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五篇
幫助貧困群眾擺脫貧困,讓貧困戶過上小康生活,是共產黨人的職責,同時也是我們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不曉得你們觀看了《擺脫貧困》紀錄片后有什么心得收獲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2021年《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五篇范文,歡迎參閱。
《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一
《擺脫貧困》是習近平總書記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任職寧德地委書記時寫的講話和文章,他自己說是“一份我在閩東實踐、思考的記錄”。近來,根據市委要求,我認真地通讀了全書,感觸很多,受益很大。
感觸之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歷親為、勤于思考的工作作風。作為地委書記,其工作繁忙是可以想見的。但是,這些文章都有著鮮明的個性風格,引經據典、旁征博引,語言生動。完全可以看出,絕非是秘書等身邊工作人員可以代筆的。感觸之二,習近平總書記當時作為一個地方的黨委書記,他不僅對閩東區情和基層實際十分了解和熟悉,而且他思考問題,部署工作更總是從黨和國家的全局高度來認識和理解,比如對調整閩東的經濟和產業結構,對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事業,以及關于財政工作、關于青年干部成長、關于新聞工作等各項工作的深刻思考和獨到見解,都讓人十分敬仰。然而,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他關于“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的反復強調和闡釋。這對今天的我們這些閩東干部來說,仍不失為做好工作的至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書中多次反復提到“滴水穿石”,并對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作了闡釋。他說,“我贊賞‘滴水穿石’的精神,贊賞默默奉獻的精神,提倡干部埋頭苦干,著眼于長期的、為人鋪墊的工作。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改變閩東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一股韌勁。沒有鍥而不舍的責任的毅力,不愿付出艱辛于他人數倍的努力,不靠一點一滴量的積累,涓滴成流,聚沙成塔,是不能做事業的。”(《從政雜談》1990.3)他又說,“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它在犧牲的瞬間,雖然未能看見自身的價值和成果,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后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在整個歷史發展進程,在一個經濟落后地區發展進程,都應該不追慕自身的顯赫,應尋求一點一滴的進取,甘于成為總體成功的鋪墊。當每一個工作者都成為這樣的‘水滴’、這樣的犧牲者時,我們何愁于不能造就某種歷史的成功契機?”(《滴水穿石的啟示》1990.3)他還說,“喻之于事,則是以柔克剛、以弱制強的辯證法原理的成功顯示。我以為‘水滴’敢字當頭、義無反顧的精神彌足珍貴。......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同上)他還在多種場合、多種講話中反復提到“滴水穿石”的精神。比如,關于為群眾辦實事,他指出,“為群眾辦實事,說起來容易,辦起來難;做一件、做一天容易,堅持到底難。我們要分清輕重緩急,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件一件地辦,堅持不懈地辦,努力讓群眾理解、諒解、高興和滿意。”他在講精神文明建設時,強調指出,“不能指望一夜之間就會發生突變和飛躍,特別是在首先教育方面,如同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必須日積月累才能有收獲。所以,精神文明建設又必將是‘滴水穿石’的一種過程。”
通讀全書,發人深省。時下的閩東發展已是時過境遷、今非昔比,但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倡導的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仍應該永遠作為我們閩東人干事創業的根本方針。也正是由于我們始終秉持滴水穿石的精神,頑強進取,艱苦創業,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暢想的開通溫福鐵路、建設中心城市、開發三大都澳的“三大夢想”今天正逐步成為現實。
《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二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3月6日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必須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對全體黨員干部的鞭策,也是對全體人民的鼓舞,必將更有力地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取得最后勝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響,脫貧攻堅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任務更加繁重時間更加緊迫。各級組織部門要深入學習領會,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決策部署上來,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決戰脫貧攻堅中充分發揮組織部門職能優勢和作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一起打有效整合扶貧隊伍和硬核措施一起上廣泛動員貧困群眾和基層干部一起干。
各級組織部門要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扶貧攻堅中積極履職盡責有效發揮作用,要樹立鮮明用人導向,注重在斗爭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引導黨員干部人才在戰“疫”一線奮勇爭先,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干勁,讓黨旗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
《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三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中國百年未有之大飛躍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匯于此……
根據分析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強決心,更高舉起改革開放大旗
在這里用了更高兩個字,能夠看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強決心,并在后續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表明了堅定態度。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歷史節點上,對改革開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創造新的更大奇跡;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書寫新的輝煌歷史。
二:以“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心無旁騖推動高質量發展
縱觀中國經濟,“定力”二字貫穿始終。保持定力,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判斷。有定力,就能沉得住氣、穩得住神,不為外界所擾。有定力,就能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不計一時得失。這樣中國的經濟肌體在新陳代謝中充滿活力,中國經濟巨輪在劈波斬浪中行穩致遠。
