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孔子》學生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電影《孔子》學生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電影《孔子》學生觀后感1
看了電影《孔子》后,我知道了孔子出生在2500年前的魯國(也就是現在的山東)。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那時侯人的打扮和現在的人不一樣,男人都梳著一個發髻,穿著用粗布做成的衣服。那時侯的字都寫在竹簡上,非常麻煩,碰到水,字會慢慢消失。而且竹簡很重,要用車子來搬運。比較起來,我們現在寫字讀書都方便多了。
孔子是個文武雙全的人。他在魯國當官的時候,打了很多勝仗,敵人都非常怕他。他的很多弟-子也非常能干。
在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周游列國的路上,他們受冷受餓,非常艱苦,但是他們仍然保護好自己的書。在回魯國的路上,地凍天寒、大雪紛飛,裝滿書的車子突然翻進了冰窟窿,弟-子顏回不顧寒冷,跳進了進去,書被救回來了,顏回卻失去了生命。
孔子還教育他的弟子,做人自己先要懂禮。所以他的弟-子子路在戰場上被敵人圍困的情況下,還要先整理好自己的官帽。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知道了2500年前和我們現在的差別很大很大,但是要讀書還是沒有變的。很愛看。
電影《孔子》學生觀后感2
電影《孔子》已經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沒機會看。昨天下午,學校說全體師生一起觀看《孔子》電影,我一聽,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在堅硬的、冰冷的冰上艱難地行走著。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駕著馬車,馬車上裝滿了書。突然,冰裂開了。剛剛好,顏回、馬和書一起,“撲通、撲通”地掉進了刺骨的湖水中。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將沉入湖底的書一點一點地撈上來。連愛書如命的師父孔子都對他大叫:“回來,回來!”但顏回毫不理會,繼續撈書。最終,顏回永遠地沉睡于湖底。
看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時候,我家里的書也會“生病”:比如,書皮爛了呀,書皮折角了啊等等,數不勝數。我見了,很少給它們“治病”,置之不理。它們一個勁兒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這里,我的臉微微有些發熱。顏回不顧自己的性命,還要將書撈上來;而我呢,書生了病,我也不理,真是相差太遠啊!
于是,我暗暗下定了決心:以后一定要愛護書,見到書“生病”了,馬上就給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
電影《孔子》學生觀后感3
今天,我們全校同學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孔子》。
電影里的孔子溫和又嚴肅,有威嚴的氣質但并不兇狠,謙虛恭敬又安詳。這讓我想起《論語》里的一句話:“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還十分熱愛學習,學習永遠不感到滿足。孔子也很會教導別人,教導別人永遠不知倦怠。我想,“學而不大厭,誨人不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電影里有一個片段,使我終身難忘。孔子的馬車正行駛在表面結了冰的大河上,忽然,一大塊冰破裂了,而孔子的馬車正好在那塊冰上,駕車的人讓馬車跑過了那塊冰,一卷卷書卻掉入了水中,孔子的一位學生潛入水中,把一卷卷書拿上了岸。這就反映了他的學生是多么愛書啊。
孔子還有一句名言:朝聞道,夕死可矣!在《孔子》里充分表達了出來。魏國一位女子上午和孔子聊天,學到了許多知識。而臨近傍晚時,她坐在馬車里被人用暗箭射死。臨死前,她并沒有十分傷心,而是微微一笑。她想起了上午和孔子交談時的情景。朝聞道,夕死可矣!
看完《孔子》后,我被孔子的精神震撼了。我認為,孔子真的是一個偉大的人啊!我們大家都應該向他學習!
