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觀后感
寫觀后感并像其他觀眾分享自己的想法,可以了解到其他人的想法和見解,從而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思路。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觀后感怎么寫才規范?下面給大家分享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觀后感篇1
一位偉大的教師,不一定要教出多么優秀的學生,不一定要使自己在課堂上無私奉獻,但一定是愛護自己學生的教師!
馬修就是一位偉大的教師,雖然最后被辭退,但他依然“偉大”!是他,把一個個頑皮的“壞”孩子變成了一個個唱著歌兒的小天使!馬修身上噴發著陽光氣息的老師,散發出愛的能量的老師。一次偶然,馬修發現這些孩子的“音樂夢”,馬修從而組建了一個“合唱團”,發現了這些孩子的音樂才華。他,就是“偉大”的教師。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位同樣偉大的教師。她,就是楊老師!9月30日的合唱比賽,我們六<4>班也參加了,我們是三等獎。但這個名次不能說楊老師指揮的不好,也不能說我們不努力排練。在這之前,楊老師和我們都在很努力地排練。一開始,楊老師說,看著歌詞必須要會唱,我看著詞還是不會唱,我擔心我不能回家了,但是楊老師讓我回家練。楊老師還是很呵護我們的。
無論是馬修還是楊老師,他們都是“偉大”教師!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觀后感篇2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很有感觸,也令我很感動。
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是一個專為問題兒童所建的學校,這個學校有調皮的孩子,但校長很殘忍,教師很冷酷,但是馬修卻很友好的來對待這些孩子,教他們音樂。當然,最后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馬修沒沒有遺憾的離開了這所學校。這部影片的感動之出事在于馬修對孩子的愛,他幫助他們免于懲罰,而用心去教育他們,讓他們在音樂中健康成長。
這部影片讓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天上的一顆星星,所以每個人都有發光的一面,就因為他們有自己獨自的特點,是無法代替的。讓我們相信自己的實力,努力吧。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觀后感篇3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1949年,馬修老師在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擔任音樂老師。生活在這所寄宿學校的孩子,就如生活在第十八層地獄。這里的學生,非常喜歡搞惡作劇,為此校長取消了他們的一切娛樂活動。馬修老師用音樂讓孩子們發生奇跡般的變化,讓外貌是天使,心腸是魔鬼的皮埃爾長大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音樂家。
馬修老師用愛的力量,讓孩子們懂得了感激,改變了冷酷的校長。
在我一、二年級時,教我們的音樂老師,是一個只知道嘲笑學生、懲罰學生的老師,她想讓我們班成為一個音樂表現突出的班級??墒撬蛔屛覀兌喑窃谒B珠炮似的“講解”之后,才讓我們放聲歌唱??赏堑人爸v解”完之后,一節課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所以我們班的音樂考試成績卻成為了全年級最差的一個班。
到了三年級,我們班換了一個音樂老師,她不會嘲笑學生,不會懲罰學生,而是用愛的力量來教育我們,教我們唱歌。每當同學在課堂上犯錯時,她會寬恕。上課時,有35分鐘拿來給我們唱,剩下的5分鐘會讓我們預習下節課的內容。我們的音樂課進步很快,同學們學會了很多好聽的歌曲,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妙。
如果一個老師,能用愛對學生,就像馬修老師那樣,對待學生,我相信,學生也不會搞惡作劇,會成為一個個懂禮貌、有教養、認真學習的好學生。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觀后感篇4
初次觀看《放牛班的春天》是在二00四年,也是這部電影剛剛上映的時候。今年酷暑的一天,我百無聊賴,于是,打開電腦重溫了這部十多年前的老電影。影片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回到故鄉料理母親后事而遇到老同學貝比諾,貝比諾送給他一本孩提時代的日記本,由這本日記他想到了曾經的音樂老師克萊蒙馬修以及與之有關的童年故事。