三: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深厚情懷,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從吃飽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從強調物質增長到注重公平正義……民生工程扎實推進,不斷織就人民幸福線。
四: 以“弄潮兒向濤頭立”的使命擔當,為偉大事業掌舵領航
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時刻,在風雷激蕩的時代大潮中續寫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壯麗篇章。理想信念不變,以最高規格大會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反腐決心不變,前三季度全國紀檢監察機關處分40.6萬人;擔當作風不變,脫貧攻堅、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各條戰線涌現更多共產黨員攻堅克難身影……
五:以“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宏闊格局,開辟大國外交新境界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眺望新的奮斗征程,一個個重要時間節點,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坐標。堅信, 沿著100年偉大復興之路、70年社會主義建設之路、40年改革開放之路接力探索、接續奮斗,一定能夠再次寫下無愧于歷史的答卷。
《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四
《擺脫貧困》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觀點和方法,如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鳥先飛”的意識,“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等,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解決貧困問題不能只“輸血”不“造血”,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是擺脫貧困的必由之路。這是本書深入論述的一個重要理念。在書中,習近平同志一再表明,擺脫貧困不僅僅是增加人民收入,也不僅僅是硬件設施建設,而是一場深刻的、全面的、系統的經濟社會變革。一方面,經濟增長需要有相關的社會條件支撐;另一方面,只有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協同發展,才能為擺脫貧困打下扎實的基礎,創造真正美好的社會生活。
人類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最為基本的是要積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處理好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書中多次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要統籌兼顧,生產生活生態要協調統一。在部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時,習近平同志高度強調引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脫貧致富的必要條件……我們切不可物質上脫貧了,精神上卻愚昧了”。因此,在大力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以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時,習近平同志特別重視優先發展科技和教育,指出“經濟的不發達,決不能成為不辦科技教育的理由”,“我們不能等經濟發展了再來辦教育”。
作者在突出經濟建設中心地位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自覺和價值重塑,“我們脫貧致富的指導思想很明確:一方面把發展商品生產,建設社會主義經濟作為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來抓,另一方面把蕩滌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污泥濁水,凈化社會風氣,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作為一項戰略目標予以重視”。作者還前瞻性地強調,脫貧致富既意味著大力發展經濟,把人民從物質匱乏約束中解放出來,也意味著要牢牢把握文化領導權,推動價值重塑,把人們從物質的崇拜中解放出來,在雙重意義上克服人的物化現象。
《擺脫貧困》個人觀后感五
《擺脫貧困》是習近平同志于24年前,也就是1992年,在他離開寧德兩年以后,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個人出版的第一部專著,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共29篇,12.1萬字。真實記錄了他在寧德地區工作期間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探索,內容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全方位的各個領域。書中提出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包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理論素養和哲學內涵。彼時習近平同志才35到37歲,這些思想和觀點充分體現了青年習近平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和使命擔當。對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擺脫貧困》一書中所體現的許多重要思想觀點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習近平同志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一以貫之的群眾觀點和為民情懷,一以貫之的務實作風和樸素文風。
這次到黨校來學習,一個多月來系統重學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和原理,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了更系統和深刻的認識。在經典讀書活動中,我認真研讀了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又重讀了習近平同志的《擺脫貧困》,在認識上有了更深的領悟。
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科學闡明論證了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原理,是指導中國革命的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擺脫貧困》則是一部集中反映青年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期間運用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開展的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的專著。正如他在書后《跋》中所述:“在這本書中,我只提供一份我在閩東實踐、思考的記錄。”《求是》雜志社社長李捷說:“《擺脫貧困》記錄著習近平同志在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時,對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實踐的深邃思考,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我認為從實踐的觀點來看,青年習近平同志在寧德有五個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