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你的名字觀后感
要寫好作文就要確定中心,寫出深意。我們要著于挖掘所寫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反復思考,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電影你的名字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電影你的名字觀后感1
在今年夏天各種意義上意味著平成時代終結的新聞接連不斷的出現,而在動畫界也能感到后吉卜力時代的到來。這次《你的名字。》從故事內容方面來講與吉卜力和細田守的studio 地圖的作品相似,男女老少都適宜,特別是這部作品得到了十幾歲二十幾歲年輕觀眾特別是年輕女性觀眾的支持,看到《你的名字。》這部作品現在的人氣,作為一個從 2000 年后就一直追著新海誠作品看的奔三者感慨頗深
新海誠的動畫作品一定是有兩個關鍵詞構成,一個是世界系,另一個是美少女游戲,關于這兩個關鍵詞的關系,一定要考慮到 2000 年后也就是 00 年代御宅文化的本質。在對新海誠作為一名動畫制作者的獨創性產生新的理解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新海誠擁有在一個固定的時代(2000 年后)制作出與傳統御宅內容固有領域有所交錯的異常才能,新海誠并沒有繼承從吉卜力到押井守再到庵野秀明的戰后日本動畫的法統和財產,可以說新海誠是日本動畫行業的一個異類,從結果來看《你的名字。》這次是歷史性的大熱,另一方面也是成為了日本戰后動畫史的一次分水嶺,對于新海誠的職業生涯來說也是一個轉折點
首先為不太了解當時情況的年輕讀者,簡單的說明當時的情況。新海誠的成名作是其自主制作的第二部動畫《星之聲》,在今天的動畫行業這部作品的評價主要是以下兩點,這是一部幾乎完全由新海誠自制的動畫,而且動畫的高質量讓這部動畫成為了新時代數字作畫動畫金字塔尖的作品,另一點就是這是一部‘世界系’代表作。所謂的‘世界系’指的是從 2000 年到 2005 年左右在動畫、漫畫、游戲、輕小說這些御宅內容產品中固有的故事類型,世界系故事指的是以故事的主人公(我)與喜歡的女主角(你)的關系為中心的小小日常關系性問題,與世界末日、世界毀滅之類的抽象非日常巨大問題之間產生了直接聯系。
直接繼承了對現代日本亞文化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的神作 EVA 的故事類型和想象力的世界系作品,當時受到了從青少年到 30 歲左右男性御宅也就是失落的一代的強力支持。回顧一下新海誠的早期作品《星之聲》、《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都是世界系的代表性作品。在世界系于失落的一代阿宅流行的同時,美少女游戲也在失落的一代御宅群體中流行。
美少女游戲,就是讓玩家代入到游戲男主的視角當中,享受與游戲中的美少女角色進行帶有分歧選項的戀愛故事。美少女游戲中經常會有一些色色的場景和劇情出現,從 90 年代到 2005 年做魚美少女游戲都是獨自發展,這些美少女游戲也被成為 galgame 或者是黃油,但美少女游戲獨特的故事表現和游戲系統逐漸受到關注,從 2000 年后美少女游戲就開始廣泛影響亞文化
例如暢銷輕小說作家西尾維新等知名創作者都公開表示自己受到了美少女游戲很大的影響,日本也有很多關于美少女游戲進行嚴肅討論的書籍和學者,從美少女游戲創作者中還誕生出了后來一大批日本人氣 ACG 作品的創作者,像是 Fate 系列的奈須蘑菇,寒蟬系列的龍騎士 07還有虛淵玄、麻枝準等等。正是因為美少女游戲本身的悶聲發大財特點,才讓美少女游戲領域誕生了具有突出才能的人才,也成為了日本流行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像麻枝準的 AIR,以及后來的部分催淚大作美少女游戲也被看作是世界系作品。這就是新海誠當年出道時的日本御宅文化狀態
新海誠的出道就是在世界系和美少女游戲大熱的時代,新海誠初期的作品也被評價為世界系的代表作,實際上在《你的名字。》訪談中新海誠稱曾經自己的作品主要觀眾是 20 多歲 30 多歲的男性,而新海誠本人也算是一位從美少女游戲領域走出來的動畫創作者
