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400字
寫觀后感是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可以幫助人們鍛煉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和表達能力。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400字,希望對大家寫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400字有所幫助。
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400字篇1
英王喬治五世有兩個兒子,哥哥是帥氣能干、善于交際的溫莎公爵,弟弟是生性靦腆,從小就患有嚴重口吃癥的約克公爵。
喬治五世去世后,把王位傳給了長子溫莎公爵。這個溫莎公爵就是那個為了美人而放棄王位的愛德華八世,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就此成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
在妻子莫琳和羅格醫生的幫助下,國王以頑強的毅力努力糾正自己口吃的毛病。一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國王再一次站在話筒前,這一次,他沒有畏懼,向全世界發表了空前成功的演講。
片中國王的妻子是溫柔體貼、聰明能干的,她為了幫助丈夫糾正口吃的毛病,找到著名的語言治療師羅格醫生幫忙,羅格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有著正義感的醫生,即使約克公爵大發雷霆、對自己大罵出口,也不責怪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幫助他,教會他如何放松心情,教會他如何正視自己,教會他鼓起信心和勇氣,甚至在演講時,羅格醫生都一直陪伴著他,在旁邊指導他。但最重要的還是約克公爵自己,是他自己拯救了自己,約克公爵,后來的喬治六世國王,正是他的堅毅、勇敢、自信,他的堅持不懈,不甘于向命運屈服,才成就了自己偉大的命運。
相信自己,別說自己不行。有時,自信可以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化山窮水盡為柳暗花明,讓你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海倫·凱勒克服身體的殘疾,成就了一個作家的夢想;貝多芬雙耳失聰,卻用自己的心靈去捕捉音樂的靈感,譜寫出震撼世人的交響曲。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信心,人什么也不能做,甚至連一步也動不了?!庇捌械闹魅斯s克公爵正是靠自己的自信和羅格醫生的幫助,才成就了偉大的國王的演講。
記得六年級時老師讓我上臺演講,我連演講稿都差不多背出來了,可是最后,我放棄了,我怯場了,我把這個機會拱手讓給了別人。跟約克公爵比起來,我是多么的懦弱。我既沒口吃,也不需要面對那么多人講話,可我卻怎么也不行。
電影中有句著名的臺詞:my game,my turf,my rules.——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約克公爵并不是上帝的寵兒,但他相信自己能行。最終也證明了自己能行,如果我們向他學習,我們就會發現,我也能行!“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尺。”讓我們以微笑面對困難,挑戰自我,成就自我!
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400字篇2
歷了兩個半小時之后,我們看完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沒有像其他電影那樣大起大落,以豐富的劇情來吸引觀者。它的精彩之處全在于細節,縱使整部電影下來,很平淡,很生活;即使伯蒂口中多次吐出臟話,但是整個觀看下來仍然是有那么一絲絲感動、
第一個感動之處在于當伯蒂聽著自己從萊諾那兒拿來的錄音,本來懷著嘲笑一下那個江湖騙子心情時,當他突然聽見了那一番流利的莎士比亞名言時,他震驚了。也許他從未聽過用自己的聲音如此流利地說出這么一番話,也許正是從這一刻開始,他覺得自己有救了,終于有人能將他從口吃的深淵中拯救出來。
第二個感動之處在于因為伯蒂的哥哥的執著,最終伯蒂不得不接過重任,成為王國的國王時。那個時候的他,依然口吃,他依然不能在大眾面前流利地演講,雖然他心中不愿意,甚至忍不住在妻子面前流淚,但是他還是承擔了這份責任。因為這個國家需要他,所以他會站出來。
第三個感動之處在于伯蒂和其妻子的感情。當伯蒂遇到困難,想要放棄時,從始至終,他妻子就沒有離開過她。這個女子實在不容易。當她說起多年以前的事時,當她向喬治六世說,自己多次拒絕他的求婚就是因為不愿意被王室的生活束縛,而她又富有感情地為喬治六世的口吃感到慶幸,因為這可以讓他們遠離政治的紛爭??稍旎耍罱K喬治六世成為了國王,她也不得不當上了王后時,她沒有逃離,而是和丈夫一起承擔了那份責任。那種不理不棄的感情真的很美好。
電影之外,我百度了下這段歷史,電影拍得很好,絕大部分尊重了歷史,也經得起大家考究。無論是伯蒂和萊諾的感情,那種亦師亦友的情感,還是伯蒂與其妻子的感情,都讓人十分感動。還有便是伯蒂那份堅持,其實世界上的事物本就沒有難度,只是要看你能否堅持,如果你堅持下來,那么一切難題就會解決!
