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觀后感和愛國
《金剛川》于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電影《金剛川》聚焦在抗美援朝戰役漫長歲月中的一個下午,聚焦在一個叫“金剛川”的河流。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金剛川觀后感和愛國”,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金剛川觀后感和愛國1
今天在中心的組織下,我觀看了《金剛川》這部電影,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期間志愿軍戰士與敵人殊死對決,一次又一次用血肉、用生命架起被炸毀的橋梁,挺起中華民族脊梁的故事。
堅定目標,化不可能為最強武器。
“不可能,就是他們的武器。”從接到命令的那天起,志愿軍的信念只有一個,就是“通過那座橋”,堅守著“保家衛國”的初心、擔負著“保證完成任務”使命,正是因為他們始終目標統一、信念堅定,才能化不可能為最強武器。如今新時代的號角早已吹響,我們生逢其時、我們重任在肩!我們必須要接過時代“接力棒”,點燃新時代的“精神火炬”,堅定目標,學習志愿軍戰士們永不言敗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奮斗!
不畏犧牲,生命掩護殘肢射高炮。
電影中張飛拖著殘肢斷臂一面腳蹬踏板連續發炮,一面唱起了,“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的情景瞬間讓我淚目。一名初顯懦弱的戰士,為了戰友遺志,為了守衛家鄉,終于成長為一名金剛川前無畏護橋的勇士。我想單位組織我們觀看這部電影就是要讓我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得以升華,用實際行動讓愛國旗幟底色鮮亮,奉獻熱潮昂揚澎湃,在抗美援朝精神之光的引領下砥礪奮進。
鋼鐵意志,血肉之軀筑成新長城。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創造了神跡。”志愿軍戰士用鋼鐵般的意志架起的人橋挺起了中國的脊梁,不僅振奮了國人,更震撼了敵人!不問萬古流芳,但求此心勇往。他們用血肉生命詮釋了戰士的意志,他們用錚錚鐵骨創造了戰爭的奇跡!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也許無法像前輩們一樣拋頭顱、灑熱血,但他們身上偉大的革命精神需要我們的傳承和弘揚。
融世代血肉金剛,換當下風平浪靜。時光流逝,英雄精神永存,作為一名鐵路職工,我們要從電影中汲取志愿軍戰士的無畏精神,凝聚磅礴的時代力量,努力以“逢山開道、遇水塔橋”的智慧、“燃燈探路、舉火而行”的勇氣,為擔負起“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創造出不負先輩犧牲、不負國家栽培、不負偉大新時代的青春業績!
金剛川觀后感和愛國2
為了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為了讓我們回憶并銘記這段歷史,激發愛國精神。鐵路組織我們一起看了《金剛川》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導演用三個個視角分別呈現了這個故事。
第一是隊員視角部隊需要過橋,美軍無情摧毀,工兵連迅速修橋。我了解到不只是有日本人掠殺我們,還有美國人,讓我看到了戰爭的殘忍以及中國人毅力修橋,志愿軍死了又上用無窮無盡的血肉填滿炮坑,用意志戰勝了強國的飛機大炮,詮釋了前仆后繼舍生忘死。同時也勾引起我想一直觀看的興趣。
第二是敵人視角記得美軍有個人說了一句話意思是入地獄的人是幸運的,而還在執行任務的他是煎熬的。從此可以看出他們雖然有著強勁的武器可是還是恐懼我們中國人的實力以及害怕繼續戰爭打仗的內心還有對我們修橋毅力的敬佩。在最后他們還說了句“沒有什么是可以阻止他們的”,又可以看出中國人在修橋面對巨大困難的不退縮堅持不懈勇往無前的精神。
第三是炮兵視角其中有個感人的細節師傅讓徒弟換陣地是因為第一陣地已經暴露為了保護自己的徒弟他犧牲自己并且故意吸引敵軍為大部隊過江爭取時間,以及后來徒弟殘胳斷腿也強忍痛意直線面對敵人打敗敵人的這部分讓我安靜了下來仿佛置身于地仿佛在和他一起奮斗,帶著痛恨帶著力量看完這個片段。
最后結局是志愿軍活人搭橋眾志成城取得了勝利。水深4米水流湍急可以想象有多少戰士在水下死去,而人橋更像是一種象征意義,用無數生命堆砌而成的勝利,深深的震撼了我,“不可能”就是他們唯一的武器。最后背景音樂一條大河一想起更是讓我潸然淚下,明白了很多之前不懂的道理,同時也賦予了這首歌新的含義。最后也讀懂了國歌中“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句話,然而作為年輕人的我們更應該勿忘國恥,我們后輩人更沒資格替前輩人原諒敵人。
金剛川觀后感和愛國3
電影《金剛川》在故事方面,其前兩段有些平淡,第三段是精華,第四段是升華,前三段之間稍稍有那么一點割裂感,不過電影用一些重復鏡頭幫助觀眾理解和銜接,所以總體觀感還是可以的。
而在特效方面,都說這部電影在如此短的時間制作完成,是我們電影工業水平的集中體現,我覺得沒問題,電影的特效真實且不違和,配合影院的巨幕和音箱,觀看體驗非常好,在國產戰爭片里絕對屬于上乘。電影里的防空高炮、榴彈炮這些武器的射擊場面,真的值一回票價。
尤其在演員方面,先出場的李九霄和鄧超,表現很穩,無奈故事簡單,他們沒什么發揮空間,工兵連的魏晨,展示了非常好的身材,一身肌肉,有硬漢的感覺了,看起來很帥。吳京和張譯是最主要的演員,吳京一口京腔,表演很放松,有老大哥的范兒。
電影里真正有發揮空間,且在發揮空間里將演技拉高到一定層次的,只有張譯了,電影的后半段,說是張譯一個人撐著的,也沒一點問題。
