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觀后感1
周末,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科幻電影《火星救援》,我深深地被里面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看完之后久久回味。
電影《火星救援》講的是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陸,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與其他五位宇航員兄弟遭遇巨型風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結束。他因為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賓遜。清醒后的沃特尼發現自己遠離地球家園,食物只夠一個月的供應。幸好他天性幽默樂觀,而且還是個植物學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務的到來,要等四年,沃特尼精心計算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他在這顆星球上的時間,利用自制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而在地球上,公眾哀悼馬克的悲劇死之后,一位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監看時注意到火星表面有運動跡象,懷疑馬克可能還活著,雙方重新獲得聯系后,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火星救援》給我最強烈的震撼,一個人獨自留在火星,不放棄,不絕望,不甘就此坐等各種死的他運用自己的各種科學知識和動手技能在火星上殺出一條活路,雖然經歷了種種困難,但他堅持不懈,最后絕處逢生。他的國家耗上數以億計的資金,NASA高官搭上自己的前程,五位宇航員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乃至生命,只為拯救一個被遺落在火星上的伙伴,展現了生命高于一切的高尚。中國航天局以太陽神推進器作為重要的救援力量如救世主般出現,無私提供技術力量來與NASA一同完成拯救行動,把整部電影人權至上的立意推上了更高的境界。
《火星救援》讓我豐富了科普知識:硬核的天體運動、空氣運動、火星種植土豆的原理。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海量呈現。它會燃起人類探索太空的渴望,激勵新一代宇航員的誕生。
大力推薦《火星救援》,它3D效果強烈、水晶般清晰的頂級畫面、唯美恰到好處的音效,不得不說是一部完美的科幻片。它讓觀眾跟隨沃特尼用大量科學公式和計算不斷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懸念迭起。在火星嚴酷生存環境下,他機智勇敢、堅韌不拔的無畏精神,讓我們學到了在逆境中生存和處事的精髓,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難題,只要持之以恒,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觀后感2
《火星救援》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擔綱執導,馬特·達蒙、杰西卡·查斯坦、克里斯汀·韋格等主演。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由于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孤身一人置身于火星面臨著飛船損毀,想方設法回地球的故事。
雷德利·斯科特作為科幻電影導演的開山鼻祖,他的大名可以說是不脛而走,聲名遠播。從《異形》到《銀翼殺手》再到《角斗士》都是觀眾熟知的佳作。嚴蓬曾評論說:"《火星救援》不是哪個導演都能拍的,而雷德利·斯科特拍這部影片確實很適合。"同時他認為:"斯科特幾乎拍過所有類型、風格的影片,但唯獨沒有拍過喜劇。這部《火星救援》是一部特別純粹的影片,除了生存,就是靠科學來解決問題,斯科特大師真的是把原著真的拍了一遍。"作為科幻片的《火星救援》這次也是獨具匠心的將科幻和科學"運用一妙,存乎一心"了。《火星救援》將"科幻片"中的"幻想"成分減到最小,將"科學"成分增到最大,通過紀實性的表現手法,用大量基于現實科技與科學理論的細節,展現了宇航員火星求存與營救的壯舉,堪稱創造出一個前所未見的寫實科幻片的全新類型。
《火星救援》的開場沒有過多的鋪墊和煽情,而是開門見山的將整個劇情擺在了觀眾的面前,就是在火星遭遇困境,進行自救的過程。和《星際穿越》相比,雖然失去了野心,也沒有上升到全人類利益的角度。但是正是因為這份"安分守己"才讓《火星救援》的口碑大贊。《火星救援》里有著簡單易懂的科學知識,自帶吐槽模式的幽默男主,還有NASA內部的小爭小吵。隨著主人公一點點克服困難回到家園,觀眾得到了較為真實的體驗同時也滿足了觀眾對于外太空生活的好奇。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觀后感3
前幾天朋友推薦我看一下《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之前我不太喜歡看科幻片,不過自從我看完了這部片子后,我發現自己突然對科幻片情有獨鐘。
