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完整版
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小編帶來最新《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完整版,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最新《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完整版篇1
《中國合伙人》上映的時候反響很大,我也趕潮流去看了,卻令我感觸很深。三個年輕人,懷揣著夢想,把事業一點點做大的故事。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把夢想作為自己目標的人鮮少。實現夢想的更是少之又少,許多人不停地換夢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則不發一言,努力做好自己,最終實現夢想。當一個站在高處,無限風光時,很多人往往羨慕圍繞在他身邊的鮮花和掌聲,然而當我們回首看他的成功之路,卻發現那一步步上升的臺階,充滿了血淚和辛酸。《真心英雄》所唱的“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們注重結果但更應該注重過程,每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艱辛,是夢想讓他們如此堅持。
夢想是什么,電影《中國合伙人》里說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也因而,它才被那么多人所追逐。但在追逐的路上,并不總是會那么一帆風順的。我們都希望有人能告訴我們應該怎么樣去做,怎么樣走下去。其實沒有人能告訴你。生活是自己的,夢想也是自己的,所有的糾結、困惑也都是你自己的。而這些,只有經歷過,生活才能回答你下一步該怎么做。
《中國合伙人》很好的詮釋了因為夢想努力拼搏,最終成功的故事。由一個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只能仰望別人的平凡人,最終成為讓人佩服的成功人士。其經歷是痛苦的,成東青由一個連音標都不認識的農村人,不甘于屈服于命運,努力拼搏,最終成為留學教父。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要在羨慕別人的同時,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完善自己。機遇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堅持不放棄。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都死在了明天早上,看不見成功的呼喚。我們要有勇氣,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久之后你就會明白你長久的蟄伏、等待都只是為了有朝一日的厚積薄發。
“堅持”這個詞匯,有時候顯得很假大空,有時候又顯得像個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敷衍。因為有太多人,對于自己的理想,曾經意氣風發,高喊著“堅持”,但漸漸地卻偃旗息鼓。真正能堅持下去的人,其實并不需要喊口號,只需要行動,再行動。
最新《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完整版篇2
傳記電影《中國合伙人》講述了成冬青、孟曉俊、王陽、三人創辦“新夢想”英語學校的故事,從一文不名的大學畢業生到身家過億的教育企業家,影片展現了中國三十年來改革開放的巨變,從一間簡陋到極點的英語補習班,發展成學員數十萬的英語培訓集團,這是一個中國夢實現的過程。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別由黃曉明飾成冬青、鄧超飾孟曉俊,佟大為飾王陽。成冬青是三人創業的帶頭大哥,承擔最多,但成冬青也是孟曉俊事業藍圖發展的最大阻力,兩人就新夢想公司上市的問題爭論了將近十年之久。成冬青是保守派,不想上市分權;孟曉俊是激進派,希望上市能夠擴大公司規模。兩人的角力幾乎也把友誼給搭了進去。
單說鄧超演繹的孟曉俊,當初三人同校時,孟曉俊品學兼優,他父親和爺爺都曾遠赴美國留學,他自然也很容易申請到出國留學,顯然在20世紀80年代初,孟曉俊是作為天之驕子而存在的。他的朋友王陽顧著泡妞,成冬青忙著解決生活起居和戀愛問題,比起孟曉俊真是差的太遠了。
影片中孟曉俊的人生轉折就是出現在美國,他到美國并沒有什么優勢,在餐廳當服務員還是BUSBOY那個級別,就是餐廳里專門收盤子的,小費都沒有資格拿。這段歷史看起來尤為心酸,鄧超表演時從眼神到動作都在流露出一種無奈的辛苦,但為了夢想,孟曉俊不得不堅持下去。這段戲之所以這么豐滿,是因為導演陳可辛把自己的人生經歷編入電影,孟曉俊這個人物有他的人生一部分。
《中國合伙人》沒有把電影拍成溫情勵志向上的風格,影片中三個好友在企業發展上的意見分歧很大,甚至還要分道揚鑣,這種處理手法比較難得,也顯得更為真實。利益其實最容易暴露人的本性,所以生意場的有一句忠告就是:“不要和好友做生意。”可能幾十年的朋友,一次生意就能鬧得決裂,人的情感很容易被巨大的利益所左右。孟曉俊、成冬青、王陽經歷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最終還能夠聯手打造新夢想公司,這樣的友情也顯得彌足珍貴。
鄧超這次飾演的角色孟曉俊很有趣,因為這個人物的性格是有明顯變化的,最初是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后來又變成有苦難言的留學生,再后來是發展受阻的企業高層,鄧超通過富有層次的情緒和狀態演繹出孟曉俊這個人物的變化,可以說,他把這個人物演活了。
最新《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完整版篇3
昨晚陪女朋友一起去看了最近熱播的影片《中國合伙人》,說實在的的確很不錯!
