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600字左右
《流浪地球》電影中一萬臺行星發動機的助推下開啟流浪之旅,行星發動機的視覺元素是在影視產業園12號攝影棚置景拍攝的。品味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流浪地球觀后感600字左右”,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流浪地球觀后感600字左右篇1
今年寒假,我大半時間都在老家。剛從老家回來的時候,爸爸笑著對我們說:“我們一齊去看電影《流浪地球》吧!這一部是吳京演的,肯定異常好看。”我們高興地連聲說好。
《流浪地球》開始演了。只見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必需抓緊時間離開地球,去另外尋找生存的空間,于是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但這推進器需在兩千五百年后才能夠抵達新的家園。在此期間,人類建立了地下城,抽中簽的人們才能住進去。聯合國在太空成立了空間站,將此計劃命名為“流浪地球”計劃。兩位主人公偷偷溜出去過年,可在途中遇到了一場災難,許多城市的發動機停止運轉了,在三十多個小時后地球將會撞上木星,導致地球自行瓦解。他們的車被臨時征用為救援隊,和CN7-11救援隊展開了一系列的救援,當人們把全部發動機重啟后,聯合國和空間站宣布放棄人類,并播報:在七天之內,可和家人團圓,并進行最終的告別,空間站將會開始“火種”計劃,即帶著三億精子卵尋找新的家園。所有的人類都準備回家團圓了,可是兩位主人公和CN7-11隊想到了一個拯救世界的方法,用“火柴”點燃木星,木星上的波動會將地球推理軌道,其中一位主人公韓朵朵向世界動員,叫靠近他們的救援隊盡快趕來幫忙,這么多人的努力以及劉培強所在空間站的犧牲,地球被推離了木星,地球最終得救了。
看這部電影,我的心一向和主人公緊緊地聯系在一齊,擔心著主人公的擔心,萬一地球真的被毀了,那我們怎樣辦?當事情得以解決,地球得救了,我的懸著的心才放下來,才覺得回到現實中來。雖然這部電影并不是真的,可是讓我明白了要對未來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們要愛護地球,做僅有善沒有惡的人類,就算是真的被放棄了,可是我們只要出一點點力,說不定就成功了,必須要堅持不懈。
流浪地球觀后感600字左右篇2
很多人紛紛預測,《流浪地球》將超越《戰狼2》,登上內地票房第一的寶座。
時隔近4年,依然還是劉慈欣,與他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流浪地球》,正式按下了“中國科幻元年”的按鈕。
《流浪地球》導演一欄寫著郭帆(《李獻計歷險記》)的名字,但編劇和監制的名單上,都出現了劉慈欣的名字。
這部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面對太陽即將毀滅的境地,人類不得不實行“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在整個絕地拯救的過程中,許多人做出了竭盡全力的嘗試,以及可歌可泣的犧牲。
主要演員有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以及年輕一代的趙今麥和“戰狼”吳京,可以說陣容涵蓋老中青少各個年齡層了。
順利面世的《流浪地球》,是首位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人劉慈欣一眾科幻小說里,第一部真正變成影像的作品。
為了呈現小說里的宏大格局,該片的概設團隊和美術團隊費時15個月,依據小說內虛構的超現實場景和細小道具,制作了3000多張概念設計和8000多張分鏡頭畫稿。
一旦涉及“科幻”,如何去展現一套獨有的世界觀,則是最艱難的部分。《流浪地球》除了在劉慈欣原著基礎上進行改編,還請來了中科院的科學家參與討論。
在制造中國真正意義上的一部硬科幻片這條路上,《流浪地球》可以說很努力了。
《流浪地球》的出現,在筆者看來,不僅填補國產片在科幻領域的空白,讓人看到了中國科幻的力量,也在無數青少年心中埋下了科幻的種子,對兒童科幻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
如果說科幻電影的表層,是一種類型化的敘事,是對影片本身的科學邏輯的關注,那么深層次的科幻,一定是超越類型的,它必然是對人類命運的深層關懷,既是對個體的,也是對全人類的;是對人類腦力疆界的追問,也是對人性本身的質詢。
更重要的是,它還必須帶來一種具有足夠格局的宇宙觀,并把人類放置在其中一個全新的節點位置。《流浪地球》基本做到了。
在太陽不斷膨脹的情況下,地球面對著遭遇著嚴重的生存危機,為了人類的繁衍,一項持續兩千五百年的宏大遷徙計劃正在運作著……
這是一部典型的男人戲,其對白的干凈簡練也頗具男性色彩,女性是危機世界中的一抹亮色。
父子情感,是最耐人尋味的一組人際關系。譚家明的《父子》中,糾葛難斷的父子情結讓人唏噓,荷蘭奧斯卡獲獎電影《角色》中的父子關系,則更讓人感到虐心。
父子間的情感難以書寫,是因為我們太難以把握父子間到底是一種什么感情,換句話說,我們很難為這份情感下一個確切的定義,不僅僅是親情,也不似戀愛中那樣熱烈的爆發。
相反,父子間的感情總是隱忍克制的,對立中又帶著雪中送炭的溫情,沉默中暗含著千言萬語的訴說。
影片的一開始,并沒有急于進入劇情的主線本身,而是耐心地交代了兩對父子之間的情感關系,較為簡單的是韓子昂與劉培強之間的情感表露。
劉培強將通行證交到他手上的一刻,意味著翁婿之間的訣別,而這次訣別,卻顯得是那么的輕描淡寫,又是那么的如負千鈞,男人間的情義在此表露無遺。