眾所周知的是新海誠大學畢業后進入了游戲公司 falcom 工作,剛開始新海誠為黃油廠牌 minori 的《Wind -a breath of heart-》和《はるのあしおと》 18 禁游戲制作 OP 動畫,新海誠也為《美少女游戲的臨界點》同人游戲評論集畫過 AIR 的同人封面,順便在這本同人評論集中虛淵玄也有登場。新海誠對于自己過去曾經參與美少女游戲制作的歷史相較于其他成名后的創作者還是比較開放的。在《星之聲》公開時新海誠就說過自己目前為止制作的 CG 動畫,制作方法和 galgame OP 完全一樣,從起源的角度考慮 CG 是源于 galgame。
無論如何新海誠原本就不僅僅是一個動畫人,還是一個 2000 時代的游戲人而且還是從 R18 游戲開始活動的創作者,這和他的前輩東映動畫出身的宮崎駿、細田守以及高端御宅出身的庵野秀明在立場上有著決定性的不同。
看完《你的名字。》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部出身自世界系作品和美少女游戲自覺的回歸」同時還覺得「從今以后時代將會迅速順利的改變」
《你的名字。》從故事構造和影像表現方面本身就是極有美少女游戲特征的作品,這點在電影開頭的場景就能顯現出來。《你的名字。》是一部關于居住在鄉村的高中少女宮水三葉和在都市居住的男高中生立花瀧穿越時空在夢中交換身體的奇妙愛情故事,在時間和空間上都遠在他方的男女主角,在夢中會逐漸意識到自己身體被交換,但是等從夢中醒來時關于夢中的記憶也就是交換身體的記憶就會消失。
《你的名字。》電影開場就是描寫意識到自己進入三葉身體的瀧,在二樓的房間朝陽射進窗戶,睡眼朦朧的瀧(三葉的身體)睜眼一看發現自己睡衣下鼓鼓的完全不適應,然后動畫的視角就變成了瀧向下一看發現自己居然有了女性的乳房,之后都是關于發現自己身體變成一個女生身體后的瀧所引發的一系列的小風波。而之后畫面就變成了穿著制服的三葉很自然的走下樓和祖母與妹妹吃早飯,這一段連續的畫面會讓觀眾一開始產生誤解,直到妹妹說昨天姐姐太奇怪了,觀眾才明白現在看到的三葉是喪失了交換身體記憶回到自己原本身體的三葉。開頭的這一段場景極具代表性,《你的名字。》所有場景都是以三葉或者瀧任何一人的視角進行展開,也就是畫面構筑在主觀性視角之上。這與作品完全以第三人稱客觀視角展開的高畑勛動畫產生了明顯的對比。
《你的名字。》故事中三葉與瀧交換身體和記憶喪失有著密切的關系,很多評論家都認為失憶是動畫這種媒體形式特有的一種內容符號,但我覺得具體到《你的名字。》來說這里的失憶更像是美少女游戲的故事系統。
之前說過美少女游戲、乙女游戲這樣的小說游戲的構造就是以玩家的主觀視角出發,玩家就是通過在不同角色的戀愛路線選項中進行選擇來享受游戲,攻略成功就會有 True End 失敗就會有 Bad End,在這個過程當中玩家可以無限次的在線性故事中重來,實際上無論什么時候都可以 Save & Load 重來本身就是是游戲特有的非線性構造。
而當玩家和角色的視角在構造上分離,產生了多個世界線并在這些世界線中往復循環的故事表現被稱之為游戲現實主義,在 2000 年后無論是日本國內還是國外這種游戲現實主義十分流行,具體到御宅內容的話,例如《明日邊緣》,《涼宮春日的憂郁》,《穿越時空的少女》,《魔法少女小圓》。與此同時類似游戲中的讀檔重來的失憶類題材作品也增多,例如在《你的名字。》中主人公為了讓記住交換身體這件事,在交換身體時都在對方的身體上寫上了文字來傳達信息,這個橋段就會讓人想到電影《記憶碎片》。
這類「記憶喪失」的情節在《你的名字。》中還有很多,例如三葉的老家宮水神社舉辦的豊穣祭上跳的舞,由于過去發生過火災讓這個舞蹈已經失傳了,現在只殘留了一個形式。在后半段的劇情高潮中三葉重新扎上紅色的發箍,那個造型那個服裝,以我這一代的御宅來看怎么看都會想到涼宮春日,也許這也是對涼宮系列的致敬。
《你的名字。》的故事實際上可以看成是為了避免 Bad End 讀檔重來 N 次最后成功的進入了男女主角再會的 True End galgame。《你的名字。》的游戲性構造和巖井俊二導演的作品是共通的,例如 1993 年的《煙花》,2004 年的《花與愛麗絲》等作品都有美少女游戲的故事構造和類似的主題。同時巖井俊二和新海誠都擅長運用逆光的纖細畫面表現手法,二人一個是從音樂視頻一個是從電腦游戲分別跨界到電影和動畫行業,二人的共通點有很多。
總之《你的名字。》源于新海誠在 2000 年后的美少女游戲基礎上的想象力。高空飛來的巨大彗星,雖然感情親密但物理上相距甚遠的少男少女,命運被撕裂的他們為了拯救世界危機不斷努力成長,這就是《你的名字。》的故事,這與新海誠前幾年的《追星的孩子》,《言葉之庭》明顯不同。《你的名字。》明顯就是回歸到「世界系」的作品,也是新海誠回歸到自己創作的原點
