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文明講座觀后感
當我們收聽完教育講座后相信大家都有了很多新的感悟,為此我們需要寫一篇觀后感記錄感受,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小學生文明講座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小學生文明講座觀后感精選篇1
為了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導廣大同學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代文明新人,進而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今天我們聽了一節《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班會,這節班會張老師設計巧妙,準備充分,在課堂上學生表演了快板,相聲,講了故事等等這些活動,而且這些活動緊緊聯系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同學們精彩絕倫的發言,以及主持人那精湛的技巧,給到場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他們也對文明禮儀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樣也達到了本次班會的目的。聽了這節課我有以下一點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做好一個有文明禮儀的人要從生活小細節做起,看似簡單,但如果要做好并堅持下去實在不容易。因此做到有文明講禮儀的人必須做好這些小方面,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說臟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熱愛勞動,熱愛班集體,以節儉為榮,以浪費為恥。在班級中樹立榜樣,是同學們能明白怎樣做就是一個文明的人。這一點張老師做的很好,用視頻呈現了平時同學們的生活,更有教育意義。
二、在校園里,在社會上,在家庭中,我們處處都可以發現一些不文明的陋習,但是有一些人不以這些陋習為恥,反而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考慮他人的感受,總是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就這些不文明的陋習,我們要認識到它的強烈危害性,不要讓自己在那個泥潭中越陷越深,到了想要改掉的時候才后悔莫及。老師在設計中應設計一些反面的實例,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中小學生文明講座觀后感精選篇2
一、為什么要重視文明禮儀
“講文明、重禮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學年,我校的德育工作將圍繞“文明禮儀”這一主題,開展一系列活動:編寫校本教材、知識競賽、知識講座、評選文明禮儀之星、主題大隊會等。
一、為什么要重視文明禮儀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荀子·修身》指出:“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笨梢姡拿鞫Y儀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多么重要。下面,我給大家講兩個小故事。
故事一:《張飛問路 越問越遠》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張飛和劉備一起趕路,在路上迷了路,張飛就對劉備說,我到前面去問問路吧。張飛是大大咧咧的人,做事魯莽,他走到前面,看到一個老農在田里干活,一把抓住,張飛長的又兇,力氣又大,誰經得住他這么一抓。然后,兇巴巴發問:“喂,告訴老子,到哪里哪里去,怎么走!”那個老農嚇得話都說不出來,還敢告訴他路怎么走!實在沒辦法,用手隨便指了指,張飛一看。“是不是往那邊走?”“是!是!”其實這個農民無心一指。張飛當了真!高高興興地回來告訴劉備,往哪邊走可以到達目的地。結果呢?同學們能不能猜到結果:張飛問路,越問越遠!同學們看《三國演義》,就可以看到這個故事。
這還是一件小事。不過多走幾步路,還有問路送了命的。
故事二:《烏江自刎》
項羽在歷史上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自稱“楚霸王”,可見他的威風。當他與劉邦最后決一死戰的時候,在垓下兵敗,輸給了劉邦的部隊,其實這時候,他的部隊還有戰斗力,只要退回去重新組織一下,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在逃跑的過程中逃到一個叫陰陵的地方,又迷失了道路。
司馬遷的著作《史記》里的《項羽本紀》有記載: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曰:“左?!弊?,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為什么這個老農民又指錯了路呢,其實,錯誤還是出自項羽自己啊!想想,一個自稱“楚霸王”的人會怎樣對待一個地位低下的農民呢?最后的結果,我想大家都知道,項羽在烏江自刎!清朝的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流下了一段千古絕唱: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其實,如果項羽,對人禮貌一些,就不會走錯路了!也不會自刎于烏江了!
