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
在看《三傻》之前,我對印度電影的印象不深,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匯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1
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的是蘭徹的口頭禪:All is well?!斑@能解決問題嗎?”“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它至少給了我們面對問題的勇氣!”這是一種樂觀的態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用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我們離成功會更近一些。其實我們的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順利”。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無論是在學校學習還是出去工作,我們面臨的壓力都是很大的,如何在這競爭中快樂的生活呢?這就需要樂觀的生活態度的支撐,或許“All is well”。做困境未成年人支持項目以來,見過很多困境未成年人及家庭,他們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有時家訪回來情緒是低落的,不知道自己能給服務對象帶來什么;有時面臨各種文案的整理,狀態是狂躁的;有時家長對于社工的完全依賴讓社工無力……做社工的過程中不是只有歡樂,同時也有憂愁,社工不是萬能的,也會有不同的情緒,我們要學會及時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培養良好的心態。
我相信任何一部電影,都可以展現出一輩人甚至一代人的精彩故事??措娪翱吹牟粌H僅是情節發展,更重要的是創作者想要向我們傳遞的內容。每一部電影在第二次第三次欣賞時,你會驚訝于自己的成長??措娪埃彩亲x人生。
做好社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個持續累積的過程,今天的積淀與反思促進我們更好地成長,社工路上你我同行,不忘初衷!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2
影片中查圖爾把學習作為獲得生存空間的方法,那他必然是在一種競爭機制里邊。因為我們人類給自己所建構的生存空間,是以人類的知識作為基礎的,在這種建構的復雜的生存空間里邊,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等等,和對相對固化的事物的追逐,成為了一般人內在生命巨大的障礙,所以他們很少能夠擁有真正的創造性。
而蘭徹最大的不一樣,是他內在的自由度,他非常的能夠駕馭自己的這種內在能量和外部時空之間的關系,所以他經常能夠別出心裁,或者能夠超越現有的一些局限或外部規則的局限。
我們都知道,在籃球場上從來不犯規的球員絕對不是好球員,但是,這個在犯規和失誤之中,他的起心動念變得非常的重要,所以蘭徹,在他對所有的事物的起心動念中,他都是一個相對正向的起心動念,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違反了規矩,最終的結果,也都是有意義的,如果他的起心動念是低層次的,維度很低,那它受到的懲罰也將是嚴峻。
查圖爾之所以想成為一個所謂的戰勝者,是他把自己當成一個競爭者,他就會緊張,會有沖突。如果像蘭徹一樣把自己當成一個創造者,一個不斷體驗更高境界生命狀態的,或者突破現有局限的一個角色的話,那么他根本不是在戰斗,他真正超越的是自己認知局限,超越自己投影出來這個世界設定的這種局限。
而這世界所有設定的局限全部取決于自己內在,就像他隨時可以挑戰自己,他在向女友求愛的這件事情上,他說干就干,當朋友提醒他這一點的時候,他馬上進行自我突破。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3
我雖然很早就聽說了這部電影,但今天還是第一次看。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這部電影的主題很早就顯露出來了,并且非常的清晰,按類來分的話肯定是勵志類,“從體制和社會認可的普遍追求名利的價值觀念中所解脫出來,去追求自己心中真正喜愛的夢想”“不要抹殺天性中的熱愛,去做自己想做的”。我認為這是這部電影的主題,當然這部電影也包括了更多的元素諸如友情親情愛情等等,使它非常具有情感表現力和感染力,很好看。電影中有很多令我感動的點,引人斗志昂揚或者說是是深入人心的主題,朋友間的相互幫助和信賴的深厚感情,親人的理解與支持等等等等,但令我感觸更深的是他們最終都——哪怕中間經歷了波折和痛苦——主角都得到了好的結局,完美的喜劇。雖然我覺得這在現實中是不怎么可能的,但這部電影傳達的是一種希望,一種樂觀的美好的積極的希望,雖然現實很糟,但我們可以努力去把它變得像故事一樣好,有很棒的結局。