這次《你的'名字。》造成的空前社會現象很有意思,曾經以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男性觀眾作為核心受眾,從做美少女游戲 OP 畫面出發的新海誠,這次的作品卻是以不知道何謂美少女游戲何謂世界系作品的十幾歲少女觀眾作為核心受眾,目前為止這部劇場版票房成績毫無疑問的十分成功,一位曾經面向核心御宅從小眾內容出發的創作者,回歸原點的作品卻一下從小眾內容升華到國民動畫。
實際上新海誠并沒有明確想把《你的名字。》做成吉卜力和細田守式的國民動畫,也沒明確要做成合家歡動畫。雖然過去受到年輕男性觀眾的作品很多都是世界系題材,但是這次《你的名字。》表面上是世界系作品,但卻也與世界系題材作品有不同。
《你的名字。》男主角瀧和此前新海誠的世界系題材動畫男主,像《云之彼端》的浩紀,《秒速五厘米》的貴樹有著明顯的不同,此前的男主多少有些廢柴,但是瀧則是變為了一個現充型角色,實際上近幾年這種男主從廢柴型變為現充型的現象在御宅消費內容中很常見,從秒五不受歡迎的男主貴樹變為了《你的名字。》中的現充男主瀧,這種轉變和舊版 EVA 中的真嗣到新劇場版破中的真嗣角色轉變相契合。因此《你的名字。》雖然劇情上是世界系題材作品,但也和過去的世界系作品產生了區別。無論如何新海誠通過積累這樣很細微的變化,證明即使不是做合家歡題材也依舊可以成為國民級動畫,因此《你的名字。》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
《你的名字。》和 1984 年宮崎駿的《風之谷》 1996 年庵野秀明的 EVA 一樣確實改變了日本動畫的發展歷史,但與其說這部動畫和新海誠繼承延續之前的日本動畫發展史,不如說是新海誠決定性的終結了上一段歷史開啟了自己的時代和歷史,被視為異類的新海誠,現在則是做出了一部在鬼斧神工的作品,恐怕新海誠將會開創一段屬于自己的全新的日本動畫歷史。
電影你的名字觀后感2
如果說《你的名字》是講述一個關于緣分的故事,那么《天氣之子》則可以看做導演新海誠對自己初戀的一次盛裝緬懷。
依然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少男少女一見如故、怦然心動,只不過,和《你的名字》相比,新海誠這次給了兩位主角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可以在銀幕前轟轟烈烈的痛快愛一回。
少年帆高厭倦了一成不變的家庭和成長環境,獨自一人來到東京這個大城市闖蕩。
然而,東京遠沒有想象中那般美好,經歷了沒錢、無家可歸的困境后,帆高終于被須賀收留,在他的事務所干點零活。
一次偶然的機會,帆高遇見了同樣生活艱難的少女陽菜,從此,二人的人生軌跡開始改寫。
和帆高的平凡不同,陽菜是上天選擇的晴女。她有一個特殊能力,只要祈禱,局部區域就可以短時間變成晴天。
于是,她逐漸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女神,而陽菜也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享受著這種快樂。自從母親離她而去后,獨自帶著弟弟謀生的她,已經很久沒有體會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
如果說帆高給了他第一次認識自己的機會,那么晴女的身份則讓她徹底明白了自己活著的意義。
電影你的名字觀后感3
《你的名字》日文原名是“君の名は”,雖然是字面意思的直譯,但更準確的意思,應該是“你叫什么名字?”,是的,就是這么一句簡單到不行的疑問句,卻成為了整部電影的主軸。
導演新海誠在接受采訪時說,他創作這部電影時的一個情感動力是2011年日本發生的3.11大地震,那場天災讓他感受到人生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和未知。
面對這份未知,新海誠給出的辦法是:說出來!對,喜歡上一個人時,就大膽問:你叫什么名字?我喜歡你!我想,這并不同于西方教育語境之下的強調個人主義的主動表達,而是更具有東方人思維特征的一種不舍:我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因此我珍惜眼前的一切!