1949年的法國鄉村,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人們的物質條件比較落后,那是一座類似于收容所或者感化院形式的學校,馬修則是剛進學校的代課老師(這使我想到了自己當年剛開始代課時的樣子,滿腔熱情卻缺乏教學經驗),剛到那里他并沒有受人尊敬,他親眼目睹了學校管理階層以粗暴與武力對待戰亂之后的孩子們,面無表情、冷酷嚴肅的校長;對學生大聲咆哮,動不動就拳打腳踢的簫老師;對剛上任的馬修持輕蔑態度的朗老師以及猶如洪水猛獸般的學生們,所有的人都給他制造了層出不窮的惡作劇,還給學校蒙上了瘋人院般的陰影。但是,看似憨厚老實的馬修老師卻是沉靜鎮定的,他決定用音樂打開學生的心門,執著而堅毅。其實,放牛班的春天與放牛根本沒有關系,而是一群像牛一樣瘋狂有沖勁有叛逆性的孩子的人生軌跡轉變在自己生命的春天里,代表著那群孩子心靈的希望與重生。而馬修老師就是那位循循善誘的放牛人,用實際行動與無私的愛拯救了一群無可救藥的學生。雖然最終他被校方解雇,但他在影片中的高大上的表現,為我開辟了一條教育捷徑。
馬修老師是善良的,因為他在接受校長的任務時提出了三個條件:
第一、不體罰學生;
第二、讓他自己來處理犯錯的學生;
第三、不能透露犯事學生的姓名。
假如這三項條件擺在我的面前,也許我不一定能做到,有可能大部分老師也不能做到。當學生犯了錯,打架、罵人或者在班里無端生事,作為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可能會采取三部進行曲:
一、了解事情來龍去脈,不單單問犯錯的學生,還會詢問班上同學,直到水落石出為止;
二、事情明朗后通知家長了解或溝通;
三、針對該生所犯事件在班里進行通報,以絕后患。
如果攤上后果嚴重的事件,還會上報校領導,由領導進一步教育。到頭來,涉事學生只會像風箱里的老鼠那樣兩頭受氣,在學校被批評不說,回家后還有可能遭到家長毒打,對學生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而馬修老師卻不是這樣的:學生皮埃爾是個頑劣分子,生長在單親家庭,馬修出現之前,皮埃爾是班里的帶頭大王,每次犯錯都會被校長關禁閉,即使馬修接手班級后還是不例外。但是例外終究還是出現了的,皮埃爾的單身母親平時工作繁忙,也有一說是皮埃爾的母親不務正業,所以皮埃爾異常叛逆,她很少擠出時間來看兒子,在皮埃爾關禁閉那天,卻正好來了,馬修非但沒有把皮埃爾在校的種種劣跡抖落出來,更沒有將皮埃爾被關禁閉的事情告訴他母親,因為他不想令皮埃爾的母親傷心與失望,更堅信皮埃爾會學好的。最終,馬修成功了,不但用音樂解救了逆變中的孩子,還培養出了一個世界著名音樂家,也就是影片中的主角皮埃爾。
馬修老師是冷靜的,不意氣用事,學生在他背后大聲嚷嚷禿頭、編成各種各樣的歌嘲諷他,而他沒有沿著原來老師的老路走,揪耳朵、暴打或者關禁閉,而是一步一步引導直至扒出問題的根底,再不失時機的進行管教。這種機智的手段不管在哪個時代、對哪種學生、解決怎樣的問題,都是值得老師借鑒與運用的。
馬修老師也是有愛心的,影片中的每個人物都是活靈活現的,整個班級的學生沒有哪兩個性格是相同的。最可憐的就是貝比諾,一個二戰后的孤兒。因為孩子的天真,所以他始終認為父親會在星期六接他回家,每個星期六他都會駐足校門口等待,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重復了好久好久,他成了一個沉默孤僻的小孩,馬修的出現改變了他的命運。貝比諾是班里最小的學生,也因此而受到蠻橫同學的欺負,吃飯時常常遭受旁邊同學的訛詐,所以他只能有一頓沒一頓的無奈地餓著,幸好馬修老師及時發現了這一現象,解決了貝比諾的吃飯問題。貝比諾性格孤僻內向,不會唱歌,每次合唱練習時,馬修會把他帶在身邊,利用教學中的空余時間單獨輔導貝比諾。因為馬修的同情與關愛,小貝比諾才慢慢走出失去雙親的陰影。所以馬修老師離開時貝比諾義無反顧地跟著他,因為他知道只有馬修老師才能給予他父親般的關懷與教育。
不可否認,任何時代的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個體,那個時代的馬修老師更是偉大的,即便這個角色是導演虛構的,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們的教學中需要馬修那樣的的仁愛與寬容,五六十年前的法國能有人做到,我們的周圍肯定也會有更多人付諸實際。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觀后感篇5
星期天中午,電影頻道播了一本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因為曾在預告中看到過,感覺還不錯,于是完整地觀看了影片。
影片用倒敘的手法講了一個老師教育特殊兒童的故事。在一所感化院里,有許多行為偏執、叛逆頑劣的少年,院方的高壓政策激化了他們的逆反心理,經常發生嚴重的沖突。失意的音樂家馬修頂替不堪忍受的前任來代課,在深入了解孩子們的情況后,他采用正面、積極、激勵的教育方法逐漸取得了學生們的信任,并組建了合唱隊,用優美的音樂滋潤那些空虛的心靈。孩子們善良、天真的本性被逐漸激發出來,音樂方面的天賦也得到挖掘,其中一位成年后成了著名的音樂家。而馬修卻始終平凡地生活著。
整部影片的基調很平靜,但我卻被震撼了。當影片中響起孩子們圣潔、純凈的和聲,曾經頑劣的眼神里滿是專注與柔情,我的眼睛濕潤了。
