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無問西東觀后感
《無問西東》正是由心而發地用一種致敬的姿態,解構一所百年名校的精神傳承,為觀眾交出了一篇與眾不同的“命題作文”。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看完電影無問西東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看完電影無問西東觀后感1
這部電影以四個故事,倒敘的方式,串起了百年來銜接演繹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每個人對青春的書寫方式,這部電影有三句話一直讓我記憶猶新,一句是“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一句是“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還有一句是“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不是真實”。
但就情節設計來講,我覺得這部電影的設計沒有我預料中的那么好,每個故事有長有短,有重有輕也無可厚非,但是王力宏飾的沈光耀占大量片段表達的東西我只是看到了那個年代對貧窮人民的同情,其他的我真的沒有看出來表達的是什么,只是一個什么都精通的富家子弟背著家人去當空軍,為了戰友殉難的戰場上,我看不到所謂的想表達青春的東西,中心思想不太明確,不知道想給觀眾表達的是什么;還有章子怡飾主角那段,不知道她的許老師以及他的媳婦為了引出主角被眾人唾罵的情節之后,他們的夫妻關系讓人很疑惑總覺得沒表達清楚什么;張震飾的張果果表達的是在現如今的爾虞我詐的職場上,最終發現了比贏更重要的選擇,但是情節演的讓人尷尬癥都犯了,可能故事時間太短,有些東西表達的太倉促;整個電影總讓人覺得故事很散,以至于看到一半我就有點坐不住了,曾一度認為張果果陳鵬沈光耀是不同時間段的一個人,況且讓我感覺每個故事都有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但是單就一整部電影來說,沒有讓觀眾找到這部電影的主線,也沒有很明朗的表達出讓觀眾一下子都能記住的中心思想。不過細想每個故事,還是能得到我們每個人對青春的迷茫時而去跟從內心選擇的勇氣,每個演員的演技都十分在線,將每個人物表達的張弛有度,更能將觀眾帶到所處的每個年代。
總體來說,《無問西東》還是一部好的電影,對比思考下自己的迷茫青春,或許讓自己多了份選擇的勇氣,至少我會學著跟從內心。
看完電影無問西東觀后感2
最近流感病毒肆虐,我不幸中招,只好停學在家休養。在家無聊,看到媽媽案頭有一本《南渡北歸》,便饒有興致地看了起來。媽媽見我對民國時期的那些大家很是仰慕,便給我下載了為紀念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而拍攝的電影《無問西東》,并陪我一起觀看。這部電影令我深深震撼,也讓我對社會、對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電影以穿插的形式環環相扣,講述了不同年代發生在清華大學的動人故事。20年代的清華學子吳嶺瀾,文科出色,理科偏弱,卻隨大流學理科以期實科興國。但他內心分外糾結,文科是他的天賦所在和心中所愛,學習實科卻是外界裹挾的選擇,該何去何從?迷惘、掙扎,難以選擇。在校長梅貽琦的耐心開導下,在文壇巨匠泰戈爾的引導下,他仿佛醍醐灌頂,一下子明白了:做人做事應遵從本心,無論外界如何左右,應堅信自己的珍貴,不忘初心,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吳嶺瀾從而改習文科,終成一代文史大家。這個故事啟示我,永遠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
30年代,由于日軍侵華,清華、北大、南開南下昆明組建西南聯大。國難當頭,民不聊生,富家子弟沈光耀放棄祖宗蔭蔽,毅然投筆從戎,瞞著父母偷偷報名參軍。在一次與日軍的交戰中,駕駛戰斗機沖向敵人的軍艦,與敵人同歸于盡。沈光耀家族三代五將,即使在戰亂時期,也能確保身家無虞。但沈光耀在西南聯大學到的是:青春不是麻木的踏實,戰亂年代,尤其需要年輕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哪怕曇花一現,哪怕只是像煙花一樣瞬間絢爛,也要無畏無懼地綻放。
這部電影里有些內容我雖然并不能理解得非常透徹,但看過后卻覺得熱血沸騰。媽媽便推薦我看《西南聯大行思錄》,這樣會對20—30年代清華和西南聯大的歷史有更深刻的理解。無問西東,只問初心;無問西東,只問深情;無問西東,只問敢勇;無問西東,只問盛放;無問西東,只問真實。看過這部電影,從此對清華心生向往,內心埋下了一個小小心愿。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孜孜以求,鍥而不舍,但愿若干年后美夢成真。
