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愛的教育觀后感
寫觀后感是一種情感釋放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宣泄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讓我們更加平靜地面對生活。寫好電影愛的教育觀后感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電影愛的教育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電影愛的教育觀后感篇1
假期里,我看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愛,一個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純潔的愛,愛是無私的,愛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愛的海洋里,才會享受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才真正領悟了愛的境界。
《愛的教育》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猶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無處不在的。我們一出生,就沉浸在愛的海洋里,有父母的愛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漸漸長大了,上學了,又有老師的愛,同學們的愛。愛就如空氣一般,我們身邊到處都是愛,我們從未離開它。愛可以使人絕處逢生,愛可以使浪子回頭,愛又可以激發人無窮的力量。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愿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于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電影愛的教育觀后感篇2
愛是什么?或許它是我們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得到的一點安慰,或許它是我們在生病時聽到的一聲關切的問候……今天,我閱讀了一本書《愛的教育》,我懂得了,愛所包涵的,還遠遠不止這些。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體小說,它通過一位意大利小男孩安利的視角,講述了他四年級時在學校內外的所見、所聞、所想,告訴大家他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點點滴滴的愛,這些細微的、容易讓人忽視的愛,通過安利的講述,令人觸景生情,令人感動。
安利最喜歡聽老師在課堂上朗讀那些特別有感染力的每日故事,他在學校有很多好朋友,他們都有自己多彩的性格。這些朋友中,行俠仗義的卡隆、品學兼優的班長代洛西、虛榮狹隘的華梯尼、傲慢無禮的諾琵斯,還有樸實可愛的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克洛西,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完這本書,我也深受感動。我們也應該向安利那樣,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心去體會身邊發生的每一件事。通過這本書,我深刻領悟了愛的涵義是多么的豐富,感受到了什么是親子之愛、感受到了什么是師生之情、朋友之情、感受到了什么是對家庭的愛,對社會的愛、對國家的愛。
這本書問世雖然已有近百年,但現在讀起來依然能讓人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共鳴,讓人心中永駐愛的美德,留住愛的感動。
我們需要用心去感受、去體會生活中的那些點點滴滴的真愛,我們需要將這些愛融入到社會中,用愛溫暖身邊的每一個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電影愛的教育觀后感篇3
這是一部以教育為目的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歌頌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懷;它鼓勵人們消除階級觀念,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努力實現各階級人民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愛的教育》都一直是整個意大利的青少年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愛的教育》這本意大利文的著作它原來的標題是“Cuore”,如果直譯的話,應該是“心”的意思。用“心”,也就是用“真誠的心和平等的概念”來對待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是該書的教育主旨,也是這本書最局限、甚至可以說最“失敗”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作者對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明知道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里,人與人最大的交流障礙在于他們分屬于不同的階級,而這一點不是簡單的對“心” 的召喚能解決的,但是,他卻沒有勇氣把自己心靈深處最真實的想法講出來,而只能采取逃避和迂回的辦法來號召所有的青少年都做一個有“心”的孩子。這一點,作者自己也早就認識到了,所以,在《愛的教育》獲得成功之后,他在一些媒體上對自己的所謂“理智上”和“感情上”的矛盾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6]
該小說是充滿著童年情趣的,用通俗簡短的語言講述著一個個的小故事。如《高尚的行為》中的卡羅內同情弱小的克羅西,主動承擔責任,他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正如日記中所寫:“今天發生的事情,讓我們真正了解卡羅內的為人”《全班第一名》的德羅西是全班同學學習的榜樣,我有點嫉妒他,但他不僅成績好,而且很熱情有紳士風度,我更加佩服他了。這些故事寫出了同學之間的純潔的愛,是充滿著童年的樂趣的,一件小事在孩子的眼中可能會被無限擴大化,孩子的矛盾復雜心態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我的母親》《熱愛祖國》等寫出了父親深沉的愛。老師“每月的故事”更是一個個有意味的故事。《帕多瓦的愛國青年》《倫巴第的小哨兵》《佛羅倫薩小抄寫員》《撒丁島的小鼓手》《爸爸的護士》等等,這些故事是老師先讓孩子抄寫然后在課堂朗讀的,在孩子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小學生是一個樂于接受新事物和觀念的階段,在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中,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堅持,什么是勇氣,什么是孝心,什么是愛國等。