這部電影所闡述的是在一次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中,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暴,馬克。沃特尼與隊員失聯,從而被留在了寸草不生的火星。風暴很快平息了,馬克憑著記憶回到了原來的居住艙。當他覺得自己必死無疑時,又轉念一想,不能就這么放棄。他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頑強的精神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食物快沒了的時候,他用自己的排泄物親手種植出了土豆,并進行光合作用,制造出了氧氣;水快沒了的時候,他靠氧氣和氫氣按1:2的比例把水制造了出來。在這之后的185天,日子一直都過得很好。可是,186天時,因為設備故障,所以有4/5的空氣瞬間消失、100多株土豆苗化為灰燼……他不甘心呀!自己辛辛苦苦,靠汗水播種的勞動成果就這么毀于一旦了?就在他等死時,發現了探路者號,并與地球上的人取得聯系。人們知道他還活著,驚喜萬分,并準備營救他。在第538天,馬克成功搭乘火箭,返回地球。
這部電影蘊藏的三大道理讓我記憶猶新:一、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放棄。在馬克獨自一個人在火星上時,并沒有乖乖認命,而是堅持下去。二、愛不分國界。在美方準備營救馬克時,英方為美方制訂計劃,中方貢獻出了太陽能推進器。三、友誼的力量是偉大的。在得知馬克活下來的時候,他的'隊員們不顧自己的安危,執意去營救,并成功把馬克送回地球。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這兩個相隔5500萬公里的星球之間所散發出來的友愛深深感動了。在現實生活中,我也要珍惜、愛護我現在的友誼,正所謂“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這部3D大片《火星救援》讓我明白了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齊心協力;當朋友有困難時,要互相幫助;和朋友一起取長補短,也要珍惜現在的友誼。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觀后感4
今天,我在老師的推薦下,和父母一同觀看了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火星救援》。
第一鏡頭就是馬克·沃特尼和其他宇航員在火星上采集標本準備帶回地球,但突如其來的風暴使他們迫不得已撤離。就在上飛船之際,沃特尼被物體擊中,消失在漆黑之中。為了能讓飛船安全起航,只能把沃特尼留在了火星。可是,沃特尼并沒有死,反而異常堅強地活了下來。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自行搬土、種土豆。還跑到大老遠找到信號源,聯系到了NASA。可是,上天并沒有看到他的努力,一次意外,把他的種植場炸毀了。他不能再種土豆來維持生計。后來,他的同伴知道他活著,決定回火星救沃特尼,這給了他很多的信心,他日夜兼程,來到了火星升空艙,也就是獲救地點。終于,沃特尼在火星過了512個太陽日后,重新回到了飛船上,回到了地球。
在這部電影中,沃特尼最讓我敬佩的就是他那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和樂觀的精神。當馬克一個人孤立無援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時;當無數次的希望和絕望交替,幾經絕境時馬克卻始終沒放棄哪怕一絲絲求生的希望,他沒有崩潰也從不輕言放棄,永遠是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實踐,還能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這便是求生準則!
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幾句話就是:“當我獨自被困在那兒時,想過會死在那兒嗎?想過,當然想過。這是你必須知道的,因為他正發生在你身上。那是太空,它是不會遷就你的。在某個時候,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當一切越來越糟時,你只能堅強地面對。這是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要么屈服,要么反抗就是這樣。你只要開始進行計算,解決一個問題,解決下一個問題,解決下下個問題。等解決了足夠的問題,你就能回家了。”是的,如果說任何問題都能解決,那么只需要你的時間精力和努力,沃特尼就是這樣度過這512個太陽日的。
只要堅持,就有生的希望!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觀后感5
今天,我和爸爸看了一場科幻電影《火星救援》。我深深地被電影里面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看完之后受益匪淺。
電影《火星救援》講的是人類實現了首次登陸火星,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與其他宇航員遭遇巨型風暴。他因為被風暴擊中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濱遜。清醒后的他發現自己的食物只夠一年的供應。于是,他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沃特尼在火星上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予以利用。而在地球上,人們正在哀悼馬克。沃特尼,而一位NASA技術員注意到火星表面有運動跡象,懷疑他可能還活著,在重新獲得聯系后,救出了他。
