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典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經典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后感1
這周五晚大家閑來沒事,一群無聊的同學們便忙活著在自己的小活動室里放映了一部電影——《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只是以前聽說過,原以為只是一部講末代君王演講的感人故事之類的,然而我又像理解《圍城》那樣想錯了。
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二戰時期,無線電的發展使受到君主立憲制度限制的國王僅需念事先準備好的稿子即可應付了事。然而這卻難住了有口吃的喬治六世Bertie,在Lionel的幫助下,Bertie漸漸克服了口吃,并以一次成功的演講完成了鼓舞戰時人心的強有力蛻變。
看完電影后,給我內心最大震撼的可能并不是Lionel與Bertie之間的友誼,而是愛德華八世David與Bertie之間的強烈對比。
按照年齡長幼順序,David繼承了王位,但他終日只思美人,毫不顧及本國情況與世界局勢。記憶最深的一個情節就是當Bertie不停地和David談論國家形式的時候,David卻只顧著他的美人喜愛喝的酒,早已把他身上的使命,他本應承擔的責任拋諸腦后。更令人發指的是,他為了迎娶這位離了婚的女人,不惜放棄自己的王位。在我看來,這不是什么現在所說的真愛,而是一種對責任的逃避,一種君王愛美人甚于江山的可恥。
讓我們再來看看Bertie,擺在他面前的可能不僅僅是口吃這一難關,正如Lionel所說的,是內心的恐懼與不自信造成了他現在的口吃。我想此時的Bertie并沒有從心底放棄改變自己的決心,從一開始他不斷嘗試治療自己的口吃時就已是如此。在與Lionel合作治療的過程中,有成功時的喜悅,也有失敗時的抵觸,但他從未放棄這一改變自己的機會,從未擺脫駕臨在自己身上的那份身為君王的那份責任感與使命感。終于,他在Lionel的幫助下,艱難地完成了鼓舞二戰時人心的演講。
我想,當Bertie在演講靠近那個話筒時,他的內心一定是百感交集的,有不安,有激動,也有恐懼。但當他靠近話筒的那一刻,也許這一切都已不再是問題,因為他深知他身上肩負著的責任,或許此時的他便已經有了超脫他自身的勇氣來面對這即將發生的一切。所以在我看來,電影海報——靠近話筒的一張嘴是極負震撼性的,那是一份責任與意識,一份擔當與自信。那張嘴也許不僅僅是Bertie的,更是代表著我們所有人。也許我們每個人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都會手足無措,甚至都會想到放棄。但只要我們心中有著克服這一困難的信念與勇氣,有著一種擔當的意識與責任,我想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而臨陣脫逃的結果也只有David式的頹廢與畏縮。也許這也是電影導演想要告訴我們的。
如同Bertie在影片中所說的,企鵝變成了一只短尾巴的信天翁,也許這正是影射著自己,他也正是從一只畏首畏尾的小企鵝,克服種種困難,收獲自信,成長為了一只擁有堅實龐大羽翼以保護捍衛這個國家的信天翁。也希望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能像Bertie那樣,在靠近話筒那一刻,拾起自己的自信與責任,揮舞起自己那寬大的羽翼來擁抱這個世界。
對于這種強制性書寫的讀后感我一開始是拒絕的。
經典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后感2
影片開始,國王喬治五世讓他的二兒子約克郡公爵,在倫敦溫布利球場舉行的皇家博覽會閉幕式上發言,我們也是由此知道約克郡公爵因患口吃,無法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這令他接連在大型儀式上丟臉。賢惠妻子伊麗莎白為了幫助丈夫,到處尋訪名醫,但是傳統的方法總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慕名來到了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診所,傳說他的方式與眾不同。雖然公爵對羅格稀奇古怪的治療方法并不感興趣,首次診療也不歡而散。但是,公爵發現在聆聽音樂時自己朗讀莎翁竟然十分流利。這讓他開始信任羅格,配合治療,慢慢克服著心理的障礙。喬治五世駕崩,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卻為了迎娶寡婦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艾伯特臨危受命,成為了喬治六世。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最終他成功的克服了自己口吃的毛病。