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為他了解這些孩子的心理,知道他們的需求。在長期的鄙視與壓制下,孩子們迫切渴望受人理解、被人尊重。而馬修的教育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人文關懷。馬修是個好老師,因為他的教育方法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當他替某人隱瞞錯誤并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當他不歧視差生反而分派適合他們的任務,當他為了安慰傷心的母親而善意撒謊時,無不在傳遞這樣一種理念:滿足需求、情感先導;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看完片子的整個下午,我的心情都不能平靜,經常地回想其中的片斷,回想身邊的孩子與老師,回想自己的教育。
教育的價值在哪里?教師的價值在哪里?這部影片給了我很好的回答。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觀后感篇6
在十一小長假里,我又把《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一遍。
這部片子主要講了學監馬修在來到“池塘之地”之后和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們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從這部電影中我可以深刻的感覺到馬修在來到“池塘之底”之后的那份艱辛和時時刻刻的忐忑不安。他在學校里組織了一個合唱團,讓與眾不同的孩子們發現了自己獨有的嗓音,并從中獲得興趣。之后他們又遇到了種種困難,但在學監馬修的帶領下,他們突破險阻,繼續為音樂奮斗著。最后,他們獲得了成功。
從這個故事中我可以感受到生活原來就是這樣:哪怕你處在一個不美好、不和諧的地方,但是只要你對身邊的一切充滿希望,并去努力改變他們,相信在不久后,你身邊的一切事物都會被你所感染,從而改變。就像馬修,他在“池塘之底”工作,就是為了改變那群可愛的孩子們,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的樂趣,從而從中受益。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觀后感篇7
上課時候尚老師很親切的問候所有的同學教師節快樂,我們是未來優秀的音樂教師。 第一節課,一改常規的老師講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事項,我們一起看了這樣一部電影。
看完后幾天 ,電影里的音樂以及故事一直在心里來回的縈繞, 在孩子們幾乎灰色 沒有希望,充斥混亂暴躁。校長老師刻板乏味條,謾罵和體罰是師生之間唯一的交流 。通過暴力手段想制服學生。然而這些孩子在馬修老師到來之后的命運改變,是不可想象的。有愛,我們都能感覺到。孩子們開始唱歌的時候,我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毛孔都張開了。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很久沒有聽到如此動人的聲音了,天籟之音完美的闡釋孩子們現在的心境與改變。 不再打架、不再搞惡作劇。因為心里有了善,有了感恩,有了愛和希望。馬修老師的力量是巨大的,他或許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到來會給孩子們帶來什么樣子的變化,沒有想過升級 ,只是想從心里最深處來保護,呵護這些孩子。只是因為他們還是孩子。
當愛的力量遇到音樂時候,這些孩子美妙的歌聲從窗戶飛出時,傳到每位的心底,這些孩子從心底表達的感情,是以前任何時候 沒有表達過的。
這張照片中馬修憨厚可掬的神態,眼睛里流淌的溫情,和孩子們一張張快樂的笑臉,心里那種暖意,不禁忍不住淚流滿面,故事的構架和音樂把我們的靈魂抽走,當馬修教師被迫離開時后漫天的紙飛機時候i,我回頭看了班級的同學,好多都在流眼淚。 馬修老師最喜歡的小兒子,在最后跟他走時候,我的心理特別的舒坦,就像自己有了孩子,可以去照顧他一樣。
電影是一個造夢機器,是我們在現實繁雜的社會中獲得某種力量和解放,在前行的道路上得到慰籍。 愛永遠不會被忘記,而寬容,理解又是一位合格教師的必要素質。當我們充滿愛的力量躬身前行時,我們會擁有某種力量,在愛中繼續著我們的道路,用音樂來凈化我們以及孩子的靈魂。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的觀后感篇8
池塘之底
翻開你們的面容
閃耀的笑臉里
埋藏著童話般的故事
不是遺忘了的
那雙關于天使的翅膀
不是世俗的
那涂鴉的夸張的妝容
池塘之底
邂逅你們的歌聲里
是小小宇宙里
爆發的時代
私奔
你們的夢想
