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最新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王的演講》最新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國王的演講》最新觀后感1
身為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演講。政客欲征服民眾,只消一副好口才。一條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雄師,可撥動萬眾心弦,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可驅懦夫昂揚赴死。幾乎每位政治家都有彪炳史冊的演講事跡,但是他卻是一位說話結巴的領袖,這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
《國王的演講》開篇破題,上來就是一場“(未來)國王的演講”。寥寥幾筆,將主要人物定格在畫板上。在直播間里,專業播音員用矜貴的手勢操持精致的器具,漱口、開嗓,躊躇滿志如一方之主;真正的尊貴王爺卻正瑟縮在妻子身邊,惶然四顧,絕望得像個沒有溫書、自知考試要交白卷的小孩子;賢惠的王妃輕吻丈夫臉頰,無聲地在他手臂上捏一捏,主教和工作人員各自道出鼓勵話語。但一切鼓勵與溫情
最后一場戲,當然就是那場華彩樂章:圣誕演講。就像爐火上燉著的一壺水,雖然火苗始終溫文,然不知不覺中水溫已至沸點。一道道窄門敞開,賢妻良友隨侍在側,盛裝的國王面沉如水,如赴戰場。
最后的舞臺是小小的密閉的直播間。在伯蒂第一次閱讀的時候,萊昂納爾的動作便是推開窗子。這一點在最后的“圣誕演講”中得到呼應。
統統作廢,公爵張口結舌,演砸了一場原本輕而易舉的演講。又是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
最后關頭,我們都知道國王和治療師要說一句溫情脈脈的表白。果然,國王至誠道謝,而萊昂納爾的最后一句話則是:忘掉其他一切,對我說,對我這個朋友說。三次紅燈閃爍在伯蒂面上,照應了影片開初他的失敗。在艱澀地起頭之后,為隱蔽口吃而頻繁做出的停頓,反而益顯凝重沉痛,具有別樣的力量。
穿插出現在伯蒂演講畫面中的幾組人,幾乎回顧了全片情節,像協奏的器樂,令這一曲更調和與雄壯,更具有深度厚度:曾領教了約克公爵那糟糕透頂的演說的工廠工人,如今聽得全神貫注、如癡如醉;曾多次鼓舞喬治六世的主教與首相,莊肅端坐,想必堅定了抗戰之心;獨處小室、守著孤燈的王太后,嘴邊逐漸浮起微笑,自是對兒子的贊許與自豪。
歷盡艱險,伯蒂終順利完成最后一個詞:“勝利”。始終抓緊座椅扶手的王后,欣慰地與女兒互望,面頰上有恰如其分的一滴熱淚。那滴淚只星光似的一閃。大功告成后,萊昂納爾與國王相視微笑。萊昂納爾并未恭喜,一切美好如童話。最童話的結局字幕是: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做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做為一部獲獎電影,確實有許多閃光之處,讓我們感受到了愛、勇氣、力量,人性的光輝,激勵著我們、引領著我們,沒有什么是不可辦到的,只要我們付出努力,一切的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成為現實。我們特一樣,面對理想我們應該不退縮。
《國王的演講》最新觀后感2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你自己的心魔,無論對于誰來講都是一樣的。
你會甘心情愿自己是個結巴的嗎?我想沒有人會甘心一生就此結結巴巴地過去的。當然也包括歷史上留名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國王的演講》正是以他為背景來展開敘述的。
約克公爵為人正義有責任感,正是因為這樣,他不斷的嘗試治好自己的口吃,可依舊不能克服障礙。失去了父親不久后,又無奈接受了哥哥大衛的讓位,這對無論他,還是對任何人來講都是難以承受的。他那細致的表情,將其內心的自卑、畏懼、無奈,表現得如此生動。而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可惜的是他卻“不擅長講話”。
