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學生觀后感想600字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史鐵生《秋天的懷念》讀后感5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金剛川學生觀后感想600字1
金剛川是一條江,水深六米,水流湍急,江上有一座橋,一座堅不可摧的橋。
金剛川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戰,而這條江也成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炸橋、建橋、炸橋,這個過程中,無數的血肉之軀前赴后繼染紅了江水。戰爭是殘酷的,慘烈的,犧牲兩個字貫穿整部電影。
一根手卷煙,一支哨子傳遞著戰友之間的相互牽掛,那是爭相赴死,鐵骨柔情:彌留之際的話語:“不要管我,快修橋!”聽得我揪心難過。男女間互生情愫,對講機中一句:“前線見”卻是陰陽兩隔永不相見。那五枚信號彈,一堆堆熊熊燃起的烈火是炮兵為了保護大部隊順利過江,吸引敵機主動暴露自己的英雄壯舉,那是他們與敵人共死的戰書。
炮兵排長張飛是影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一條腿,一只胳膊炸沒了,他用燃燒的火焰來止血,用木棍支撐著殘缺的身體艱難地穿過玉米地走到了戰友犧牲的炮位上。壓彈、瞄準,調整開火,一個人完成了原本五個人才能完成的動作。這是多么頑強的鋼鐵意志啊!炮兵排長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把囂張的敵機打了作文下來。他讓我們懂得了什么是鐵血硬漢,什么是英勇無畏,什么是視死如歸,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敵軍的“喪門神”反復炸橋,志愿軍反復修橋,時間就是勝利,工兵連在一次次的瘋狂濫炸后爭分奪秒完成任務,為了保證大部隊安全過江,最后工兵連的戰士們用自己的身體架起一座四層的血肉之橋。
鏡頭之下,戰士們腳踩著水底的木樁,水漫過脖子,當人踩過時,他們沉到水底,當人走過,他們才能浮上水面呼氣,這個過程,有多少戰士沉入水底再也沒有生還,可他們像一座座堅不可摧的鋼鐵基石托舉著上層的戰友,托舉著橋面。這是一座美軍無法摧毀的人橋,是朝鮮戰場上無數英靈鑄成的靈魂之橋,更是保家衛國民族不朽的精神之橋。這座橋,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將他們趕出了朝鮮,換來了朝鮮人們的安寧和平。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當主題曲響起,電影院里鴉雀無聲。臉上,淚水奪眶而出;心中,驚雷炸響。所有的語言換成熱血澎湃,斗志激昂。我在心中不停地吶喊:山河無恙,英雄不朽,吾輩當自強,中華更輝煌!
金剛川學生觀后感想600字2
說實話,選擇觀看這部電影主要原因是值此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之際以此緬懷革命先烈,銘記英雄歷史。同時也是相信張譯和吳京接的電影應該有基本的質量保證。
網上對這部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兩極分化。我不想從拍攝技術、剪輯技巧等非常專業的角度去評價這部電影,這也不是我擅長的領域。就談談我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的觀影體驗吧,核心就如標題所有偉大都由平凡鑄就。
在觀影之前,我以為電影會用大量鏡頭圍繞張譯和吳京,以他們的視角,來闡述整個金剛川戰役,并突出他們在金剛川戰役中的重要作用。事實上并沒有,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沒有孤單英雄,有的是從不同的視線,不同的角度出現的每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志愿軍戰士。他們用自我的慷慨犧牲成就了我們軍隊的偉大勝利。
吳京扮演的關磊被炸的尸骨無存的時候,我為美帝國的侵略行徑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感到憤怒,張譯扮演的張飛被燃燒彈烤成一尊雕塑時,我為志愿軍隊伍保衛家園做出的悲壯犧牲感到心痛,但我都沒哭。但最后時刻出現在畫面中的由志愿軍戰士身體鋪就的生命之橋瞬間摧毀了我的淚腺,那是只屬于中國軍人的偉大奇跡。正如美軍幸存的飛行員所說: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自己鑄就了一個神跡!
