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史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觀后感1
周末,我觀看了一部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這部電影場面雄偉壯觀、對話幽默有趣、人們樂觀向上、永不放棄,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六名美國宇航員在火星上執行勘探任務時突然遭遇到沙塵暴,一名叫馬克的宇航員受傷和隊友失去了聯系,另外5名隊友以為他已經死了就直接返航了。馬克被獨自留在了火星,面對著食物短缺、飲水不足等問題,他克服困難,作為一名植物學家,他利用自身的知識,在火星上成功種植了土豆,合成了水,頑強的活了下來,并利用衛星和地球取得了聯系。為了成功拯救馬克,地球上的科學家們絞盡腦汁,想盡了各種辦法,而他的5名隊友更是冒著生命危險,重新返航營救他。正是大家的團結一致,才使馬克獲得營救。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非常佩服馬克。首先,我敬佩他的永不放棄的精神。獨自在火星上的500多天里,馬克沒有等死,沒有放棄,為生存下去,他制定了周密的自救措施,利用火星上一切有限的資源,解決了生存所需的物品,為等待救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在計劃執行中,居住艙突然爆炸,使所有種植的土豆全部死亡,但他并不氣餒。一面節約食物,一面積極和地球聯系,為最后成功被救創作了機會。其次,他的樂觀積極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火星漫長的等待救援中,馬克每天都積極記錄當天的工作日志,自己給自己講一些有趣的話作為鼓勵。有時寂寞的時候,便會拿出同事留下的光盤聽歌,自娛自樂。這是這種精神支撐著他度過孤獨寂寞的500多天,等來了最后的救援。
在生活中,我也會遇到很多困難。我應該像電影中的馬克一樣,樂觀積極,永不放棄。
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觀后感2
一群宇航員在火星執行任務期間遭到突如其來的風暴,撤離途中,宇航員馬克·沃特尼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于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并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
出乎意料的是,馬克以極低的概率活了下來。然而,他面對的問題是:與NASA失去聯系,不知道別人會不會來拯救他;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后,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想象一下,無論是抱怨同事拋棄了自己,還是擔憂害怕自己的命運都是很正常的。然而馬克卻表現出樂觀冷靜的一面,從昏迷中蘇醒過來就很有條理地解決問題。先把傷口處理好,然后吃點東西,再坐下來分析目前的形勢。
食物不夠?自己種土豆。馬克還調侃幸虧自己是一個植物學家,并且開玩笑說:對不起阿姆斯特朗,現在火星被我占領了。
水不夠?自己利用化學知識燃燒氫氧來生產水分。
與地球失去聯系?找到過去被埋起來的設備連線地球,利用16進制編碼傳遞信息。
這個過程中,NASA一直關注著馬克,并且他的同事也足夠聰明猜到了他的意圖,才能夠及時取得聯系,讓他知道地球上的人正在想方設法營救他。并且馬克種植的土豆也都生成了,足以保障他等待救援的到來。
意外不可預估,但是面對問題的心態很重要,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很重要,當然還需要神隊友的助攻。
可惜禍不單行,突如其來的一場寒潮讓馬克的土豆全部被凍死了。食物的不充足使他等不到800多天后的救援。而救援又來不及在他食物吃完之前趕到。
幸運地是此時有外援中國航天宇航局愿意用保密中的太陽神來幫助美國救援,又有他的隊友們愿意冒著風險在太空中多漂流500多天來拯救他。而在最后救援時因為距離太遠,馬克又想到了扎破宇航服,自己手動控制在太空中飄向隊友,最終實現了成功對接。
這本是一次幾乎必死的災難,可是憑著幸運,馬克活了下來。憑著樂觀的心態,扎實的知識,馬克聯系上了地球。憑著智慧和勇氣,馬克最終獲救了。
真的是非常好看的一部影片。故事平鋪直敘,主題簡單明了。
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觀后感3
當你身處困境時,你應該怎么做?電影《火星救援》給了我們精彩的答案。
《火星救援》說的是美國宇航員馬克·沃特尼的故事。他和5名宇航員在火星執行任務時遭遇巨型風暴,他受傷昏迷不省人事,同伴們誤認為他已死,結束太空之旅回地球,沃特尼被留在火星。為了重返家園,沃特尼歷盡千辛萬苦。最后,終于在多方力量的幫助下,奇跡般生還,回到了地球。
《火星救援》告訴我們,不管遭遇什么樣的艱難困苦,我們都不能放棄。遠離地球。沒有同伴,日漸減少的食物……沃特尼一度絕望,沮喪頹唐。但是,后來他對自己說:“我不能坐以待斃。”幽默樂觀的他發揮自己作為植物學專家的特長,利用自制肥料種土豆,善用一切資源,靠自己的力量在火星生存下來。