看完電影無問西東觀后感3
電影《無問西東》里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了解了你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回答是。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四個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幾位年輕人的迷惘,夢想和從現代社會一直到抗日戰爭時期他們所作出的選擇,他們在最美好的年紀迎來了最殘酷的考驗。它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一輩子很短,人活這一輩子,不應該被各種框框架架而束縛,應該遵循本心,為自己而活。
而我映象最深的便是電影中的沈光耀,他是世家子弟,考上了飛行員,聽說他想要當兵,媽媽不遠千里來阻止:“你一生要追求的功名利祿,沒有什么是你祖上沒經歷過的,那些只不過是人生的幻光”。說完這句,便淚流滿面。但在經歷了空襲,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后,他仍然不顧父母反對,義無反顧的選擇了去當兵,在開飛機的時候偷偷地給小孩子們投放食物吃,孩子們狼吞虎咽,熱情的稱呼他為“晃晃叔叔”,而飛機上的沈光耀看著這一幕,很開心的笑了。但他最終在鄂西會戰中犧牲,為國捐軀。當媽媽翻開他遺留下來的筆記本,看到一張圖片旁邊寫著“媽媽,對不起”時,那一刻,媽媽的淚水如江河般決堤而下。而這個片段還有一個特別令我感動的地方,就是他在飛機上墜落的那幾秒鐘,面帶微笑的說了兩個字:回家。我想:家大概是所有在外求學的學子心底的歸宿吧!
有網友說,這是一部很尷尬的電影,因為有很多人看一半看不下去中途離場,也有些人堅持看到最后,紅了眼眶。而我想說,這部電影最獨特的地方就在于電影中的四個人都是相互有關聯的,如果你用心去看了,你會發現,這是一部很值得去看的電影。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有勇氣前來。俞敏洪老師的回答是:無論是否有勇氣,你都必須前來,因為這就是你的命運。我們不能決定世界怎么對待我們,唯一能決定的是自己的態度——我們對待這世界的態度,因為我們只能做自己的主人。最后,借助《無問西東》中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愿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看完電影無問西東觀后感4
周六休息,陪女兒觀看了影片《無問西東》。不料全程淚眼相伴,真是好久沒有看過如此直擊內心的好電影了。
整篇故事由四個小故事串起,相互交錯,整部電影一直被一種高尚的情懷所包圍,高于明哲保身、小資情感。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失的東西。
影片的幾個事件,我以前也都在報紙上、電視上看到過、聽說過:四胞胎出生被奶粉公司選中提供奶粉;文.革時期女學生為老師抱不平模仿別人的筆跡寫信;研究核武器的第九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被核輻射影響身體健康;富家子沈光耀違背家訓當空軍戰斗時犧牲;泰戈爾來清華演講。看似毫無關聯的幾個素材在編導的妙手之下,起承轉合被串聯起來:開著戰斗機送食物的沈光耀是第九研究院的陳朋口中的“晃晃”,現代人張果果的父母又是被問心有愧的李想所救……因果輪回,便是百年。
幾個故事在不同時間、不同時代中切換,但一代代所傳承的精神卻是不變的,在不同時代可能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在戰爭時代放棄優越生活投身戎馬的沈光耀、在文.革時代甘于堅守自己所愛的陳朋都在用不同的時代語言和行為,詮釋和演繹了“真實”。影片中一代代躬耕于自己領域的精英,抵御得住世俗的狂躁,專注于跟從自己內心做事的行為,一次次得使我感動得潸然淚下。
反觀我們現在的生活遠離戰爭、遠離饑餓,多了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學生和整個社會更看重的是分數和名校,那份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已經淡薄了很多。正如影片對白所說: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在當今浮躁的社會,保持真我難能可貴,在你迷茫之時,請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印象最深的是影片里的對白:
如果你往下掉,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
