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悟
《流浪地球》影片中的一些細節非常感人:劉培強根據木星的位置在國際空間站的窗戶上畫了一個圈,計算出他要回家的時間,和親人在一起十幾年了。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流浪地球觀后感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流浪地球觀后感悟篇1
在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電影,題目是《流浪地球》。它主要講了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了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和在赤道上的轉向發動機,在逃離中卻被木星吸引。在千鈞一發快要撞上木星時,伴隨地球探路的飛行器點燃了自己,最后成功挽救了地球。
在這個電影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中國與俄羅斯的宇航員。俄羅斯宇航員為了讓中國宇航員成功救回地球時犧牲,而中國的劉培強為了使木星爆炸,帶著航天器,撞進了木星,也葬身于一片火海之中。
從電影到現實,生活中偉大的人民常常是奮不顧身、為社會和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我們的一代文學獎、思想家魯迅,也是為了正義而活,以自己的筆墨不斷地打擊黑暗社會。也留下了一句描寫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_@正是對于他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再看看現代的雷鋒,他雖然很早犧牲,卻被后人流傳。雷鋒有一顆熱忱的`心,他幫助孩子在泥濘里找回家的方向。他最后一刻,推開了自己的伙伴,把生的希望留觀別人,自己卻被圓木所壓倒。后人也稱贊他“雷鋒出一行,好事就做一火車?!边@是他的這種精神,使他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這些人不平凡,平凡的人中,也有著他們的身影。這一切都說明,想要人民記住你,你要用心地去幫助他們?,F在,讓我們做一個幫助別人、正直無邪的人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悟篇2
《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電影大體情節是:近未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
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國際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
轉眼劉啟(屈楚蕭飾)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趙今麥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加入。在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中,無數的人前仆后繼,奮不顧身,只為延續百代子孫生存的期望……。
電影比預期要更驚險,場面更壯觀,晨昏線過后的永夜、火種計劃、讓地球流浪、木星推動地球…,沒想到中國也能拍這么大架構、大格局的科幻片,讓人震撼!
20_-年12月21日被亞麻日歷推算為世界末日。那幾年我看過幾部關于世界末日題材的電影,可是不包括中國人寫的劇本,更不包括中國人拍攝的電影。
很高興看到我們中國這么好的電影作品。
流浪地球觀后感悟篇3
《流浪地球》描述的是不幸的事情,但此刻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自我這個年齡的時候僅有《地道戰》《地雷戰》《上甘嶺戰役》還有《鐵道游擊隊》等等愛國教育片。此刻他們都是這類科幻大片??苹妙}材的電影我看過《后天》,那時候是一種震撼的感覺,但《流浪地球》比《后天》還震撼,畫面的震撼,情感的震撼,期望的震撼都有之。
有人可能說中國為什么前幾年拍不出這樣的電影呢,不可否認有借鑒參考的因素,但從零到一是創新,從一加一大于二也是創新,《流浪地球》就屬于后者,并且這一次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主人換成了中國人。
地球開始了長達2500年的流浪,這樣漫長的過程中人類只能棲居底下城,看不到太陽,也看不到月亮,更是看不見以往的藍色天空。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都是那樣的渺小,人類也如此。迄今為止從我們的祖先到此刻的人類,活著真不容易。對于個人也是異常艱難,小的時候到此刻可能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無數次的危險擦肩而過,大家試試想一下,如果以往的某個因素偏差可能我們都看不到此刻的太陽。對于我們微不足道的個人,活好當下,珍惜此刻,用力的過好每一天。
堅定的期望是流浪地球上的人類的所具備的基本素質,我相信我們不能沒有期望,如果放棄期望就是一種犯罪。電影中吳京扮演的父親沒有放棄期望,在最終關頭駕駛空間站沖向木星氫氣層引爆空間站所攜帶的30萬噸燃料;劇中的劉啟以及他們的救援團隊沒有放棄期望,在大家都紛紛撤離的過程中逆向而行去到轉向動力中心去重啟動力;劇中其他各國救援執行人員在感召下沒有放棄期望,最終他們回到基地協助救援。正是在這樣的期望之下,他們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類,使得地球逃離了木星的吸引力重新回到正常的行駛軌道上來。
電影的場面再加上3D的效果會給觀影的我們視覺的沖擊。有北京、上海冰凌的地面,還有被寒冷冰寒封住的央視大褲衩和東方明珠;有地震帶來的地殼運動導致建筑物的再次轟然倒塌的壓頂;有木星大氣波沖擊帶來的從天而降的火球沖擊地面,這些場面的刻畫絲毫不輸國外大片。情感的敘述也是細膩周到,有父子感情的沖撞,有兄弟之情的磨合,有朋友之情的肝膽相照,所有情感的描述在大環境,大背景的烘托下都恰到好處,直潤人心。以致電影結束影院的燈亮起,座位上的人們還久久不愿離去,仍舊沉浸在電影帶來的那種氛圍之中。
網上有人說《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將開啟中國科幻大片的元年,我非專業人士不敢妄評,我只寫下自我的感受,這是一部好電影,并愿意推薦給周圍的朋友,也愿意寫一篇觀后感來記錄它,正如此刻正在干的事。
流浪地球觀后感悟篇4
這個假期,我們全家人看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還看了由它改編的同名電影。雖然電影和書的出入挺大的,但是講的都是地球人想辦法要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的故事。為什么地球要去流浪呢?因為太陽即將發生氦閃,也就是說太陽快要死亡了。發生氦閃后,太陽將不再是恒星了,而成為一顆由恒星爆炸而生成紅巨星。
地球上的科學家們計算出了太陽發生氦閃的時間大概是四百年內。所以想出一個方法,就是在地球上安裝上萬臺功率巨大的推進器,先把地球的自轉停下來,然后再讓推進器把地球推向離地球最近的人馬座的比鄰星。雖然比鄰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但是還是非常遙遠,有4。3光年的距離。地球大概需要2500年才能到達新家。
太陽為什么會死呢?氦閃是怎么回事?我們目前的科學常識告訴我們,宇宙是有壽命的。比如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太陽已經50億年了。在《流浪地球》這部小說里,作者是這樣假設的:太陽將在四百年內發生氦閃。氦閃就是太陽內部的氫快要燃燒殆盡、全部轉化為氦,氦元素的聚變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太陽內部,由此產生一次叫“氦閃”的劇烈爆炸。之后,太陽將變為一顆巨大且暗淡的紅巨星,它膨脹到如此之大,地球將在太陽內部運行!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氦閃爆發中,我們的星球已被汽化了。所以,地球要在太陽死亡之前趕緊移民外太空恒星系。
這部小說的構思和想象力都非常豐富,場面恢弘,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是科幻小說,但是我覺得這部小說實際上也在提醒人類——正視自己所處的環境,一定要到意識到環保節能的重要性。如果我們現在還沒有意識到保護賴以生存的地球的重要性,萬一未來的哪一天真是需要移民去外星系,我們的地球還能適合長久的“流浪”嗎?也許還沒有等到移民外星系的那一天,地球就“千瘡百孔”了,物種滅絕殆盡了。
我們要做到物盡其用,節約使用各種能源,特別是不可再生能源,開發更多清潔易得的能源,逐步淘汰污染嚴重、難以分解、對地球環境危害大的垃圾。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說:目前地球上每分鐘消失一種植物,每天消失一種動物。這遠遠高于自然的“本底滅絕”速率。這是一個警鐘。我們要給人類自己和其他生物一個安全和適宜的環境。從自身做起,保護生態環境,這樣,我們人類和其他各種生物才能夠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