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國機長的電影觀后感
寫觀后感時可以對電影的某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也可以引用其他人的評價和觀點來支持自己的看法。怎樣寫看了中國機長的電影觀后感?這里提供看了中國機長的電影觀后感分享,供大家參考。
看了中國機長的電影觀后感篇1
國慶假期我和我的爸爸、媽媽、姐姐,一起去看中國機長。
到了電影院一看中國機長那個播放亭以經爆滿了。我們進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電影開始了首先介紹機長劉長建,他有個女兒。他說飛完了今天這一趟回來給她過生日,接著到機場吃飯休息一下,上飛機仔細檢查一下飛機確認沒問題了,然后讓游客上飛機,這一趟是成都飛往拉薩。沒想到飛到半跆,右邊的擋風玻璃破碎了,右邊的`駕駛員半個身體直接出去了,他有安全帶沒有整個人飛出去,沒想到半路又遇到了暴風雨和冰雹,機長以強力的技術把所有人都帶了出去。
以后我要向劉長建機長學習,要冷靜。
看了中國機長的電影觀后感篇2
剛看完點映,電影還是超出了預期,畢竟有劉偉強親自上陣,雖然還是有不可避免的煽情,但主情節上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危難的那一段,一直屏住呼吸,最后讓我記住了3U8633的機長劉傳健,記住了119名乘客安全降落!里面還有很多明星客串,也算是一個小驚喜吧,現在覺得,有時候明星也算是一種符號,能讓我們知道在電影里面這個角色的重要性,雖然鏡頭不多!
《中國機長》觀后感五
因為職業原因2刷了。民航宣傳片升級版+央視系列片升級版。前一個小時7分,部分情節交代干凈,可圈可點,后50分鐘3分。作為民航史上的一個壯舉,這個題材本身就很有看點,好好的把事說清楚片子就有7分了。但導演為了湊時長,人為為返航增加了許多障礙,同時由于人物設定呆板刻意(比如俗套地給女兒過生日,杜江和歐豪的低級撩妹,沒事兒找事兒的乘客),加上很多不相干畫面的干擾,后半部分劇情無比尷尬拖沓。我認為對英雄機組最大的尊重就是把故事講好,把人物刻畫好,比花3000萬造大飛機更有用。而擅長講故事刻畫人物的劉偉強這次卻丟失了靈魂,再加上全程配樂刻意渲染情緒,死里逃生的機組成員還是那么帥那么美那么鎮定,讓人難以信服。一次差點成為空難的極端事件,除了大片鏡頭,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在極端條件下人性合理的釋放,無論是善的還是惡的,生命因此才更加飽滿而倍加值得珍惜。如果有更多時間好好打磨,而不是趁熱度和特殊時機急于推向市場圈錢的話,這片子完全可以做好,題材可惜了。成為一個好導演太難,毀掉一個卻太容易了,懷念那個拍倪永孝的劉偉強。
看了中國機長的電影觀后感篇3
又逢一年一度的國慶“小長假”,各大影院的“排片表”紛紛上線了不少“吸睛”的影片。其中影片《中國機長》因改編自真實事件,已經在不少影迷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讓人期待該片上映后會給大家帶來驚喜。
《中國機長》講述的是去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的真實事件。機組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險情,他們臨危不亂、果斷采取應對之策,確保了機上119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對于為國履職、為民服務的年輕干部而言,亦可從《中國機長》身上汲取經驗啟示,在力促自身發展的“航線”上穩步前行。
精準確定,以細致的觀察力“領航”。3U8633航班面臨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座艙釋壓的突發情景,當時天氣惡劣,飛機幾近陷入烏云密布、雷電交加“攪拌器”中,機長劉長健依然能夠穩定心神,以細致的觀察力,在生死關頭果斷作出應對之策,硬是在云層中間的狹窄地帶闖出一線“生機”,也實現了“將全體乘客安全送回家”的諾言。年輕干部在處理和應對崗位上的復雜事務、在回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時,也需要同中國機長一樣,鎮定心神、善于觀察,方能有條不紊地應對工作中的突發事項,及時處理各類問題。
遵規守紀,以規定的踐行者“固本”。在突遇險情之前,從3U8633航班的副駕駛徐奕辰身上,多少能夠看到時下年輕人言行稍顯“浮夸”的影子。然而,在進入飛機駕駛艙之后,他就“秒”變“嚴肅臉”,完成起飛的“規定動作”時可謂一氣呵成、十分干練,對事關飛行的各項規章制度要求都爛熟于心,可見私下里也是下了不少功夫。對于年輕干部來說,日常行政事務工作雖然瑣碎而忙碌,但也不能忽視對一些規章制度的及時學習和深入掌握,不做虛頭巴腦的“花架子”,而要不斷夯實“基本功”,如此方能在從事崗位工作時更加游刃有余。
