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大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
看了一部《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雖是一部喜劇片,但反映了現今社會的教育制度所存在的許多不合理處,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三大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匯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三大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
在收到別人表達的謝意時,比起“辛苦了”我個人更喜歡聽到“謝謝分享”。因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樂于做的事。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需要付出一定的辛苦。但是,我確實是樂在其中的。所以,我認為這不是刻苦,而是享受。
很多人認為蘭徹那樣的人太理想化了,現實生活中沒有或者很少。也有不少人發出“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感慨。哪有那么好,要學那么多門學科,要參加那么多考試,要記住那么多的知識,怎么可能還有時間顧及自己的喜好?我覺得持這種觀點的,多半是把學習和興趣分裂開來了。也許是從小“吃得苦中苦,無方為人上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一類的雞湯喝多了。導致他們從心底里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要學好就必須得刻苦、吃苦。
我認為這二者之間其實并沒有必然的聯系。我們學習為了什么?為了父母的期望?蘭徹并沒有父母。為了拿到畢業證?蘭徹一早就知道自己拿不到這個畢業證,因為他是在替別人讀書。他很清楚的知道讀書是為了自己,獲取的知識并不會因為一張文憑而變多或者變少。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更加純粹的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獲取知識而學習。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學得比誰都快樂,也比誰都透徹。
在影片當中,我們也看到他確實是學到了。在影片的最開始,當所有人都向學長們進行荒唐的致意的時候,只有蘭徹運用高中所學的物理知識惡整了學長一頓。我想從此以后,這種不成體統的傳統應該再也不會有了。后來,校長女兒被迫在學校里生產,也是蘭徹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汽車電瓶發電,利用吸塵器做真空吸盤,保得母子平安。我想,這些東西絕不會因為他把文憑交給主人之后就不再屬于他。事實也是如此,最后他成為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的炙手可熱的科學家。
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又如何幫助學生培養興趣呢?對于為什么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分析得很到位:“很多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就是知識在他們那里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為了“儲備”而不能進入“周轉”。其結果就是,知識好像脫離了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了他的智力興趣,掌握知識對學生來說變成了一件討厭的、令人苦惱的事。”因此,我認為要帶領他們去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讓文本閱讀變成一種享受,享受思維運動帶來的快感。
三大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2
再看了一遍這部電影,確實和第一次有不同的感受,第一次是抱著娛樂的眼光去看這部電影,這部片披著喜劇的外衣,但內在還是想傳遞一些人生觀與價值觀,影片在注重歡樂元素的同時還很有邏輯線,不想其它喜劇影視,過于娛樂化本質有點雜碎,或者說沒有內涵。樂觀,努力,積極,熱愛自己所學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利用一切去排除困難;再讓我們看看這部電影諷刺了什么,呆板,一成不變,應試教育,追逐名利,濫用職權。或許這是需要反思的一個現象,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一顆追求夢想的心,記住all is well 。
在這部電影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蘭徹了。蘭徹一開始就以一個超脫的圣人的形象出現,他的存在在普通人之間顯得格外耀眼。其實,蘭徹并不是神,他是一個普通人,不過與別人不同的事,他愿意主動打破那些封建的事物,他學習機械,不是為了家庭,不是為了父母的期盼,不是為了以后找一份安穩又體面的工作,而是因為熱愛。他活在當下,不計得失,以無為之心做有為之事。不要盲目的去追尋所謂的成功,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不是家財萬貫,而是具有一個飽滿的靈魂還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靈。
人生是自己的,別把所有的包袱都往自己肩上扛,金錢與名利真的不重要,對于喜歡的事情,去享受吧,真如電影里蘭徹所言:追求卓越,成功總會不經意間追上你。
三個人,三段不同的人生,因為堅定的信念,讓他們的人生有了交集。看完這部電影,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就是三位主角的堅定信念。片名叫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里的傻指的正是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他們對自己內心夢想的傻,自己人生態度的傻。這也告訴我們選擇的重要性,與他們同行的人有的選擇了退出,有的更是選擇了自殺這種極端的方式,只有他們堅持了下來,“當我摔斷了我的雙腿,我才真正站了起來。”他們也曾迷茫過,也曾絕望過,但只有當自己真正經歷了挫折,也能從中成長,從中蛻變。
三大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3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這個老師做的就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心存惡念,自己肝臟受影響,免疫系統被破壞,還要再去整理被打亂的考卷,好的心情一掃而空,這樣反而又加劇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如果我是那個監考老師,我“懲罰”這三個遲到的學生的做法是,給他們一個任務,幫助我分類考卷,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并且和這幾個學生溝通一下,增進師生感情,這樣多好哇!