張譯的角色一開始比較求穩,相對于吳京的角色,有些保守,隨后吳京的角色的犧牲,給張譯的角色帶來了內心的轉變,這是電影里為數不多的人物心里弧線,他從求穩,變得無所畏懼,即使犧牲,也要把那架該死的偵察機轟下來,當僅剩一條胳膊一條腿的張飛坐上需要七個人才能操作的防空高炮架上,拼勁最后一口氣,將那家偵察機射殺的時候,給人超強的震撼。在普通人看來,這或許有些超現實,但我是相信我們的志愿軍戰士是可以做到的。總之,張譯在影片里展現了影帝級別的演出,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嘴角抽搐,你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緒,真的,我可太喜歡張譯了。
金剛川觀后感和愛國4
十月黨建活動,組織我們觀看電影《金剛川》。電影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愿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愿軍在金城發動最后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的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的戰力,志愿軍戰士們在物資匱,武裝力量懸殊的情況下, 不斷抵御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涌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從一位位戰士的眼神中,我們讀懂了視死如歸,無私奉獻,以及他們大無畏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永不熄滅,中國肯定會越來越好!
無數先烈的鮮血,浸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里,我們看見了先輩偉岸的身軀,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斗里,創造了偉大的功勛,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歷史,更不能忘記戰爭中犧牲的先烈,解放軍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抗美援朝戰爭,更不應該忘記那些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最可敬的人——志愿軍們,是他們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是他們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讓中國人民免遭外國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長的我們應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以他們為榜樣,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為己任,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堅強勇敢,刻苦鉆研,掌握科學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為中國的發展和壯大作出自己的貢獻。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饒和美麗。
讓我們銘記那些曾經奮不顧身向前作戰的志愿軍吧!戰爭雖已結束,但歷史將被印在我們的心中,英雄的事跡將千古流傳,作為后輩,我們將永遠致敬英雄烈士!
金剛川觀后感和愛國5
今日觀看的《金剛川》電影,主要講訴的是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雄事跡。
電影分為了四個部分,以士兵、美軍、炮隊、橋四個視角完美展現了志愿軍戰士們護送大部隊過河時驚心動魄的一晚,炸掉一段橋就立刻修橋,不耽誤每分每秒,在這次戰爭中幸存下來的美軍空戰人員,感慨道:“太不可思議了,他們三個小時就修好了橋,美國人需要三天!”。我們犧牲了無數士兵,他們每個人都用血肉之軀發光發熱,我每每想到此處,都是無盡的心疼。同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炮隊,在漆黑的夜晚點燃火把,吸引敵機注意,甘愿自我犧牲,只是因為大部隊正在橋上通過。排長張飛被炸彈打中,只剩一條胳膊,一條腿,卻依然在奄奄一息的情況下,強撐著一口氣,成功打落一架敵機,他們都是年輕人,甚至還有小孩子,我不敢想象在當時的混亂之中我自己該怎么辦,是手足無措,還是臨陣脫逃。
最讓我感到心疼是,在最后一次敵機用燃燒彈把橋炸毀后,志愿軍同志們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托起木板,搭建了一座“人橋”供大部隊通過!寫到這里,我已泣不成聲,河水淹過他們的頭頂,河水泡著他們,他們都沒選擇放棄,而是甘愿犧牲,旁白說:“說實話你們可能不信,我們沒有一個是怕死的。”看到此,我真的是非常敬佩為祖國犧牲的革命烈士們,是他們用自我犧牲換回了如今的太平盛世,這種精神需要每個人都牢記于心,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也不能讓歷史,忘了他們。
金剛川觀看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