首先,這肯定是一部優秀的電影,它的勵志、樂觀的主題也獲得了絕大部分人的認可。這是豆瓣里評分最高的電影。在觀看時,我被主角團隊三人間深厚的友誼所感動。當知道了朋友的父親受傷,繼續送醫時,男主角立刻放下手頭一切要緊的事,請求他最討厭的校長的女兒用摩托車接上朋友的父親去醫院。要知道,當時他的朋友正在和他鬧矛盾,并搬出了他們的宿舍。即使被他誤解,男主依然真心實意的想要去幫助他。后來,他的朋友因為鬧事被校長開除,他第一時間趕到,并想盡一切方法,最終讓朋友回復了生的希望。在生活中,能遇到一位這樣的朋友是每個人最大幸運。他會在你需要時伸出援手,最重要的是,他會成為你的力量,讓你能看到未來。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明明這部電影并沒有催人努力和學習,但看完之后卻燃起了我學習的斗志_(:з」∠)_“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找上門”,還是努力學習去吧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4
二刷三傻,拉杜一直想要早點掙錢養家,買各種祈禱物品祈禱自己成績能過,害怕自己不成功找不到工作,家庭不能擺脫當前的厄運;法爾罕有自己的夢想,去當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面對深愛著自己的父母親,卻走向工程師;蘭徹是三人中最喜歡機械、工程學的人,認為教育需要打開學生的思維,而不是當一個模范學生,他的熱情能夠讓他一直把成績保持第一,即使經常被老師趕出去。一次醉酒、一場賭約,三個人向自己一直不敢跨進的區域邁出了扎實的一步,這場賭約,是他們人生的轉折點,挑戰了自己,挑戰了教育制度,或許院長都認為他們會成功,在曉得他們去偷試卷的那一刻,本來有一絲松動被熄滅了,反復怒吼出“騙子”,也是心里的吶喊,逐漸燃起希望被掐滅,說好的改革呢?最后蘭徹還是沒讓他失望,用自己發明的變流器幫助產下嬰兒,院長也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并把上一任院長傳下來的鋼筆傳給了蘭徹。
影片中的教育理念是男的工程師、女的醫生,一出生就被打上這個標簽,競賽式的教育、填鴨式的學習,每一天的生活被安排好了,標準答案就是教科書上的答案,固然不會出錯,但訓練思維、鼓勵支持孩子去追求夢想,是每一位親人、長者需要的做的事情,孩子是父母的生命延續,但不應該把孩子培養成我們想要的生活,他們大多不懂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只知道爸爸媽媽讓我去做的,我要做好,不應該讓父母失望,然后父母看到了覺得,不錯,做的真好,看來他喜歡。這或許不是我的猜想,而是尷尬現實。
這部電影抨擊了教育制度,競賽式、填鴨式的學習方法,諷刺了印度的教育制度,我國的教育何嘗不是如此呢,從小學到高中,考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思維方式,然后到了大學以后就開始放松,也許是被壓縮的彈簧之后的反彈。突然萌發一個想法,現在的大學大多是綜合性大學,大一這一學年沒必要把主課程設置得很多,應該把選修課程開放,提供給學生們去選擇,讓學生們可以盡可能的接觸多的學科,激發出自己的愛好,然后設置一定的轉系規定,提供給那些真正想追求夢想的人,張弛有度,讓學校添加更多積極向上的陽光面孔。
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澡堂子說的那句“學習是為了完美人生,而并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的找上門來”,學習應該是主動的,積極的,為了去充實自己的技能,為了了解別人獲得共鳴,讓自己變得有趣,這就是學習的魅力,從被動到主動,才是我們應當教育給下一代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觀后感5
這是一所高壓鍋似的“帝國工程學院”。每年從四萬考生中錄取二百名優秀學生,二百里挑一啊。它的教育理念是:生命就是賽跑,不快跑,就會被踩過去。很多人,剛一出生,就被家長蓋上命運之戳。然后,就按照家長意愿,開啟自己的生命之旅。到了學校,就像機器人一樣,老師怎么說,他們就怎么做。不敢去做新的嘗試,他們無法承受失敗。新的嘗試,在真實世界,是行不通的。他們堅信:讀大學,就是為了證書。沒有證書,就沒有金飯碗、沒有嬌妻、沒有信用卡、沒有地位。為了能在每學期42次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順利畢業,他們寧愿放棄自我,戴上桎梏,哪怕失去靈性。
影片中,某生因為沉迷于飛機研究而耽擱學業,被校長在無引導的情況下嘲笑、通告家長甚至處罰,最終精神崩潰乃至上吊自殺。
更為可悲的是,校長的兒子就在這種重成績的教育環境下,因成績不理想而郁郁自殺。
誰是兩條鮮活生命的兇手?僅僅是片中的校長?
當然,如果以此來一味斥責考試的罪惡,一味貶低校規對人性的壓制,那是偏頗的,甚至是愚昧的。
誰也不能否認:考試,是學生發展的一種動力;規矩,是學校穩定的基石。但考試不能單一,成績不能至上,學生興趣不能被扼殺;規矩不能教條不化,規矩不能壓制人性,規矩不能阻礙發展。
由此看來,如何理順學生學業考試、興趣培養、能力提升,順從人性,又遵從規矩,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課題。
無論怎樣,我們慶幸的是,我們教育人正在反省的路上,這便是教育的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