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匯總
《三傻大鬧寶萊塢》,一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教育喜劇。它帶給生命不僅僅是啟示和思考,而且帶著強有力的指引!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大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1
影片中也有一些地方,反映了社會和人性的一些弱點,在此也簡單說說,例如:
第一,財富和快樂。查爾圖是電影故事的“導火索”,也是電影里一個反面角色的典型:他學習很用功,做事情也很刻苦,為了增加記憶力,甚至藥不離手,最后成了諾克基大公司的副總裁,在世人眼中也算是功成名就。
他“死讀書,讀死書”,在演講中出丑引人發笑;他問路只知道問人家識不識字,高分低能;他關注豪宅名車,用錢衡量一切,精神卑微……可以說,查爾圖是一個不好不壞,搞笑悲情的角色,一個現代青年的悲劇縮影。
而蘭徹,就是他的反面:出身卑微,卻聰明好學;堅持心中所愛,追求卓越;對待朋友,重情重義;學以致用,不問西東,樂觀向上……可以說,蘭徹是每個人心中的“白月光”,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代表,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第二,羨慕嫉妒恨。影片中有一個情節對筆者觸動很深:期末考試,拉賈和法罕是倒數第一第二,他們沒有找到蘭徹的名字,感覺很難過,可當知道蘭徹考了第一名后,就更難過了,旁邊臺詞是:“我們上了社會的第一課,你朋友沒有及格,你感覺很早;你的朋友拔尖,你感覺更糟。”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社會現實啊:我們從不去羨慕嫉恨那些離我們很遠的人,但是當我們身邊人的成就高于我們時,我們就會非常不服氣,不舒服。
第三,宗教是非。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宗教的影響深入到它的社會與文化的每一部分,電影中學生們為了企求考試成績合格,也求了各種各樣的“神靈”,在米叔的另一部電影中《我的個神啊》,對宗教的諷刺更為明顯和大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才是到達成功彼岸的唯一鑰匙。
第四,脆弱的心。“All iswell”是電影中重要的存在,出現在幾個重要的節點,特別是影片最后,當蘭徹他們歷盡千辛,接生出了嬰兒之后,嬰兒卻沒有哭,這時想必所有觀眾都揪著心,當嬰兒聽到“All is well”踢了蘭徹一腳的時候,我像電影中的所有人一樣,也忍不住哭了出來。
“心很脆弱,你要學會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All is well(一切順利)”。愿我們都能在自己的安撫下,有一顆溫柔、善良和強大的心。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2
影片中,十年后的三傻都做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心想事成,因為他們對生命的內在訴求的不同,最終都實實在在的呈現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包括那個查圖爾,也獲得了自己認為好的生活,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4個人十年后的生活狀態又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查圖爾的學習方式是死記硬背,為取得好的名次也是下足了功夫,十年后的生活也是有豪宅,豪車,漂亮媳婦等,在世俗的眼里他是優秀的,不過這種優秀使得他機械的成為了現實的一個工具,完全沒有他自己的生
查圖爾就是現實中在知識層面架構的人類軀殼的代表。查圖爾們無法自知自己內在真正的訴求,完全按照三維世界的體系來架構著自己的生命,這樣的生命“活一次”跟“沒有活”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說,在三傻和查圖爾之間的本質區別就是:有沒有活出自己真實的生命狀態。
查圖爾的生命狀態,在很多沒有明白生命本質的人眼里邊,是非常認同查圖爾的這種生命狀態的,他們不理解生命本身的自在,才是生命真正追求的目的。
這是在我們的早期教育階段就已經把大腦完全格式化了,而且這種格式化的封閉屬性使得像查圖爾一樣的人們只能填充知識,填充學習中相對固化部分的東西,絲毫談不上創造力,所有的東西好像都已經被界定了。
這也是為何蘭徹可以成為400項發明的科學家,而查圖爾卻要哭著,喊著,求著蘭徹與自己合作的主要原因。
命!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3
不知道這是第幾次看這個電影,總之每次看完這個電影都感覺到滿滿的正能量。我認為這個電影中的人物都具有極強的代表性,代表著社會中的這樣一類人,反映出社會中的弊端或者是純潔的美好。Farhan代表著一直順從父母,被父母私定了一生的道路的人,學的都是自己不想學的。他們有著自己的夢想,卻往往不被父母認可。Raju 則象征著一部分出身比較貧寒的青年,家里有許多困難,自己承擔著養家的所有壓力,學習只是為了改變命運,找個好工作,然后養好家。有時正是因為他們壓力過大,才會選擇極端做法。Chatur是影片中最功利的一個。他對老師說一不二,并且總是費盡心思的討好老師,結果反而總是露洋相。他是填鴨式教育的典型產物,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便是“I will memorize it”不管是知識還是什么其他的東西,他的方式只有一個,就是背。這種沒有思考的學習方式顯然是我們應該遠離的。
下面就要說到最能形成鮮明對比的兩個人了——病毒教授和Rancho。病毒教授是一個思想很僵化的人,非常的不近人情,非常冷酷。他認為的學習就是你照我說的做,認真聽我的課,按時完成項目,一切就都很好。而且他認為工程師是最好的職業,所以還逼迫自己的兒子報自己的學院,最終導致兒子自殺。
