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馬修的老師在一所問題少年再教育學校,用愛和鼓勵教給學生音樂和做人的道理,更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撒下了夢想和希望的種子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1
中年禿頂的馬修歷經各種挫折,來到“池塘之底”——一所問題少年再教育學校,他以為自己的人生跌入最低點。那個學校只有一個老師——朗格勒瓦,一個學監,一名校長,一位校長助理———查貝爾,一位負責各種雜事的老人——馬克森斯,一位負責洗衣做飯的婦女——瑪麗。校長哈森只關心名譽與職位升遷,對這些學生沒有真正用過心,只要孩子們犯錯就用他的“反應—行動”理論懲罰他們,關禁閉、打掃衛生、挨打,是那些學生們的家常便飯。沒有道德的武力只能叫做暴力,壓力越大,反抗力也就越強。學生們表面上對哈森噤若寒蟬,背后偷竊、惡作劇、叛逆,用他們以為有用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憤懣與不滿。于是在老師的眼里他們只是一群幼稚,叛逆,無可救藥的問題少年。
馬修來到“池塘之底”替任哈隆成為這所學校的新學監,當天他就見識了學校中的種種人物。馬克森斯被一個學生的惡作劇弄傷了眼睛。哈森大怒,他召集學生,在沒人承認的情況下,讓馬修隨機點名,使學生們輪流關禁閉。在走廊里聽到教室的吵鬧聲,馬修頭就大了好幾倍,來到教室后被學生戲稱禿子,不小心被講臺的臺階絆倒,引得全班哄然大笑,掉在地上的皮包也被淘氣的學生搶去在教室里傳來傳去,哈森聽到動靜來到教室,馬修卻為學生們掩飾,孩子們的臉上滿是意外與驚訝。晚上回到宿舍,馬修幾乎不敢睡,他害怕那個冷漠的校長,擔心囂張的學生會來謀殺他,多么難熬的夜啊!
一天晚上回到宿舍,住在隔壁的`學生們打打鬧鬧,看到馬修立刻安靜了下來,一位學生依舊陶醉在唱自己編的歌中,歌的內容當然是對馬修的羞辱,馬修聽到后不僅沒生氣還幫他修正了幾處音不準的地方。睡前,馬修依舊陷入了沉思,他發現了孩子們對唱歌的渴望,決定在班上成立合唱團。心動不如行動,馬修先讓學生們唱自己會的歌,根據他們自身音調的不同,分為高音、次高音、低音、次低音,給他們教自己創作的歌。
莫朗奇是一位敏感,固執,有音樂天分的學生,有著天使一般的面孔,然而卻是查貝爾眼中最壞的兩個學生之一。在黑板上畫馬修的頭像,和兩個學生一起偷了馬修的皮夾,在作業本上畫被惡搞的校長,等等。馬修組織合唱團的日子,他正在被罰打掃衛生。在走廊里聽到教室傳來的陣陣歌聲,他忍不住走近傾聽,并在所有人都不在教室的時候一個人偷偷練歌。馬修偶然聽到他的獨特的嗓音,很是驚奇,讓他也加入了合唱團。并給予特別培養,專門給他分出獨唱的部分。
合唱團得到哈森的允許,隨著練習的進步,也得到愛好音樂的朗格勒瓦的稱贊,在最后,朗格勒瓦也加入了合唱團。音樂似乎改變了這個學校,孩子們的臉上有了陽光般燦爛的笑臉,學校的問題事件逐漸減少,就連一向冷漠的哈森也變得有了幾分溫和。被學生不小心扔來的籃球砸中,哈森不僅沒有責怪反而和孩子們一起玩了起來,沒事干的時候也會一個人拿著紙飛機在辦公室飛來飛去。
平靜的日子總是免不了起點波瀾,合唱團因為蒙東的消失和校長10萬法郎的不翼而飛(那些錢要支付學校的日常開銷)而勒令禁止。蒙東從別的學校來,是一位心理學家測試是否能融入新環境的試驗品,因為他被認為智商屬于偏低并且有“刺傷”傾向——即暴力傾向。他來到這所學校顯然不情愿,處處與老師作對,抽煙、偷竊、打架、向學生們勒索錢財,他在“池塘之底”的生活幾乎全在受處罰中度過。他逃跑的那天恰好校長的錢失竊,哈森大怒,禁止合唱團的存在。
陽光是有感染力的,每個人都喜歡溫暖的感覺。查貝爾被馬修的行為感染,背著哈森偷偷拿出哈森儲藏的柴火為學生們燒洗澡水,并幫助馬修成立“反抗組織”——晚上偷偷練歌。學生們認真的練習,使馬修也從這群孩子身上獲得了許多的靈感,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曲子。合唱團的事傳到給學校提供資助的伯爵夫人那里,她和朋友們一起來到學校聽了孩子們的歌聲,大為贊賞。哈森也因此得到升職加薪的優待。天不遂人愿,學校遭遇了一場大火,所幸那時候馬修帶學生們出游幸免于難。此事影響了哈森的晉升,哈森遷怒于馬修認為是他帶學生外出,導致學校無人看管而失火,馬修被迫離職。
馬修離開學校的那天沒有一個人來送他,他有些傷心,認為那些學生們是謹慎,可更多的是冷漠,在一起那么久,他用心認真付出那么多,離開的時候竟然是他一個。哎,那就著這樣走吧。轉過墻角的瞬間,熟悉的歌聲響起,到處是紙飛機,空中飄的,地上落的,每一個上面都寫著名字與祝福,學生們用他們特別的方式,送別這位給予他們溫暖與希望的老師。馬修適才冰冷的心瞬間融化了!