這部片中中有很多觸動人心的地方……孟曉駿轉身去美國的時候強忍著眼淚最終還是落下,只是他不想讓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到;孟曉駿在美國洗盤子老太太鼓勵他的時候,從他堅定的眼神可以看到他內心有堅定而執著的夢想!
成東青以孟曉駿名字命名的實驗室時,“土鱉”這個詞顯得那么可愛!在新夢想被起訴的時候,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三人在美國的卓越表現確實讓人耳目一新!
這三個人我認為代表生活中三個心智模式不同的人,包括他們為人的風格,對事業的執著與熱情態度,對婚姻的理解與經營。
成東青看似“土鱉”,甚至有些唯唯喏諾,可他卻是最令人捉摸不清的一個。孟曉駿有著倔強的性格和精明的頭腦,王陽有著不羈的青春和開朗的性格,而成東青,則是一個深藏不漏,永遠都那么冷靜、淡定的一個。當孟曉駿在因新夢想不能上市時而憤怒揚言退出股東,在王陽醉酒后說“玩夠了”時,他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從未有過!
或許這才是一個成大事者對事業的執念!曉駿和王陽或許只是一時沖動才說出過激的話,而他,就算再生氣,再憤怒,他也絲毫不會動搖。
相對而言我卻更喜歡孟曉駿這個角色,從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種永遠都充滿年輕力量的永不言敗精神,他的青春是自私甚至有些自傲的,但他的青春也是堅強無畏的。
夢想是什么,孟曉駿心里很清楚,比任何人都清楚,因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自己。他最先簽證去圓夢美國,最后回來了,我想他是經歷了,成長了,也無憾了吧。世界改變了最初的孟曉駿,但孟曉駿沒有改變自己,沒有改變自己最年輕、最真誠、最愿意去為之奮斗的夢想,這才是作為一個human最重要的。
他絕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知道什么是“潮流”,他知道如何來“應景”,他知道市場經濟需要的是什么,他知道如何用他的閱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還有電影最后出現的那些現已成名的草根企業家,這是我看過唯一一次讓我如此激動的電影,觸動很多內心深處的東西,我們也在成長的路上。有很多東西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得,最喜歡文中老太太的話:
You are young,you can go far away from here, she will get stuck here.人生路上,一定要堅持住,那些過往的傷痛也會成為閃閃發亮的光點!
最新《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完整版篇4
我們總是對這個世界抱有太多的幻想,幻想著勝利永遠屬于正直的人,幻想著世界的一切有著絕對公正的天平稱量,偶有見到一些負面事實,青春年少而又熱血沸騰的我們總會想著要改變這個世界——但我們錯了,我們所幻想的美好,都只不過是世界的一角。
正如片中三位心懷大志的年輕人一般,他們何曾不懷有雄心壯志?就像那個立誓要打破家族傳統的天之驕子孟曉駿,他可以說是那一代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無論他的家族出身還是他的實力頭腦,都近乎算得上是完美。同大多數人一樣,他亦有著“美國夢”,但是,當他終于來到了美國之后呢?天之驕子從一個整天喂喂小白鼠的助理,一瞬間變成了餐館里連小費都拿不上的雜工!
