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貧困之合力攻堅觀后感
《擺脫貧困》八集節目從不同層面展現了在脫貧攻堅這場艱苦卓絕的偉大戰役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為整體打贏脫貧攻堅戰擘畫路線、指引方向,解決貧困問題不能只“輸血”不“造血”,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是擺脫貧困的必由之路。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擺脫貧困之合力攻堅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擺脫貧困之合力攻堅觀后感1
一、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扶貧是關鍵
扶貧開發成敗系于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癥下藥,真正扶貧到點上,扶到跟上。一個地方的發展,關鍵在于找準路子,突出特色。欠發達地區抓發展,更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好特色文章,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抓扶貧開發,要緊緊扭住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任務。本局幫扶的秦峰鎮老塢村,作為省級貧困村,我局除了要幫助村兩委抓牢和繼續發展菌菇這個農業產業外,還立足山清水秀和地理位置優勢,重點幫助打造旅游文化產業,開發農家樂和民宿,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貧困戶致富。
二、打贏脫貧攻堅、戰作風建設是保證
從脫貧攻堅工作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急躁和厭戰情緒以及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有的還很嚴重,影響脫貧攻堅有效推進。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的觀念、能力、干勁。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將重點培養懂扶貧、會扶貧、作風硬的局扶貧干部隊伍,增強幫扶干部的精準脫貧工作能力。并且還應該帶頭真正沉下去,做到真抓實干。
三、打贏脫貧攻堅戰,人民情懷是根本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扶貧工作中,我們應真正了解困難群眾的所需所求,幫助群眾了解扶貧政策,有針對性地將困難情況細化歸類,真正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并且把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引導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脫貧攻堅戰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環節,號角已吹響,讓我們共同努力,拿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攻堅克難,乘勢前進。
擺脫貧困之合力攻堅觀后感2
小康社會是古代思想家描繪的誘人的社會思想,也表現了普通百姓對寬裕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會,具體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爺爺那代人,餓的沒飯吃,別說是草和樹皮,甚至連土都吃。而我們現在,吃的飽飽的,睡得香香的,什么事都不操心,不像原來一樣,吃了上頓愁下頓。
還有,在爸爸那時學習工具只有一臺小型錄音機,可我們現在有電腦、學習機等。
現在科技發達,我們現在再也不用馬車、人力車了,用的是公共汽車、小汽車、自行車等。還有我們用的紙張,〔用來寫字的紙〕,古代用的是竹子編成的,寫字多費勁,而我們現在呢?寫字就和睡覺一樣舒服。
在我新中,我最想達到的話面是﹕每個人都穿的有模有樣,乘坐的汽車或自己開的汽車、電動車等都很干凈,沒有一丁點灰塵,每個人都不懶惰,都很勤勞,早早起來干家務,這只是城里樣子。再說說農村的﹕有些人早早的起來干家務,農村的家務可不簡單﹕得打掃院子、打掃小屋,有的家中還養著小動物每天早上起來還得喂小動物們食物。如果在夏天,晚上老人們在門口外頭、院子里跟其他老人下棋、打麻將、玩紙牌等游戲,他(她)們的笑聲不斷有。
我心中的小康社會,不只是表面問題,還有心理問題。當然,我所說的心理問題當然也很美好﹕每個人的心理都很善良,都很同情不幸的人,同學、好友、同事、戰友關系都很好,都互相幫助、互相理解。親人之間都特別親密。
時間不等人,朋友們,讓我們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發奮學習。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明天的生活一定會比現在更美好,我們的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擺脫貧困之合力攻堅觀后感3
小康社會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繪的誘人的社會理想,也表現了許多普通百姓對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據考證,“小康”一詞,語出《詩經·大雅》,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概念。從狹義理解,它指的是一種生活狀況或生活水平,即“富有仍嫌不足,但溫飽已經有余”。從廣義理解,除經濟生活之外,它還涉及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環境等諸多領域。而在我心中的小康社會,具體就是: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記得小時候,我家并不富裕,家里既暗又小,還有許多不方便。尤其是夏天來臨的時候,只要你一不留神兒,就會不知從哪兒飛來一群蚊子,在你身上叮上幾個大包,煩得不得了。還時不時的在你耳邊“嗡嗡”直叫。現在,家庭富裕了,我們全家住上了三層樓的別墅,既寬敞又明亮,每個房間都裝上了空調,從此我便不怕酷暑和嚴寒。