要坐巴士離開時,派皮洛趕上來要馬修帶他走。派皮洛是“池塘之底”最小的,栗色的頭發,天真的眼睛,讓人心疼的孩子,害羞,怯懦,膽小,父母死于二戰,可他堅持認為父親一定會在星期六來接他,執著的等著。在學校他總是受欺負,晚上睡覺被奪去被子,午餐被人搶走,沒錢給蒙東,晚上被威脅不能進宿舍睡覺。他跟馬修走的那天恰好是星期六,也許他在馬修身上找到了父親的感覺!
影片中的蒙東是個悲劇人物,他依舊是原來的那個他。一個人做了太多壞事,就會讓人對他產生做壞事的刻板效應。因此當蒙東逃走而哈森的10萬法郎恰好失竊以后,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哈森依舊認為是他偷了錢,警察也認為如此。而事實并非如此,蒙冤的蒙東免不了報復,于是就有了學校的那場大火。看到學校里煙霧彌漫,站在遠處山上的蒙東滿意的吹了吹燃燒著的煙頭,走了。留給觀眾的卻是一種說不出口的沉重與感慨。
馬修說自己是一個誰也不知道的人,一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一個不成功的學監。可他的故事又能讓誰說他是不成功的呢?他教學生們唱歌,發現了莫朗奇的音樂天才并加以培養,使他成為一個音樂家;一群不諳世事的問題少年——放牛班的孩子,在他的引導下變得善良友好,懂得了感恩和相互幫助。是啊,春天來了,秋天還會遠嗎?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2
在一部電影中,我收獲了堅持,這部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
主人公叫馬修,他是一個校監,那是一所寄宿的男校,這里的孩子特別調皮。有一次馬修從孩子的宿舍旁經過,聽見他們唱:"禿頭,你完蛋了!”他就笑了一下,從房間外面走了進來。那個在唱歌的孩子沒有注意馬修已經進來了,所有人都安靜了,只有他一個人唱,在安靜的宿舍樓里聲音特別響亮:“禿頭,你完蛋了!”他覺得不對頭,突然停下來,問:“同志們,你們怎么都安靜了呢?”大家不回答,都看向他后面。他回頭一看,馬修已經走到他身邊,還沒等他反應過來,馬修笑著說:“唱的不錯,可是跑調了”,然后他就一句一句的教那個孩子。教完后他就走回自己的房間去睡覺了。
但馬修并沒有睡著,他躺在床上想:“以前我放棄了音樂,今天,他們居然唱歌了,雖然跑調了,但是他們還是唱了!”第二天早上,他醒來發現自己放譜子的柜子被撬開了。他滿樓層找,最后到廁所里找到了,幾個男孩子正在看他的那些譜子。他們都不知道這是什么玩意兒。是樂譜嗎?是書嗎?是密碼嗎?到底是什么?難道他是一個間諜,他來我們學校要干什么?