這不是電影,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真真實實的模樣,他們應該被更深刻地銘記,被更廣泛地傳頌!他們的精神需要我們代代傳承!愿這樣的鮮活生動記錄革命歷史的電影能夠更多更好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金剛川學生觀后感想600字3
上周五,我們一起看了電影《金剛川》,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前往朝鮮去攻打美國的英勇事跡。本以為戰爭片,會用濃墨重彩描繪戰役的大場面,但影片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隨著旁白切入,娓娓道出這段實力懸殊的戰爭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的決戰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充足戰斗力,志愿軍戰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內通過金剛川!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志愿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通過那座橋是他們的共同目標??措娪暗臅r候,你問了我,你說:媽媽,他們為什么一定要過橋呢?這道橋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話:通過了,敵人的地獄;被阻擋,我們的地獄。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輪番上陣,日夜攻擊,來來回回炸了七次,志愿軍也反反復復修了七次。電影通過不同視角,從修橋的工兵連,到敵方空襲的美國飛行員,再到掩護修橋、抗擊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都回歸到了橋面。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為了保家衛國,前赴后繼,冒死修橋過川。關鍵時刻,在煉獄般的戰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沖不散的生命之橋、英雄之橋!你看,這道人橋多么令人敬畏和感動啊!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眾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參與、相互影響、相互激勵,最終才成就出歷史的。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動了我,張排長的哨子和關班長的呼哨,是傳遞信息,傳遞情感的方式。在敵機準備炸橋時,他們選擇暴露自己,點燃明火,讓敵人的兇猛炮火朝著自己攻擊,炮位上的每一名戰士都目光堅毅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贏這最后一戰,然后回家。但在這場異國他鄉的戰斗中,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準備好了。
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著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你們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
孩子,你一定要自立自強,好好學習,篤定前行。長大了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
最后,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致敬!
金剛川學生觀后感想600字4
一部電影,平實的語言,不多的臺詞,卻催人淚下,感人肺腑,這是用中國志愿軍的鮮血與生命譜寫一段悲壯、感人的歷史,這就是電影《金剛川》。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悲壯、豪邁、感人的故事,記錄了在1953年抗美援朝末期,關于金剛川河流上的一座木橋所開展的金城戰役。中國志愿軍須在次日5點前橫渡金剛川,保證6點前抵達金城主戰場進行最后的決戰,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保護好渡江的唯一通道——工兵橋。而在前進過程中美軍為了阻擊志愿軍大部隊挺進,全天候24小時輪番炸橋,兩小時內向載重橋投下了700多枚炸彈,志愿軍們毫不畏懼,用自己的生命撐起了工兵橋,保障了金剛川的水上通道,整部電影也就是圍繞敵我雙方炸橋、修橋的殊死較量展開的……
在影片中,最令人心痛的是張排長犧牲了,張排長滿腹怒火,點燃箱子,吸引了美軍的飛機,他的胳膊、腿炸斷了,仍然頑強地爬到炮位,一個人完成了六個人的操作,以驚人的毅力把敵機打了下來,完成了最終的使命,光榮犧牲了,犧牲的畫面定格了,像一面旗幟飄揚在戰場上,像一面豐碑永遠矗立在朝鮮的土地上,看到這一幕我淚流滿面,心潮澎湃。
最后,志愿軍渡過了金剛川,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也奪取得了朝鮮戰爭的偉大勝利,付出的代價卻是慘重的,沉痛的,無數志愿軍戰士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朝鮮的這片土地上!這一仗中國不僅打掉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也獲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認可,中國終于以傲人的姿態屹立于世界之林,電影中的那些畫面深深地觸動著我,也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現在的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是無數先輩們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發奮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繁榮。我們一定要銘記歷史,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國家……”電影結束了。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去朝鮮看看,去金剛川看看,緬懷那些英烈,呼喚那些忠魂……
金剛川學生觀后感想600字5
觀看完電影《金剛川》,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抗美援朝的志愿軍前輩們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祖國的和平與安寧,他們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里回蕩。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第70周年。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奮斗。
《金剛川》整部電影以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戰役為出發點,以無懼艱險的奉獻精神以及頑強拼搏、勇于擔當的抗爭精神為主旋律,生動地講述了一個個為了和平勝利而砥礪拼搏的偉大志愿軍戰士們,用無數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屹立不倒的橋梁的故事。這讓無數觀眾為之淚目,也讓中國新生代年輕人再次明白,誰才是最可愛的人!
其實,不僅是中國的軍人,整個中華民族向來也是如此的,他們無懼犧牲,他們英勇頑強,甘愿舍小我成大我。哪怕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依然有像志愿軍戰士一樣的逆行者,他們或是醫護工作者,頑強奮斗在抗疫第一線,或是消防官兵,義不容辭沖向熊熊燃燒的大火,也或是一群不知名姓、默默奉獻的志愿者……他們負重前行,只愿這山河無恙、人間安好。
無論是之前中華民族經歷的磨難還是今年的疫情防控,都將我們中華民族不懼挑戰,奮勇抗爭,敢于犧牲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這種精神,這些力量都必將激勵著我們不斷的前進。作為一名新時代共青團員,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切不可將如此美好光陰虛度浪費,應當胸懷天下,志存高遠,勇爭先、敢擔當,在美好的青春年華里掌握過硬的本領,立足本職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用本領回應時代的挑戰和擔當時代的使命。
《金剛川》觀后感 篇13
金剛川學生觀后感想600字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