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風雨路的觀后感大全
那并不是我第一次看《風雨哈佛路》,但是卻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可能因為是在高三那樣的環境下,可能是因為60多名老師和同學都在我身邊,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哈佛風雨路的觀后感集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哈佛風雨路的觀后感1
電影也讓我聯想到本科畢業于本校法學院而研究生畢業于北大的劉媛媛學姐,她在超級演說家上的演講“誰說寒門再無貴子?”鏗鏘有聲,在階層流動性大的中國,知識真得能夠改變命運,但在和平富足的當下,年輕一代卻普遍欠缺奮斗的動力,誘惑于物欲橫流。
每個人向往的生活層次不同,這跟自身的環境密切相關,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風雨哈佛路》的女主向往的是脫離底層的生活狀態,擁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有的人向往的更加遠大,如民國時期少年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而我只是個平凡的學生,沒有生在亂世也不是來自貧苦家庭,但我不甘就這樣平庸下去,我所向往的不過是就算在目標不明確的時候也能夠不負此生,堅信當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自律充實的每一天,不好高騖遠多腳踏實地,期望未來能夠滿足自己的欲望也能夠控制自己的欲望,足矣。
我們不應該為現在遇到的小小挫折而低頭喪氣,每天掰著手指數著自己失去的東西,而是應該想一想自己還剩下什么!相比于麗絲,我們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環境,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于大部分同學而言,缺少的是麗絲對自己清醒的認知,能吃苦的意志和勇于拼搏不懼熊熊烈焰的思想與精神!這些才是我們實現夢想的前提。
哈佛風雨路的觀后感2
然而,想唱歌的人總能找到歌唱,從她對生活重燃渴望的那刻起,她堅信絕不要讓不能做的事妨礙能做的事,她對自己說,你認為對你好的東西,你盡管向前沖去努力爭取,不用管他們在背后胡說些什么。
上帝賦予我平靜,讓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賦予我勇氣,讓我改變能改變的事情,賦予我智慧,讓我發現事物的不同。這是戒毒的硬幣背后寫著的文字,讓我記憶深刻,也是女孩兒時刻去想著的文字。
對生活的渴望和對命運的反抗,足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完成所謂不能完成的事情,倘若沒有實現,說明沒那么渴望,獻給所有為夢想正在奮斗的人,你總能看見自己辛路掙扎的身影,也會明白自己的渴望是否足夠強烈。
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之地成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有夢就去追,別枯等成灰,把握好每一天,一點一滴為夢想舔磚加瓦。“我只需要一個機會。”這是麗絲的內心獨白。相信自己,給自己一個機會,定會達到人生巔峰。
正處于關鍵時刻的我們,應該拿出像麗絲一樣對待學習的態度。不苦不累哪能稱作高三學生應有的狀態?破釜沉舟,直指高考。此時此刻,愿我們輕裝上陣;未來的路,愿我們踏實遠行。
哈佛風雨路的觀后感3
電影的女主家庭實在貧窮,而如今隨著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缺少了斗志和恒心,開始浪費良好的學習環境,拿著父母的錢財揮霍所謂的青春。優秀,不是光鮮的外表,而是一種生活中正確的狀態、優良的品質和高貴的氣質,這一切來源于自己的拼搏。成才、成功的路有千萬條,可不得不說,能夠成功的人少之又少,唯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未來才會把最好的給你。
我想說,同學們靜下來,這三年我們可以暫時放下攀比放下雜念,努力三年,這三年或許會很煎熬,但三年后,我們將會有一個華麗的蛻變,我相信那時的你才是最美的模樣。我們已經比很多條件艱難的人擁有更好的,那我們又有什么理由讓自己不如別?撐自己的天,走自己的路,別人可以的,我們要做的更好!
春天總會來臨。和煦的陽光里,溫柔的春風里,麗絲金黃的長發在隨風飄舞,笑容如她清澈的眼神一般純凈,空氣中有一絲淡淡的花香,這樣的人令我感動,令我震撼。
這部影片引領我走出迷茫,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萬難必會排除,走過去,便是晴天!
哈佛風雨路的觀后感4
影片中的女主角麗思(Liz)就出生于泥淖之中,但她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擁有了一個完美的人生。
麗思出生于特別糟糕的家庭。媽媽是一個癮君子,一個酒鬼,還患有精神分裂,因為吸毒她染上了艾滋病,基本上失明了。爸爸也吸毒,患有艾滋病,對妻子孩子很冷漠,成天捧著一本書。一個比自己稍稍年長的姐姐,也跟她樣忍受著生活的痛苦和艱辛。
她的生活環境極差,身邊的每個人都在談論毒品和性。她所認識的人都是憤怒的、疲憊的,試著撐過每一天,沒有自己的思想。
在影片的開頭,就上演著一場家庭鬧劇。
媽媽逼著大女兒麗莎(Lisa)交出錢來讓她買毒品。
麗莎不愿意交出錢,因為這些錢將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錢,是接下來的日子用來購買食物的。但毒癮發作的媽媽全然不管,她跟自己的女兒爭奪了起來,甚至大打出手。
而一旁的爸爸,則淡定的捧著一本書,靠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嘴上還念念有詞,全然不顧身旁亂作一團的母女三人。
在媽媽的苦苦哀求下,麗思忍不住拿出了錢。一接過錢,媽媽就拿著外套出門了。
因為擔心媽媽的安全,麗思硬拽著爸爸一起出去跟著媽媽。
看到媽媽的身影,爸爸小跑著追了上去,完全忘了那個年幼的、被自己落在人流、車流中的女兒。
如小女孩所言,她的父母只會在意自己的需求,很少注意到她,也不會去關心她。
這讓人想到了國內的一些孩子,尤其是一些女孩,他們的父母很自私,雖不是自私的為自己,但很多都是為著弟弟或者是哥哥,這些女孩,因為原生家庭,生生被逼成了“扶弟魔”,被當成了“搖錢樹”。
因為渾身臟兮兮的,麗思很少去學校,她不愿意去學校,學校會讓她難過,同學們會嘲笑她,老師也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她。
哈佛風雨路的觀后感5
生活會不斷打壓你,你會選擇像烏龜一樣將頭縮入殼中,還是會選擇像雄鷹一樣在湛藍的天空中逆風飛翔?麗絲選擇了后者,即使生活把她的家庭搞到支離破碎,讓她流離失所,她仍有一顆堅定的心,鼓勵自己逃離現在的生活環境,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看完電影后,我想到了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就拿現在的我們來講,你會選擇高中三年得過且過,還是選擇放手一搏?老師曾說過一句話,“學校就是一座煉獄”。我十分贊同,因為只有在煉獄中經過千錘百煉的人,才能如鳳凰涅槃般浴火重生。
現在的我們,過著不變的生活,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學習,曾有人問過我累嗎,我只是以微笑回應。天下哪有不勞而獲的東西?你想要收獲成功,怎會輕而易舉?可是如果你不將夢想加以實踐,那夢想只能是天方夜譚,遙不可及了。
那么多優秀的人都在努力,你還有什么理由去抱怨?你還有什么資格說累?當成功來臨,所有努力、汗水、淚水都成為我們美好的回憶。
泰戈爾說過:“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即使生活讓我們一無所有,我們也要在逆境中綻放最美麗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