一個國王,代表著一個國家,他責任深重。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是他成為國王之后做的第一次正式演說,在此前他說過:“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權力又在哪里?我能宣戰么?我能組建政府?提高稅收?都不行!可我還是要出面去坐頭把交椅,就因為整個國家都相信…我的聲音代表著他們。但我卻說不來!”即使內心還存在多少掙扎,但在羅格的支持下,他終于發聲了,精彩地完成了演說,并且得到了大臣以及萬千國民的掌聲。而到了這時候,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影片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感受,而是它的人生價值。
我們往往會有自己的弱處,歸根究底其實都是心魔惹的禍。我們對自己的弱處會很自然地產生畏懼,于是不敢面對,便好像國王之前那樣,結結巴巴卻手足無措。沒有人會甘心自己有缺陷,所以他們立下決心要將其克服。喬治六世的內心很強大,可就是缺乏了那一份自信。國王到了最后終于能夠克服心魔,很大原因取決于他的語言治療師——羅格,羅格一直以他過人的膽識、獨特的治療手法著稱,與喬治六世的相處始終堅持平等,且態度誠懇。一段時間后他們彼此間有了信任,最后更成為了摯友。國王的超越,事實上給了我們不同層面的啟發,因為有了彼此間的信任,國王也漸漸產生了自信,而羅格的話也才能夠對國王起作用。這位國王是值得被歷史尊敬的,盡管到了最后還是有些許的拘謹。但在重溫歷史的同時,請記住他的“重生”,請記住他的超越!
《國王的演講》最新觀后感3
在朋友的推薦下,周五看完了《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頗有感觸,我想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觀感,經典口吃大片——《國王的演講》觀后感。第一個方面,我想探討一下國王口吃的原因。這部電影中沒有講述喬治六世的成長經歷,也沒有分析喬治口吃的成因。但是從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可見一斑。老國王去世的當天,喬治和語言治療師談話,提到自己今后的打算,說道:父王對自己還是比較賞識的,但是母親對自己不好,很恨她,還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之類的話,可見母親對喬治的不公正待遇是刻骨銘心的,這給喬治幼小的心靈留下了創傷和陰影,這可能就是喬治口吃的主要原因。 第二個方面,我想談一談這部影片中所展示的矯正口吃的方法。我注意到有以下幾個方法。
1、錄音。喬治第一次去見矯正師的時候,情緒很低落,也很絕望,認為自己說每一句話都很困難。當他第一次聽到自己的錄音時,發現原來自己也能流利地講出一句話。這對喬治增強說話的信心很重要。
2、呼吸和發聲訓練。當喬治躺在地毯上,矯正師把手放在喬治的小腹上,喬治一吸一呼,矯正師的手一起一伏。其實,這是在練習腹式呼吸。喬治站在窗前,大聲發“a”,引得鄰居把窗戶關上。這是在練習以氣推聲。
3、輔助發音。喬治在和矯正師談話中提到,自己的母親沒有撫養自己,而是拋棄了自己是說Shewouldnt feed--me--, far -- away--,是唱著說出來的,這就是變調法輔助發音。還有就是通過肢體動作輔助發音,比如喬治對F音難發,就通過抬尖跟發音F--actory。
4、自言自語練習。喬治從矯正師那里回來的路上,在車里,自言自語到“前方還有170英里”“前方還有160英里”,還問太太“晚上想吃什么。”這些都是沒話找話的自言自語練習。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熟能生巧。
5、積極的自我暗示。喬治在正式發表圣誕演講之前,對著麥克風,喃喃自語“我一定行”“我一定可以”以此來鼓勵自己,增強自信。 第三個方面,我想談一談這部電影給我們的啟示。
