人世界。亮相先是“一點薄禮”。蝴蝶盒子里白晃晃全套珍珠鉆石頭面。好。有錢人捧戲子,揮金如土,也是常情。不過見得一份豪奢氣魄。正如戲院經理所說:“都說當年太后老佛爺,她老人家賞戲,有這樣的手面嗎?——沒有吧!”
四爺是沖著蝶衣來的。目的很明確,并不遮遮掩掩。但蝶衣眼里沒有他。“舍下小坐”的要求,先是小樓的生硬,再是蝶衣的委屈,兩次被拒。四爺是經場面的人,這一小場戲里頭,自己是個惹厭的反角,當然心明眼亮。當下脫帽躬身,彬彬而退。更無半句廢話。他沒有當場暴跳,并不奇怪——這點涵養(yǎng)總還是有的,不然也混不到這份兒上。稀罕的是那份從容里頭自有一種篤定,拿準了那只蝶,飛不走。并無老謀深算的陰險。只是一種淡然卻堅定的自信。或許他相信除了錢,自己亦有其他,值得一個人被擄獲。
這一小場中,霸王與戲霸,五七步之爭第一次埋下伏筆。
他不焦,不燥,不餒。由此我相信他并不是只知最后到手的一剎肉體之歡,那“皮膚濫淫的蠢物”。他亦懂得享受追求過程中的種種坎坷苦樂,不為人道的細膩感受。
過程就是結局。除了求愛,求歡,于這漫長曲折的人生,四爺當亦比他人獲得更多過程中的印象與滋味。
第一回合的照面,四爺是個豐富敏銳,懂得咀嚼生活的男子。是在世道中打過滾來的人,因此學會平淡處之。
四爺不曾使甚卑鄙手段,因此也不曾在二人之間造成裂痕。相信他在追求(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之中,縱是滿心渴望,亦保留有所不為的原則。反倒是小樓方面,橫里插進來一個菊仙。這才是真真的男歡女愛。蝶衣那“與師哥演一輩子別姬”的鴛鴦畸夢,終于化作云煙。
在小樓與菊仙定親的時候,蝶衣獨自仰躺在椅上。未卸的妝艷麗凄迷,一頭長發(fā)散落,滿目漆黑。是盲目絕望的永不可能的戀。面前是那面曾映照過霸王與虞姬身影的鏡子。霸王不再。他已是別人的丈夫。互為形影的日子永不回頭。此刻的鏡子,代表的是蝶衣空洞的心。
于是四爺再現。鏡頭里我們看到一根長長的翎子,斜斜伸入鏡中。四爺企圖進入蝶衣的心。
“這雙翎子,是從活雉雞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當真是難得。”——也不知他是在說蝶衣難得還是在說自己這份心難得。從活雉雞的尾巴上生生收取的翎子,殘酷地疊印片中交纏一世,不得救贖的愛恨,也疊印亂世里屢遭摧折的絕美的京戲藝術。——一時多嘴,跑題了,回來再說四爺。
在四爺的宅中,蝶衣看到那把年少時許下心愿要送與師哥的劍。于他,那劍是關于他的愛人的威嚴,關于一份自幼固執(zhí)的信念,關于虞姬對霸王的全部理解與寄托的信物。他要得到它。一個眼神,四爺已知其意。他說:“此劍是張府敗落時費了大周折弄到手的。”又說:“你我之間不言錢字。那個字眼實在不雅。”這樣張揚的狂傲,卻未令人覺得他在市恩。緩而沉的語調,狂得有資格,傲得有資本。——由此亦可見,敢說“那個字眼實在不雅”,必得坐擁若干身家,不然便得是嘗過富貴浮云滋味的過來人,否則,不是實在不食人間煙火(這種人我還沒見過),便是故作清高,要么就是不知疾苦、更不知死活的狂言。
于是,寶劍贈佳人。
蝶衣是四爺心目中一顧再顧,傾城絕世的佳人難再得。對于蝶衣自己,男兒郎與女嬌娥的身份顛倒一生,始終就沒弄清楚過。對于四爺,蝶衣是男是女,也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蝶衣身上,他看到所謂完美的化身。
相信四爺對于蝶衣,欣賞的成分遠多于情。情是一種不可理喻的深陷癡纏,要瘋狂,要占有,妒恨煎熬,抵死纏綿。就像蝶衣對小樓。我們可以完全挑不出一個人好在哪里而依舊愛他,也可以相愛一世卻依然彼此陌生。情是不需要懂,只需要服從它的安排。但四爺對蝶衣,不是。蝶衣的好處,蝶衣的美,大眾看到的,他懂,大眾看不到的,他也懂,就連蝶衣自己不知道的,他亦看到。四爺是如此敏感的人。他把蝶衣靈魂里美好的東西,看個通透。
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此境非你莫屬,此貌非你莫有。當四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指的絕不僅僅是蝶衣的容貌。根本上,四爺與蝶衣一樣,是個藝術瘋子。于京戲(還有昆曲)這門藝術,他浸淫一生,奉獻了全部的心與魂。正像蝶衣所說,京戲全在情境二字。因為情境,兩三個龍?zhí)状┧螅闶乔к娙f馬。因為情境,空無一物的舞臺上,這些人分花拂柳,翻山越嶺,攻城掠地,活生生演盡才子佳人帝王將相一生的悲歡離合。京戲實在是心的幻術。而情境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可遇不可求。所以當四爺與蝶衣,臺上臺下,兩個對京戲幾近入魔的戲癡乍一相逢,電光石火間,便有云垂海立的震撼。那一刻他們的靈魂是相通的。他們都是情境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