帶著恐懼上路,以便于更好的戰勝它。
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400字篇3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不是天生的,一個結巴的人用10年的的時間改變自我的發音問題,不拋棄,不放棄,勇往直前,最終能夠應對全國所有人民順利的發音,成為了最偉大的演講家。
一個從來都沒上過舞臺的人,一個結巴的人登上一個自我害怕應對的舞臺,他是膽怯的,害怕的,他明白自我沒辦法去應對,可是他沒辦法逃避,最終啞口無言。曾放棄過,在所有人都放棄他的時候,而他的家人沒有放棄他,在一個有愛心的人幫忙下,他找到了自我的結巴的根源,他們之間產生彼此信任,醫生很有愛心,內心是善良的,不是為了掙錢而治病,而是為了幫忙這個可憐的人,他有起初的懷疑到信任,相信自我也要相信幫忙你改變的人,加上自我不斷的堅持,他在無數次的失敗中不斷的校正,他還是沒辦法改變他在應對個別人和以往恐懼的呢個地方,他的內心受到了傷害而沒有找到改變的方式,最終在和教師敞開心扉打開它內心深處的傷害,他打開了心中的心結,他和教師成為了朋友,他們之間的信任增加了一個層次,當教師明白了他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病根,最終在教師的不斷幫忙下,和他對教師的不斷信任中我自我認真改變中,他克服了哪個對他來說的惡魔,最終以超人本事完成了國王的演講,正是他的精神,也感動了他的家人,他的官員,他的民眾,他給整個英國人民的信心和信任,他得到信任后,也找到了自我的信心,在他戰勝惡魔后他的投也頭的正了,說話更有自信了,他在哪一個豁然開朗,他覺得他戰勝了所有人覺得不可
能的事。
思路有點亂,昨日看的時候也是因為其他原因打斷了幾次,感覺沒那么深刻,可是對自我的觸動還是挺大的,沒有人是天生的結巴,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不可能,僅有不去做,如果愛,請深愛。國王的演講觀后感。推薦大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帶上耳機再看一次會更好。
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400字篇4
上周政治學習時間,學校組織我們全體教師觀看了包攬第83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的電影——《國王的演講》,會上只看了一小半,會后我在網上看完全部影片。
這個“被國王”的國王,一輩子活在父親跟哥哥的陰影下,這皇帝患有嚴重的口吃。國難當頭,政局危機,在語言治療師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口吃,最后發布了一場令全國人民激情洋溢、熱血沸騰的精彩反戰演講。必須說,這個故事本身并不新奇,甚至于可以說,這樣的故事,在那些所謂的自詡為“心靈雞湯”的雜志中,隨便就能找到。可這個電影還是勝出了?!半娪昂軇钪?,人要戰勝的始終是自己”,這是大多數媒體對《國王的演講》的評價。
“懲罰教育”“否定教育”顯然是錯誤的,結果導致的不只是獨立人格的殘缺,還會引發各種生理疾患??诔允菑碗s的語言失調癥,與后天因素有很大的關系,各種負面的心理情緒與外部壓力,都會加劇癥狀的惡化,所以首先要糾其病因,要打開心結,治療心理創傷。這不單單表現在說話上,我曾經見過一個小朋友,他的媽媽責備他學習成績差,他就會用課本敲打自己的腦子,一敲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無法阻止??傊秶醯难葜v》另一方面也探討了任何家庭中都存在的育兒教子問題,喬治六世給兩個小公主講故事的那段,溫馨提示了不再“重復錯誤”的現身行為。
因為我也是老師吧,我印象最深的是羅格醫生,他的背景在整個影片里面不過交代了幾句話,可是卻讓人好像立即就了解了整個人,他本身是一個演員,也做過老師,在戰爭期間,因為看到很多因為戰爭變得自閉的青年,因為別人說了一句:你不是語言很行的嘛!就幫助那些沉默的青年重拾信心,走出自閉的陰霾。他不是醫生,但是卻能夠讀懂人的心,善于傾聽。相比之下,那些皇宮里的所謂出色的治療師僅僅是有著文憑的花瓶。所以,我也相信,真正有作為的人,不是那些在外面宣揚自己多么厲害的人,而是用心做事的人,憑一顆熱忱的真誠的心做事的人,你投入了真心,就已經是成功的了。我想到了現在學校很多的老師,他們只想著怎么提高教學質量,怎么樣讓學生的分數更高一些,讓高考又刷新紀錄,可是他們沒有真正的關心過學生的成長,沒有聆聽過學生心里的聲音,他們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而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做事情。我們也不否認你投入的真心,可是你的真心里面沒有傾聽,沒有產生學生的共鳴,沒有引出學生的求知渴望。