這種不舍,當然不止愛情,它對親情、友情都是適用的,正因為我們珍視這些感情,所以我們不能混混沌沌地讓它們平白無故地消逝不見。很多人說看了這部電影之后會想結婚,但今天也看到有人在看了電影之后想分手,但換個角度看,這些情緒或許都是發自內心的,即便就一剎那而已。
周末了,不論你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甚至一群人去看這部電影,我都建議你跟著這部電影一起“呼吸”,一同追尋內心的那份不舍。
電影你的名字觀后感4
《你的名字》,猶如一股清新的泉水,緩緩地流入我的內心深處,不停地洗滌著我麻木多時的靈魂和心靈。
本文描述了兩個不同時代的少男少女因彗星的出現,交換了彼此的身份,他們曾嘗試著做對方不敢做的事情,從而改變自己,改寫了未來和過去,他們用日記交流的方式,慢慢了解,慢慢熟悉,通過時空的穿越,改變了命運。但他們忘記了對方的名字,記憶也逐漸模糊。三年后,在要擦肩而過的時候,男孩終于鼓足勇氣說:“我好像在哪里加過你”……
這是一個相遇分離,再度重逢的故事,導演運用了一種科幻的手法,演繹了一種隱喻的東西,從而給我們帶來許多回味。
人世間多彩的美景是真的,轉瞬即逝的殘酷是真的,但終究會在時光的深處被泯滅。對于堅守,多數人的選擇是淡忘和放棄。知道堅守所付出的代價是孤獨、迷茫、困惑、失落甚至折磨,所以大多數人喜歡相聚不分離。
《你的名字》是一部勵志電影,它告訴我們,人生要像瀧尋找三葉一樣,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要有恒心,人生貴在堅持,有了堅持,人生才會更加精彩,人們就會在逆境中尋找完美突破的方式,從而找到那一個完美的自己。
電影你的名字觀后感5
第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凡是重要的事情請一定要及時再及時、反復再反復記錄,不要認為自己的記性有多好。重要的事情說多少遍都沒用。這也是動漫當中實在無力吐槽的一點。
好吧,我再承認,我不解風情,不懂浪漫,不懂欣賞。可是這劇情需要的意圖也太明顯了吧。硬生生將你帶入那個場景,告訴你,你就是不記得那個人的名字了。唉。
第二:女配角一定不能漂亮,絕對不能漂亮,一定的'一定絕對的絕對不能漂亮。動漫當中出現的一個人物,奧寺前輩。果然女配角比女主角漂亮,這就一定是青春言情劇的套路。而且確實相當吸引眼球,完美形象唄。至于一個小細節,故事最后奧寺前輩手上的戒指,和男主角死黨手上的戒指,總是有種就是想要你往兩個人應該是結合在一起的方面去想。哎。
第三:莫名其妙網上看見一個點,說是男主在寫給女主手上的名字,為什么不是男主的名字,而是那啥。因為正面去看,是男主的名字,然后調轉180°反過來看,就是幾個字。我還以為新海誠還有這么變態感人的點,結果一查,YY罷了。只不過是另一個感人的梗罷了。
假設你們互相曖昧,但彼此并不知道對方名字,相約不說出來而是寫在對方手心。寫那三個字總比寫名字直截了當浪漫得多吧。而更加不解風情的在于,在咨詢朋友之后得知,更有可能男主不寫名字的原因在于,日文里那個名字短時間內還真沒辦法寫好。所以咯,攤手狀。
當然了,要強行解釋為,為了給整部動漫主題“你的名字”作點睛之筆,我也認了。
第四:男女主角,你認真去想,他們其實是姐弟戀。正所謂女大三抱金磚。我給大神長跪不起。這雞湯得趁熱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