誰會是自己可以托底的人?當時就想到了親人、好友,我慶幸有可以托底的人,瞬間幸福感爆棚。我感恩有可愛的女兒承歡膝下、有年邁的雙親孝敬侍奉、有健康的身體工作生活、有交心的朋友訴誦傾聽。面對今后的人生路,我依然會心存善良,聽從內心,去做一些快樂的事,做那個自己想成為的人。
看完電影無問西東觀后感5
四個不同時代卻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對青春滿懷期待,也因為時代變革在矛盾與掙扎中一路前行,最終找尋到真實自我的故事。
電影講述民國、抗戰、解放初期和現代四個時代四代年輕人遭遇的青春變革,講述其中的選擇與思考。按時間順序最早的是民國時代陳楚生飾演的清華學子吳嶺瀾(為方便記住下文我就都以演員名做電影人物名了),糾結是否要在周圍人學習“實科”的大勢下回到自己內心喜歡又擅長的文科;在他學成之后在西南聯大做老師的抗戰時期,出生于廣東的富家子弟“王力宏”在他的課上受他啟發毅然遵從自己的內心踏上戰場做了一名飛行員,而接受到“王力宏”駕駛飛機投遞的物資的“黃曉明”在長大成人后同樣進入了清華校園,他暗戀著自己的好友“章子怡”,而章子怡則傾心立志要支援邊疆的“胡家華”。在一次為初中班主任出氣的事情中章被眾人所誤會,而眾人平日的不滿一股腦的爆發也使她的命運發生了改變,而一同犯事的胡則因怕前程被毀而不敢發聲,如愿去到邊疆的他在雪地救了另外一對情侶,這對情侶后來的孩子是現代公司中做公關推廣工作的“張震”,他在職場中成了上司爾虞我詐的犧牲品,而在對手暗示他交出上司的黑料和面對需要幫助的四胞胎家庭時,他糾結于是否該相信世界的真與善。
這就是電影所講的四段故事,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電影劇情中的分散。的確如此,在觀影的前半部分我需要努力理清思路才能跟得上這四個毫無共同點的故事(努力的原因是因為我去之前就想好了要寫這個推送),四段故事關聯得很牽強,而且其中導演也并沒有表達出共同的一個主題,直到電影已經過半,“陳楚生”故事中他的老師意味深長的一段話才讓電影開始靠近一個主題——年輕人要活得真實。陳的老師想讓他更通透地思考人生路,面對真實的自己;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需清醒地看清戰爭時代很難有安逸清閑的求學場所,章扮演的敏佳小公主則需拋掉虛榮面對自己并沒有和毛合過影的事實,張震所飾則需清楚世界本就艱難、善良只是選擇,而全部故事的主題全是通過張震最后在照顧四胞胎的屋子里所說的臺詞而升華——當你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就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要做什么,就不會再問西東。
這部電影很難稱得上是佳作,敘事上有些平淡無力,四段故事并沒有強烈的情緒共通,瑣碎的故事如章子怡的初中班主任的家庭糾葛筆墨重得有些莫名其妙,但要我打分,我是能給這部片子打上8分的高分的,其中大部分的功勞要給陳楚生與張震的這兩段故事。我很喜歡片中陳楚生的幾段出鏡,把少年時代關于人生關于理想的思考與迷茫展現得很真實,身上所帶的幾分書生的耿直與清秀讓我也看到了自己。片中他說很羨慕泰戈爾在清華講座時身邊幾位文學大家的氣定神閑,他相信這是對于人生、對于世事思考后的通透。是啊,年輕時我們總糾結如何才能過好這一生,糾結到懷疑自己這種思考是否有價值,而當你看到別人身上思想的力量時,我相信你就知道,課程上的學習只能教給你技能與方法,獨身處的思考才會讓你敢于面對真實的自己與世界,才會讓你發自內心地相信這個世界,擁有氣定神閑的平靜。
而張震這段故事則是整個電影最重要的部分,他對上司的一句“我和你們不一樣”也十分熱血地擊中了我,當世界變得充滿欺騙,當你的上司為怕避風險而借你提出劍走偏鋒的提案,提案順利則功勞歸他,而當最后提案慘敗時則讓你犧牲離職;當你連買一份餃子餡都被商販欺騙,一直幫扶的困難家庭對你也是過分依賴時,你是否還一如少年地選擇善良,是否耿直地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
耿直這個詞,現在真的難稱得上是一個夸人的詞,在你讀書多年一直以學校教誨你的善待他人去待人接物時,上司說你耿直,同事笑你耿直,父母讓你別太耿直。世道是很艱難,生活也很乏味,但活著不就為創造自己世界的美好么?我盡一份力,我選擇相信,也許沒讓整個世界變得更好,但這讓我看到的小世界更好,讓我更加愛自己,更有動力地活下去,這有何不可為?我相信待人真誠就能交到真朋友,我相信對待愛情不妥協能收獲幸福的婚姻,我相信堅持善良能讓我過得幸福。又快到了過年回家面對親人“關切詢問”的季節了,希望當這個世界再評價你“這孩子真耿直是不是讀書讀傻了”時,你能驕傲地說上一句:“對,我就是耿直,我和你們不一樣”。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艱難,愿我們在被打擊時永遠記得真實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