羅格的與眾不同表現在他善于傾聽,真誠的、由衷的傾聽病人的談話,并鼓勵他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對還是錯,至少要能夠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自信的表達。他是對癥下藥的,因為國王本身是一個很優秀的人的,無論在哪方面都是很有才華的,唯一的缺憾就是結巴,他熱愛政治,熱愛他的國家和子民,希望做一個好國王,擔當起國王的職責,可是他卻是一個結巴,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所以他首先失去的是信心,他沒有勇氣在別人面前大膽的說話,勇氣是一個多么美妙的詞,可是對于國王來講,那是比什么都難的,因為他從來沒有這樣的勇氣。他甚至以為那是上帝的遺棄,他做不了一個好國王,因為他是一個結巴,不能在公眾面前流暢的演講。
我在想羅格在做老師的時候一定是一個好老師,我們身邊有多少老師能夠像他一樣真正去聆聽學生呢,就算是我自己,也是不敢肯定的回答的,因為學業的繁重,我們的重心早就已經轉移了,或者說我們的重心一直都是在分數上的,盡管我們總是在談素質教育,可是真正能夠理解素質教育,并在自己的教育中實踐的,又有多少人呢?
正如我們校長在我們觀看電影前說的一句話:教育中的問題其實就是一種心里的“口吃”,作為一名教師,怎樣戰勝“口吃”?是我從本部電影中得到的啟示。
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400字篇5
和影片的片名一樣,《國王的演講》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和好萊塢大片的氣質相去甚遠,與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拆彈部隊》對現代戰爭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一樣。但波瀾不驚決不是清湯寡水,《國王的演講》仿佛一出內斂而精致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影片的故事情節十分簡單,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終,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最終克服口齒,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么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為細小的事情發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時值二戰,作為一國之象征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吃治療就變得尤為重要,細小的事情變得茲事體大。
國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為整部影片最大的戲劇張力,一向到最終,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喬治六世最終完整進行了戰前演講,觀眾才會舒一口氣。影片的張力還來自于國王和治療師本身,這是兩個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個是國王,一個只是普通的治療師,國王的性格不僅僅內向,還容易憤怒,總有居高臨下的氣勢。
