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
經常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包括語言的運用、結構的安排、主題的提煉等。怎樣寫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這里提供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分享,供大家參考。
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篇1
《悲慘世界。》是法國大作家雨果的作品。這個故事大意是說:芳汀的丈夫死后,她帶著自己的女兒珂賽特出外打工中發生的痛苦經歷。
而罪犯冉阿讓逃獄后,一心想重新做人,當他流浪到一個城市后,幫助了一戶大戶人家,得到了認可后,大家都一起推薦他當市長,他只得整天提心吊膽的過這種痛苦的生活。
不管是芳汀母女還是冉阿讓,不論自己有多痛苦多難受,都從不埋怨生活,用最好的心態來面對困難。不管對方的要求多不講理,多苛刻,他們都會從容的面對。
人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最重要了,所以這一點也是要向他們學習的,不管前面的路多坎坷,多遙遠,都要毫不猶豫的向前走,而且要抱著非常好的心態毫不猶豫地向前走。這一點就是我們大家最值得學習的一點!
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篇2
寒假里,我用一天的時間讀完了維克多·雨果寫的《悲慘世界》。
冉阿讓因為饑餓偷了面包進了監獄,四次越獄沒成功在監獄里呆了十九年。他走出圍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監獄后,他過得并不快樂。因為大家厭惡他,酒館不讓進,旅店老板趕他出去。長途跋涉的他,無處可去,幸好遇見慈祥的主教。善良的主教不僅給他食物,還給他提供了舒適的客房,甚至他偷了銀碟子逃跑時原諒他,并贈與一對貴重的銀燭臺。”你再也不是壞人了,請用這些銀碟子做個正正經經的人?!叭耸强梢愿淖內说?,就像主教的寬容感化了冉阿讓,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換了個名字,為貧苦人打抱不平,樂于人得到人民的愛戴,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后來他自首了,在船上做苦役,他救一海員時,他掉進了大海。
看了這本書,我能感受到壞人如果有人愿意相信他,他就會變好。像書中的冉?阿讓一樣,被主教大人愛護著,相信著,所以冉?阿讓才會變成好人,才會做那么多對別人有益的好事。想象一下,如果冉?阿讓沒有遇到主教大人,他可能繼續干著偷盜的壞事,被抓進監獄,可能永遠都出不來了。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我們要像主教大人一樣,相信別人,給別人一個機會。
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篇3
早就聽到別人說《悲慘世界》很好看,所以在星期五的晚上,我和爸爸就到新華書店買了《悲慘世界》。周六下午,我閑得無聊,突然想起我爸爸給我買的《悲慘世界》。打開書,剛剛讀了幾行,我就已經被里面的人物和情節所深深吸引了。
《悲慘世界》的內容是這樣的:冉阿讓是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因為過于饑餓,所以從面包店里搶了一塊面包,結果被抓住了,整整坐了四年牢,然而由于不甘又4次越獄,結果被判坐牢19年。出獄后,他來到了一個小鎮,所有人都害怕他,他孤獨寂寞,躺在石凳上。一位老奶奶走了過來說:“你為什么不到那扇門去呢?那里的門永遠為人們開著。”那是卞福乳的家。他后來又到了別的市,做了許多好事,那里的人都推舉他做市長。
這篇小說,反應了當時那個社會的黑暗和對平苦老百姓的不公平,冉啊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坐完牢之后,沒有對社會抱怨,而是做了許多好事。在文中有一句話令我很感動:“你為什么不到那扇門去,那扇門永遠為別人開著?!边@句話寫出了卞福乳對人們的關心和無私奉獻。
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篇4
“悲傷”,顧名思義,意思是:傷心難過。我看過很多書,里面的主人公常常會為這么一個簡單的詞選擇自殺,的確,很簡單,簡單的不能再簡單,至少在我們看來是這樣。那時的我時常會嘲笑他們的脆弱,譏諷他們是懦夫。
我不知道當時是我太幼稚了還是我太腹黑了,記憶中,隱隱約約是這樣。
可是現在,很可笑,當初那個嘲弄別人的孩童也會悲傷,或許,我長大了,懂得了什么是恐懼,什么是悲傷,也明白了那些可悲的主人公為什么會統統選擇去死。從懂事開始,我再也沒有觸碰過悲劇美的小說了,直到那天我莫名其妙地收到了這么一本書。
在書中,冉阿讓偷了好心收留他的主教的銀具,而主教卻并沒有責備他,只是鄭重地對他說了句:“冉阿讓,我的兄弟,您再也不是壞人了,我已洗凈了您的靈魂,把它獻在主的面前。”或許,是主教大人的信任和寬恕激起了冉阿讓改過自新的念頭;或許,是神圣的主饒恕了他之前犯的一切“罪惡”……其實,我們并不需要去觸發這些種.種猜測,換個角度思考,事實就是冉阿讓在那一刻做下了一個決定:做真正的自己,放下19年來對法國社會的憎恨與唾棄,重做那個19年前天真善良的自己。他的人生即將從頭開始,他的熱情也會重新燃燒!
