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經典影片觀后感
《火星救援》講述了主人公馬克在沙塵暴中執行任務因為意外被隊友誤以為犧牲,扔在了孤獨的火星上,他沒有悲觀,利用自己的知識,尋找活下去的辦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火星救援》經典影片觀后感5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火星救援》經典影片觀后感 篇1
首先,這確實像部網絡小說改編的作品,結構感不是很強,但確實是一個有時間積累和足夠橋段的作品,作者明顯是個科幻小說電影迷,經典科幻小說所能用上的段子,這里可以看到很多的出處。科幻電影,特別是這類太空類科幻電影,都會有自己的語法,在熟練掌握這套語法的基礎上,做到立意上的創新,應該是這類電影或者小說創作的一個出發點。
斯科特拍攝這部電影應該沒有那么沉重,這是一部相當輕松的影片。他往往會在不同的題材之間跳躍,再利用這種跳躍讓不同題材電影相互滲透,形成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這部電影,雖然知名網絡小說是個引子,但在制作技術上,明顯繼承了《普羅米修斯》的風暴星球和《星際穿越》的馬特造型。斯科特爵士畢竟已經76歲了,所以指望他大量原創是不可能的,只能像個金融家一樣,更多依靠資源的繼承和整合來運作電影。
這部電影,展示的仍然是英國高超的道具制作水平,精致的考究的英倫瘦削感,體現在電影每個細節-----這種對工藝的考究才是英美科幻不可代替的核心競爭力!
《火星救援》經典影片觀后感 篇2
《火星救援》的結尾相對于影片的其他部分感覺有些太像《蝙蝠大亂斗》了,并沒給出任何洪亮的結語,最終少了些偉大的意義。同樣的問題也影響了原著小說,因為顯而易見的是只有“反社會”的人,才會編出一個像《火星救援》這樣的神話,然后又省略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
不過《火星救援》要對世人產生影響或帶來啟迪的話,并不需要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影。美國天文學家奈爾·德葛拉司·泰森說的沒錯,他經常指出在過去數十年間太空探索已經不再使人激動,由于預算削減和研究受挫——“我們已經停止了夢想”。盡管像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之類的私人公司,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以及最近在火星上發現水等等,點燃了公眾興趣的火花,我們與過去曾有過的“全球太空熱”仍距離甚遠。只有不斷向前,鼓勵代代新人在數學、教育和相關學科上學識過人,才可能使太空之旅成為現實。
本片的主題就是科學,盡管其時常出現邏輯上的跳躍——畢竟我們在談論的只是一部電影而已——《火星救援》最大的成就或許就在于它進行了一次在不遠的未來可能發生的太空探索,并令觀眾覺得仿佛只要足夠努力,這種探索就會實現。如果沃特尼能從火星逃出生天,那下一代人就一定能找到將人類送到那里去的辦法——這樣的情愫使我們受益良多。
《火星救援》經典影片觀后感 篇3
《火星救援》是一部讓你在為主角獲救激動的熱淚盈眶時還能好好的開懷大笑一把。《火星救援》有著明確的敘事線,以達蒙在火星的種種遭遇為主,輔以恰到好處的支線情節,點到為止的笑點,令人大開眼界的小發明,5分鐘一轉折,10分鐘一起伏。“處處意料之中,卻又是往往出人意表”。如電影中達蒙聽音樂,洗澡,種植,生存,對著攝像頭開玩笑等等,他活生生的將孤獨和恐懼活成了幽默和樂觀。
《火星救援》展現除了展示出宇宙的神秘和不可知外,故事通篇放在了“人”字上。在蒼莽寂寥的火星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只有人類不斷開拓進取的科學精神以及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才能生存,才能發展。當達蒙一個人孤立無援的面對浩瀚的宇宙時;當無數次的希望和絕望交替,幾經絕境時達蒙卻始終沒放棄哪怕一絲絲求生的希望,他沒有崩潰也從不輕言放棄,永遠是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實踐,還能自娛自樂自嘲,保持樂觀。也許正是這樣的一份不放棄和努力才使得達蒙“幸遇解救,絕處逢生”,回到了他摯愛的地球。
古語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不斷的努力最后一定會得到最好的結果。只要你盡力的去嘗試了,也許嘗試的盡頭就會有好運來臨。
《火星救援》經典影片觀后感 篇4
周末,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科幻電影《火星救援》,我深深地被里面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看完之后久久回味。