這種因為身份差異帶來的個性碰撞也成為影片的亮點。治療師萊昂納爾的主角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顯得尤為出彩,他并沒有因為治療對象是國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國王打破常規,到自我簡陋的治療室來理解治療,一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架勢,他用自我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誠懇,最終打開了國王堅固的心扉,找到了國王幼年的心理陰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國王,讓國王流利地說出罵人的話。而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真誠交流,讓萊昂納爾獲得了尊重,國王也把他當成了一生的好友。
與此同時,影片對國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影片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為當眾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里,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并且因為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最終完整做完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網上有人提議陳凱歌導演看看這部影片,這個提議真是恰當得很。一拍國王,我們總是忍不住宏大敘事,但《國王的演講》卻在一個普通和細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奧斯卡的評委們肯定明白,感動人心的力量不必須個來自于宏大的命題,國王的口吃,同樣能讓人思索良多。
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400字篇6
安靜穩重的《國王的演講》最后成功地阻擊了人氣更高的《社交網絡》,問鼎奧斯卡,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當真可喜可賀,除此之外我還有一點“落井下石”般的私心——它最后干掉了我不喜歡的《社交網絡》——請原諒,這完全是出于一個普通影迷的情感好惡,與其它無關。去年的奧斯卡把最佳影片授予了《拆彈部隊》,而這部電影恰恰是那十部提名電影中最令我生厭的一部電影,我很欣賞它的攝影和剪輯,但卻永遠無法認同該片的思想資料。可見作為一個有重要影響的電影頒獎機構,奧斯卡永遠不會代表所有人的意愿,而這也恰恰是它好玩的地方,去年我對奧斯卡呲之以鼻,今年我忽然覺得奧斯卡“善解人意”了。在必須程度上,奧斯卡已經成為全世界影迷共同聚首的一次無邊界盛會,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撇開奧斯卡評委會里那幫老學究的口味不管,作為一個影迷,對于《國王的演講》所獲得的四個獎項中,我最無異議就是最佳男主角,這是當之無愧的,在本屆奧斯卡所有的提名電影中哪一個男人的表演能貨真價實地超越科林。費斯?但是論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這兩個獎項,就未免難以取舍了。《斗士》和《黑天鵝》的精彩程度就比《國王的演講》差嗎?那里面最令人遺憾的就是導演獎,其實從對影片的駕馭潛力和拍攝手法的創造性上,大衛。芬奇更有資格獲得最佳導演,盡管我不喜歡《社交網絡》的資料,但無法自欺欺人地忽視大衛。芬奇的價值。可這就是奧斯卡,不以影迷的意志為轉移的奧斯卡。我為大衛。芬奇的再度失意而遺憾,為《社交網絡》的高開低走而偷笑,同時也為《國王的演講》的“全面勝利”而保留意見,更重要的是為科林。費斯的“加冕登基”而洋洋得意,因為在我看來《國王的演講》中含金量最高的就是科林。費斯的個人表演獎,也是他的表演讓我從這部電影中獲得了最大的感動。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舞臺上,口吃者經常是以大眾笑料的形象出現的,人們經常拿他們的語言障礙來開玩笑,甚至是譏諷,沒有什么人能理解口吃患者的痛苦,明明有表達的潛力卻常常招來譏笑,他們的痛苦只有天明白。《國王的演講》開頭科林。費斯那不停顫抖的嘴唇和緊繃的面部肌肉都傳神地表達了那種想要表白卻無法痛快說出的痛苦,也許不僅僅僅是痛苦,還有憤怒,這種憤怒源于對自身缺陷的痛恨和無奈。這種情真意切的表演瞬間打動了我,情感的天平立刻倒向了這部平實而又生動的傳記片。
