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
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小編帶來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篇1
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旺度以一位富人的兒子的名字“蘭徹”進入皇家工程學院,與另外兩位主人公拉加、法罕的故事。蘭徹以與傳統教育格格不入而不拘一格的學習方式實現著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同時他對待生活的積極樂觀的精神影響著同樣有著夢想但缺乏自信的拉加和一直按父親想法生活的法罕。經過生活的磨練,最終他們各自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拉加成為一名大工程師,法罕成為著名動物攝影師,而蘭徹以自己的真實身份“旺度”成為一名擁有四百多項專利的大科學家,同時成為了一名教師,用他的理念教育和影響著更多學生。輕松、幽默的氛圍貫穿整部電影,但正是這樣一部喜劇電影,帶給了我許多觸動。
關于學習,“鹽水具有極強的導電性,初二物理知識,我們都學過,只有他會應用”,當蘭徹用自己制作的簡單導電裝置捉弄學長時,我看到的不是有趣的電影情境,而是在我們身上似乎已經快消失殆盡的活力。“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真正目標,當我們一味追求好成績的時候,我們是否思考過我們究竟學到了什么? “死記硬背也許能讓你通過大學四年,但會毀掉你接下來的四十年”,死記硬背扼殺的是我們的獨立思考和理解能力,而生活不是背出來的,人生也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夠活得精彩的。
關于生活,“aal izz well”可謂是電影中一句簡單卻又核心的臺詞,在他們面對生活中各種不順利的情況時,總能聽到這么一句“aal izz well”,或許來自他人,或許來自自己。無論眼前是情況多糟糕,也永遠不要對生活、對自己失去信心,學會告訴自己“一切都會好的”,那么,一切一定會好。
影片不僅值得我們回憶和感動,而且給我們更多的啟發和指導,讓我們明白怎么可以從容的面對未來和迷茫。同時,影片反映的教育制度和社會問題也是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死記硬背的方式固然可以教育學生,而活潑的教育方式也可以指導學生。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全部都是看學習成績,而學生的個性和愛好都被放置一旁。蘭徹說的好,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樂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我們只有用樂觀的心態對面對夢想,努力奮斗,一定會成功。
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篇2
影片中也有一些地方,反映了社會和人性的一些弱點,在此也簡單說說,例如:
第一,財富和快樂。查爾圖是電影故事的“導火索”,也是電影里一個反面角色的典型:他學習很用功,做事情也很刻苦,為了增加記憶力,甚至藥不離手,最后成了諾克基大公司的副總裁,在世人眼中也算是功成名就。
他“死讀書,讀死書”,在演講中出丑引人發笑;他問路只知道問人家識不識字,高分低能;他關注豪宅名車,用錢衡量一切,精神卑微……可以說,查爾圖是一個不好不壞,搞笑悲情的角色,一個現代青年的悲劇縮影。
而蘭徹,就是他的反面:出身卑微,卻聰明好學;堅持心中所愛,追求卓越;對待朋友,重情重義;學以致用,不問西東,樂觀向上……可以說,蘭徹是每個人心中的“白月光”,是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代表,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第二,羨慕嫉妒恨。影片中有一個情節對筆者觸動很深:期末考試,拉賈和法罕是倒數第一第二,他們沒有找到蘭徹的名字,感覺很難過,可當知道蘭徹考了第一名后,就更難過了,旁邊臺詞是:“我們上了社會的第一課,你朋友沒有及格,你感覺很早;你的朋友拔尖,你感覺更糟。”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社會現實啊:我們從不去羨慕嫉恨那些離我們很遠的人,但是當我們身邊人的成就高于我們時,我們就會非常不服氣,不舒服。