從容不迫,以鎮定的心理素質“立足”。3U8633作為高原航班,本身就“暗流洶涌”、問題叢生,由于高原地區氣象不定、情景復雜,且飛機置身于萬米高空之上處于完全“孤立無援”的狀態,一旦發生險情,就需要靠機長自身的掌控決策和全體機組人員的從容應對。在3U8633機組上,我們感受到了一股從容而向上的力量:機長劉長健本人有較好的心理素質,以“泰山壓于頂而不改色”的心態及時作出正確決策,機組乘務員以真情打動人心、安撫慰藉焦慮不安的乘客們,不讓局勢失控,方能讓大家一同安然渡過危機。年輕干部在崗位上也要鍛煉自我、磨練自身的好心態,以鎮定自若的心理素質在崗位上立足,即便遇到再棘手的問題,也能做到統籌“一盤棋”,走好每一步。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至急之事愈宜緩,處至大之事愈宜平,處疑難之際愈宜無意”,年輕干部也應有“中國機長”的范兒,做到精準確定,以細致的觀察力“領航”,遵規守紀,以規定的踐行者“固本”,從容不迫,以鎮定的心理素質“立足”,在崗位上用心用情、盡職履責,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為自身的成長之路規劃出一道最亮麗的“航線”。
看了中國機長的電影觀后感篇4
一場特別的萬米高空首映禮,給電影《中國機長》增添了新話題。影片是根據去年川航機組的英雄事跡改編,導演劉偉強受訪時表示觀眾此刻是知道事情“解決了”,那如何在保證電影真實性基礎上做合理藝術性改編,是考驗創作的一大難題。
讓觀眾認識到坐飛機“不是簡單的事”
身為影片導演,劉偉強有過《無間道》這樣的成功經驗,但拍攝《中國機長》經歷還是讓他感慨連連。首映禮上,當被問到讓一個已知結果的事情仍然保持緊張刺激的懸念感,他回答說:“沒錯,觀眾進電影院看片前就知道,最后的結果是“沒事了”,所有人已經很安全地下飛機了。所以我們在真實事件基礎上,做了藝術加工。比如飛機怎么開回去、在回去的路上要如何設置擋路的障礙,機長怎么想辦法去繞過障礙,障礙之后還會遇到什么……在成功備降以后,他們還要擔心很多很多問題,觀眾就會持續被情節吸引,會給觀眾一種‘過了一關又一關’的感覺。”
劉偉強說當初接受博納邀約擔任導演,確實是被這個故事的特殊性打動,因為工作關系他也是“空中飛人”,越深入了解越覺得《中國機長》故事背后的意義,“我是個常常坐飛機的人,但有很多東西我原來根本不知道的。比如,為什么飛機常常晚點,這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當看完電影之后,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因為飛機在天上飛,是要符合很多很復雜的條件。比如,會有很多工程人員去檢查飛機,確保飛機是健康的,才會放行。再比如,天氣條件要符合飛行條件,才可以放行。再有,乘客上飛機之后,空乘會播放安全須知,或者做安全示范,乘客們可能會完全不看。但是我覺得它是很有用的。假如飛機真的發生意外情況了,你就要懂得怎么配合乘務長、乘務員,他們真的受過很強的專業訓練。”
劉偉強說,觀眾看完電影后能意識到坐飛機去某個地方“不是個簡單的事情”,了解了民航體系的不簡單,就算是影片的貢獻了。
看了中國機長的電影觀后感篇5
9月20日,北京到重慶的川航航班上,來了一群高顏值的空乘人員,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等身著空乘制服亮相——原來《中國機長》的全體主創們正前往重慶舉行電影的首映禮。當天下午,導演劉偉強攜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雅玫、楊祺如、高戈等演員接受了媒體的采訪。張涵予角色的原型就是重慶籍英雄機長劉傳健,張涵予說他的性格其實和劉傳健有相似之處,“出演機長有壓力,當然劉傳健機長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拍攝中遇到問題我會馬上給他發微信溝通,他也經常來現場給我們指點。”
強風設備真實還原空中失壓
電影《中國機長》根據重慶英雄機長劉傳健及其英雄機組的真實事跡改變:去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失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英雄機組的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體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中國機長》將于9月30日正式上映。
這段空中驚險經歷,被導演劉偉強搬上了大銀幕。“從發生故障到成功降落的35分鐘,想要拍成一部電影,當然有一定的難度。”劉偉強透露,為了拍攝《中國機長》,團隊都在開拍前多次與機組人員交流,同時斥資近3000萬元,1:1制作了同型號的模擬機。為了還原空中風擋玻璃爆裂脫落造成的機艙失壓,劇組現場配備了高壓液態管和高強度風筒,可噴出接近8級風力,劉偉強笑稱張涵予拍戲的時候都不吃飯,“因為每天喝風都喝飽了,根本不想吃飯。”張涵予更是直言:“我拍過20__年戲,這樣大的風還真沒見過,這次的風真的是最恐怖的。”