《國王的演講》之所以能獲得奧斯卡大獎,我想主要是其體現出來的精神。喬治明知自己口吃,但是還是執意要發表圣誕演講。因為這對于鼓舞士氣,穩定民心,戰勝法西斯德國很重要。看起來只是一篇演講,其背后體現的是國王的國家責任感。電影中有一個場景,喬治在排練圣誕演講的時候,矯正師故意坐在幾任國王坐過的椅子上,來挑戰喬治的價值觀,讓他看淡。喬治被激怒了,后來矯正師站起來說“你有高貴的品格,過人的勇氣,我相信你會稱為一個好的國王”。這句話讓我很受觸動。如果想做成一件事,不一定品格多么高貴,但是要具有良好的品格。推而廣之,口吃者的心理都不是很健康,人格也不是很健全,但是可以通過努力,使得自己心智成熟起來;通過努力,使自己的人格健全起來,這樣就會有勇氣去擔當。無形中就會有一股力量來促使著你,幫助著你把事情做好。
我想這是這部電影給我們的一個重要啟示。以上就是我對《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的觀后感,謹以此文與大家探討,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國王的演講》最新觀后感4
周五下午,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怎么說呢,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以為是一部很乏味的教育片,可是當我細細觀看之后,才被其中的故事情節所吸引。看完之后,老師問我們有沒有哭,大家都說沒有,可是我知道,其實在看這部電影期間,我的眼睛其實一直都是濕潤的。
在電影《國王的演講》的開頭,我看到了王子伯蒂是一個很怯懦的人,不敢說話,不喜歡說話,對待家人唯唯諾諾,在他身上,我只能看到失落、失敗、孤獨、落寞、沒有自信,以及喪失表達自己的能力。在他身上,我恍惚中又看到了自己——那個自卑、不善于表達、奇怪而又麻木的自己……
《國王的演講》整個影片中,王子一直在否定自己,他說,“我做不了”,“我不行”,“我不能這樣”“我只想過我自己的生活”“你是什么人,你憑什么命令我”,他一次一次的咆哮,一次一次地發怒,可是醫生萊昂納爾卻總是微笑的站在他身邊,對他說,“你在逃避什么”“你可以的”“你能夠做到”,在這個過程中,王子終于開始正視自己,他不斷的審視自己,改正,繼續審視,再改正,不斷的做各種恢復練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在慢慢的進步,每次的進步讓他驚喜,讓他更加自信。
說真的,我很羨慕王子身邊能有那么愛他的妻子一直鼓勵他,有那么好的朋友在他身邊幫助他支持他引導他。從小到大,我仿佛沒有真正完成過一件事情,總是半途而廢。我總是在給自己找借口,也總是像王子那樣,告訴自己不行,做不到,可是,那個時候其實我真的很希望能有一個像萊昂納爾那樣的醫生在我身邊對我說,你可以的。可是沒有人,沒有人這么告訴過我,我的父親和王子的父親很相似,一開始他會急切的命令我說,你應該這樣做,到最后,他會連看都懶得看我一眼,嘲諷的對我說,你就這個樣子了,你做不好的。每當這個時候,巨大的失落感仿佛一只手,把我推向了深淵。但其實,也不是沒有人在我身邊支持我,我的母親,她還是一如既往的對待我,鼓勵我,安慰我,她有的時候會很嚴厲,有的時候卻很無奈的看著我,話語間滿是商量和懇請的意味。雖然,在她的眼睛里面,我能看到那深深的失望和不甘。因為,我的母親,從來都是個要強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她都是靠自己去努力的完成,可是她的女兒,卻沒有像她那樣的堅強,讓她失望了……
當我報速錄的時候,其實,那個時候,有一段時間,我猶豫了,甚至想要退縮。我報名的時候,正是我去學校咨詢的當天,那個時候,家里因為年終的貸款要還,所以根本沒有多余的錢讓我來報這個名,可是我的母親,她那個時候,聽完介紹后,毫不猶豫的拿出信用卡給我報名,那么的堅決,她和我說,你必須要有一門技能,一門手藝,因為,你人生的路是需要靠自己來走,你以后的人生,只能靠自己。
報完名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和我說,“你就成功一次,讓你爸爸看看。”一路上,我們說了很多,那一天,每一個畫面,都在我記憶里留存,很深刻,很清晰。我記得我一直握著媽媽的手,媽媽的手有些干燥,有些寒冷,卻很有力量。我看著媽媽,鄭重的點了點頭,輕輕的恩了一聲。
一個人只有在有了理想和信念之后,才會有所成長,有所堅持,而我現在的信仰就是,我要變得很強,要用我的能力讓我的家人幸福。我,要做我人生中的國王!