第三,宗教是非。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響最深的國家之一,宗教的影響深入到它的社會與文化的每一部分,電影中學生們為了企求考試成績合格,也求了各種各樣的“神靈”,在米叔的另一部電影中《我的個神啊》,對宗教的諷刺更為明顯和大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才是到達成功彼岸的唯一鑰匙。
第四,脆弱的心。“All iswell”是電影中重要的存在,出現在幾個重要的節點,特別是影片最后,當蘭徹他們歷盡千辛,接生出了嬰兒之后,嬰兒卻沒有哭,這時想必所有觀眾都揪著心,當嬰兒聽到“All is well”踢了蘭徹一腳的時候,我像電影中的所有人一樣,也忍不住哭了出來。
“心很脆弱,你要學會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All is well(一切順利)”。愿我們都能在自己的安撫下,有一顆溫柔、善良和強大的心。
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篇3
也許你看到這部影片的名字,會覺得是一部單純的喜劇片。但我覺得它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兩個小時的片長,影片中人物的境界恐怕要嘗盡世間冷暖才能夠體會得到。但我只能領悟其中淺顯的道理。
故事發生在印度的一所大學,能夠說那是一所封建的大學,只把學習成績放第一位。那兒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被稱為“病毒”的校長扼殺了無數學生的創新,不研究他們的感受。導致了許多學生自殺的杯具。直到蘭徹的出現,他是一個與眾不一樣的學生,幽默且聰明,覺得做錯了就要指出。他會在課堂上把教師辯得啞口無言甚至面紅耳赤,還敢頂撞“病毒”,質疑他的教育方法,成為了教師的眼中釘。他不迷信權威和死讀書,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知識,雖然不能獲得教師的好評,但學習卻總是名列第一。這種不拘小節的性格吸引了拉朱和法涵,于是他們三個變成了形影不離的好兄弟。
蘭徹總是和他的兄弟們說:“All is well,一切順利。”這也反映了他們樂觀向上的性格,那段歡樂的極具印度風的歌舞不禁讓我們開懷大笑。不管遇到什么都開心得去應對,這樣就會離成功更近一些。
不去思考影片中的一些負面問題,僅僅是故事勵志的方面,就能讓我們擁有無限的動力。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蘭徹的性格也影響著他的兄弟們。
他不顧別人的眼光,總是我行我素,雖然風趣幽默,認真起來卻一絲不茍,他對夢想的敢于追求敢于奮進的精神讓人震撼。
法涵的夢想是當一名動物攝影師,但在家庭的壓力下而上工程學校,在蘭徹的影響下他最終鼓起勇氣和父親表達了自我的心意,并努力成為了一名動物攝影師。
拉朱出生于一個貧困的家庭,癱瘓的父親,嘮叨的母親以及一個嫁不出去的姐姐,能夠說是十分不幸。想自殺卻沒成功,也是因為蘭徹而當上了一名大工程師。
這部影片所包含的奮斗、友情、感情、學習和事業的思想,都發人深思。它不是一部簡單的喜劇片,它蘊含著你人生所需要的哲理。
朋友,遇到困難時別煩惱,永不言棄,就會一切順利。
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篇4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夢想、勇氣和友誼的完美詮釋,這是需要我們在電影中慢慢地去體會的。作為與電影中主人公們年齡相仿的我,對于人生有了很多的思考:現在,我是不是該去明確我的理想呢?我是不是要更大膽地去面對生活?我是不是要學會怎樣為人處事?16歲與14、15歲的區別,大概就是多了一份思考吧。
還有,關于教育問題真是感同身受啊!校長所說的“噪鵑從來不自己筑巢,他只在別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時候他們會怎樣?他們會把其他的誕從巢里擠出去,競爭結束了,他們的生命從謀殺開始,這就是大自然——要么競爭,要么死……”,這我覺得很犀利也很正確。但他的教育方式真是大錯特錯了,他的所做所為甚至讓人厭惡!主人公蘭徹的話“你們都陷入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里是大學,不是高壓鍋……”正式現在學生的內心寫照,我們正被傳統的教育方式捆綁著。
主人公蘭徹的口頭禪“一切順利”我會永遠銘記......