其實,艾伯特治療口吃的過程是很艱辛的。一方面,由于他已經經歷過多次失敗,所以他不相信自己的口吃能被治好。另一方面,由于他的特殊地位,他有發表公共演講的義務。他十分希望自己能夠克服口吃,所以帶著復雜的心理,他踏進了萊納爾羅格的診所。萊納爾羅格堅持讓艾伯特稱自己為萊諾,而不是醫生。他也堅持稱呼艾伯特為伯蒂,而不是使用尊稱。萊諾希望以一個平等的地位來幫助伯蒂,他對自己非常自信,他認為信任和合作定能治愈伯蒂。他不著急治療波蒂,而是先了解,詢問伯蒂是何時開始口吃的,造成口吃的原因是什么。開始的時候,伯蒂并不配合,他不能接受萊諾不對他使用尊稱,拒絕談私人問題,脾氣很暴躁,并且拒絕讓萊諾治療他。直到他發現萊諾的方法能使他流利的閱讀,他開始慢慢的相信萊諾。父親死后的聊天,他才開始吐露心扉,告訴萊諾哥哥大衛經常取笑他,父親總是嚴厲的對待他,母親不喜歡他,他用唱歌的方式吐露出多年的不快。當他幾乎完全信任萊諾的時候,他忽然發現萊諾并不是專業的醫生,沒有培訓執照,沒有職業認證,萊諾向他坦白了自己,自己的治療方法完全是來自于經驗,即使被治罪也不會有怨言。最終他選擇了繼續相信萊諾,成功的戰勝了自己。這提醒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互相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是否值得被信任,不應憑表面現象去判斷,而是應該用心去感受。如果我們真心的為一個人付出,他一定會感受到的。
艾伯特這個角色被科林費斯詮釋的是非常細致的。他在演講時眼神中透漏著恐懼,嘴唇一張一合卻吐不出完整的話語,全身都在輕微的顫抖,讓觀眾都為他緊張,祈禱。在家中,他是個慈祥的父親,為女兒學企鵝,給女兒講故事。在妻子面前,他是一個體貼的丈夫,有時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自己軟弱的一面。在父親面前,他很恭敬,當達不到父親的要求和希望時,他感到自責和傷心。在萊諾面前,他先是脾氣暴躁,固執,懷疑,后是虛心,努力改變自己。當他知道是哥哥大衛繼承王位的時候,他感到松了一口氣,可是看到哥哥只沉迷于美色不顧國家存亡時,他又挺身而出,承擔了這份責任。在二戰前,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講。
電影中有一些小的細節做得非常到位,比如說扮演那個離婚兩次,讓愛德華八世放棄皇位的傳奇禍水辛普森夫人第一次出場時穿了一件露背黑色禮服。辛普森夫人的著裝不僅表明了她的美國身份,與出現在同一個場景中卻穿著嚴肅的套裝和顯示地位的皮草的公爵夫人相比,一個時髦輕浮激進,難以讓人信任,另一個穩重端莊有母儀天下的潛質。
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希望大家能夠從這部勵志影片中得到一些啟示。
經典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后感3
每個人都選擇了命運之林中的一條林蔭小道行走著,我們的人生由大大小小的選擇構成著。也許這世間最出名的抉擇就是漢姆雷特那一句“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千年一嘆,扼住了多少人命運的咽喉。
毋庸置疑,《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喬治六世和他的好朋友萊昂納爾,他們深厚的友誼以及國王克服命運羈絆的精神應當是我們歌頌的主題。但是在此之余,我更加感慨于愛德華八世的抉擇。
