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悲慘世界》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觀看的內容,還可以鍛煉我們的批判思維和表達能力。寫好電影《悲慘世界》的觀后感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電影《悲慘世界》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悲慘世界》的觀后感篇1
今天,我一口氣讀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我的內心深處深有感觸。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杰作,書里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1815年10月的一個黃昏,一個剛剛刑滿釋放的苦役犯冉阿讓,化名馬德蘭,住在海濱蒙特勒市,在逐漸取得了本市市民的信任與尊重,并當上了本市的市長。與此同時,本市的窮市民芳汀把她的女兒珂賽特交給了內心兇殘的德納第夫婦后,趕回海濱蒙特勒市,到馬德蘭市長專為窮人創辦的工廠報名工作。一切似乎都景氣起來,可是后來冉阿讓再次被捕入獄,芳汀也死于肺病。冉阿讓逃獄后,把珂賽特接了回來,他們倆幸福地生活著,直到冉阿讓老死。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明白了:雖然當今社會腐敗現象嚴重,犯罪事件也很多,但是如果我們對罪犯寬容一點,也許就能鑄造出一個嶄新的靈魂,也許就能為共創和諧社會跨出一大步。雖然,這種方法不一定對所有人都有用,但我相信,只要所有人都行動起來,和諧社會就會遙遙在望。
電影《悲慘世界》的觀后感篇2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法國著名小說家維克多·雨果的書——《悲慘世界》。里面的主人公冉阿讓,讓我深受感動。
冉阿讓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由姐姐把她撫養成人。冉阿讓二十五歲的時候,姐夫去世了,他便干著報酬微薄的工作幫助姐姐,維持生計。在一個冬日的夜晚,冉阿讓打破了面包店的玻璃,拿走了一塊面包,卻被人發現,并以“破壞房屋入室搶劫”的罪名關進了監獄,判了五年苦役。他四次越獄,四次被捕,等他出來時,已經在監獄里關了十九年。由于他是一個苦役犯,每個旅店、餐廳,都不肯接待他。
為了過上正常人的日子,他在一個叫海濱蒙特勒伊的城市隱姓埋名,靠制作黑珠玉,成了富翁;因為他熱心幫助窮人,又當上了市長。不巧的是,一段時間后他被哈威警探識破了。但為了幫助一位母親——芳汀,找到并撫養她的女兒,冉阿讓又一次開始了隱姓埋名的逃亡。最后,他參加了法國大革命,用真情打動了哈威警探,獲得了自由。
冉阿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他對窮人的熱心幫助。文章曾經有這樣一段內容,一個名叫割風的老人被車子壓住了,眼看老人就要支持不住了,冉阿讓不顧市長的身份,竭盡全力,就出了老人。而且他每次出們都會拿上錢去施舍窮人。還有就是他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依舊信守諾言,想方設法,離開哈威警探,去尋找芳汀的女兒。
冉阿讓的所作所為,不僅讓我想起了那些為上不起學的大學生捐款的人,他們不也是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那些大學生的嗎?我認為當了富有的人,就更要一顆富有的心,這樣,才可以幫助更多人。
電影《悲慘世界》的觀后感篇3
是啊,一個人無論犯下多大的過錯,只要有一顆悔改的心,那無論你的身份多么卑微,你的靈魂已經得到了升華。在暑假里的一天,妹妹把一件褲子放在我頭上甩了之后,我和她大吵了一架,之后的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妹妹想和我和好的念頭越來越強。我在看了《悲慘世界》后,我一下子明白:只要有一顆悔改的心,過去的事又何必去斤斤計較呢!于是我主動向妹妹提出和好,妹妹大吃一驚,接著,她很真誠的向我道了歉。
請你記住,高尚一詞是不會挑人的,即使你的身份再卑微,就算你做出了多么低賤的事,只要你心地善良,或有一顆悔恨之心,靈魂才會得到升華,才能讓人對你豎起大拇指,你才配把高尚這個詞戴在身上。讓善良與悔恨在你心中有一席之地吧,只有這樣高尚才會一直陪伴著你,無論你原來是卑微、貧窮,還是低賤。
電影《悲慘世界》的觀后感篇4
《悲慘世界?!肥欠▏笞骷矣旯淖髌贰_@個故事大意是說:芳汀的丈夫死后,她帶著自己的女兒珂賽特出外打工中發生的痛苦經歷。
而罪犯冉阿讓逃獄后,一心想重新做人,當他流浪到一個城市后,幫助了一戶大戶人家,得到了認可后,大家都一起推薦他當市長,他只得整天提心吊膽的過這種痛苦的生活。
不管是芳汀母女還是冉阿讓,不論自己有多痛苦多難受,都從不埋怨生活,用最好的心態來面對困難。不管對方的要求多不講理,多苛刻,他們都會從容的面對。
人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最重要了,所以這一點也是要向他們學習的,不管前面的路多坎坷,多遙遠,都要毫不猶豫的向前走,而且要抱著非常好的心態毫不猶豫地向前走。這一點就是我們大家最值得學習的一點!