以前,爸爸的學習幫手只有一臺小錄音機。可是現在,我的學習幫手可多了,有復讀機、電腦等。學習累了,就趴在窗戶上看風景,遠遠望去,以前無比矮小的茅屋如今變成了高聳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樓大廈,還有寬敞筆直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小汽車、四通八達的立交橋、人山人海的大商場……馬路兩旁,有許多漂亮的鮮花兒,綠色的草坪,令人看了賞心悅目。從此,人們再也看不見裸露的黃土,再也聞不到臭氣沖天的污水;人們看見的是湛藍湛藍的天空,聞到的是令人心曠神怡的空氣。
現在,身活在幸福小康社會中的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坐享其成,享受前輩們創建出來的偉大功業呢?不,不可能的!因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更需要我們去創造。那時,不僅僅是建設小康社會,還要往更高一層去發展,把未來的家庭建設得更加美好,把未來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時間不等人,朋友們,讓我們從點點滴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發奮學習,積極進取。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明天的生活一定會比現在更好,我們全面達小康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們的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擺脫貧困之合力攻堅觀后感4
人的一生究竟是為了追求什么。為金錢?當面對家人老去的時候,我知道金錢挽救不了生命;為權勢?當電視播報權欲熏心者被繩之以法時,我知道權勢換不了自由;為名利?當名人褪去光環的時候,我知道他與普羅大眾一樣無異。既然金錢,權勢,名利皆不是,那人活著難道僅僅是為了一日三餐,為活著而活著嗎?顯然更不是。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完善,知識的積累,在歷史故事中,在教科書中,在日常的生活見聞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在歷,有無數像岳飛、包拯、文天祥那樣的歷史人物,他們忠誠愛國、公平正義的精神,至今家喻戶曉;在革命時期,有無數像夏明翰、趙一曼那樣的革命烈士,至今我們耳熟能詳;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大生產、大建設中,有無數像李四光、袁隆平那樣的科學家,為國家的建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太多太多的人物,太多太多的感人事例,無一不在告訴我:為民族、為國家他們甘愿奉獻一切。
讀語文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我深感國弱遭人欺的屈辱,明白了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憂國之心,更為《詹天佑》的愛國情懷,驕傲、自豪;《釣魚的啟示》,我深刻體會誠信為做人之本的重要,《檢閱》、《爭吵》,我看到同學們的尊重、鼓勵、團結、友善的美好。
在社會,從“最美媽媽”吳菊萍到“最美司機”吳斌,城市的美麗不再局限于山水風景,更在這一批批道德模范的身上彰顯:一個瘦弱的女性用雙手托住高空墜落的孩子,一個堅強的司機用危難時刻的冷靜拯救一車的乘客,普通人身體里迸發出的驚人力量,讓我們感受到了驚人的力量。
今天,當我細讀《百年追夢全面小康》一書,我驚訝地發現,我尋找的答案,它不就是第一篇第4小節——“弘揚中國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公民必須恪守的道德細化嗎?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它不就是我們做人的目標、價值和意義嗎?
心中有國,必不為金錢出賣靈魂;心重事業,必會勤勤懇懇、精益求精;心守誠信,必不為利益背信棄義;心存友善,必會尊重他人、和睦友好。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們必須牢記,更要做到。因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因為我們是祖國的新一代人才,是中國夢的初始……
擺脫貧困之合力攻堅觀后感5
中國夢,是近14億中國人共同的夢想;步入小康社會,是2020年完成的目標任務。在大山深處還有百姓掙扎在溫飽線上、在城市街頭還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濟,這樣的夢就缺了一個口子,這樣的任務不算完成。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黨員、干部要緊緊的拉著貧困戶的手,帶領著他們,走出困境。
對貧困的群眾,我們心里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層干部也是從貧困中走過來,和農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更加增強我們抓好扶貧攻堅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這是用心扶貧的必要條件。在一家一戶的走訪過程中,太多的臥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絕癥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這些更加的驅使我們用心去幫扶他們。
扶貧攻堅對各村都有任務、有指標,還要納入最終的年終考核。如果僅僅把扶貧當作任務,為駐村而駐村,敷衍了事的填寫扶貧手冊;為入戶而入戶,表示我來過、我見過,然后紙上談兵,這些被動的扶貧、被動的工作,沒有一絲的責任感,如何能夠用心。在奮斗在一線上的黨員干部,從內心深處懷著對弱勢群里的關愛、對困難群眾的同情,堅持行善向善的信念,變任務為責任,變壓力為動力,充滿激情、充滿愛心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扶貧攻堅戰中。
在扶貧工作的過程中,把貧困群眾當作親友,傾聽他們的訴求和想法,設身處地的謀劃、實事求是的規劃,維護他們的人格尊嚴,保護他們的脫貧愿望和發展生產的積極性。讓貧困戶對生活充滿希望,充滿正能量去面對現在的問題,加大智與志的幫扶力度,永久脫貧、直奔小康才不會是一句空話,不是遙不可及的愿望。
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幫扶,扶貧工作才會取得實效,而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群眾路線教育的成果會更加鞏固,在攻堅戰役中會取得絕對的勝利,更加會體現出基層干部的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