《悲慘世界》這是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創造了一部法國現在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有力的刻畫了法國各個階級的生活,堅定地捍衛了人民有幸福、自由的生活權利。作者利用中心人物冉阿讓和流露街頭的女人芳汀的悲慘遭遇寫出來。
冉阿讓,當時那個被腐蝕的塵世摧毀了他,僅僅為了一塊面包和打碎一片玻璃,無辜地將他關在那冰冷無情的鐵欄里整整19年。這19年,讓他有了太多太多的變化,他不再年輕,他不再輕狂,他不再放縱,他不再擁有那本該尋歡作樂的年華……這19年,仿佛一個真實的夢魘,他拼死拼活地在死氣沉沉的牢中做工,圖什么?!只圖一條生命,僅僅只圖能夠活下來,19年的工,報酬只有一百零九個法郎十五個蘇,19年!一百零九個法郎十五個蘇!這是最長的時間最少的錢最苦的工!但為了這些小錢,他不得不頂著風雨,冒著嚴寒,或站在酷暑下沒日沒夜地做苦工,他時不時要想著自己是否還存在于這個世界。答案是:存在??赡穷w心呢?!它在哪里?!在19年前他入獄時就破碎了,僅僅剩下一個無用的空殼裝個樣子,好表示他的肉體還在。19年后,慈悲的主教大人再次喚回了它,挽回了他,那顆破碎的心重新組織,回歸,甚至比曾經更加堅不可摧,就像是一只迷路的羊羔在主人多次的呼喚下重拾方向,是什么將他的靈魂回歸軀體?!是愛。
芳汀,窮苦和現實逼迫她將自己最愛的珂賽特寄宿人家,她滿以為自己的女兒在德納第夫婦家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在自己為了珂賽特的生活費而苦苦打工時,她正和德納第夫婦的兩個女兒玩洋娃娃,哼著小曲兒,穿著漂漂亮亮的衣裳??墒鞘聦嵳媸侨绱嗣?!不!在芳汀受苦受難時,她那遠在異鄉的珂賽特又何嘗不是?!她受德納第一家欺負,遭他們的打,挨他們的罵。他們把珂賽特當牛做馬,一刻不停地讓她干活,在珂賽特的生活里,除了干活就是干活。芳汀每個月必須按時交給德納第夫婦生活費,這些錢越來越多,但珂賽特受的苦反而沒有因此減少。芳汀被蒙在鼓里了。甚至在最后,她不得不把她那引以為豪的金發和門牙賣了,從此,她不再照鏡子,她失去了做女人的一切權利,但她依然時不時會笑笑,因為在她的記憶中,她的珂賽特正快快樂樂地生活著。直到她死,也不會知道這件事。
冉阿讓和芳汀的悲慘遭遇讓我欲哭無淚。為他們,同時也為我自己。
曾幾何時,我們或許虛偽地在“朋友”面前露出笑容,可心里正想著快點擺脫那個煩人的家伙;曾幾何時,我們可能假意地對討厭的人低聲下氣,可思想正狠狠地惡罵著;曾幾何時,我們也許試著逃避那些真實的夢魘,將內心深處那個最脆弱的自己用一層層一層層的假笑包裹起來,淚,只在自己的被窩里流,好怕好怕別人看見自己流下那種叫“淚”的液體……
似乎,我們偽裝地很好,甚至可以說是天衣無縫。可是,又有誰知道,或許正當你露出偽裝成功后那種洋洋得意的笑容,遠處站著的某個人,早就把這一切看在眼底,并且在心底惡毒地諷刺著,咒罵著,詛咒著。可悲的是,那個人就是不阻止你偽裝下去,只是眼睜睜地看著你對偽裝上癮得無可自拔,他將這當做一種樂趣。直到你的偽裝所有人看破后,在他們的指指點點中,才恍然大悟。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你的形象在那群人中完全破滅了,完完全全地……
回顧《悲慘世界》里我最尊敬和喜愛的人物,就是米里哀主教。他的高尚和博愛讓我深受打動,也讓我對主教這個神圣的職位更加仰慕和欽佩。
米里哀先生是迪涅城的主教,當上這一職務時他人已老邁,他的身邊只有自己的妹妹巴蒂斯汀和女傭馬格洛太太兩個人。他的家庭早在革命中破產,作為主教,他每年只領取一千五百發廊的俸祿。