其實《國王的演講》講的算是一個勵志故事,它雖然四平八穩雍容大氣,但和我們看慣了的《洛奇》等情節激烈的勵志奮斗電影在本質上并無不一樣。我們不可能如片中的英國人一樣對他們的國王謙遜恭敬彬彬有禮,甚至在他們的國王演講卡殼時,表現出不忍目睹的情緒。這不是我們的國王,不屬于我們的文化范疇,所以英聯邦的“王室情節”是不可能感動我們的,無論是讓英國迅速崛起的維多利亞女王,還是“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都但是是距離我們遙遠的歷史名字,充其量在某個時候成為我們閱讀文史時的一種娛樂。只有這些人物被活生生地塑造到銀幕上,并且其中的精神氣質在某一時刻和我們的情感發生交集時,我們才有可能為之情緒波動,產生共鳴??屏?。費斯就讓喬治六世這個并不出名的英國國王生動而搞笑地站立到了世界面前,并且,他的精神和性格,他的感情和家庭,如平民百姓一樣,充滿了生活感,于是即使不屬于同一文化環境之中,影片所蘊含的生活氣息依然撲面而來。這正是《國王的演講》有別于其他宮廷歷史片的重點所在,它講述的是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但在情感上卻是充滿現實感和人性化的。一部飽含情感的作品,贏得了奧斯卡“耆宿”們的好感也在情理之中,而讓很多人感到委屈的《社交網絡》恰恰暴露的是人性和社會的反面,在“名門正派”的“國王”面前,縱然“極客”的武功再精妙絕倫,也很容易被視為“旁門左道”,這就是江湖,這個規矩其實從來都沒有改變過,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
一段不熟悉的歷史和一群不熟悉的人物,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和一種遙遠的文化體系,無論怎樣看《國王的演講》都極有可能成為一部“大悶片”,但是科林。費斯的個人潛力把本片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這都有賴于他把一位有缺陷的主角刻畫得栩栩如生。很多勵志電影中的主角都是有缺陷的,如《阿甘正傳》、《雨人》,但正是這種有缺陷的主角能夠迅速引起觀者的注意,同情、感動、振奮等情緒隨之而來,這也是這類電影的共同特征。能夠說一個有缺陷但又不屈服的主角就是這類電影的全部,前提是要有一個優秀的演員來完成這個主角,科林。費斯無疑令人信服地做到了。
關于真實的喬治六世是否真如《國王的演講》中所描述的那樣,是一位品德高尚性格堅毅的明君,在史學界似乎還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電影本身充滿了動人的情感色彩?;蛟S正是因為編劇賽德勒本身患有口吃,才能如此生動地編寫這個“同病相憐”的故事,這個故事關于友誼,關于感情,關于職責,當然更重要的它讓人們意識到是縱然貴為王室之胄也會有缺陷,所以,人身之不完美幾乎是無法更改的,但是讓人生完美卻總是能夠成為一種動力。
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400字篇7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很好看的歷史正劇。如果用食物來打比方,它就像是一份料理得剛剛好的紅酒燉牛肉:有點小高雅但吃得飽,用料講究卻不做作,口味淡而不寡,營養均衡,賣相精致,適合闔家共享且回味無窮——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就會明白我的意思。
然而,如果你同時也了解一點英國皇室的歷史,就會發現,其實那段宮廷故事有猛料有狗血,有篡位有奸情,有抗戰有信仰,落入“有眼光”的中國編劇的手里,足能夠拍出個十部八部的《宮心計》,外加七八部紅色主旋律片。然而,英國人拍的這部《國王的演講》,卻放下了鮮美多汁的“戲肉”而取了“口吃的國王如何在老師的幫忙下克服缺陷發表戰時演講”這一毫不起眼的“果核”在上面雕起了花,甚至養出了血肉。這一另類的走向,不能不說是對創作者審美趣味的展示。
英版《宮心計》
中國觀眾大多明白那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他為了和一個離過兩次婚的美國女人結婚,受到教會的強烈質疑,最后寧愿放下王位也要抱得美人歸,遂于1936年退位,傳位于弟弟喬治六世,也就是此刻伊麗莎白女王的父親?!秶醯难葜v》講述的就是這個喬治六世的故事。
