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部電影觀后感作文
《哈利·波特之死亡神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點:無論在什么時候,誰要是脫離了集體,誰也就走向了失敗。可見團結的力量是多么強大。那么你知道《哈利波特之死亡神器》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看一部電影觀后感作文,希望你喜歡。
看一部電影觀后感作文1
《雷鋒的微笑》在三月綻放,《雷鋒的微笑》感動著每一個人,《雷鋒的微笑》讓我們更加忠于這位偶像英雄。“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每當我聽到這首動聽的歌曲時,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雷鋒。
雷鋒有著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遭遇了種.種的不幸。雷鋒幼年時媽媽被吊死,弟弟被活活餓死,哥哥被餓死而爸爸被殘忍地殺害。全家上下就只剩下雷鋒一人艱難度日,但他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對生活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面對再大的困難也永不言退,發誓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報效祖國。
他不計得失的幫別人搬磚,把這項工作當成了一場比賽,讓原本枯燥無味的工作變的五彩繽紛,所有人都加入進來,整個工地上上演著一首“勞動進行曲”。不到幾個小時,就全部完工了,正當人們想問請這位小伙子的名字時,他卻早已離開……
他不畏狂風暴雨,護送年邁大媽和幼齡孩童,當安全抵達到家時,他連一口水都沒喝就走了……雨雖大,卻澆不滅心中那一團團熱情之火。這,就是雷鋒!
但是這位年輕的同志也有累的時候。在一次任務的途中,因公殉職,當時才20多歲。雷鋒同志終于可以安穩的睡了……
雷鋒并沒有死,他已經永遠地活在了人們的心中。雷鋒助人為樂,勇于奉獻的精神還活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作風還活著,積極樂觀,尊老愛幼的精神還活著,嚴于律己,熱愛集體的精神還活著!正如雷鋒所說的一句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看一部電影觀后感作文2
地點珠峰,海拔8800多米,沒有補給,氧氣消耗殆盡,有人艱難攀爬,最后登頂珠穆朗瑪峰。 你一定會覺得這種劇情只會在好萊塢電影里出現:“氧氣瓶都不夠續命的,居然還帶那么多累贅,嫌自己命長嗎?太扯了。” 但如果說這是史實呢? 這就是史實,真的有那么幾個人在體力,補給,氧氣都消耗殆盡的情況下,帶著一大堆非補給品登頂珠峰,他們是中國第一支珠峰登山隊,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從珠峰北坡成功登頂的登山隊。
只存在于電影中的劇情卻早在幾十年前就被前輩們實現。而且登頂珠峰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挑戰人類的極限,更在于他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須是中國國土。 珠穆朗瑪峰差點不屬于中國,珠峰的主權是爭來的,只因五星紅曾旗飄揚在珠峰8844.43米的巔峰,中國才拿到珠峰北坡的歸屬權。 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國內定檔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國70周年慶典,與《建國大業》,《建軍大業》這類致敬英雄、致敬時代的電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杠桿,用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撬動了一個大時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夠精彩,堪稱國民級“免檢電影”。
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換言之,登頂珠峰,成為一個勢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任務。 1961年10月5日,邊界談判結束,中國得到了珠穆朗瑪峰北坡的歸屬權。 這幾年來,國內的電影市場開始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多的商業大片遭遇滑鐵盧,甚至投資多少錢,虧本多少錢,時代終于站在了愿意用心拍電影的人的身邊。
主演陣容中,有拍出《戰狼》和《流浪地球》的吳京,有影后章子怡,有《紅海行動》的張譯,有實力演員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連成龍大哥都來友情出演,有這么多愿意用心拍電影的演員背書,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對于《攀登者》這部電影,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它將成為又一個爆款作品。 更讓我心中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關機儀式已經在珠峰大本營成功落幕,特別邀請了1975年第二次登頂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兩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講起了過去的故事。
2019年,同時也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對于我們來說,《攀登者》或許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它是一次國民精神和商業大片的完整重合,因為這個故事完美地解釋了——為什么中國能夠從積貧積弱再度走向強大。 既然已經知道那些近乎泯滅在歷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又怎能忘記呢?