在一串簡練的電影語言背后,暗含的是托孤責任的傳遞。
而令人訝異的是,被托孤的對象,竟然是自己的父輩,這儼如次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提前預演,兩人的內心如同明鏡似的明白,但他們也同樣知道,在地球遭遇危機之際,人類的大愛高于家庭,這顯然是男人間無需贅言的共識。
為了一項宏大的事業,他們必須要承擔起自己的命運。
而對于孩子來說,事情卻并非如此。劉啟與劉培強的情感沖突,在影片中以一種較為突兀的方式呈現,雙親的缺失造就了一個敢想敢做的劉啟,一個典型的中國青少年形象,而另一方面,劉啟的敢想敢做無異于“叛逆”的代名詞。
劉啟的叛逆源于雙親的缺失,這也正是他與劉培強的矛盾所在,對于劉啟來說,父親的形象具有雙重意義:
一方面是對于“父權”的反抗,正如影片中劉啟一次次拒絕劉培強對他的指示,另一方面,父親對于劉啟來說,同樣意味著家庭的圓滿,從影片中我們得知,在影片設定的背景下,劉啟的家庭自始至終都處于殘缺的狀態。
正因如此,劉啟與劉培強之間的情感始終處于一種愛而不會表達的曖昧狀態,大多數的時候,他們是對立的,但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劉啟的感情得到了釋放,他理解了父親選擇的艱難,第一次與父親感同身受,完成了一個男孩到男人的心理蛻變。
這種特血肉情的處理,在影片中比比皆是。沒有時間去為犧牲的人哀傷,人類為了自身大共同體的延續,自愿選擇了負重前行,韓子昂如此,劉培強如此,劉啟如此,在巨型重聚變發動機上勞作的人類,無不是如此承受著自己的感情。
個體,永遠是人類延續中的螺絲釘,或是一個個密密麻麻的關節。真正偉大的是人,一個大寫的人。
《流浪地球》告訴我們,人類的頭腦、勇敢、行動是可以累積在一起的,在一代代的延續中,通過數不清的累積,人類超越著自身的限制,甚至擁有了為地球尋找新家園的野心、耐心、智慧與魄力。
《流浪地球》之所以能成為標桿性的一部硬科幻電影,甚至被贊說“可能會開啟中國的科幻片元年”。
這既與劉慈欣的高質量劇本有關,也和導演郭帆融入中國人無法離舍的親情元素和家園情結的創作手法密不可分——在宇宙中去丈量家園的尺度,這成為了國產科幻片的一條新出路。
沒有什么比科幻電影,更能檢驗一個國家的電影工業實力了。
在中國太空年,《流浪地球》將會是一個不俗的開端,讓中國電影在科幻這條艱澀的道路上,終于又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流浪地球觀后感600字左右篇3
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寶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回家的方向。這個春節,有多少人人被電影《流浪地球》深深震撼。有多少人被這句有關希望的比喻深深觸動心弦。
影片主要講述了,太陽迅速老化,很快就會吞沒地球。人類空前團結,在死亡的漩渦中拼命掙扎,為了生的希望建造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將用兩千五百年的時間,帶著“家”在外太空中流浪。在穿越木星的過程中,受到阻礙最終克服困難的故事。看完之后,我的思緒仍沉浸在整個影片里。無論是救援隊拼盡全力的救援,還是劉培強舍己為人的家國情懷,都使我熱淚盈眶。人們對希望的無限追求使我感嘆,為了希望,地球上的救援隊不惜獻出生命保護火石;為了希望外太空中的劉培強冒著生命危險砸開總控室的大門;為了希望,劉啟一行人拼盡全力,點燃行星發動機;為了希望劉培強帶著空間站棄車保帥。
整部影片不就是人們對希望的追求嗎?從遠古開始人類就開始追逐生的希望。面對惡劣的生存條件,先祖們用石頭、木棍打造出了一個嶄新的文明。后來人們開始耕種,為了有希望存活下去,大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培育莊稼。后來到了工業____,人類為了希望,制造出火車、機器。就連面對世界大戰,人類仍然沒有放棄希望,齊心協力建造新家園。整個人類簡史不也是對希望的追求嗎?希望使我們這個時代更加美好。
面對野獸,面對災害,面對污染,面對戰爭,面對死亡,我們選擇希望。
流浪地球觀后感600字左右篇4
“北京市第三區交通委提醒您: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
每每想起這句話,便能想到劉啟開著車橫沖直撞的畫面......
你想象過太陽即將毀滅時人類將會如何應對嗎?在劉慈欣的著作《流浪地球》中,人類使用上百個助推器推動地球前行,尋找新的家園,同時設立空間站隨時指引地球的行進。
雖然這是一部科幻片,但淚點也處處存在。當所有助推器停止運作,各個國家展現出了非凡的團結能力,到處運送能使助推器再次運作的火石,以保證助推器正常工作。即使路上困難重重,生死未卜,也依舊在所不辭。
當地球極有可能與木星相撞時,劉啟一行人冒著生命危險點燃發射最后一顆火石,同時在空間站的劉培強中校(劉啟父親)的之后,強行停止休眠狀態請求上級幫助地球脫離危險,但聯合國卻坐視不管,停止了空間站對地球的指引工作。
“Moss,你這是叛逃!”
當劉培強中校氣急敗壞地說出這句話時,我感到了他骨子里強烈的、深深的愛國之情,最后,他不顧勸阻,帶著空間站30萬噸燃料,去與發射出來的火石進行“對接”,點燃了木星上的氫氣,憑借強大的沖擊波推開地球。而他,永遠地變成了宇宙中的一顆星星。
影片中,有不少人為了拯救地球而犧牲。我忘不了劉啟聲嘶力竭地呼喚命懸一線的爺爺時的絕望,忘不了韓朵朵在廣播中求助時的無奈,更忘不了劉培強義無反顧點燃空間站時的果敢......他們都是英雄,為保護地球而生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