在《我們的老師》中,作者通過描寫老師的表情和語言,勾勒出一個慈祥、親切而又不失威嚴的好老師,當他看到同學扮鬼臉時,他并沒有責怪,而是說了一句“以后不要這樣了!”最后那個學生請求老師的原諒,這一個小小的故事體現了老師用真心感化學生,而不是簡單的批評。最感人的老師是思里科父親的老師,一個八十四的老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每年留出每個學生的作業保存起來,作為他永久的回憶,他是令我們肅然起敬的。當然,小說還寫了《學校里的女教師》,她們溫和、樂于助人、為人善良《病中的老師》生活拮據,重病中卻想著孩子們,如小說中:“我在發高燒。我病得快死了,記住,要用心學算術,多做練習,開始做不出,休息一下繼續做,還不行?再休息一下,再從頭開始。要慢慢來、向前走,不要著急,頭腦發熱。……”寫出了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形象,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真實寫照。
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無私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的一切。有句話說得對,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接受了父母的教育,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他們不僅要言傳身教,還要把握著孩子發展的方向。在《愛的教育》中,無論是來自底層的父母,還是有錢有勢的紳士,他們大都是以正面的積極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當今社會上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而是嚴格要求孩子們,引導他們與人為善,和睦相處。小說中引人注口的是老師給我們的“每月故事”,許多故事是講述愛國小英雄的事跡的,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愛國意識。像《帕多瓦的愛國少年》開始所說“不,我絕不是‘懦弱的士兵’!但如果老師每天都能給我們講一個像今天早晨講過的故事,可能我會情愿上學呢!”老師的故事顯然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倫巴第的小哨兵》為祖國捐軀而令人敬佩,《撒丁島的小鼓手》為執行任務而丟了一條腿,激起了孩子們無限的愛國熱情。
該小說不僅寫出了人間的多種真愛,也用許多故事告訴了讀者一些道理。正如許多小標題一樣,告訴讀者不要有虛榮心和嫉妒心,要懷有感思之心,做任何事情要有勇氣,有膽量,有毅力。《愛的教育》在寫父子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時,逐漸上升為對社會、祖國的愛。
作者以一個兒童的視角來敘述故事,通過對兒童視角的準確把握,對兒童世界、成人世界作了逼真展示和深刻剖機“童年永遠是一種心理距離,永遠是一種心理切入,永遠是一種心理覓尋”,在某種程度上,守望童年成為作家們的審關理想,而兒童視角的敘述則是表達他們這一審美理想的最好載體。在小說中讀者看到的是一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所做所想,除了這個孩子的天真的活力和豐富的內心世界,讀者看不到作者的感情表達,他的感情傾向是隱藏在文宇背后的,這種表達方式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和說服力。這種在當代敘事學中稱為“內聚焦型”視角的采用,一改傳統敘事中無所不知的敘述者的位置,通過兒童的感官去看去聽。兒童視角的敘述是一種樂于為兒童接受的表達形式,這種兒童文學作品有利于激發兒童讀者的聯想,想象他們是故事的主人公,從而激發了他們的閱讀熱情和審美能力。
電影愛的教育觀后感篇4
這個星期我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通過對生活樸素的描寫,使我感受到人類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我認為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助,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親的信《要學會愛人》,主要內容是講,安利柯的父親看見安利柯走路時不小心撞了一個婦人,連對不起也沒說就走了,感到非常生氣,并告訴他今后應該怎樣尊敬別人,培養好的品德。
說實話,其實我有時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當有家長陪同時我都很有禮貌,但當家長不在時我就變懶了,見到誰就當沒看見,頭一低就過去了,連句話都懶得說。
記得有一次,在上學的路上,碰見我家對門的阿姨,我連理也沒理,低著頭就往前走,裝做沒有看見,也不知人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從此把我看成一個壞孩子呢?總之,我這樣是非常不禮貌的。
還有一次,也是在上學的路上,當我走到馬路口時剛剛變紅燈了,我便停了下來,這時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奶奶因沒看見紅燈,繼續往前走,眼看對面的車就要過來了,本來這時應該趕緊把老奶奶拉回來,可我還在猶豫,到底去還是不去呢?正當我猶豫不決時,我身旁的一位阿姨連忙把老奶奶拉回來,并對她說:“紅燈了,先不能過。”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過了馬路。看到這些,我非常的后悔,后悔我當時猶豫什么。我發現我的愛心突然間全都飛走了。我對自己說,以后可千萬不能再這樣了。
一個人要培養好的品德,必須從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將來就成不了大事。
今后,我要學會關愛他人。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就連忙扶起來;看見有人遇到困難,要及時幫助;包括給老人讓路、給盲人引路、見窮人施舍、見傷員施救這都是文明的表現,這都是愛的表現。
我真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滿愛心!