電影《火星救援》講的是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陸,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與其他五位宇航員兄弟遭遇巨型風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結束。他因為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賓遜。清醒后的沃特尼發現自己遠離地球家園,食物只夠一個月的供應。幸好他天性幽默樂觀,而且還是個植物學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務的到來,要等四年,沃特尼精心計算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他在這顆星球上的時間,利用自制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而在地球上,公眾哀悼馬克的悲劇死之后,一位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監看時注意到火星表面有運動跡象,懷疑馬克可能還活著,雙方重新獲得聯系后,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火星救援》給我最強烈的震撼,一個人獨自留在火星,不放棄,不絕望,不甘就此坐等各種死的他運用自己的各種科學知識和動手技能在火星上殺出一條活路,雖然經歷了種種困難,但他堅持不懈,最后絕處逢生。他的國家耗上數以億計的資金,NASA高官搭上自己的前程,五位宇航員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乃至生命,只為拯救一個被遺落在火星上的伙伴,展現了生命高于一切的高尚。中國航天局以太陽神推進器作為重要的救援力量如救世主般出現,無私提供技術力量來與NASA一同完成拯救行動,把整部電影人權至上的立意推上了更高的境界。
《火星救援》讓我豐富了科普知識:硬核的天體運動、空氣運動、火星種植土豆的原理......,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海量呈現。它會燃起人類探索太空的渴望,激勵新一代宇航員的誕生。
大力推薦《火星救援》,它3D效果強烈、水晶般清晰的頂級畫面、唯美恰到好處的音效,不得不說是一部完美的科幻片。它讓觀眾跟隨沃特尼用大量科學公式和計算不斷闖過一個又一個難關,懸念迭起。在火星嚴酷生存環境下,他機智勇敢、堅韌不拔的無畏精神,讓我們學到了在逆境中生存和處事的精髓,在學習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難題,只要持之以恒,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火星救援》經典影片觀后感 篇5
“這部電影真好看,好振奮人心啊!”咦,五(8)班的同學在討論什么呢?哦,原來他們剛剛看了部精彩的電影《火星救援》。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美國科學研究團隊要在火星上完成一個驚險的任務,但在出行途中遇到了一次沙塵暴,所以宇航員們不得不返回地球,而馬克被一塊石頭砸中了。等他的同伴們回到地球的時,他才蘇醒。原來他被遺留在火星上了,而且身負重。馬克在火星上費盡了千辛萬苦,展開了一系列的自救活動,讓自已能夠健康地活著。他一邊種植土豆,一邊等待著他的同伴來救援。在火星上呆了一年多,終于被他的同伴帶回了地球。
整部電影故事非常驚險,情節引人入勝,音樂很有節奏感。同學們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時而緊張窒息,時而哈哈大笑,時而嘖嘖贊嘆。當馬克醒來時,發現自己孤身一人被留下,而且腹部被戳入一根天線,他強忍著巨痛,回到太空倉里進行治療。他在太空倉里找到了雞肉、土豆和蛋糕,這些食物只能提供他短時間的能量,無法長久。馬克為了在火星上成功地存活下去,于是他想出了個絕對妙的辦法“種土豆”。他憑著自己強大的毅力和體能,在太空倉里建造了一個陽光房,把土豆當種子、火星灰當泥土、自己的糞便當肥料,最后終于成功了。馬克對自己艱難的處境勇敢面對,不灰心,不放棄,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志和聰明才智,成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也不能輕言放棄,必須像他一樣拼盡全力。馬克在火星上呆了五百多天時,一個好消息傳到了他的耳朵里。他的同伴來接他回地球了。營救過程中,他的同伴不惜一節代價,想盡一切辦法,經歷了艱難險阻。當馬克與女孩拉住手時,又被滑掉了,幸好馬克抓住了繩索,最后一刻同伴們終于把馬克拉上了宇宙飛船,真是太驚險了!在他們熱情擁抱時,讓我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是無比強大啊!在這一瞬間,我和許多同學們都熱淚盈眶了。
這部電影讓我收獲到了許多,我要努力做一個堅強、勇敢、永不放棄、熱愛團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