他不但間接害死自己的兒子,還因為我愿意給一個有創造力的同學多一點時間完成項目,而間接“謀殺”了他。我非常不喜歡這一類人,覺得在如此之高的位置的人應該有著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給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們帶來好的影響。反而是Rancho 為學校帶來的正面的影響。這是一個傳奇性的角色。他其實是代替一個有錢人上學。這代表著他將沒有文憑,只是能在這個校園里學習。這證明他只是單純的愛學習。并且他認識到了學習的真諦——思考與理解知識,而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
這在與教授的爭辯machine 的定義時展現的清清楚楚。而且他的思維極具創造性,不被條條框框所束縛,認為人應該追求自己的夢想。因此,他幫助他的好朋友們實現了夢想,讓他們過上了自己想過的生活。這令人感動,也令人敬佩。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4
在看《三傻》之前,我對印度電影的印象不深,只有好笑和無厘頭。所以,我也是帶著這樣的期盼去看電影《三傻》的。這部電影改編自印度熱銷書《五點人》,情節十分引人入勝。電影名中所說的三傻所言非虛,男主蘭徹有著鮮明的特點,他靈活變通,敢于指出老師的不足之處,實踐能力遠超其他學生,曠課、闖禍,違規的事情都做了一遍,是老師眼里的問題學生,可他的成績卻十分優異。要知道在“人為考試狂”的印度帝國理工學院,這樣的學生未免有些戲劇化,可就是這樣的身份,這樣的性格,為觀眾揭示了許多道理。在學校里他與校長“病毒”處處對著干,唯一理解他的只有兩個好友法涵和拉杜,電影以回憶插敘的方式,向大家展現了那段荒唐、難忘、深刻的大學回憶。
這個特立獨行的蘭徹有個口頭語叫“一切順利”,電影中出現了幾次帶有印度特色的歌舞,也許是一種樂天派的精神——就算不能解決問題,至少可以平復心緒,打敗恐懼,增加直面問題的勇氣。
盡管電影過于理想主義,但它依然觸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比如印度的高自殺率、人才流失、學校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造成的危害。特立獨行的蘭徹是個只能生活在電影里的虛擬人物,但他所代表的那份勇氣、執著、仗義還是讓我十分敬佩。
這部電影讓觀眾唏噓不已,淚點笑點都是滿滿的,我看了不止一次,很奇妙的是,每次都有新的收獲。前幾年看的時候,看的是熱鬧,最多也就看出來了友情的珍貴。如今再看卻是感慨萬千,時間真的能讓人變得成熟,看待問題的眼光也會不一樣。第二次看完電影,體會到了應試教育的錯誤之處、死記硬背填鴨式教育的不能讓人真正理解、遇到事情學會冷靜。喬伊坐在欄桿上彈唱的那一段我反復看了許多次,就好像自己站在旁邊,靜靜地看著他,他的悲傷隔著屏幕慢慢地流淌出來,將觀者包裹起來。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5
這是一部關乎教育的電影,影片中對于教育的質疑和批判引發了觀眾的共鳴,片中的很多場景都讓我們印象深刻又別開生面。最近,又重新看了遍這部電影,發現這部影片不單單能夠給人教育意義,在生活中也給予我們很多啟示。不知不覺做社工已經半年了,在這半年的過程中有快樂,有收獲,也有反思和懷疑。做社工不只是打一份工,在很多時候,尤其是看不到服務成效時,不免會懷疑我做的這些是有意義的嗎?我這樣做是合適的嗎?我能夠給服務對象帶來改變嗎?我的專業性體現在哪里了……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質疑教育的目的和方式,我們在社工之路上也有迷惑和不解。再看《三傻大鬧寶萊塢》,不只是看到了教育問題,從社工的視角出發也有很多啟示。
學以致用。劇中開頭一個很經典的片段——蘭徹戲弄了欺負新生的學長,戲弄的手段卻是大家都學過的。法函說:“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初二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只有他會應用。”從頭到尾,影片中讓人感受最深的就是蘭徹的學以致用。蘭徹認為學習就是為了應用,如果不是為了應用,學習還有什么意義?社會工作是一門運用專業理論和方法技巧助人自助的學科,我們學了很多個理論,也掌握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我們運用了多少呢?在活動的策劃和開展中,我們是否是理論在指導實踐呢?看到影片中的這一片段感觸很深,我們都知道“人在情境中”,卻不能很好把這一理念運用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了多少理論和方法技巧不是目標,學會把社工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社工不斷地學習不是為了應用,那么學習還能促進成長嗎?
熱愛工作。影片中蘭徹是老師眼中的另類,不符合好學生的標準,考試卻拿了第一名。“知道我為什么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杰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蘭徹和法函的這段對話引人深思。雖然影片中有夸張的成分,但向觀眾傳達的思想是正向的。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在選擇專業和行業時我們卻很難做到與自己的興趣愛好結合。選擇社工行業的理由有很多,我學了很多年這個專業;我想不出社工之外更適合我的工作;其它工作競爭激烈,自己不夠優秀,而目前社工行業正缺人;我想暫時做這個工作,以后遇到合適的再換行業……發自肺腑地說“我喜歡社工,我就想做社工”的人畢竟是少數。在社工這條路上,不禁會問自己的心:這是我喜歡的工作嗎?目前的工作狀態是我想要的嗎?社工路上的懷疑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我想說的是如果選擇從事社工,哪怕是短暫的,那么熱愛它,做好工作需要我們投入持續的熱情,才能支撐我們化解困境。就像法函最后對父親說:“爸,我做一名攝影家又會怎樣呢?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我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我們有一天也可以大膽地對身邊的人說:“我做一名社工又會怎么樣呢?掙得少一點,房子少一點,車子要不要都行,但我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