電影愛的教育觀后感篇5
寒假時,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創作的。
《愛的教育》是一部日記體的小說,它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講述了他在校內校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全書100篇文章,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還包括親人為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9則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其中我最喜歡考試這一篇文章講的是終于考試了,給“我們”監考的老師是黑胡須的可阿提老師就是那聲音如獅子而卻不罰人的老師。其中有學生拍得臉色發青。開始讀試題了“我們”想:如果能把問題和答案都告訴“我們”,使大家都及格,老師們將多么高興……
試題很難,經過一個小時,同學中有一個哭泣起來……
他們有的畫圖,有的寫紙條,還有的寫了算式給人看……
快到中午時,“我”的父親來接我,問“我”考的怎么樣,有沒有不會的問題……
這讓我想起了我,在考試的時候,我用眼睛看著題,一旁的同學叫我,我也沒有搭理,讀一遍,在心里做一遍,再讀一遍,在本子上做一遍,最后再做在考卷上。快考完了。我檢查了一遍又一遍。覺得可以的話,就把卷紙放在桌邊,等監考老師來收,就這樣,考了一門又一門。 放學了,我剛上車,媽媽就問,你都會不會,我說差不多……
讀《愛的教育》,我覺得做人要誠實,不能撒謊。
電影愛的教育觀后感篇6
幸福是一個小小滿足的連串,它就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只是我們從沒感覺到它是如此近距離,觸手可及。
讀了這本書,我體會到了書中故事情節中的幸福,也讓我學會怎樣體會自己身邊的幸福。以及書中的主人公相比,我是有多么幸福。
這種幸福和愛就像書中介紹的一篇故事中,作者在與一位小朋友談話中了解到:小朋友的媽媽是個急性子的人,一次接電話時把腳扭到了,小拇指中了好長一段時間。所以,小朋友就給二老約定:小朋友給二老打電話時,先讓電話響兩聲,掛掉,給二老準備的時間,然后在打。就是這細微之處,中間就已經洋溢著愛,不是嗎?
而我從沒有注意到父母的細微之處;而我從來都是被父母呵護著、注意這、操勞著;而我卻從來都沒有呵護過父母、注意過父母、操勞著父母。
而這本書里面還有好多好多另你感動、落淚的句子、段落、故事……
和主人公相比,人家雖然窮,但窮的有志氣;人家雖然窮,但直到父母為自己付出有多少;人家雖然窮,但能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知道自己要好好學習來回報父母……
這,就是一本好書的感染力,就是一個省略號,都能激發你無盡的想象。
熱愛書吧!它會把你帶到另一個世界!
電影愛的教育觀后感篇7
《愛的教育》,當我看到這本書時,心中便會有一種暖暖的感覺,感覺身邊充滿了溫暖,大家都是互相幫助的好朋友。
書中的那些同學們,讓我感到他們是那么可愛,可敬,讓人感覺到這個世界是多么溫暖。真高興我能認識你們,雖然只是在書中。真想跟你們交朋友,和你們暢談。
親愛的羅貝蒂,你真了不起,不愧是一名軍人的兒子,我為你叫好,為你感到自豪。雖然你為了救那名即將要被碾于車輪下的學生而失去了自己的腳,因此而不得不拄著拐杖走路。但就是你,挽回了一個鮮活的生命。你,是偉大的!
英勇的倫巴第小哨兵,你真是好樣的。你能像貓一樣敏捷,你的頭發像金子一樣閃光,而你那英勇無畏的精神更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敬畏。
堅強的馬爾科,你真棒。只有十三歲的你為了尋找日夜思念的母親,孤身一人離開家鄉前往遙遠的美洲,在大海上漂泊了27天,歷盡千辛萬苦,度過了一個個難熬的日日夜夜。錢被偷,流落街頭,腳上磨出了泡,你沒有停下腳步;他人的折磨和欺辱沒有讓你停下,寒冷、饑餓、病痛和精神上的折磨更是沒有讓你停下尋找母親的腳步。這是怎樣一種鋼鐵般的意志啊。這種意志讓你一路追尋著母親走過的足跡。你經歷的痛苦、失望和恐怖也都被都被你這種鋼鐵般的意志戰勝,一次次地重新燃起走下去的希望。正是這種意志讓你最終找到了千思萬想的母親。
這本書里的小主人公們都是那么令人敬佩,他們善良、勇敢、堅強、熱情,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摯的愛國情感讓我久久回味。
電影愛的教育觀后感篇8
我最喜歡看的一本書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通俗易懂,而且故事很感人。《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日記的形式寫的,一篇日記講述一個感人的故事:父母對子女的愛;親朋好友之間的愛;陌路人之間的小小的關愛······《愛的教育》之所以吸引我的地方是,它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娓娓道出這近乎完美而又為人們再熟悉不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等等。書中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但一字一句中所蘊含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愛就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又最容易被忽視。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沒有它,它已經如同血液一樣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命。書中有一篇日記:“陪護爸爸”很感人,一個少年聽說父親住進了醫院就急忙趕緊跑到醫院,想要照顧父親痊愈,然而由于醫院的疏忽,少年被領到一個陌生人的病床前,他一直悉心照顧這個素不相識的“父親”,直到“父親”幸福地離開人世。當少年知道他照顧的病人并不是父親是,是完全可以離開的,但是少年卻出乎意料的決定留下來。他的舉動讓所有的人震驚和感動,難道這不正是愛的體現嗎?
在現實生活中,愛到處可在。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全國人民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捐款捐物,共度難關,不也是愛的表現嗎?
看了這本《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更懂得了愛的可貴,愛的給予。我會更加愛我的父母,愛我的老師和同學,當別人需要需要幫助時,我會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