喬治六世從小就生活在父親和兄長的陰影之下,患有嚴重的口疾,性格內向,抗拒公共演講,也對成為英國國王毫無心理準備。然而,歷史注定要讓這位“意外之君”理解嚴峻的考驗。1939年,即喬治六世繼位后三年,英德開戰,德國法西斯的猖狂進攻,使英國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人民迫切地需要一個能帶領他們渡過難關的精神領袖,作為民族象征的一國之君在這個時候務必站出來。于是,喬治六世在與他亦師亦友的演講訓練師的幫忙下,克服了口吃障礙,透過廣播向全國發表戰時演說,感動和鼓舞了所有英國人。他成為了英國高貴不屈的象征,即便在戰爭最危險的時期,白金漢宮遭到德軍轟炸,他也和皇后及年幼的小公主們一齊留守倫敦。他的妻子(也就是此刻伊麗莎白女王的母親)說過一句十分著名的話:“小公主們會始終和我待在一齊,我會一向陪伴在國王的身邊,而國王永遠不會離開這個國家!”“國王還在倫敦”呢,成了戰亂時期穩定英國民心的一根定海神針。
相形之下,喬治六世退位的哥哥和他的妻子,即溫莎公爵夫婦,則和德國法西斯過從甚密。甚至在前幾年出版的英國《衛報》上,還刊出了一則秘辛,直指溫莎公爵夫人是德國間諜,而英國政府早有懷疑,才以她離過婚為借口逼愛德華八世退位,并一向對夫婦倆嚴加監視和防范。還有解密的檔案稱,溫莎公爵夫婦曾在喬治六世病重時密謀篡位,好在沒有得逞,如今的伊麗莎白女王才得以順利登基。
雖然這段歷史洋洋灑灑如此精彩紛呈,《國王的演講》卻只取一瓢飲,通篇都在講國王(Bertie)和他的演講老師(Lionel)之間的關系。而其余的的人物關系通通退居背景。
其實,皇上與國師之間的關系在中國傳統故事中也有很多表現。因為這個關系真的很搞笑:君之師,同時又是君之臣?!熬?臣”、“師-生”,這兩組“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存在著錯位和沖突,因而微妙萬分且危機重重。君需知謙卑,師需知進退,然兩者皆非易事。如若處置不當,則君失明師,師失小命,兩敗俱傷。
英國版本的“皇上與太師”同樣也是在拿這個微妙的關系作文章。一個是國王,一個是熱愛莎士比亞卻郁郁不得志的落魄演講訓練師,兩個人幾乎處在社會階級的兩極,卻因為國王的口疾有了相遇和碰撞的機會。Lionel在第一次給當時還是王子的Bertie上課時,就執意不喚其為“殿下”而堅持直呼其名,令王子大感不快。而其后的步驟,基本上就是把王子(以及之后臨危登基后的國王)從高不可攀的神壇上一步步拉下來,讓其腳入塵土的過程。Lionel教他罵粗口,唱歌,大叫,亂蹦亂跳地解放肢體,讓他學會簡單地聊天,給他玩在皇宮中沒有機會接觸的飛機模型,而這種.種辦法都是指向同一個目的,那就是讓Bertie卸下身負的十字架,放下作為“國王”的自我,重新擁有平凡人那樣活潑健康的心智。Lionel心里明白,國王之所以患上口吃,很大一部分原因應歸咎于他從小所受的宮廷束縛。再加上父親的嚴厲和兄長的奚落,讓他卡在自信與自卑的縫隙里,既放不下高貴的身段又慚愧于自我的缺陷,心理負擔壓迫住表達的自如,陷入內心苦悶卻辭不達意的窘境。因而Lionel的策略就是“不破不立”,只有把國王的神像摔碎了,才能讓他像一個正常人那樣說話。為此Lionel不惜挑釁國王的權威,逼著他為了捍衛自我的尊嚴而發聲。而當國王在廣播室要
發表他第一次戰時演說的時候,Lionel就站在緊張的國王面前,對他說,看著我,就好像在對我說話一樣,像在對一個朋友說話那樣去演講。國王最后做到了。他的語速緩慢,語調沉重,然而這正好貼合當時大敵壓境,人民內心惶恐的語境,他的聲音與所有聽者的心跳落在了同一個頻率。而幫忙他做到這一點的,正是“放下”——放下恐懼,放下掩飾,放下過去,放下自卑也放下自傲。而當他最后完成這次演說,也意味著他在過去的廢墟上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國王的自我”,Lionel,國王的老師,意識到自我的使命已經完成。他不再叫他名字,改口尊敬地稱呼他為“陛下”,并在他理解民眾歡呼的時候默默退到角落。被拉下神壇的國王,完成了他的蛻變,踩上了重新登上象牙塔尖的階梯,而“君之師”也重歸于“君之臣”的本分。這一“從破到立”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年輕的君王所必經的磨練,也是一切大權在握者需要經受的洗禮和教育,象征著權力的來源和歸屬,前世和今生。
米蘭-昆德拉說:“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好處?!?/p>