“知道我為什么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頁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杰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
“因為你是懦夫,害怕未來,看看這個,戒指比手指頭還多。為開始戴,為姐姐嫁妝戴,為工作戴……你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過好今天?又怎么能專注于學業?兩個怪兄弟,一個害怕,一個虛偽……”
但他總說,有兩個傻瓜會來找我的。因為他知道,那段友情是他們之間永遠都無法抹去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價值也許正在于此,它著力為觀眾們塑造一個理想國,在這個國度里,沒有階級的不平等,沒有價格標簽式的愛情,沒有老師與學生的不對等交流,沒有了現實的不公,沒有了理想的不能實現,這些,是每一個觀眾都期盼實現的卻遙不可及的,在《三傻大鬧寶萊塢》里,這樣的世界似乎可以觸摸得到,影片最后,蘭徹所建立的世外桃源,烏托邦式的承載了一批人的夢想。
讓我們記住影片的最后一句話———追求卓越,成功就會追著你跑。
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篇5
不知道這是第幾次看這個電影,總之每次看完這個電影都感覺到滿滿的正能量。我認為這個電影中的人物都具有極強的代表性,代表著社會中的這樣一類人,反映出社會中的弊端或者是純潔的美好。Farhan代表著一直順從父母,被父母私定了一生的道路的人,學的都是自己不想學的。他們有著自己的夢想,卻往往不被父母認可。Raju則象征著一部分出身比較貧寒的青年,家里有許多困難,自己承擔著養家的所有壓力,學習只是為了改變命運,找個好工作,然后養好家。有時正是因為他們壓力過大,才會選擇極端做法。Chatur是影片中最功利的一個。他對老師說一不二,并且總是費盡心思的討好老師,結果反而總是露洋相。他是填鴨式教育的典型產物,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便是“I will memorize it”不管是知識還是什么其他的東西,他的方式只有一個,就是背。這種沒有思考的學習方式顯然是我們應該遠離的。
下面就要說到最能形成鮮明對比的兩個人了——病毒教授和Rancho。病毒教授是一個思想很僵化的人,非常的不近人情,非常冷酷。他認為的學習就是你照我說的做,認真聽我的課,按時完成項目,一切就都很好。而且他認為工程師是最好的職業,所以還逼迫自己的兒子報自己的學院,最終導致兒子自殺。
他不但間接害死自己的兒子,還因為我愿意給一個有創造力的同學多一點時間完成項目,而間接“謀殺”了他。我非常不喜歡這一類人,覺得在如此之高的位置的人應該有著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給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們帶來好的影響。反而是Rancho為學校帶來的正面的影響。這是一個傳奇性的角色。他其實是代替一個有錢人上學。這代表著他將沒有文憑,只是能在這個校園里學習。這證明他只是單純的愛學習。并且他認識到了學習的真諦——思考與理解知識,而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
這在與教授的爭辯machine的定義時展現的清清楚楚。而且他的思維極具創造性,不被條條框框所束縛,認為人應該追求自己的夢想。因此,他幫助他的好朋友們實現了夢想,讓他們過上了自己想過的生活。這令人感動,也令人敬佩。
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篇6
所謂做人難,其實是做真實的人難。生活教會了我們世界有太多真實的殘忍,為了保護自己,我們張開了美麗的偽裝,猶如變色龍,不停地變換自己的色彩,盡量與環境保持一致——雖然我們也曾知道,我們在保持一致時同時也迷失了自己。——這是我看完《三傻大鬧寶萊塢》后最真切的感受!