電影《悲慘世界》的觀后感篇5
最近我讀了一本雨果寫的書——《悲慘世界》。
當我看到這個書名時,我就猜想,當我讀這本書時一定會敢到非常凄慘。那時(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捧著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有人說今天的最大意義是,昨天逝去的人的最大期待。
有人說幸福的最大意義是,經歷萬千后懂得平淡的真諦。
望著窗外無意行走的人群,似乎都在享受著這幸福的午后,但似乎也在不經意間有個聲音在游走:無聊的夏天
有人稱其為“悲慘的生活”,“牢籠式的生活”,可是,殊不知,在遙遠的過去,在某個角落,有人在哭泣。不是在泣訴這不公平的人生,而是為自己賴以生活的精神支柱要離他而去。在那里,在那個世界,他帶著人間最后一點昏暗的燭光,離開。
幸福的世界里,因為一句表揚而歡呼雀躍,因為一束玫瑰而綻放笑容,因為一個生命的來臨而喜極而泣。
悲慘的世界里,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悲慘的世界里,因為貧窮而悲慘,因為法律而悲慘,因為現實而悲慘。
世間的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
這本書講了一個叫冉(再)阿讓的苦役犯,他之前(間)做了一些壞事(是)坐了十九年的牢。因為他之前(的之間)的所作所為被公開過,所以沒有一個客店肯讓他住下,怕給自己帶來災難。有一次,再阿讓經老婦人指點后來到主教卞福汝家,并且在他家住了下來。之(事)后,再阿讓偷了主教卞福汝家的銀器,但是主教并不怪他,反而放他走,還把銀器送給了他。
冉阿讓就在這樣的環境中被俘虜了,他貧窮而不得已偷了一條面包,又因法律的殘酷被判五年苦役,在不屈服中,他屢次逃跑,而使他的服役期加重到十九年。就這樣,他從一個青年邁入中年,不見天日的生活使他怨恨社會,但“還有一件令人悲傷的事:他審判了給他造成不幸的社會之后,又開始審判上帝,因為是上帝創造了社會”,“盡管上帝在每個人額頭上寫著‘希望’二字,他也會把這兩個字從這個人的生命中抹去”。
盡管得到假釋,但黃色自由紙,并未讓他得到自由,在差點重新墮入復仇的深淵時,米里哀主教的宗教式寬容讓他決心改過,這種悔恨創造了一種更深刻的覺悟。
米里哀是人間神的化身,他給了冉阿讓自由,精神的自由;也給了他財富,思想的財富。
但是他以馬德蘭的身份行善,成為受人尊敬的市長,但是他再一次遇到了他醫生的對手——沙威。在他救下割風爺爺時,就已經被懷疑了。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懦弱造成其他人的委屈,于是來到法庭,承認自己的身份——苦役犯24601。
但他又不能讓自己去承擔這一切的罪責,因為他要實現承諾,去保護珂賽特。如果說這老人的悲慘世界中還帶一點溫欣的話,那就是與養女一起度過的。
純真的珂賽特有了自己的愛情,冉阿讓再一次為了她救了她心愛的馬呂斯,當他決定告訴這個青年他的過往的時候,他被誤解了,他離開了他們孤獨地生活,因為他沒有了支持他活著的動力,于是突然之間就倒下了。當馬呂斯和珂賽特明白一切時,老人已經只有那個燭臺為伴,臨終時說:“死算不了什么,可怕的是不能活著。”
這使再阿讓深有感觸,所以他在一個叫海濱蒙特勒伊的地方用假名——馬德蘭到處幫助別人,后來竟然(便)當上了市長。一次,他發現有一個老人被馬車壓在了下面,即將死去,但是沒有一個人肯去救他。于是,馬德蘭就自己舍命去救,也正因為(是)這樣,他暴露了自己,沙威懷疑他就是以前他管過的再阿讓,但是又不敢確定。后來,馬德蘭發現警探沙威捉捕了一個婦人。馬德蘭傾聽了婦人——芳汀的故事后,決定幫助芳汀找回她的孩子——珂賽特。但是在(再)去前,他發現有一個男人被別人誤認為是再阿讓,就(別)被判了無期的罪行。再阿讓不想連累別人,就承認自己是再阿讓。在坐牢前,他讓沙威帶他去見芳汀,沙威對芳汀說馬德蘭是苦役犯后,芳汀承受不了,就這樣死了??墒撬麨榱四芡瓿煞纪〉脑竿?,就在船上救下一個苦役犯后掉下了海里。