人最初的形態,到底是應該作為一個充滿欲望,追求夢想的生物個體存在,還是應該作為一個背負使命,給他人帶去歡樂的責任體而存在。面對愛情與江山的抉擇,愛德華八世最終選擇了愛情。我非常佩服他的勇氣和執著,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放棄一切。抵制教會的信條,讓出國王的高位,人如果連自己想做的事都不能做,連最基本的自由都沒有,那么身居高位又能怎樣?終究會被教條束縛著,被命運安排著。我相信,他一定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他會得到自己期盼已久的愛情;他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他有機會為自己的未來做出選擇。多少人還在沿著命運指給他們的林蔭小道不情愿的行走著,最終一條路走到黑。垂暮之年,他們或許還會很感慨的對著子孫說一句“如果當初給我選擇,我寧愿·····”,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只看你愿不愿意。在閑暇的時候,我也經常思索人生的意義,我們究竟何去又何從。佛家空視萬物,儒家博愛眾生。人到底應該為自己而活,還是應當為別人而活。也許百年之后,這一切已經顯得不再那么重要。
雖然顯得有點偏離主題,但我還是很喜歡喬治六世接受命運挑戰的精神。他有著顯赫的家世,卻并沒有太多令人羨慕的童年,他的童年從黑暗的陰霾中走出,最終形成了心理障礙,說話口吃。但是命運似乎在跟他開玩笑,他哥哥退位之后,他便面臨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無法擺脫的命運,成為國王。在命運面前,他并沒有退縮,歷經坎坷,想要退縮過,想要放棄過,但是最后在好朋友萊昂納爾的幫助下,他成功了,成為了一個優秀的國王,英國的精神支柱。他小時候的經歷,他克服自身弱點的那滿頭大汗,無不讓我震撼。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也許我可以體會到一點他演講時的壓力和緊張。人前,我們要表現得從容不迫;人后,或許我們會準備得狼狽不堪。
喬治六世、愛德華八世兩個偉大的領袖,所帶給我們的不只只是一部扣人心弦的電影,還帶給我們精神的震撼。愛德華八世自己選擇了自己的命運,不管他的選擇是什么,他沒有把自己的未來交給命運主宰。而喬治六世更是克服了困難成為一位偉大的國王,面對從哥哥手中接過的使命,他也曾想逃避,但他卻堅持了下來,不斷地堅持、鍛煉,最終成為英國的精神支柱。
每個人都會有選擇,有期待。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方式活著,又該怎樣活著?我一直想不通這些問題,似乎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是亦步亦趨,追隨者他人的腳步蹣跚著。沒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著。面對命運交給我們的事情,既然無法擺脫,我們就只能從容應對了。
經典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后感4
整潔的播音室中,一位播音員正在做著準備。他清了清喉嚨,平靜的坐著,從容不迫的播報著當天新聞——阿爾伯特王子將在稍后為世界博覽會的閉幕式做演講。與此同時,即將發表演講的王子正在緊張的與妻子道別,步履僵硬的走上演講臺,如臨大敵。紅燈閃爍了幾下,演講開始了,他卻什么也說不出來,斷斷續續的聲音在臺上與臺下回蕩,隨即又回歸寂靜。臺下出現了輕微的躁動,遠處響起了一聲馬的嘶鳴。
阿爾伯特王子是一名結巴,可他要擔負的是繼承王位的重任。她的父親喬治五世年事已高,他的哥哥是風流的花花公子,大陸上希特勒的力量在日益增長,而他卻因為口吃而對這一切無能為力,甚至連王子的職責都無法履行。此時,他的妻子找到了一位治療手段獨特的醫生,希望能治好他的口吃。這樣的背景下,《國王的演講》開始了它內斂而深刻的敘述。
與眾不同的是,影片并沒有把未來的國王刻畫成一位超人。他和所有人一樣,都有著各種小缺點,甚至還有一點自卑。他并沒有成為王者所必備的自信與才華,使他成為王者的是他的毅力與不懈的努力。在開始,他面對群眾時連一句完整的句子都無法說完,總是在哥哥與父親的陰影下生活;但在影片的結尾,當他面對全國人民如戰時演講時,已經幾乎聽不到他聲音中的停頓,看不出他內心中曾經的自我懷疑。
羅格醫生是使他改變的原因之一。他沒有醫學執照,然而他治好了阿爾伯特的口吃;他只是一介平民,然而他要治愈全國最為珍貴的病人;他的病室內坐著王位可能的繼承人,然而他依舊能保持不卑不坑的態度,堅守自己的原則。當其他醫生還在翻閱陳舊的醫療典籍時,羅格醫生從心理方面入手,找出阿爾伯特的病根,徹底解開了她的心結。
王子與平民,病人與醫生,兩人的身份并不對等。而他們的友誼也因此而有了特殊的意義。患者需要醫生幫助治療,平民也需要王子提供的機會和榮耀。雖然也會有爭執,但他們的友誼一直維持著,為后人留下了一段君臣間的佳話。