有時候,我會問自己:“什么是人生?”就算我明白人生,也許就是一個輪回,從你出生那一秒到你死亡的那一刻。在這期間,我們雖然哭過,笑過,彷徨過,失落過……。但最重要的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是啊!我們說了,但做了嗎?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主人公——蘭柯做到了。他并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他,他使我明白了做真實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蘭柯和他的幾個好朋友共同考上了這所有名的工程大學,他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度過難關……。蘭柯用他的真誠和智慧,贏得了校長的認可,并成功畢業。在畢業典禮上,大家都得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而他——躲在角落默默奉獻的人,卻悄然離去。過了許多年,他的好朋友去找他并揭開了他的面紗——其實他并沒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富有,他只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但這并沒有關系,他有著其他人沒有的高尚的品質。長大后的他依然是那么的天真,無憂無慮,盡管他并不富有。他說過“不要老是考慮明天會發生什么,不會發生什么,我們要做的就只是過好今天。”是啊!人們小時候的天真無邪長大了就還剩多少?取而代之的卻是生活中,職業場上的勾心斗角,總想著怎樣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還記得我在小學的時候,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我們彼此之間無話不談,親密無間。可直到考試那天,我苦思冥想終于做完了試卷。她忽然叫了我一聲,我回過頭時,只聽她對我說:“試卷的第十題怎么做?”我震驚了,竟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她。我感覺有兩股力量在我身體里流竄,一邊是友情,一邊是正義,叫我如何選擇?最終我并沒有告訴她——我們的友誼就在那一刻消失了。之后,她不再和我那么要好了,我是多么想問她“難道我們的友誼就只值這幾分分數嗎?”
漸漸地,我發現她變了,我變了,周圍的一切都變了……。大家開始不再那么坦誠,不再那么真實了。到底是什么改變了我們,改變了世界?做人快樂最重要,只有做最真實的自己才是最快樂的,最開心的……
關于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篇7
很少看印度電影,畢竟不是電影狂熱愛好者,練英語聽力更不會選擇僅有拙腳英語口音的印度電影。但在朋友的強烈推薦下,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看了這部電影。觀影結束,對朋友有著發自內心的深深的謝意。
我不能就簡單的以一個“好”字來評價這部電影。它帶給我的震撼與感動遠遠超過了我之前看任何一部電影過后的動容。《三傻大鬧寶萊塢》——很怪的片名,近三個小時的片長,有喜有淚,這部電影的經典之處,在我看來,是融入了生活,升華到了人性,總能把那些觸動人心的東西演繹的淋漓盡致。
一座頂尖的大學,一群特立獨行有著奇思妙想的人,總想去突破傳統的禁錮,也有了實質性的提高。是的,社會浮躁,我們也浮躁,總想特立獨行,但現實的生活使我們不可能那樣去做,很多時候只能沿著那特定的軌道或被牽著鼻子走,因為社會的慣性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怎樣活著必須不怎樣。展此刻我們自我的身上永遠都是親朋的期許,生存的必須,努力的艱難。這部影片中講述的”做自我“也許才是人生終極的成功,故事中融入了親情,感情,友情,雖然很曲折,但最終都近乎完美的實現。影片最終三個大學時代的好伙伴在海灘上自由奔跑,藍天白云和海洋,一切都那么完美。然而電影終究是夢想主義的美夢,若在現實中演繹,除了成功,更多的是荒謬!
現實生活,沒有那么多的完美結局。很多東西,總會有一些遺憾。但完美并不能因為現實的殘酷而否決這個電影——樂觀、向上的心態,是我們必須去努力做到的心態。畢竟,樂觀,能夠讓我們在生活里找到歡樂,如同電影中的蘭徹,家境貧寒,代替富家子弟上學,調皮搗蛋卻一向成績優異,但也因為自我的特立獨行在學校里受到許多不公平待遇,而他總是用那句“Alliswell”來化解一切煩惱。轉頭,又是笑臉與晴天。
電影中的經典臺詞—Alliswell,這句話總展現于整個故事中,包括最終喚醒那個剛出生的嬰兒,有點虛構,但展現著一種心態,一種對待生活樂觀且自由的心態。可是生活中不管發生什么能淡定的拍著胸口說聲Alliswell,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不能“做自我”,總能說聲“Alliswell”也是好的!
我想,這就是樂觀,這就是我們應當應對生活的態度。
印度電影總是繪聲繪色,讓我從開頭笑到了結尾。剛開始是因為劇情,而最終,是因為對人生的深思。
生活總是要應對的。而僅有樂觀,才能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加出彩。
三傻的故事只是一個夢想,但對我們而言,那正是我們需要追求的,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