再阿讓并沒有死,他游上了岸,來到芳汀的女兒珂賽特所在的地方——孟費郿。珂賽特在那戶人家了受了很多苦,(在)有一次她去打水時(詩)遇見了一個老人——就是再阿讓。老人不停地幫助珂賽特,讓她能開心一點,并且買下了她。但是德內第這個壞人不想(向)就這樣善罷甘休,就又要加價,但是被老人的一張有芳汀簽名的紙打發走了。從那以后,再阿讓就和珂賽特過著平靜、開心的生活,珂賽特也稱再阿讓為爹爹。
好幾年后,珂賽特長大了。再阿讓又改名為割風,他們(在)每天都會到盧森堡公園散步,在那里,他們都會遇到一個男子——馬呂斯。馬呂斯的父親是一位男爵,他也聽父親的話繼承他的位置,并且去找一個叫德內第的恩人去報答他。馬呂斯也經常去盧森堡公園散步,久而久之珂賽特和他就互相喜歡上了對方,但是再阿讓不想要讓珂賽特離開他就搬了家。但是馬呂斯很愛珂賽特,到處打聽他們的消息。又一次,他聽到了鄰居的對話,知道了他們要騙慈善家的錢,在慈善家來到時,馬呂斯才知道原來慈善家就是他的心上人和心上人的父親。割風決定回家拿錢給他們用,便約在了六點見。他們走后馬呂斯又(有)知道了鄰居要謀殺了他們,于是馬呂斯去報了警,沙威知道后就讓他在適合的時候開槍。當割風再次見到那戶人家時(是),他被他們綁架了,還被他們逼著把地址寫下,那戶人家就去把他的女兒帶走。從中馬呂斯得知(地址)那戶窮人的男主人是他爸爸的恩人德內第。當去找珂賽特的人回來時,并(卻)說明沒有這地址時,割風把綁索弄斷了,這時(是)沙威也來了,抓住了那些人。當沙威要那被綁架的人時(是),割風早就走了。后來在一次戰場上割風和馬呂斯一起作戰,作戰時人們叫他殺了沙威,但是他并沒殺他,反而把他放了。戰后馬呂斯受了重傷,割風救了他,并帶他回家。沙威也被再阿讓做的一切給打動了,就自殺了。事后,割風覺得馬呂斯是個好人,就把珂賽特交給了他。等他們結婚后,割風也把所有的秘密告訴了馬呂斯。但是馬呂斯和珂賽特還是對他很好。可惜的是,沒過多久,再阿讓就生病去世了。
他們遺忘了恩情和親情,加速了他的死亡。
原來世界上,可以什么都沒有,但不能沒有希望。
悲慘的世界里充斥著痛苦的呻吟,可是也有著美好。
就像小伽弗洛什,一個在巴黎街頭長大的野孩子。他在大街上無意中“撿”回他的兩個親生卻素不相識的兄弟,無意中替他那個喪盡天良的爸爸積了德之后,同時兼父親和兄長的位置照顧他們。這不僅僅是一塊面包分成三份的情誼,而是在陌路中,還能有這份善心。
在巷戰中,他當然知道子彈死人,還是這么樂觀地沖出去。直到死都是積極的,他是在革命。
但是一個人真正的墮落不是物質引誘的墮落,而是靈魂在心靈深處,卻違背自己的意愿。
如此,沙威可能才算是一個真正悲慘的人,他是那么堅定地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正義的堅持者,也是正義的頑固者。人性本惡,是他一直以來所堅持的。
當善良的冉阿讓把他從巷戰中偷偷地救出來時,他無法面對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他堅信許多年的法律不再公正,這是他所不能承受的。
在夜幕中,選擇跳河結束他充滿殉道意味的一生。惟有如此,他才能實現對死者的承諾和人的本能。
靜靜地思考,冉阿讓是不是有錯,馬呂斯和珂賽特是不是有錯,德納第夫婦是不是有錯,沙威又是不是有錯呢?然而,事實上他們都沒有錯,錯的是那個社會的思想和評判人功過是非的標準,錯的也是那個社會的落后。
他們所經受的苦難,無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究其原因,可能其根本是社會造成的。
現在,街上匆匆而過的人群,在熙熙攘攘中不知是否又會了解希望和幸福,緊緊抓住呢。
讀了這本書,我心里感到一陣寒酸。是啊!為什么(們),為什么我們對那些曾經犯過錯的人就那么的刻薄呢!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有心呀!他們也知道自己犯了錯,也會改正的,我們為什么就記著他們犯錯時的樣子、個性,卻怎么也不觀察他們到底有沒有改正。就像書中的再阿讓,他那么認真的改正,可是有些人卻就這樣地看不起他。依我看,那些犯錯后改正了的人比那些只記得別人犯過錯的人心靈更加美好!