《國王的演講》最新觀后感5
看這部電影當然是因為它在金球獎的表現~結果真的很厲害耶!
這是一個關于喬治六世的故事,喬治六世是英女皇的父親。喬治六世從小就受著口吃病的困擾(科林費斯飾),國王喬治五世去世后,為了美人不要江山的愛德華八世亦把皇位讓給了喬治六世。喬治六世是個善良的人,可是因為他的口吃,他就連讀出一篇演講詞對于他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海倫娜(邦漢卡特飾)也是未來英女王的母親到處幫他找醫生,最后找來了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杰弗里拉什飾)。隨著德國軍卷起的戰爭,國家需要的是安定民心,于是喬治六世努力的練習改進他的口吃病,為的就是要對全國人民講好一篇圣誔演講詞!
沒有任何特技,沒有很迂回的情節,單挑拍攝技巧,單挑演技!片中的所有演員都演得很好,尤其是演喬治六世,海倫娜及萊昂的演員們。
科林演的喬治六世,雖然是受著口吃果擾,但也不失皇帝的氣勢,把角色的多面性都演出來了!重點是他演的口吃不純是口吃,每一段口吃的戲他都給富予了原因的,這段是因為面對太多人緊張,下一段是因為生氣為甚么講不好所以口吃,亦有因為很想講得好就越口吃,演繹是多層次的,每次看都能看到口吃背后的故事。
邦漢演的喬治六世的妻子亦演得很到位,不是一般定的王室的賢良淑德的形象,她演的妻子會支持國王,安慰國王,逼國王去看醫生,給國王信心,把已經給人核板印象的皇后角色演得生動起來了!
杰弗里算是片中最幽默的一個角色了,可能是因為在戲里面他以前也是個演員的關系,所以他可以這樣做!他和國皇的關系一開始是戰戰荊荊的,面對著國王的大怒,老師演出了恐懼,可是為了讓國王明日他是可以克服口吃的,他敢與國王對抗,甚至罵國王!最后,他與國王都成了一輩子的好朋友了!
全片的鏡頭拍攝都有一個特色,就是WIDE SHOT非常正中的擺放,而在對話的拍攝里,把人物的頭放置在畫面的左右其中一方,這樣的畫面剪接起來的視覺效果反差很大,看起來很美!而且片中有很多畫面都選擇性的用了把國王置中CLOSEUP 的FOLLOW SHOT,而每次使用這個鏡頭手法國王所面對的情境都不一樣,國王都在步出或者步入不同的情境里,在想事情的,就在那10秒當中,觀眾和國王的交流是變得那么的近啊!!雖然鏡頭的frame是取得非常正中的,但畫面里的人物卻放置在偏左或偏右的位置,全片的構圖和皇室的建筑有著緊密的連系。導演因應著皇室建筑的對稱和剛好的比例,在鏡頭里也做了這樣的調整,所以看電影看起來是那么有“英國皇室味”。
縱使整部電影很有皇室味,不過這并不讓觀眾覺得有距離而沒有同感。因為就算是國王,一個萬人之上的國王,也是有他自已的缺點,他也是像平常人一樣,一步一步的刻服困難。在布局這個故事是,我最喜歡的是開場。開場時,是一位BBC的廣播員,認真的準備廣播,為喬治六世的演講做好準備,可是喬治一上臺,卻一句話都講不出來,這樣的對比強烈開場引起觀眾的很大興趣,一直經過反反復覆困難重重的治療,最后他演講的那一慕是多么振奮國民的心啊!
《國王的演講》最新觀后感相關文章:
★ 關于思政課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