看一部電影觀后感作文3
攀登珠峰與核試驗對于人類發展并沒有起到推進作用,把它們放到一塊來說,發現它倆有一共同點:人活著便是為了掙口氣。
這口氣太難掙了,為了這口氣太多人犧牲,太多妻離子散,太多太多。但是他們有退縮嗎?沒有。很多人看到有吳京在的電影,就覺得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沒有錯,有多了解中國的過往,必然會愛中國更多些。而且不僅僅是愛國主義,是人性,人性即能黑暗到一定地步,亦能光輝到一定境界。
中國是一個在苦難中壯大的國家,拿命搏才有今天的輝煌。人會不惜命嗎?不會,但他們知道有比命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們去做。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國際上最后采用了中國標準,用命換來的數據,終于把這口氣給掙著了。
脫離歷史背景,單看這部電影,如此選材,必然得與惡劣天氣對抗,假如單單是要宣揚所謂的愛國主義,大可以選擇相對舒適環境的題材,唯有這生生不息的愛國精神吸引著這幫擁有赤子之心的人,這珠峰精神,不就是中國精神嗎?
現在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傲立世界,背后是一個又一個像登頂隊員這樣強大的靈魂支撐。我們的國家沒那么完美,但又有哪個國家是完美的呢?有問題,去解決,去完善。
最后,向每一位“攀登者”致敬!
看一部電影觀后感作文4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作品的改編電影,影片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地球已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對于這部影片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精致又宏大的特效了,完全脫離中國電影“五毛錢特效”的設定,經費爆炸的特效實在很讓人驚嘆堪稱“好萊塢水平”,將未來地球真實地呈現,末世場景整體比較流暢,帶給觀眾視覺的沖擊,從地下城到空間站,每個環境都是精心設計過的,科技感十足,沒有任何細節會讓人出戲,比如貨車的球形方向盤、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赤道轉向發動機的入口、給重元素聚變發動機挖掘原料的礦區、全世界的救援隊大出動。大場面如被冰封的世界,被炙烤的家園,在一萬座行星發動機推動下的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的星球,這可以說是目前中國科幻的巔峰之作了。
所謂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我認為并不是中國第一次拍出了好萊塢質感的科幻片,恰恰相反是因為中國第一次拍出了區別于好萊塢的中國式科幻片。解除地球危機可謂是科幻片里老生常談的主題,試想《流浪地球》里的危機發生在歐美,那又會怎么樣?歐美普遍的解決方法是放棄地球,開飛船出去宏大的宇宙探索新的家園。但是對于中國人來說,千百年來對土地的依戀,對家園的深情,讓他們犧牲再大,痛苦再多也要帶著地球一起逃命。其次,歐美主要宣揚個人主義,他們拯救世界的英雄往往只是一個人,而《流浪地球》中,拯救世界的是全人類,每個人都是英雄。最后就是感性與理性之差了,歐美科幻信奉理性,他們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冷靜克制,所以歐美不會使地球“流浪”,更不會有不會有劉培強炸毀空間站這個結局。作者劉慈欣也說,理性上,他會選擇飛船派,但“流浪地球”的概念更具美感。正是中國人這種更在乎家園和親人的感性,成就了《流浪地球》的浪漫,所以這是一部名副其實的中國科幻片。
作為一部被吹捧得很厲害的科幻片,制作團隊歷時四年完成。但這畢竟是中國科幻的第一部作品,也有一些不成熟。大到前期過于冗長的劇情陳述,小到英文字幕中錯誤用詞和拼寫都或多或少的讓人有些失望。比如空間站休眠系統看似高級,但休眠很簡單,蘇醒也隨意。主角劉啟提出木星表面的氫氣和氦氣引發爆炸,利用其推力,脫離木星的這個方法本因為moss的計算結果而直接否定不嘗試了那又為何因為一個小孩的想法動輒聯合國呢?而且理性且冷靜的聯合國居然因為一個父親的感情而同意執行那樣危險的嘗試,是不是有點草率了?還有女主韓朵朵最后的“強行煽情”也完全沒跟當時緊迫的節奏掛鉤。人物沒有特點,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臺詞沒有經過細細打磨,劇情缺乏鋪墊,較為倉促,立意深度不夠,無法引起共鳴和靈魂叩問。綜其看來國產科幻片還是有待提高。畢竟《流浪地球》只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啟航之作,不是巔峰之作,不是封神之作,所以我認為褒是要大于貶的。
看一部電影觀后感作文5