再說德內第夫婦吧!他們的心腸那么的狠毒,一心只想著錢,對別人的孩子一點也不照顧,還到處騙那些好人。這種人一點也不值得我們欣賞,這世界上這種人還是少一點好呀!
接著是沙威了,他雖然是一個佷盡職的警探,但是他也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只知道再阿讓犯過錯,卻不知道他在悔改,好的是最后他也想明白了。我們也要細心觀察身邊的人,只有這樣你才能了解他。
這本書真是太棒了!很值得我們一看,我相信,當你們看了這本書后也會深有感觸的,沒準還會悟得(的)更深呢!總而言之,我們做錯事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悔改、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電影《悲慘世界》的觀后感篇6
它,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它似一卷跨越半世紀的畫卷,它,就是《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一書,是圍繞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冉阿讓,受仁慈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這一題材而寫的故事。他以中心人物——曾經的囚犯冉阿讓不平凡的生活經歷為線索,以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受苦受難、受壓迫、受欺騙的窮苦人為對象,描繪了從1815年拿破侖失敗到1833年巴黎人民舉行7月王朝起義,這一時期的社會下層人民的悲慘命運。
這本書,正如書名《悲慘世界》一樣,維克多·雨果通過這一本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貶低了上流社會的互相傾軋的丑惡現象,向人們展示了一副真實而又動人心魄的悲慘世界的畫卷。在被人們稱為“苦難的百科全書”——《悲慘世界》一書中,人人生活中都充滿了苦難。棄惡從善的冉阿讓,寬厚仁慈的主教,愛女兒而被騙的芳汀,無惡不作的德納弟夫婦……他們的生活中都有苦難。雨果也認為無論是誰,在什么樣的環境中,都有苦難。雨果借書中的人物展示了不畏艱苦,與命運搏斗的精神,宣揚了人道主義思想,歌頌了戰勝黑暗的必要。因此《悲慘世界》不僅是在展示苦難,更是為人們指引走向光明的路!雨果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不僅宣揚光明、人性,還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道路與方向!而這個方向便是人道主義所強調的人之本性!
《悲慘世界》一書,似一卷跨越半世紀的畫卷,每一幅畫都那么栩栩如生,真切入微……
電影《悲慘世界》的觀后感篇7
《悲慘世界》圍繞主人公冉·阿讓講述了他和他的朋友們的悲慘遭遇,體現出了雨果對身份卑微的人們的關心和支持,也反映出了世界的無能與帝國政府的腐敗。
讀完了這本書后,我真正明白了有些人,當自己意識到錯誤時,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每要做一件事情時,一定要“先‘三思’,后做事”,不要讓事情背叛了自己。
人的野心是沒有界限的,但我們一定要控制住它。不能像冉·阿讓一樣,因為一塊面包幾乎毀了自己。另外,我們要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把事情做好是成功的基礎,但只要有一點疏忽就可能與成功擦肩而過,就像冉·阿讓把市長的大職位丟了一樣。所以,細節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決定著成敗!
由此,我總結了一句話:“做事認真,‘路程’沒坑;做事想好,‘路況’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