——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點題之語。輕與重,有的時候是宿命,有的時候卻是能夠選取。把選取生命的輕與重解釋為逃避或應對職責也許過于簡單粗暴,然而也不失為一個入口?!秶醯难葜v》中喬治六世與他的兄長溫莎公爵對于王位的棄與守就體現了對“生命之輕”和“生命之重”的抉擇。
其實,兄弟倆都不是國王的最佳人選,各有一個致命傷。弟弟的致命傷是口吃,很難履行作為國王這個象征性統治者在禮儀上的傳統職責。而哥哥的致命傷是他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女人。且不說溫莎公爵夫人是德國間諜的傳言是否是屬實,一國之君當時愛上的但是一個已經離過一次婚的有夫之婦,人稱辛普森夫人,且是入英籍的美國人——這在1930年代的英國實在是與禮理皆不符,且社會觀感極差。而且,當時的英國正處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戰爭邊緣,法西斯德國鬼魅般的陰影正步步緊逼,而國王卻沉溺于兒女私情之中無心履職。最后,國王決定娶美人而舍江山,雖然有人將之引為風流佳話,然而,從一國之君的角度來看則有避重就輕之嫌,因為他的決定其實是替自我選取了一種輕盈的姿態同時也是一條規避職責的路徑。相形之下,臨危受命的弟弟,繼承父親名號的喬治六世,為了做好這個他并不情愿當的國王,克服內心的恐懼,努力矯正口吃,并在戰爭到來的時候,用自我最不擅長的演說去鼓勵安慰恐懼中的人民;在倫敦陷于狂轟濫炸的危險時刻,留守一度斷暖斷電遭受重創的白金漢宮;與戰時首相邱吉爾合作無間并最后迎來勝利——這又是多么令人感動的“負重之舞”。能夠想象,當戰火中的英國民眾聽到以前嚴重口吃的`國王,用艱難
但清晰的語言向他們發表演說,號召人民堅持,為勝利祈禱的時候,他們內心所受到的鼓舞。也不妨試想,當卸下重責抱得美人歸的前國王溫莎公爵,置身局外,聽著以前處處不如自我,連話都講不清楚的弟弟所發表的感人演說,目睹他成為人人稱頌的好國王理解民眾歡呼的時候,內心是否也曾有過一絲遺憾,并在田園牧歌中體會到一點什么是所謂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關于一部《國王的演講》,不知不覺已經寫了這么多。到最后,就套用一句已經被說濫了的說辭吧:沉重是一種修行。這種修行是把生命與本質聯結的過程。而所有應對沉重的職責留下來了的人,都是自我的國王。
國王的演講電影觀后感400字篇8
影片《國王的演講》描述的是英國喬治六世國王克服口吃問題及由此導致的心理障礙,成功發表演講的故事。該影片獲得第83屆奧斯卡12項提名,是該屆奧斯卡提名獎項最多的一部影片,超過《黑天鵝》、《盜夢空間》等。
影片情節看起來極簡單,沒有《盜夢空間》那樣的跌宕起伏和驚險刺激,但能夠獲得如此多的獎項提名,可以看出電影屆所引導的一種文化傾向,即,藝術盡管高于現實,但它更應源于現實、貼近現實。不必復雜離奇的情節,能夠生動刻畫現實的藝術形式,都可進入到人們的心靈深處。貼近現實需求的產品更容易打開市場;簡單招式練到極致也是絕招。
從內容看,刻畫的主題是,只要愿意堅持學習,克服自我障礙,口吃也一樣可以成為演講高手。自我設定心理障礙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最生動的例子就是,同專業的兩位同學A和B,畢業后分別進入同一個單位的軟件部門和硬件部門工作,過了幾年后,A遇到硬件相關問題總是要找B問才能明白,而B也經常找A問軟件問題,告訴他看某某規范,他過了幾天又問同類的問題,總是不能認真研究規范,這其實是一種自我設定的心理障礙。也就是說,一個人在進入某個領域之后,總是覺得自己不可能了解清楚其他領域了,結果就不向著能夠成功的方向努力了。 喬治六世剛開始認為自己永遠不可能流暢演講,他剛開始找遍了所有知名的醫生,均無法幫他克服口吃問題,后來遇到了一個擅長演講的人指導,才在不斷懷疑、堅持、再動搖、再堅持中逐漸克服了障礙。其實,學習,就像是一筆債,早晚都得還,只要下決心還,就一定能還上;要是拖來拖去的,早晚得被動。這不,我還是得仔細研究 CA 了。
前幾天,在計算N個人之間通信如果采用對稱密鑰傳輸共需要多少組密鑰時,突然想不起該怎么算了。后來在和Saic討論后才想起來,只要運用排列組合公式CN 2= N!/2(N——2)! 就得到了。忽然發覺自己原本很熟悉的東西都忘記了,進而覺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會了,再過一會,又覺得其實我基礎蠻好的,問題也逐漸沒那么困難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