雖然電影還未上映,但《中國機長》的高顏值空乘團隊已經多次在網絡刷屏,眾位主創也分享了自己參與拍攝的經歷。“我一開始是在新聞中看到這個事件消息的。”張涵予連用了兩個“非常非常”來表達自己的震撼:“非常非常震驚,也非常非常佩服,我自己就在想要是能拍成一部電影不錯。”張涵予說大概兩個月后他接到了邀請他出演機長的電影,“我立刻推掉了所有工作,就等著這部戲了,我想等電影上映后要讓全世界觀眾看看,我們中國人是怎么開飛機的。”
“第一次看到新聞,我覺得很震撼,這是一個奇跡,我覺得特別不可思議。”袁泉說自己是在出租車上聽到廣播說會拍《中國機長》這部電影,“沒想到第二天我就接到了導演的電話,這是一個特別的緣分。”張天愛告訴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她是在休假的轉機途中接到的邀請:“當時已經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就想著放一個假,在轉機途中接到了電話,我當時就問自己,如果不演到時候會不會后悔?我的答案是肯定會后悔,所以我就放棄了冰島旅游,回來參加電影拍攝。”
張涵予自認和劉傳健性格相似
張涵予在片中飾演的機長原型就是重慶英雄機長劉傳健。雖然扮演過多個英雄角色,但張涵予直言飾演英雄機長還是有壓力。“出演機長這個人物有壓力,因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真實人物,當然劉傳健機長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拍攝中遇到問題我會馬上給他發微信溝通,他也經常來現場給我們指點。”張涵予告訴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第一次看到劉傳健本人,是在他們去年的首次復飛航班上,張涵予也認為他和劉傳健在性格上有相似的地方:“劉傳健機長平時不茍言笑,很嚴肅,雖然話不多,但每一句都非常有邏輯。”
拍完《中國機長》,眾位主創對民航業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原以為經歷了在“空中遇險”的拍攝,大家會懼怕乘坐飛機,沒想到所有人都對飛機出行更加的信任。袁泉就說到,“原來確實有擔心,但通過拍攝我對飛行的`安全性有了更多了解,乘坐飛機我更安心了。”杜江也表示,“以前飛行中遇到顛簸,可能會很緊張,但現在我知道了,顛簸不會對飛行安全造成影響,飛機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之一。”
看了中國機長的電影觀后感篇6
今天下午,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它叫《中國機長》。
這部電影非常的驚險刺激。并且故事十分迭蕩起起伏。之所以說他有起伏,是因為剛開始,就像普通坐飛機一樣,什么也沒發生,一切顯得那么平靜。
正當一片和諧的時候,飛機在9000米高空進行飛翔時,突然聽到一聲玻璃裂掉的聲音。
此時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兒。一會兒更是讓人措手不及——飛機擋風玻璃突然碎了。由于飛機里邊的壓力比外邊兒的壓力大。所以所有東西都往外邊兒飛,副駕駛員都飛出了窗外,要不是有安全帶拉著,他就飛向九霄云外了。
然后飛機就晃了起來。左搖右擺的非常嚇人。最后飛機竟然直接朝下飛,我看的非常緊張,以為要照墜毀了。幸好既然及時提升,飛機并沒有墜毀,緊張的心悄悄好點。
隨后,飛機在搖搖擺擺的前進。由于高空氧氣不是很多,他們必須要飛出青藏高原,到達3000米高的地方才有足夠的氧氣。飛機飛著飛著遇到了一團烏云。如果穿不過這個烏云,全機人都要死亡。能不能活下來就看機長的決定了。最后機長決定穿過這團烏云。他等到云端出現了一條裂縫,勇敢的飛進烏云團,憑借自己的過硬技術,超人的膽量,成功的飛了出了烏云團。飛進烏云團時候,我心驚膽戰,以為會被雷劈的,看到飛機飛出烏云團,我常常的舒口氣,虛驚一場。
最后在地下空管人員,空乘人員共同努力下,飛機安全著陸了,全機人員安全無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遇到危險不要驚慌,要是臨危不亂,冷靜下來思考對策,總有辦法逃脫危險。就如機長說的那樣:“我們要敬畏生命,敬畏職業!”
看了中國機長的電影觀后感篇7
今天上午停電了,我們覺得在家無聊。后來爸爸帶我和弟弟去電影院看《中國機長》,講的是有一架飛機從重慶到西藏過程中詳細講述一遍。飛機在空中遇上了強大的氣流,風擋玻璃破碎了,巨大的壓差瞬間將副駕駛吸出,半個身體掛在窗外。隨之而來的是狂風、儀表盤損壞、缺氧、以及零下40℃的低溫。此時機長憑著過硬的飛行技術和良好的心里狀態,在其它各單位的配合下,機組正確處置,飛機安全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所有乘客平安落地。
從此電影中我認識到,中國機長真偉大,他們有“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的精神。對于我來說,平時應該把學習弄扎實,知識點掌握牢固,考試時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時輕松面對各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