《火星救援》還告訴我們,不拋棄才能共渡難關。僅僅靠沃特尼孤身一人是無法離開火星返回地球的,不拋棄是他獲救的重要原因。NASA沒有拋棄他,他的同伴們沒有拋棄他,甚至全世界都在惦記著他。NASA和中國科學家攜手努力,同伴們鍥而不舍舍身救助……可以說,火星救援行動集中了全人類的智慧、勇氣和努力。沒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火星救援任務難以完成。
不放棄、不拋棄,不僅是沃特尼的獲救秘笈,也是我們應對人生挑戰的一大法寶。人的一生往往會遭遇各種艱難險阻,對個人來說,我們不能放棄,因為陽光總在風雨后,只要堅持、努力,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時候都不能自暴自棄、放棄希望;對大家而言,我們不能拋棄自己的同伴,哪怕困難重重,也要施以援手、同舟共濟。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在廢墟中艱難求存的災民,那些為救助災民奮不顧身的救援者,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不放棄、不拋棄,漫漫人生路,讓我們共勉吧。
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觀后感4
在剛開始的時候,即使《火星救援》在騰訊、愛奇藝等各大視頻客戶端上占據著顯赫的地位,我打開看了發現沒有英文字幕,就把它關掉了,聳聳肩覺得它不是十分具備吸引力。
后來,一個偶然,在音悅臺上無意中看到一個節目《與Taylor Swift的73道快問快答》,這是一個明星問答節目,十來分鐘時間,我感覺時間還是挺為短暫的也就看了。很意外的是,其中Taylor Swift兩次提到了《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一次是記者問道:“最近讓你最感動的事情?
“再一次是記者提問:”哪部電影曾讓你眼淚潰堤?
“這就讓我內心一顫了,原來《火星救援》在一些明星人物眼中那么高大上的,我也就決定去觀看一遍它了。
的確,《火星救援》帶給我一種純粹的感動。它的故事情節雖然簡單,但是電影中的細節和許多技術使人覺得它很真實。其次,角色也是簡單化的,主要是馬克·沃特尼在唱獨角戲,而即使他被“拋棄”在無人的火星上,他卻依然樂觀以及充滿科學精神。
他在火星的時候說:“我要用科學殺出一條血路!”而當他回到地球幾年后在學員培訓中對他們說:“你解決一個問題,然后解決下一個問題。當你把問題解決完了,你才有機會回家。”就是這么一個有著科學精神的人對待苦境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樂觀主義,所以我們也不怎么質疑他在火星上的生活。
另外一個我想要說的是這部電影中沒有壞人,不像什么宮廷戲充滿勾心斗角,也不像童話故事總有個壞蛋。雖然在那么一瞬間,NASA局長猶豫過要不要救援,但他是在考慮未來的航天計劃;中國航天局高層猶豫要不要暴露絕密的“太陽神計劃”……但他們都只是在衡量利弊,不代表他們是壞人。所以,就覺得這部電影充滿善意與人文關懷。
就沖這是沒有壞人的一部電影,看了沒有沉重感與沒有陰暗的人性,我十分推薦這部《火星救援》。
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觀后感5
電影《火星救援》主要講述了一個故事:一群宇航員來到火星,遇到了超級風暴,其中一個無法支撐,留在了火星上。他在火星上與各種困難作斗爭,等待救援
在與各種困難作斗爭的時候,他表現出很強的毅力,這背后是他的獨立和學識。在荒蕪的火星上,他感到如此孤獨,以至于他想放棄,但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安全返回。
當一個人處在一個陌生而死亡的環境中,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陷入絕望和悲傷,死在那里。宇航員通過種植土豆把自己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獨立拯救了他。
當今社會,父母愛孩子,不愿意讓孩子做事。孩子習慣了,就成了穿衣服伸手拿食物張嘴的小皇帝。寫一點獨立能力都沒有。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否則孩子太依賴,對以后的生活不好。
好在我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我可以做我這個年齡能做的所有事情,比如洗衣服,買菜,做飯,掃地。一步一步培養我的獨立性。
宇航員自救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他的博學。火星缺水。他利用化學和物理知識,使兩種物質融合產生水。這屬于科學知識。他知道這么多。
現在很多孩子不想學習,這真的是一件壞事。如果你在一個荒蕪的地方,如果你小時候沒有好好學習,腦子里沒有各種知識儲備,你會在現場束手無策,腦子里一片空白。
讓我們擁有強大的獨立能力,讓我們天天學習。未來會很美好!
美國科幻大片火星救援觀后感相關文章:
★ 關于思政課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