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家庭家長個人教育觀后感
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小編帶來簡短家庭家長個人教育觀后感7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帶來參考。
簡短家庭家長個人教育觀后感(精選篇1)
今天,作為幼兒園中班孩子的家長,在線上收聽了由省教育廳、省教育廳關工委舉辦的“河南省推進‘雙減’政策落實家庭教育系列講座”中劉林亞巡視員的講座,深入的了解到了“雙減”是什么、對孩子、對家長、對學校的影響又有哪些,而作為家長,應該在“雙減”政策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都值得我深思。
經過視頻的學習,了解到其實我們家長原來存在一個普遍的誤區就是——把“促進孩子學習”當成“家庭教育”的核心。
在這樣的認知下,家長只要聊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就是學什么知識,報什么班,參加什么考試。家長的身份變成“學習監督員”或者“助教”,有的家長甚至還成為“老師”,和孩子的相處都圍繞著學習進行??此坪秃⒆拥幕硬簧伲旧隙际窃谟懻摵投酱賹W習。
殊不知,“促進孩子學習”只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如果沒有搞清楚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會錯過孩子寶貴的成長期,造成失誤和留下遺憾。
經過對劉林亞巡視員講座的學習,我們首先要教會孩子如何成為一個能在社會上獨立、保持身心健康、體會到幸福的人。
如果這個根基缺失,知識和技能就會成為不穩固的空中樓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會孩子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解讀世界。而家庭教育的形式也絕不是上課教學,而是滲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潛移默化。
最后,我想說:“雙減”之后,成績將不再是判斷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等待他們的是另一條全新跑道?!暗轮求w美勞“全面發展,對孩子的教育,除了課本上的知識,更多來自家庭、社會。我很期待看到更多卓越的孩子涌現出來:他們不僅好學樂思,還擁有陽光的心態、強大的審美力!從這一刻起,我將和孩子一起努力奔赴這美好的未來了。
簡短家庭家長個人教育觀后感(精選篇2)
通過觀看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長楊雄做《“雙減”后家庭所面臨的挑戰和對策》講座,我更多的了解到了“雙減”政策,并真心支持“雙減”工作的開展。
楊雄老師主講的題目是關于“雙減”政策出臺背景下,如何使家庭教育不焦慮?
確實啊,自從“雙減”政策出臺后,孩子不去輔導班,沒有了課外老師的教育,我一下子緊張的不得了。我就特別焦慮,我們家的家庭教育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所以我得知楊雄老師講座的主題就是解決家庭教育焦慮的時候,我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全程都在很認真的聽楊老師的這次講座。楊老師先講了自己對“雙減”的理解,他說:
“‘雙減’政策不是國家要改變什么,而是要回歸到我們‘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所以‘雙減’不是改變,它是回歸,讓學校教育回歸本位,讓我們的家庭教育回歸生活”。
我聽到這話后想了想覺得的確如此。想想自己上學時候雖然條件艱苦,德智體美勞這些素質教育在我上學的時候都有體現,現在我家孩子平時在學校接受學校教育,在校外我給孩子報的有課外知識的輔導班,而沒有其他的東西。這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在“雙減”政策下,我們作為家長要怎么配合這項政策,能怎么做又該如何做的問題,楊老師給了家長一劑定心丸。
我也認識到“雙減”政策在教育孩子做人方面上增加了任務,然而這一項任務就是家庭教育的魅力。
就像楊雄老師說的,家庭教育方面減的過程中,有些方面是要加,比如說讓孩子大量空出來的時間,怎么走向社會,樹立勞動觀念,培養孩子孝敬父母、感恩社會、敬畏天地的意識,如何學會生活管理風險管理,提升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提升心理彈性。
我也通過楊老師的話想到: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功課時,其實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遇到挫折無法應對就止步不前,甚至是想放棄。
協助學校和老師培養孩子直面困難的`勇氣,在“雙減”背景下,減的同時是我們家長應該加的東西。
簡短家庭家長個人教育觀后感(精選篇3)
當前家長心態各不相同,開心、焦慮、迷茫、觀望,大多還是出于對雙減政策的理解不到位。
“雙減”真正減什么?“雙減”政策不是要改變、而是讓教育回歸本位。義務教育本質不是篩選,而是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因此,雙減政策的落實需要讓家庭教育回歸生活。
“雙減”后更加凸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A1時代,家庭教育重要性已超過學校教育。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是要減輕孩子學業壓力,減輕家長養育焦慮。但“雙減”決不是一減了之,也不是家長可以完全“躺平”、“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雙減”政策出臺后,有些要減,有些要加;有些要降維,有些則要升維。
作為家長首先要調整自身觀念。“雙減”后,在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的大主導思路下,作為家長,要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和學習觀,擺脫“功利化、短視化”等違背教育規律、盲目從眾的教育行為,賦予家庭教育更具科學理性、更具反思覺察、更具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眼光和智慧。要認清形勢,更多堅持“長期主義”價值取向,才能降低內卷、減輕焦慮。
其次,要重視對孩子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心理教育。孩子本身對于一些潛在的誘惑和外界環境的風險缺乏判斷和抵抗力,出現了一些令人詫異的做法,在這些錯誤三觀的引導下,長大成人后是可悲的。為了加強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家庭教育要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風險管理,提升隱私保護、心理彈性,加強生命教育,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