我們總是說著想著要改變這個世界,但是我們很難成功,因為想要改變這個世界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但真正成功的,也不過寥寥無幾。那些整天嚷嚷著夢想改變的人,最后大多也只是成為了一個小老板,小職員。改變世界,實在是一項太難太浩大的工程了,當我們懷著熱血走上社會,當我們現實的利刃狠狠刺傷之后,有人開始退縮,開始選擇隨著大流一同渾渾噩噩的走,每一個人都遵循著一個平凡人的法則——庸庸碌碌的生活。
當時間的流水漸漸抹平了年少熱血時的棱角,直到最后,在那名為“世界”的河灘上,只有一塊塊光滑的鵝卵石靜靜地躺著。
我們終有一天開始會在日復一日麻木中忘了自己,忘了我們最初的樣子,最初的想法,這時候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改變不了世界,到頭來,反倒是世界改變了我們!當我們的身心俱變時,最后剩下的,僅是幾點廉價的自尊心罷了。
難道這就意味著我們只能任憑世界的利刃在我們的生命中隨意雕刻嗎?不!當我們漸漸被周圍的人所影響甚至同化的時候,保留住最后的自我,無論它是好是壞,縱使所有人都被世界雕刻成了一個模樣,你也要在這無邊無際的大浪中,走出另一個方向——那個屬于你本我的方向。漫漫長路,或許只有你一個人逆著方向,或許有人會嘲笑你奇葩,會勸阻你回頭,你亦或許會感到疲憊,感到彷徨,在這時,請你堅持下去,義無反顧的走下去!當所有人都朝著一個方向行走時,那個逆向奮前的你,便會是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蓮——你保住了真實的你。
流水它帶走了光陰的故事,它帶走了曾經的青春,但是,別讓它帶走了你的夢想,你的初衷,你的熱血,還有,你的自我。
最新《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完整版篇5
生活中很多夢想,生活中很多挫折,生活中很多無奈,我們倔強的在生活中過著不是自我想要的生活!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兒時的夢想如今已是支離破碎了!完美的愿望,總是被這個社會改變了!
不是我不明白,是這個世界變化快!從山溝溝里出來的哪天開始,我的世界已經開始被改變了!可是自我全然不知,還欣欣然的攥著改人生的夢想!也是從那一天開始,我跟生活做著斗爭,我跟社會較著勁,只為完成那兒時的夢想!可是夢想也會改變,夢想也只能是曲線的去完成,所以你不得不為了生活而開始改變自我!
聽過一個故事: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后,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后,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終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可是,這也不可能。當我此刻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我,然后,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忙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誰明白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也許吧!可是如今的世界是改變不了的!只能是為了適應這個世界自我做改變而已!最近,看了兩三遍《中國合伙人》有很深的感觸!我們都是在被改變的人!大概訴說著60一代的創業歷程吧!鼓舞人心,心潮澎湃!有人說,以前的創業環境好,機會多,才那么容易成功!可是我覺得不是這個理由!我覺得,是他們改變的快!他們迅速的改變以此來適應這個世界!并且伴隨著艱辛,伴隨著汗水,伴隨著諸多的困難,所以他們取得了成功!
我不想若干年后,我后悔某一件事情我沒有堅持下去!我不想后悔某個機會我沒有抓住!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機會!如果有人錯過機會,多半不是機會沒來,而是因為機會過來時,沒有一伸手抓住它。善于捕捉機會者為俊杰。可是有多少人成了俊杰呢。
機遇從不光顧沒有準備的頭腦,弱者坐待良機,強者制造時機。我們必須創造屬于我們的機會!機會也是有成本的,所以往往我們要放棄很多自我不愿意放棄的東西,來得到這個機會!舍與得之間我們要做出抉擇!往往一個抉擇就是你人生的分水嶺!里面有句話說得很好:人在逼于無奈的時候做出的決定,往往都是最正確的。
80后,時下流行的詞語!這個社會是有機會的!從改變自我開始吧!
最新《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完整版篇6
《中國合伙人》這個電影公映快一個月了,聽很多朋友都說挺不錯的,出于好奇,一向不太愛看電影的我,也在電腦上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不免生出許多感慨,斗膽寫出來,與朋友們分享一下。
先說說成東青,孟曉駿,王陽這三個人,在學校時一個是大家眼里的“土鱉”(成東青)一個是雄心勃勃書香世家的“俊才”(孟曉駿),一個是浪漫多情才華橫溢的“浪漫騎士”(王陽),從資質上看,孟曉駿,王陽要比成東青優秀的多,但為什么卻是成東青成了老板?成為“新夢想”的領袖?