成績造成分歧,關于“我們的朋友成績不如我們,心情會很糟;我們的朋友成績遠超我們,我們心情會更糟”這個看法我想談談我的觀點:成績不如我們,我們會同情;成績比我們好,我們會嫉妒。
人們對有些人在某一領域取得卓越成就會表現出嫉妒,這也許是“桶里的螃蟹”理論吧——“他人的成功會顯示出自己的失敗,為了不讓自己失敗,就把那個人拉回到與自己一樣的位置。”。
這個看法完全是不合理的,因為你拿自己的弱項去和別人的強項比,這怎么會得到好結果呢?就比如Farhan的強項在于攝影而不在工程學,所以Rancho在攝影這個領域肯定比不過他呀。
教育學家趙建華在一次演講中說“人最怕定錯了位,很多家長專門發揮孩子的弱項。”(有興趣大家看看趙建華的演講)趙建華老師本來應該讀教育學,可是他卻以小提琴第一的名次考入了音樂學院,他后來發現他根本就不喜歡小提琴,轉系到教育學,并終身從事這個事業,最終他獲得了成功,培養了周舟和張海迪姐姐這樣優秀的人才。
他說過“人只要定對了位,傻瓜也會變成天才,否則天才也會變成傻瓜。”所以你的朋友在某一領域取得了成功,你要知道那是他的強項,沒有必要和原因去羨慕嫉妒恨,而應該動腦不動心地去尋找和發揮自己的強項,你們優勢互補、互相進步,這樣的友誼才會走得更遠。
三大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4
堅持,源于熱愛。熱愛,源于找到了自我。古人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是一直不敢認同的。若是把學習當作一件苦差事,又有幾個人能熱愛學習并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呢?
若是不只關注學習,孩子們其實各有所長。有個男孩,語文考試幾乎次次零分,這絕對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苦口婆心的教育、威逼利誘的勸誡,均告無效。不料在一個課間,我偶然拍到他手指轉籃球的視頻,并順手轉發到了家長群,引來一陣贊嘆。了解到他的興趣后,與他聊天時我就投其所好,拉近師生距離;同時委托他的籃球隊友開展一對一幫扶,語文學習態度大有改觀。
前幾年畢業的一個叛逆男孩,初三才接班的我早就耳聞,這個男孩上課基本不聽,只顧埋頭做自己的事,還因屢次頂撞老師而被處分。我的第一堂語文課上,男孩依舊埋首于自己的世界。我趁巡視之機,瞥見他在涂鴉。沒有阻攔、沒有斥責,我繼續我的課,他繼續畫他的畫。
下課之后,我叫住正欲跑出教室的他,誠懇地問道:能否欣賞下他的作品?男孩十分震驚,猶疑著回到座位,把他語文課上的“作品”遞給我。我記得那是一副《海賊王》的畫像,活靈活現,極有天賦。我問他有無接受過專業訓練,他摸摸后腦勺,害羞地答道:我就是瞎畫。
當然,這兩個男孩,他們未來的人生不一定會以籃球或畫畫為業,但是在學生時代,能把自己的興趣與學習結合起來,未嘗不是一種自我的覺醒。
最好的教育,就是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需要找到自己,覺察內在的自我,才能克服職業倦怠,補給源源不斷的力量;學生,同樣需要找到自己,才能在無涯的學海中尋求到學習的樂趣,堅定地走上自我發展之路。
三大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5
大家好!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部影評,電影的名字是《三傻大鬧寶萊塢》,一聽這名兒,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真LOW”,但當看過電影后,我相信它給大家的感覺一定是震撼的。故事是以兩個好朋友在尋找多年不見的好兄弟蘭徹的過程中展開的回憶:講述十年前蘭徹頂替他人來到皇家工程學院的故事。皇家工程學院,這是一所印度傳統的名校,這里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是成績第一!入學第一天,校長會告誡他們:杜鵑從來不自己筑巢,他們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時,他會把其他的蛋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它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么競爭,要么死!
而男主人公,也就是我們的“三傻”之首“大傻”。蘭徹,真名叫邦蘇可·旺度,他頭腦靈活,不拘小節,富有創新精神,雖冒名頂替進入工程學院學習,但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擁有400項專利的科學家。同時,他用自己的理念開辦了一所學校,用心教導,讓學生把知識融入到生活當中。
“二傻”法爾漢,三兄弟中最忠誠的一位,經歷了一些磨練,最終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實現了自身夢想,成為了一名著名的野外動物攝影師。
最后是我們的“三傻”拉朱。拉朱缺乏自信、家庭貧困、迷信神佛。迫于外界壓力,經歷一次自殺,摔斷了16根肋骨和兩條腿,變成植物人。在蘭徹和法爾漢等人的幫助下脫離了植物人的狀態,逐漸恢復。最終在畢業前面試成功,成為一名著名工程師。
這部電影給了我三個啟示:
其一,選擇很重要。人生就像一棵樹,一開始我們都在樹干上,慢慢會出現分支,每一條分支都將把我們帶上不同的路。
其二,心態很重要。蘭徹的口頭禪“all is well”“一切都好”。影片中這句話不僅改變了法爾漢和拉朱,還奇跡般的拯救了一個嬰兒。我們的心很脆弱,我們需要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告訴自己的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其三,友誼很重要。朋友之間不離不棄、相互扶持。在現實的重壓下,深厚的友情是如此彌足珍貴,這才是人生的快樂與真義所在,它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光去追尋。當法爾漢與拉朱終于找到蘭徹時,來自朋友的重拳傳遞的卻是深深的思念之情,包涵了多少難以言盡的言語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