然而在任教期間,他常年將這些錢幾乎全用于慈善救助和捐款上:他將主教府主動讓給患者們住,自己搬到低矮狹窄的醫院里;他巡視到迪涅教區的每一個地方,鼓勵和撫慰鄉民,也將自己繁雜公務之余大部分的時間用于看望貧苦、患病和傷心的人身上;他的布告費、寬恕費總是取于富人給予窮人,自己寧愿節衣縮食、過清貧困難的日子的也從不中拿取一分一毫;他不顧及別人的議論和眼光,一心一意地做著主教該做的事,做正義的事。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好主教和充滿仁愛的正義者!
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
我再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愿他們能像純潔的天使一般保護人們慈悲為懷的心靈,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助人為樂的隊伍里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我們自己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幸運的是,通過這本書我懂得了悲傷,也明白了悲慘。
愿冉阿讓,芳汀在天之靈安息。
“阿——門——”
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篇5
是啊,一個人無論犯下多大的過錯,只要有一顆悔改的心,那無論你的身份多么卑微,你的靈魂已經得到了升華。在暑假里的一天,妹妹把一件褲子放在我頭上甩了之后,我和她大吵了一架,之后的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妹妹想和我和好的念頭越來越強。我在看了《悲慘世界》后,我一下子明白:只要有一顆悔改的心,過去的事又何必去斤斤計較呢!于是我主動向妹妹提出和好,妹妹大吃一驚,接著,她很真誠的向我道了歉。
請你記住,高尚一詞是不會挑人的,即使你的身份再卑微,就算你做出了多么低賤的事,只要你心地善良,或有一顆悔恨之心,靈魂才會得到升華,才能讓人對你豎起大拇指,你才配把高尚這個詞戴在身上。讓善良與悔恨在你心中有一席之地吧,只有這樣高尚才會一直陪伴著你,無論你原來是卑微、貧窮,還是低賤。
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篇6
今天,我一口氣讀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我的內心深處深有感觸。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杰作,書里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1815年10月的一個黃昏,一個剛剛刑滿釋放的苦役犯冉阿讓,化名馬德蘭,住在海濱蒙特勒市,在逐漸取得了本市市民的信任與尊重,并當上了本市的市長。與此同時,本市的窮市民芳汀把她的女兒珂賽特交給了內心兇殘的德納第夫婦后,趕回海濱蒙特勒市,到馬德蘭市長專為窮人創辦的工廠報名工作。一切似乎都景氣起來,可是后來冉阿讓再次被捕入獄,芳汀也死于肺病。冉阿讓逃獄后,把珂賽特接了回來,他們倆幸福地生活著,直到冉阿讓老死。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明白了:雖然當今社會腐敗現象嚴重,犯罪事件也很多,但是如果我們對罪犯寬容一點,也許就能鑄造出一個嶄新的靈魂,也許就能為共創和諧社會跨出一大步。雖然,這種方法不一定對所有人都有用,但我相信,只要所有人都行動起來,和諧社會就會遙遙在望。
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篇7
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里,卻總是埋怨命運的不公。我讀了《悲慘世界》以后才知道當時世界的悲慘,那主人公冉阿讓又能說什么呢?