《火星救援》給了我強烈的震撼,馬克。沃特尼他一個人獨自留在陌生的火星,但是,他不放棄,不絕望,不甘就此坐等死,他運用自己的各種科學知識和動手技能在火星上殺出一條活路,雖然經歷了種種困難,但他堅持不懈,最后絕處逢生。例如:他是一個植物學家,很快就利用聰明的頭腦種出了許多土豆,但是有一天,一場巨型風暴刮來,使他的土豆全部遭殃,他也絕望過,但是,他一想到自己所處的環境還是堅持了下來,繼續籌集食物。
而他的國家,他所生活的世界也都在關注他。人們耗上數以億的資金,五位宇航員的職業生涯乃至生命,就為救助被遺落在火星上的伙伴——馬克。沃特尼,這展現了人們的團結。
《火星救援》,它讓我們跟隨馬克。沃特尼的科學計算公式不斷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懂得生活的常識。讓我們在火星嚴酷的生存環境下,學習他機智勇敢、堅韌不拔的無畏精神,使我們明白了: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難題,只要持之以恒,一切都會成功!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觀后感6
“這部電影真好看,好振奮人心啊!”咦,五(8)班的同學在討論什么呢?哦,原來他們剛剛看了部精彩的電影《火星救援》。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美國科學研究團隊要在火星上完成一個驚險的任務,但在出行途中遇到了一次沙塵暴,所以宇航員們不得不返回地球,而馬克被一塊石頭砸中了。等他的同伴們回到地球的時,他才蘇醒。原來他被遺留在火星上了,而且身負重。馬克在火星上費盡了千辛萬苦,展開了一系列的自救活動,讓自已能夠健康地活著。他一邊種植土豆,一邊等待著他的同伴來救援。在火星上呆了一年多,終于被他的同伴帶回了地球。
整部電影故事非常驚險,情節引人入勝,音樂很有節奏感。同學們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時而緊張窒息,時而哈哈大笑,時而嘖嘖贊嘆。當馬克醒來時,發現自己孤身一人被留下,而且腹部被戳入一根天線,他強忍著巨痛,回到太空倉里進行治療。他在太空倉里找到了雞肉、土豆和蛋糕,這些食物只能提供他短時間的能量,無法長久。馬克為了在火星上成功地存活下去,于是他想出了個絕對妙的辦法“種土豆”。他憑著自己強大的毅力和體能,在太空倉里建造了一個陽光房,把土豆當種子、火星灰當泥土、自己的糞便當肥料,最后終于成功了。馬克對自己艱難的處境勇敢面對,不灰心,不放棄,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志和聰明才智,成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也不能輕言放棄,必須像他一樣拼盡全力。馬克在火星上呆了五百多天時,一個好消息傳到了他的耳朵里。他的同伴來接他回地球了。營救過程中,他的同伴不惜一節代價,想盡一切辦法,經歷了艱難險阻。當馬克與女孩拉住手時,又被滑掉了,幸好馬克抓住了繩索,最后一刻同伴們終于把馬克拉上了宇宙飛船,真是太驚險了!在他們熱情擁抱時,讓我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是無比強大啊!在這一瞬間,我和許多同學們都熱淚盈眶了。
這部電影讓我收獲到了許多,我要努力做一個堅強、勇敢、永不放棄、熱愛團隊的人。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觀后感7
簡單介紹一下本片的劇情:在一次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中,宇航員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Matt Damon 飾)經歷了一場惡劣的風暴后,與他的機組成員失聯,所有人都認為他在這次任務中喪生。然而,馬克卻幸運地活了下來,然而他發現自己孤單地置身于異星球。面對貧乏的生命補給,馬克必須用他的聰明才智和頑強的精神存活下來,并找尋向地球發出“他還活著”求救信號的方法,而地球上的人也面臨著是否前往火星去拯救他的分歧。影片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科幻小說。
電影里,馬特·達蒙滯留在火星上時,他非常樂觀,像個話嘮一樣不斷展示著一個中青年理工宅的個人才藝,作為植物學家的他,一個人在火星上造水、造空氣,發電,甚至還用自己的便便種土豆。同時達蒙還吐槽不斷——不是對著攝像頭吐槽隊友的disco舞曲老土,就是吐槽NASA的行動遲緩如老頭,又或者自嘲自己是橫行火星的宇宙海盜,天天在火星上看風景。可以說,幽默是《火星救援》與其他科幻片最大的不同,馬特·達蒙的“呆萌”再次得到展現。
另外,中國著名影視女演員陳數的加盟讓本片又多了一份看點。在《火星救援》里,因為有了中國的無私奉獻和高科技技術,馬特·達蒙才最終回到了地球。陳數就在戲中出演了這樣一位重要角色——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Zhu Tao”,別以為這是為了討好中國觀眾加的橋段,在安迪·威爾最早寫作的同名小說里,中國國家航天局就已經是救援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
總的來說火星是一部質量不錯的偏向寫實的硬科幻電影,雖然3D效果很一般,但是一部適合一個人觀看的電影。
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 關于思政課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