再次,作為家長要和學校配合好,融入家校社三位一體協同一致、密切配合的教育生態圈,千萬不要把人生看成是一場又一場錦標賽,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比賽,不應該用“競爭”思維去對待人生。在AI時代,幫助孩子掌握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不僅僅要下載知識,更要遷移知識和綜合應用知識,深入社會實踐,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為符合未來社會的需要的人才。
最后,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高質量的陪伴不意味著在接送孩子上課、陪聽課、輔導作業上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真正關注子女內心成長的溝通和交流才是最有價值的投入,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永遠不浪費。
作為家長,要多注意觀察和共情孩子每天的情緒感受,圍繞他遇到的困惑進行開放性討論,支持他通過反思去嘗試解決問題,給予孩子被尊重、被關愛、被接納、被鼓勵的感受,幫助孩子內心堅定自信,才能快樂成長。
雙減政策剛開始,但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作為新時代的家長,也會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家庭教育策略,配合好學校教育,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簡短家庭家長個人教育觀后感(精選篇4)
今天觀看了河南省家庭教育系列講座第二講:楊雄教授的《“雙減”后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感觸很深,受益匪淺。
國家的雙減政策出臺,課外輔導機構停課了,學科類輔導沒有了,孩子放學后沒有作業了,但是我們家長確實焦慮了。聽了楊雄教授的講座,我清楚了雙減政策的出臺的背景,也更深入地認識了雙減政策,找到了自己作為家長焦慮的原因。
我知道了雙減政策不是改變,它是回歸,讓學校教育回歸本位,讓我們的家庭教育回歸生活。我國長期以來堅持的教育方針,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健康的孩子,這就是教育的本質,我們的教育要回到原來的本位上,讓每一個兒童全面的健康的成長,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我明白了進入了新時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至少與學校教育是可以相提并論的。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是生活教育,就是要養成教育,使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進入社會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然后在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中掌握一門生存的技巧,能夠適應社會,尊重生命。特別在義務教育階段,主要是家長對孩子的引導教育,主要的任務是生活教育,這就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雙減背景下各自的分工與功能。
雙減政策出來以后,要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減輕家庭的養育焦慮,但是雙減不是一減了之,雙減也不是家長就完全躺平,要樹立孩子的勞動觀念,培養他孝敬父母、感恩社會、學會生活管理,提升自我保護意識,提升他的生命教育的質量。
培養孩子未來發展需要理性的選擇,更要聽聽孩子的心聲。我們家長要對孩子有持續性關注,學習專業的家庭教育知識,參加系統性專業的輔導,更新自己的知識,跟得上社會的進步,跟得上孩子成長的腳步,我們才不會太著急和迷茫。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和父母互相在影響,互相在激勵成長。我們要和孩子能夠成為朋友,能夠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正向發展,這是構建和諧親子關系的基礎吧。
簡短家庭家長個人教育觀后感(精選篇5)
為進一步推進我區“掃黃打非”工作,深入打擊侵權盜版和非法有害出版物的銷售傳播,持續倡導正版閱讀、綠色閱讀,號召全區青少年抵制侵權盜版和非法有害出版物,為全區未成年人提供綠色健康的文化環境,確保我區中小學春季開學期間校園周邊文化市場安定有序。
2月__日上午,區“掃黃打非”辦牽頭區社會事務管理中心,區公安局、區綜合執法大隊等多個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出動執法車輛3輛、執法人員10余人對我區白水鎮中小學校園周邊文化市場及治安和治理隱患開展專項檢查。此次檢查主要針對大坪地趕場集市及校園周邊文具店、書店、超市是否持證經營、是否銷售不明來源的有害“口袋本”圖書、卡通畫冊等非法出版物,還對校園內的消防安全、食堂安全及校園周邊的無證經營、占道擺攤、亂停亂放、交通安全等進行整頓與宣傳,為廣大師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治安、文化、衛生、交通環境。此次行動共計查繳非法經營出版物100余本。
下一步,我區將組織執法人員對收繳的出版物進行核查,堅決打擊販賣盜版、無證經營等違規現象,持續加強對出版物市場的有效監管,促進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簡短家庭家長個人教育觀后感(精選篇6)
雙減政策和教育以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是相輔相成的,“減負”是育人方式的變革。中考和高考中對生活學習,實踐學習的考察更多了,學習和生活不是割裂的。例如高考中對核酸檢測的標語如何貼地考查如果孩子有參與志愿者活動,就是非常有利的。寫作文中的素材,和人文類試題的答題都是對生活經驗和思想獨特性與深度的考查,并不是背幾個知識點就可以的。
未來的人才培養方向已經不同于過去,所以我們做家長的要改變觀念。在家庭教育中降低焦慮,不要拿我們家的孩子去和人家孩子長處比較。也不要把自己人生的抱負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有自己的成長的獨特性,讓他在嘗試中發現自己的注意力方向。作為家長,這堂課提醒我們作為家長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需要和孩子平等交流共同成長。
簡短家庭家長個人教育觀后感(精選篇7)
子女教育的根源在價值觀和學習生活習慣,只要抓住了根源問題,子女教育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只是最終的其中一個方面的結果,所以解決問題不要局限在表面現象,要找到根源去解決根源問題。
子女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是家長,家長責無旁貸。家長必須在子女教育上親自花精力和時間,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也不要指望通過“花錢”就可以解決。家長必須加強對自我的管理,把陪伴孩子的時間進行量化,每天必須達到一定量,一年也必須達到一定的總時。
給孩子制定補短板的學習計劃時,時間單位應該是以年計而不是月,更不是周;不要制定短期投機取巧式或者急功近利的學習計劃。
學習是一場馬拉松,長期勻速跑,是最輕松最有效的方法。只有長期保持合理的學習強度才能達到最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