冉阿讓是個窮人,因偷了一個面包就被關入監牢,期間越獄失敗四次,足足判了十六年。十六年啊,浪費了多少青春歲月,能做多少有意義的事,而換來的只是一個面包。出獄后卻常常招人排斥,連住宿的地方也找不到,僅僅因為冉阿讓犯有前科。最終有一位好心的主教收留了他,并送他了一套銀餐具和一對銀燭臺。當冉阿讓最需要幫助時,所有人都逃避了,單單只有一個人站了出來。甚至有時他的好意也往往遭到人們的誤解,不能被社會所接受。
難道窮人就不是人嗎?他們也有生命,自由的生活的權利。人窮志不窮,窮人只是沒有錢,但他們的志氣還在。
我不知道當時的社會是多么黑暗,如此下去會有更多的人輕視法律?!耙詯壑茞骸保┯械赖赂谢攀轻t治社會災難的良方。文中的卞福汝主教就是善良,純真的代言人,明知道冉阿讓犯有前科還讓他過夜,在偷東西被抓到后還送了他一對銀燭臺,一系列的舉動,真真切切的述說了主教的善良。
世界不是完美的,總有好人在發善,有壞人在作惡。但我們可以使好人多一些,讓他們去感化正在作惡的人。壞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愛心行動中。
愛的形式非常多,也十分簡單。扶一位老奶奶過馬路,撿起隨風飄動的塑料袋等一件小事,都是在散發著愛心。大家行動起來吧,伸出你雙手讓世界充滿愛!
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篇8
寒假時我有幸讀到了一部震驚文壇的著作——《悲慘世界》。作為浪漫主義的杰作,它又結合了現實主義,描繪了廣闊的生活畫面和共產黨人的革命斗爭,對資本主義道德和法律制度進行有力的批判。
故事發生在19世紀,修枝工冉阿讓因饑餓偷了一塊面包被判刑。刑滿后,又偷主教的銀器,受到感化而立志從善。后來做了很多善事且被選為市長,不久被警長沙威認出,為解救無辜者,主動自首而被捕。后逃走并贖出女工珂賽特,她長大后要與馬利尤斯結婚。冉阿讓于是親赴戰場找參加共和黨和黨起義的馬利尤斯,他放走沙威。沙威自盡,同時又救出馬利尤斯,成全他們婚事后死去。
作家雨果用史詩般的風格和藝術魅力揭露了資本主義奴役勞動人民的現實。然而,雨果相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也正是在這種觀念下,主人公從一個偷盜食物的工人成為了一個偉大的奉獻者。我想,可以這樣描述冉阿讓:他不是完美的,但他終于醒悟,他有自己的位置,有他存在的價值,他不僅有一顆不變的善良的心,不會因為遺憾而放棄生存。
如果他的生活是一條流光溢彩的河流,左岸是生存的壓力而致的一些不道德的行為,右岸是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那么,他也曾停錯了岸,靠在了左岸,但慶幸的是他的良知還未泯滅,右岸明亮的燈塔喚醒了他沉睡的良心, 最終他選擇了右岸,給自己的一生定位了一個善良的制高點。對未來的希冀燃燒了夢想,也因此而照亮了生命中那一片火紅的天空!
悲慘世界相關的電影觀后感篇9
《悲慘世界》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都寫出了主人公冉阿讓悲慘、曲折、離奇的人生;讓人無時無刻都投入到了書中感人、可悲或是令人氣憤的情節中。
這本書中寫到的每一個小細節,都讓人在感動中,明白到道理。我不得不說:“雨果是用心在寫好每一本書,他的每一本書都是傳世之作!”讀了這本書,我知道寫作并不是一件難事,最重要的是你寫作時投入了多少;你只有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寫作,才能收獲百分之百的驚喜,乃至成功。
我也暗暗下定決心:我也要像雨果那樣用心去寫作,也要讓后人記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