當然,你可以說是因為成東青是發起者,是他在被學校開除之后,為生計所迫開了補習班,所以成為了“新夢想”的老大。
但是,如果只是憑這一點,我覺得成東青的老大位置是坐不穩的,也許在新夢想創辦之初就會夭折。我認為,成東青確實有領袖特質,請看好,不是領袖氣質,而是領袖“特質”。
特質一,成東青是一個勇于擔當的人。在孟曉駿王陽沖撞老師引起眾怒,被群而攻之的那一場戲里,孟曉駿和王陽的反應是快跑,而成東青卻挺身而出,把門擋住,阻止了大家對他們的攻擊。在美國轟炸南聯盟中國大使館,群眾向“新夢想”進行沖擊的時候,又是成東青,不顧危險,毅然沖出與大家理論,哪怕負傷流血在所不惜,反觀孟曉駿和王陽,當時是沒有這個勇氣的。所以,一個勇于擔當的人,是有做領袖的資格的,無論他的決策對與錯,其后果他必定要有勇氣承擔才行。
特質二,成東青是一個有胸襟的人,當然,這是指他前期的時候,雖然在“新夢想”上市的問題上,他顯示出了自負強硬的一面,那也是一種質變的結果。我注意到在前期成東青基本上沒有對孟曉駿的各種規劃說過“NO”一直都是習慣性的“yes",因為成東青信賴孟曉駿,也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他,所以,他基本是放手讓孟曉駿去做事的。并沒有因為孟曉駿的強勢而出于自己的虛榮心去壓制他,在前期新夢想的成功來看,成東青的胸襟是非常寬廣的。
一個領袖可以在才干上不如下屬,這沒什么可丟人的,三國的劉備,文不如諸葛,武不及關張,但是一點都不妨礙他做老大,做皇上。因為劉備是一個有胸襟的人,他不但可以容人,也可以容物,他可以讓一群比他更有才干的人為他去做事,這本身就是最了不起的事,反觀諸葛亮,這絕對是個人才,但他主政蜀國以后,蜀國人才凋零,無人可用,甚至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局面。一個人的能力再強又如何呢?只有帶出一個優秀的團隊才是王道,個人能力再強也不過是個人英雄主義,那是最終要壞事的。所以,蜀國之忘,有人說亡于諸葛,也并非毫無道理。
另一個讓我比較感慨的地方就是王陽結婚的時候,他說的那幾句話,前面的幾句就不說了,最后一句”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做生意,“我想,應該令許多人都動容。創業打拼的時候,真的是需要朋友兄弟之情的,因為中國人的傳統就是”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困難的時候,需要用友情和親情做凝聚力,來共克時艱。但到了一定的階段,這個友情,就成了絆腳石,成為了做事業的阻力了。事事都講”情“不講”理“,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一個企業過了創業的階段,一定要把“理”搞明白,也就是說要講法規。不能以情代法。制定一個大家都要遵循的法度,高于個人感情之上,每個人都去遵循并很好的去執行。這樣才不容易出現朋友反目的局面。
再一個感慨的地方就是成東青知道孟曉駿的功勞至偉,很想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有一場戲是成東青給孟曉駿買了一座別墅,并把他的前女友找來,以為孟曉駿會喜出望外,沒想到卻引起了孟曉駿的當場色變。弄巧成拙。最后在美國,成東青終于了解了孟曉駿的心思,為他工作過的實驗室捐款,并把那個實驗室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個舉動雖然沒有給孟曉駿個人的利益帶來好處,然而,卻感動了孟曉駿,原來,尊嚴才是他想要的東西。
這個地方給我兩個啟示:
一,老板真的特別需要了解下屬真正想得到什么樣的東西。
二,尊嚴比黃金更寶貴。
雖然說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有時候錢還真就不是萬能的,人的物質需求無論多大,畢竟總還是有限的,常常被老板忽視的精神需求,有的時候更加被員工渴望。員工和下屬不光是希望在單位里有尊嚴,更加希望在社會上有尊嚴,能不能給他們這份尊嚴,能不能讓他們覺得因為在這樣的單位工作有榮譽感,這真的是很多老板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果一個老板做到了這幾點,我想,這個老板是成功的,他的企業無疑也是成功的。
最新《中國合伙人》觀后感完整版篇7