走進放牛班的春天,走進池塘之底,那一群孩子就這么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走進了我的生活。一部小小的影片,不關乎很多的商業因素,沒有愛情的渲染,但是就是一種淳樸,一種關于寬容、關乎夢想的。一群被世人厭惡的孩子,遇到一個天使一般的老師,從此他們的故事里有了更多的浪花。而那一群孩子,哪怕有一刻成了別人眼中的惡魔,在馬老師的眼中便成了最美的天使。瞭望他們人生未來的路,被人遺忘的他們,終于有人愿意為他們伸出援手,音樂給了他們自由的靈魂,引領他們走向了更加美好的未來。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部純純的影片。
影片一開始,有一扇鐵門,鐵門內站著一個小孩,他是那么的懵懂,他是那么的純凈,父母過世了,他卻依舊愿意等待著他們,因為他人小,但是他的心里希望充滿希望。希望在這么一群孩子眼中,但是絕望的眼神在校長眼里,在那些終究無法走進他們內心的人的眼里,他們呆在了池塘之底。馬修見到的是一群調皮搗蛋的孩子,惡作劇的他們讓學監進了醫院。他像每一個新來的老師一樣對即將接任的孩子們充滿信心,他覺得沒有什么無法改變。是馬修老師的信任、寬容、堅持、激情、愛心讓孩子們最終能夠放飛自己的心靈,找到生活的希望。
在這部影片中我最想談談的便是關于教育的問題。
這群孩子從來都不會被校長肯定,哪怕他們做到了很好,校長也會弄覺得他們已經無法拯救。在這部電影中,學校用“行動-反應”式的懲戒方式去禁錮他們。這是一種缺乏人性關懷的教育體制,孩子們用他們更進一步的叛逆、調皮、孤僻來回應這種懲罰。對于問題學生校長始終是覺得唯有通過嚴懲才可以維護紀律,其實這是一種以暴制暴的行為。在我們現代的學校管理方式中,這也是一個問題,我們很多的老師或者家長也覺得以暴制暴是最好的方式,而不愿意走進他們的內心,不愿意去發掘他們??墒敲恳粋€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們帶著天使的光環而來,只要我們愿意走近他們,他們是可以走到最后的。校長沒有做到這一些,可馬修老師做到了。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可以感化他們的。他替孩子們承擔責任;對孩子們對他的惡作劇放在自己心里;他保護著他們,不讓他們被懲罰;他在考試時給他們打手勢;他在宿舍陪著他們睡覺;他讓惡作劇的孩子去照顧傷者,他保守著他們的秘密,他愿意去和他們溝通,愿意去對他們充滿希望。讓師生關系那么融洽,讓他的課堂那么的吸引人。寬容是他對待過失的態度,一次次的努力為他和孩子們找回尊嚴,也實現了夢想。其實過失本身也并非當事人有意的造成,一次善意的謊言,或許就此挽救了一顆沉淪的心。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每一個孩子們都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也許他們被稱為“問題孩子”,可是他們的問題只在于他們的叛逆超過了周圍人的忍受,他們不是朽木,可他們曾被親人拋棄在思想的荒野。在學校大門被鎖上,當禁足室大門被鎖上。他們就這樣被放棄了??墒撬麄兊墓饷⑹冀K是無法遮掩的,馬修拯救了他們,發現了他們的閃光點,用音樂洗滌著他們的心靈。當指揮棒揮揚,你聽到了來自孩子們最美的聲音,他們的純凈感染著所有的人,連校長也忍不住玩起了紙飛機,他是不愿意去走進他們,盡管他們真正的感染了他。那群可愛的孩子在音樂里閃耀的光彩是那么的無法遮擋。他們的眼神里充滿著希望,那是自己給自己的,音樂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是那么地不一樣,讓他們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是焦點,自己不是問題孩子,而是充滿了希望的未來。
馬修老師,永遠用他的敏銳的心靈觀察著孩子們。孤獨存在于每個孩子的心中,渴望被人關注卻被遺忘在角落里,盡力的表現卻始終無人理睬。最終疲憊地放棄。選擇以放任不羈吸引他人的目光。不羈其實并非放任者的初衷。知道孩子們犯錯后的恐懼,讓孩子去守著受傷的老師,帶他去認識錯誤,而不是在禁足室里去厭惡世俗;用委婉而不失孩子面子的方式讓其加入音樂組合;運用冷漠孩子的方式最后給他表現機會重拾信心......馬修老師寬恕孩子們的過去,放飛他們的夢想,如此簡單而又充滿意義的舉動。在馬修老師博大心靈的指引下,孩子們走出陰霾,放飛的歌感染著每個人,甚至是魔鬼般的校長。
困難是人生的必修課,微笑著去面對。不要忘記了你最初的出發點是什么,因為在最初的地方總是有著夢想的指南針帶領你走向你明媚的明天。馬修老師也許沒有大的成就,卻挽救了60顆無助的心。夢想的實現有時并不只體現在自己的身上,用夢想帶來光明也是一種成就。馬修老師用他自己對夢想的執著,帶領著孩子們的紙飛機走向更遠的路途,因為夢想,他可以燦爛的微笑。因為夢想,孩子們不再只是池塘之底,最終迎來了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的行為讓我對即將要選擇的教師之路充滿了指示意義,因為他讓我們知道,孩子們的春天,一個也不能少。
結尾,馬修老師帶走了小豆丁,而那郁郁蔥蔥的綠色便代表了無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