電影《孔子》學生觀后感4
今天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孔子》,這是一部與文學有關的電影,至于它的主要內容,也是十分簡單,孔子當時生活在魯國,原本生活是安康的,可有一天,孔子的妻子收留了一個家奴,名叫漆思弓,他是季氏的家奴,原本應去陪葬,但被孔子的妻子所救,孔子向魯君提出廢除這個陋習,卻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但是孔子憑借自己的力量去使魯君廢除了這個陋習。我從這里面明白了對于那些不應該有的陋習,應立刻去廢除它,而不是把它持續下去。后來由于魯君不采取孔子的建議,孔子便周游列國,途經蔡,陳,鄭等國家都不歡迎他們,反而去驅趕,孔子與弟子們路上風餐露宿,艱苦的生活著。
從這部影片中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學習孔子那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去反對那些不成文明的陋習與壞勢力去做斗爭,要尊重師長,重視賢人,自己說到的事就要做到,不能出爾反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自己不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我們有很多事都不愿去做,總是推給別人,讓別人的替我們完成,這是一種十分不好的習慣,我們應該及時改正。
《孔子》這部電影令我受益非淺,我也推薦大家去看一看哦!
電影《孔子》學生觀后感5
《孔子》這一部電影主要講了孔子帶兵打仗勝利后卻又被人趕出了魯國,從此孔子和弟子們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電影中多次提到了論語,如茍政猛于虎等,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對政治的見解,對教育的主張。我還從孔子反對古人死后陪葬這一習俗,從中表明孔子反對惡習陋習的主見。孔子在教育弟子中也可以看出他對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的處事方法。
不過,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孔子,而是孔子的弟子——顏回。顏回不小心連同他的書本一起掉入冰水中,他卻沒有救自己,而是把書都從水中拿了出來,最后顏回卻凍死在水中。當年顏回才只是一名充滿熱血的青年,但從他的舉動,我們可以發現顏回真是一位好學者,把書看成了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東西!
孔子是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位真真實實的君子,在美色面前能抵住誘惑,時時刻刻都能做到尊重他人。
通過《孔子》這部電影,讓我懂得了在學習上就如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解決問題上要像孔子為政一樣做到臨危不亂、足智多謀,想一個萬全之策,在思想上要像孔子一樣,成為一名君子,要讓著別人,要為別人考慮。
總之,我們各方面都要向孔子學習!
電影《孔子》學生觀后感6
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割據,社會不太平,孔子顛沛流離卻不得志的一生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之中。
安靜地看完《孔子》,瀏覽孔子的一生。如導演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長達125分鐘的《孔子》其實就是一個個孔子故事的組合,由開始的孔子在魯定公支持下對魯國進行改革,到孔子改革失敗離開魯國,到孔子及其弟子14年周游列國不斷碰壁,再到孔子耄耄之年被迎回魯國,他一生就在這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故事當中走完。可是,回顧這個電影,我捕捉到的不僅有故事,更多的是孔子圣人的形象——動蕩破碎的山河,一個挺拔的身影帶領著一群文弱的書生,步履蹣跚地向彼岸走去。
周王室衰微,諸侯為了稱霸相互征戰,狼煙四起。出身魯國沒落貴族家庭的孔子,對國家和黎元深感憂慮,提出“仁”“禮”的思想主張,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來解百姓于水火之中。可是就像春秋戰國其他的圣賢那樣,諸侯需要的是霸道的思想、強硬的權勢和堅銳的軍隊,孔子的思想主張不被采納,在諸侯國輾轉如喪家犬。雖曾仕官于魯國,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雖曾受諸侯禮遇,并在諸侯國推行主張有所成效,但政治理想最終敵不過霸道。
14年里孔子和弟子一起奔走列國,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曾卷入政治陰謀而身處旋渦,于晚年返回魯國,不懈教育弟子眾人及整理文獻。最后,孔子在失意中逝世,理想空付東流,還是達不到彼岸。然而,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終為后世所認同并推崇,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孔子被尊謚“大成至圣先師”。
電影《孔子》讓我印象深刻的情節有很多,其中孔子為救要陪葬的小男孩在朝會上與人激烈爭論,隨魯定公赴齊國會盟的斗智斗勇,“子見南子”“好德如好色”一話,都反映出孔子堅守內心世界,堅持政治理想,無畏困難險阻,無畏美色權貴。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孔子,要想懂孔子還是要讀《春秋》,靠電影簡單的鏡頭和淺顯的對話是不足夠的。白云蒼狗,滄海桑田,孔子圣人的形象無法抹殺。
電影《孔子》學生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