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說,《中國合伙人》都是一部好看的,感人的電影。這部電影看完后讓人覺得熱血,充滿了激情。它引領著我們,震撼著我們,它讓我們從新的角度來考量周遭的世界,它讓我們看到了那些所謂的中國企業家的奮斗歷程艱辛與坎坷,為我們展現了在時代裹挾中前進的一代人,而不只是像雜志和報紙那樣簡單枯燥的堆積他們的成就簡歷。同時這部電影也是對于一代人青春的最好詮釋。什么才是青春?青春就是失敗倒下爬起來繼續跌倒的資本! 青春,就是在滿是泥濘的道路上背著自己的信仰追逐著自己的夢想。這才是真正的致青春。同比之下,趙薇你可以帶著你的那部無聊的電影滾蛋了。
有人指責說這部電影是北京新東方的大型宣傳廣告。在這里,我可以肯定的講,《中國合伙人》絕不是為了俞敏洪而拍的主旋律式傳記片,《中國合伙人》不僅講述了俞敏洪的故事,更述說了一代成功企業家求學與創業的年代,這部影片也寄托了陳可辛內心的漂泊感,為渴望夢想的年輕人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可以激勵年輕人和有夢想的人去為自己的夢想行動奮斗,所以那些聽來的熱血故事到現在依然閃耀著勵志的光芒。有人說,其實那些中國企業家正是鉆體制空子發展起來的一批人。沒錯,確實如此。但是,同樣是一個世界,一個時代,一個機遇,為什么偏偏卻是他們踏出了第一步呢?正所謂時代造就了一代人,一代人引領了時代!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時代和國度,對于敢于發現的人來說,這叫機遇,對于事后者來說,這叫投機。其實從一開始,人與人之間對同一事物的態度和觀點,就已經開始把人與人區分開了。要記住,我們所擁有的最大能量恰恰是來自于思想上的覺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影片末尾播放的幻燈片并不只是為了致敬那些成功的企業家,同時也是在激勵著那些在尋夢路上踽踽前行的人們。
另外,本片不僅是一代中國有志青年的奮斗史詩,更是一部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青春,屬于我們自己的記憶。曾經有多少中國學子把夢想寄托在新東方身上?他們的故事,不正是我們的所經歷的嗎?影片中黃曉明講課的片段讓我幾度閃回到了曾經那個時候在教室里奮筆疾書的時光,依稀記得當年在那悶熱緊張的教室里做題的場景,想著自己的未來。安靜的教室里只聽見電風扇的轉動聲和翻書的沙沙聲,每個人書桌上都有一座用書本堆起來的小山。青春,就是在不經意間編織著最動人的風景,而那些為理想奮斗的歲月都將會是我們人生中最難忘的財富。
《中國合伙人》以改革開放30年社會變遷為背景的同時,也述說了關于三位主角友誼的起起落落。如今的電影通常都由效果與感覺構成,但《中國合伙人》卻由三位主角以及他們的夢想如何超越以及為什么超越他們本身所構成,別無其他、然而,這些不就是全部嗎?
成長是什么?或許隨著年齡的增長。能成為朋友的人越來越多。但是,能陪你一起奮斗,做夢,熱血,偷偷干壞事的人,卻越來越少,對最初夢想的概念也可能會越來越模糊。一直以為所謂的一生的朋友就是無論你做了什么錯事,取得了什么成就。他們都會在你的身后。而現在突然回過頭才發現原來這條路一直都只有自己一個人在走。是我們都承受得太多,還是我們各自都忘了應該怎么活,忘了自已想要的是什么,也許人總是一點一點的失去夢想然后才會慢慢變成大人的。或許一直到我們走完自己人生的時候,才會覺得,原來那些陪伴我們一起瘋狂過年少時代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在當今的電影市場下,中國電影人基本以滿足觀眾最低審美需求為自己的創作標準,我們已經忘記了如何慢下來了。其實,拍一部好的電影并不難。《中國合伙人》告訴了我們,只要有誠意,能用心去講好一個故事,那些勵志的成功學同樣能點燃我們心中的那份熱血,給予人們以正能量的。在《中國合伙人》上映后,很多人都在嚷嚷,說這部電影太主旋律了,中國電影沒希望了。我只想問問這些人,所謂的中國電影的希望究竟在哪里?在你的偏見里,在你的歌聲里,還是你嬸嬸的腳丫里?其實中國電影的希望就在我們手中,歸根結底對中國電影的拯救還是要靠觀眾。觀眾的認可才是王道,不能單純把電影看作一種商品。電影,首要的,核心的,是如何去講好一個故事,好的電影應該能重新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去電影院到底是為了去追尋些什么。而像《中國合伙人》這樣的電影,也正是我喜愛電影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