“人生來不是要給打敗的,你能夠摧毀他,但是不能夠打敗他。“海明威這樣說道。《國王的演講》,向我們揭示的就是這樣一位無法被打敗的國王。使他成為王的不僅是高貴的血統,更是他內心中永不放棄的精神。不過,也請不要忘記,在國王的背后,總是站著的那個微笑著的身影。
經典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后感5
《國王的演講》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看完之后心真的有種被震撼的感覺,一部美麗的勵志電影。只從影片的故事情節來看,似乎看不出什么特別的,就是講了英王喬治六士矯正口吃的故事,簡簡單單,不溫不火,然而簡單的平淡的同時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
喜歡科林·費斯的表演,他把口吃的國王演的惟妙惟肖,在影片中他飾演的這個角色是復雜的,在父親與哥哥面前他是自卑的,怯懦的,但在普通人面前又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優越感。在國家興亡的時候他也表現出了自己的責任感與王者風范。電影的初始我們看到他戰戰兢兢在樓梯上等待演講,站在妻子的旁邊像一個犯了錯誤的小孩子。他的內心是恐懼的,他害怕演講,卻不能逃避,他知道結果會怎么樣,但依然要去做。自己給自己打氣,妻子也給自己打氣,當他的內心有了一點點勇氣走到麥克風前時全場的注視使得他剛剛建立起來的一點點信心蕩然無存。他到處看醫生,接受了各種療法都沒有什么效果,在這種希望與失望循環的交替之中,他漸漸的開始否定自己,開始放棄自己。我想這也是他脾氣暴躁的一個原因吧。妻子的堅持不懈是他內心的堅強后盾,她相信自己的丈夫一定會戰勝困難走出困境。記得她在伯蒂難過的時候說,結巴的你那么的可愛,我的心涌現出的是感動。感動于妻子對丈夫的深深的愛,正是這份愛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勇氣。他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語言治療師羅格,在他的幫助下,終于戰勝了自我,把丟失的自信又一點點找了回來。羅格的真誠,堅持,贊美給他帶來了勇氣。當然羅格也在伯蒂身上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兩個人在治療期間結下的友情也讓我們深為感動。故事情節中有一段讓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伯蒂在教堂中演練加冕儀式時大主教因為羅格沒有證書而要換掉他時,伯蒂堅持留下羅格。這讓我想到了公司的人才戰略:不唯學歷重能力,不唯文憑重水平,不唯全才憑專才。能者上,平者讓,相形見絀者下。影片中勇敢無處不在,伯蒂通過自己的勇敢戰勝了內心的自己,沖出束縛,承擔起了自己責任。而影片中伯蒂的哥哥愛德華八士也是勇敢的,他舍棄了江山去追尋自己愛情。影片的最后,演講完畢,國王從錄音室走出來四周響起了掌聲,國王那自信的眼神給我們帶來了力量,他的演講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力量。當他從容的走向陽臺像人群揮手致意時,他真正做回了自己。
我們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會遇到種種挫折與困難,但就是有些困難或挫折會讓我們漸漸的失去了自己,讓我們在挫折與困難的陰影中無法自拔。這時我們需要的就是勇氣,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的艱難險阻。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也要有這種魄力面對市場競爭中的高低起伏,有不怕打倒的魄力有勇敢站起來的魄力。我們自信我們堅強我們勇敢。相信我們一定會在同行業中完成自己精彩的演講!走出陰暗,走向光明。相信自己,我們可以。“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
經典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后感相關文章:
★ 關于思政課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