孩子們的好奇極大了鼓舞了馬修。晚上在孩子們睡覺的時候,馬修獨自一個人在房間里寫樂譜。第二天早上,他來到教室里,對孩子們說,他要讓班級里的每個人都唱一首歌。每個孩子在他面前唱了一首歌以后,他分配了他們高聲部和低聲部,就這樣開始了音樂教學。在晚上帶孩子們睡覺的時候,在孩子們洗澡的時候,在孩子們游戲的時候,和他們一起唱歌,一起玩耍。
與馬修喜歡音樂恰恰相反,這個學校的校長卻很討厭音樂,就只顧自己的前途,從來不為這學校里60個男孩著想,從不支持孩子們學習音樂,他很不想聽到孩子們唱歌,就下令不允許唱歌。男生們來到校長辦公室,請求校長允許他們唱歌,而且邀請校長參加唱歌比賽,也展示體育課上唱的歌,但校長還是很厭聽到歌聲,他把馬修叫到辦公室,要求立刻停止唱歌。可是馬修不為所動,還是堅持,最后校長忍無可忍,把他開除了。但是這首歌被永久的流傳下來,至今流傳。
我覺得馬修是一個有夢想,而且能夠堅持完成夢想的人,雖然校長否定他,孩子們當初也不理解他,覺得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學監,但是他仍堅持著,永遠都不放棄音樂。據說他有一個學生,后來成為世界非常有名的音樂家。
我們也應該像他一樣,有一種永不放棄,永遠堅持的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3
這個救贖心靈、充滿愛的故事發生在法國一個名叫“池塘底教養院”的地方。
這個教養院中有一位心胸寬大的老大爺。他在開門時被一位同學的惡心作劇弄傷了眼睛。還有一位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主角馬修老師,他是失敗的音樂家,了不起的代課老師。他以愛和音樂拯救了這群無藥可救的“問題少年”。
當然有學院就會有院長,這個院長自私、冷酷,他相信讓學生嘗到皮肉之苦就會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更加反抗。
在馬修老師剛剛入院的時候,門口站著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佩皮諾。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堅信每個星期六父親會接他回去。但人們早已告訴他,父母在二戰時就已經雙亡。
馬修老師聽到許多老師在他面前說這些孩子的壞話,馬修老師不信,便用寬容的心和音樂來馴服這些桀驁不訓的孩子。我的心中忍不住地感嘆道:“一個多好的老師啊,用心愛他們。不管孩子如何不禮貌地對待他,他也不生氣。”
有一次,院長想盡辦法拿音樂天才皮埃爾撒氣,都被這位善良的馬修老師阻止。他不畏懼一切危險,保護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個片段,讓我難忘馬修老師不顧校長的威脅,偷偷地在地下搞了一個合唱團。并在里面發現了一個天才皮埃爾。可以說這個馬修老師真是慈祥和善火眼金睛呀!一群差生中都能被練出如此多的精英,誰能不服呢?
在最后一段學校發生火災時,一件和馬修老師不相關的事卻怪在了他的頭上。冷酷的校長,把一位好老師逼到無處可逃,被開除。當校長把他開除時,他多想擁抱自己的學生啊!他默不作聲地去大門口。這時,小小的窗口飛出60架紙飛機。“這漫天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們對你的敬意。”看到這里,我的心不由地顫抖起來。
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4
摒棄名利,金錢,權利等身外之物,這些世俗的符號會變成我們享受生活的桎梏。我們需要一種豁然的心態來看清未來與真諦。
片中憨厚善良的音樂老師克萊門特固然拮據,然而他卻收獲了人性的褒獎——孩子們的尊敬與愛戴。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法國的1949,他無奈因命運退避到一間男子寄宿學校,成為一名助理教師。生活像是干枯的木葉,毫無生機。我不得不承認,克萊門特的出現是一束暖黃的光,投射在人們所謂的“水池底部”——一所充滿問題少年的學校。我們的馬修老師沒有放任孩子,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捧給這里的少年一份光明。不同于校長的殘暴高壓,他試圖用音樂感化孩子,耐心將他們分成不同聲部,教他們音調,歌唱,驅趕走所有人內心的灰暗,他洞開了自己的心靈之門,他指給孩子們看,其實世界真的很美好。
劇照上的放牛班儼然是其樂融融的一大家子。照片上每一個人的臉孔都笑容甜美,馬修老師是矮小的法國男人,微微謝頂,他站在孩子們旁邊,微微勾起嘴角。我突然有種想哭的沖動,我驚異于人性的美好,一個人的拯救顯得如此重要。我們得以聽見放牛班仿若天籟的童聲,是因為馬修所綻放的光芒,黑暗之光,毫不吝嗇自己的熱度與光亮。
影片中的標志性聲音是童聲合唱,有著圣歌般細膩與洗禮過后的光華,愛音樂的話,相信你不會錯過這童聲。
放牛班的春天在片子結尾姍姍來遲,但我們在影片中途就已經呼吸到了暖意,頑劣的學生開始唱歌,古板校長不再可怕,童心開始綻放光芒,少年開始直視這個世界。生活將會很美好,孩子們將來會變成工程師,音樂家,老師。他們將會散布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活得精彩。生活將是一盒甜美的巧克力豆。我們也已感受到了,永遠不要輕易放棄希望,因為,一個生命的存在便是最大的希望。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5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后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剛來到這個學校時,就看到一個孤兒——貝比諾。貝比諾是一個孤兒,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堅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會來接他。
馬修用自己執著的心,建立了合唱團,還發現了一個擁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他的嗓音與眾不同,這也讓他獲得了馬修的信任,馬修也讓他在合唱團中獨唱。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馬修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可最后被解雇了,但在他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曾今無惡不作、行為極差的那些學生,向他扔紙飛機,飛機上寫了學生對他的看法和告別,看到這里,我潸然淚下。
在這部電影中,校長受這所學校的制度和學生的行為所影響,常常虐待學生,但在后來,在馬修的勸說下,他還嘗試著折紙飛機;還有一次,他被學生們用球擊中了頭,不但沒有去責罵學生們,反而和他們一起踢球,校長也逐漸變得善良了,但他還是太注重于名利,最后被上級開除了。
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個學監,而且他做的事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么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個偉大的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不管什么時候,馬修老師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的。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啟示:在我們的教學當中,應該看到學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教育,怎么去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