二十多分鐘的一部微電影《廖俊波》將人民的好干部廖俊波的先進動人事跡刻畫的淋漓盡致。從影片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一心為民的好書記、黨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所以老百姓稱他為當代的焦裕祿實至名歸。
廖俊波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一路從基層走來始終能夠找準自己的定位,那就是自己永遠是一名服務者。老百姓的困難和問題在他的眼里始終都是頭等大事,村里發展要裝路燈、居民要建棧橋等,這些事情到了他這里都是最迫切要解決的事情。另外,影片中反映的一個細節特別的動人,廖俊波對時間和效率的看重,他是一個實干家,干實事的同時更加注重事情的效率。為此,他每天奔波在各地,深入到群眾中間去,能到現場的事情他便一定要到現場,絕不流于形式。更值得我們學習尊重的是,他能夠始終保持自身的高度廉潔自律,不吃群眾一口飯,不收群眾一份禮,不給群眾添麻煩。廖俊波這樣的干部正是老百姓喜歡、的需要的。
廖俊波身上有一種寶貴的責任擔當意識和崇高的奉獻精神,為了工作他顧不上自己累不累,甚至顧不上照顧好家中的孩子、妻子,他的心里裝的全是自己的職責和使命,這樣的無私和偉大也正是打動人心的地方。
一名合格的黨員干部,就要做到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全心全意服務好廣大人民群眾,在服務奉獻中詮釋好自己的工作職責和使命,而這也便是黨員干部最值得弘揚的正確價值觀。
優秀黨員干部要將心沉下來。只有沉下心來,學習人民勤勞樸實和謙虛謹慎的精神,才能在基層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總結經驗和教訓,竭盡自己的所能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只有端正心態、平心靜氣的做好每一項工作,才能夠融入基層,扎根基層,服務基層。
優秀黨員干部要將腰身彎下去。只有俯下身,走訪到百姓家中,聽聽群眾的心里話,將黨的政策說給群眾聽,將黨的關懷傳播到每位群眾心中,才能更貼近群眾,真正做到為人民群眾分憂解難。只有通過在基層工作才能了解和熟悉社會,我們才可以掌握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能力、真正的體現自身的價值。
作為黨員干部,要堅持沉下心俯下身,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堅持學用結合,知行合一,堅持"苦己心志"、"勞己筋骨",嚴于律己,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才能讓自己平凡的崗位中綻放絢麗的光彩。
銘記黨史,感念黨恩,就要向優秀黨員干部學習。黨的事業蒸蒸日上,離不開一批又一批優秀黨員干部。優秀黨員干部的標準,大的方面來說,就是德才兼備。同時,不同歷史時期,對好干部德才的標準又有著不同的具體要求。革命戰爭年代,對黨忠誠、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懂政治、懂業務、又紅又專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開放初期,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有知識、懂專業、銳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改革發展穩定反腐敗的艱巨繁重任務,各種困難、挑戰、風險、誘惑隨之而來,更需要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好干部,推動黨的事業發展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爭當優秀黨員干部:一要固化理想信念,爭做黨性過硬的優秀黨員干部。只有堅持把理想信念植根血脈、融入靈魂,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保持強大的政治定力;二要強化責任意識,爭做"公仆型"優秀黨員干部。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有自己的工作崗位,必須要強化肩上的責任,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人生;三要深化律己意識,爭做"廉潔型"優秀黨員干部。"繩從細處斷,禍由貪念生。"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貪欲之害,加強黨紀黨規學習,模范遵守紀檢監察各項規定和要求,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注重細節、管住小節、保持高潔。
電影個人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