從兩個故事可以看出,禮儀對人的重要性。禮儀是人的一張通行證,是人的第一張名片。
二、什么是禮儀
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
禮儀,簡單地講,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范。人們與他人交往的做什么、怎樣做、以及與別人交往時自己的外表方面要注意什么,包括語言、儀容、儀態、風度等。
一個有禮儀的人總是受到他人的歡迎,給人的感覺總是有道德修養,別人就愿意與他交往。
其實,我國自古以來就注重禮儀、宣傳禮儀,就是禮儀之邦。自從孔子開始,就不斷地提倡做人要有“禮”,不能隨隨便便。比如說,兒女每天早晨起床,要到父母床前請安,到了學校要向教師鞠躬。老師走路時,你要站在旁邊等老師走過才你走。
這樣的禮儀隨著時代的前進已經變化了不少,有些禮儀今天看起來還不可思議。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對待別人要誠懇,對待別人要尊敬,對待別人要友好。對自己的家長、對自己的教師,對自己的同學,甚至對于馬路上掃地的清潔工,都應該是這樣。
三、禮儀應該注意的原則
尊重原則
對待長輩容易做到,對待同輩或者不如自己的人不容易做到。一個人與別人交往,不管別人是個什么樣的人,應該發自內心地尊重別人,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適度原則
1、做任何事都要適度,待人接事要做到適可而止。
2、與別人打個招呼,時間不能太長;人家還有別的事,你硬要拉住別人,說個不停,不合適。
3、別人在做事,你硬要跟他說話。不合適。
4、在教室說話聲音太大,全班就只聽見你的聲音,不合適。
5、問別人問題,要適可而止,不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對人不禮貌。
自律原則
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自己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寬容禮讓原則
就是指在學習、生活中,要學會寬容禮讓,學會寬容待人,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有關于寬容禮讓的故事、生活中的事例非常多。比如《小山羊過獨木橋》的故事,大家在幼兒園就已經聽過了。我再給大家講個關于“禮讓”的故事:《讓他三尺又何妨》
也就是廣為流傳的“六尺巷”故事:相傳清朝首輔軍機大臣張英的鄰居建房,因宅基地和張家發生了爭執,張英家人飛書京城,希望相爺打個招呼“擺平”鄰家。張英看完家書淡淡一笑,在家書上回復:“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奔胰丝春笊醺行呃?,立即退讓三尺宅基地,鄰居見相爺家人如此豁達謙讓,深受感動,也主動退讓三尺,于是有了“六尺巷”,也稱“禮讓巷”。這條巷子現存于安徽省桐城市城內,成為中華民族謙遜禮讓傳統美德的見證。如果能夠持這種“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態度,很多矛盾就能夠自然而然地消彌化解的。
今年,國慶期間,東南大學博士生導師陳志明教授,因停車糾紛與鄰居發生爭執,進而引發肢體沖突,以致陳教授猝死。寶貴的生命因這種無謂的爭執而中止,一位社會精英喪生于這種偶然事件,令人扼腕嘆息,覺得很不值得。
如果當事雙方能夠相互禮讓,友好協商,誰的車有騰挪的空間余地,誰先讓路,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可見人與人的相處,寬容禮讓是多么重要,希望大家時時記住“讓他三尺又何妨?!?/p>
四、小學生怎樣踐行禮儀
㈠要以校規、校紀為準繩,用《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禮儀常識等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禮儀約束。
㈡學習“禮儀”,了解基本禮儀常識
1、穿著禮儀
(1)按要求穿規定的校服,不穿奇裝異服,少先隊員要佩帶紅領巾。
(2)著裝整齊,樸素大方,不穿背心、拖鞋在校園行走和進入教室。
(3)課堂上不敞衣、脫鞋。不追求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以球鞋或平底鞋為好。
(4)不佩戴項鏈、耳環、戒指、手鏈、手鐲等飾物。
(5)不涂脂抹粉,不畫眉,不紋身,不留長指甲,不涂指甲油。
(6)按要求修剪頭發,不染發,不燙發。
2、尊師禮儀
(1)在校道上遇見老師主動停下,微微鞠躬問好,分別時說“再見”。
(2)進出校及上下樓梯給老師讓行。
(3)進辦公室要喊“報告”,聽到“請進”后方可進入;問老師要用 “請問”,老師答后要道謝;不隨便翻閱老師辦公室的東西;不私自打開教師電腦。
(4)指出老師的錯處要有禮貌。
(5)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接受師長的教育。
(6)對老師說實話、真話,不欺騙老師。
(7)珍惜老師的勞動成果,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
(8)服從老師管理,不頂撞老師。
(9)與老師交談時,要起立并主動給老師讓坐。
(10)老師在辦事或與別人在交談時,不可隨意打擾老師,躬身站立一側,等老師辦完事或談完話后再找老師。
3、升旗禮儀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3)認真聽國旗下講話。
(4)唱國歌時要嚴肅,聲音要洪亮。
此外,還有同學禮儀、行走禮儀、集會禮儀、餐桌禮儀、待客禮儀、做客禮儀等,就不再一一展開。這學期,我校德育處組織編寫了校本教材《文明禮儀知識讀本》,主要包括“前言、小學生在校一日常規、小學生文明禮儀、泉州市青少年禮儀普及活動競賽試題200題”四部分內容。希望老師們能夠利用早會、班隊會時間組織同學認真學習,課后有時間,同學們也可以自己學習。下一階段,學校將組織文明禮儀知識競賽,希望同學們早點做好參賽的準備。
㈢正確使用“禮儀”用語
對別人表示尊敬時,用尊稱您
對老年人,可稱老爺爺、老奶奶、老大娘、老師傅等;
對中年人,可稱伯伯、叔叔、嬸嬸、阿姨等,
對比自己稍長些,可稱大哥、大嫂、大姐。
與海外交往時,可使用小姐、先生、夫人等稱謂;
說話語氣要和藹,可運用一些委婉的語氣詞,如吧、呢、嗎;
當請求別人做某事時,應使用表求客氣的詞語,如請、麻煩、勞駕等,
當得到別人幫助時,要說謝謝、非常感謝;
當妨礙了別人,給別人帶來麻煩時,應主動說對不起,請原諒;
當別人向你道歉時,應主動說沒關系。
(四)學習“禮儀”要重在實踐。文明禮儀,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為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勢力,需要長期培養教育,才能見效的。比如,有的同學一進校園,主動彎下腰撿起廢紙、果殼等,多么愛護我們的校園;比如,有的同學一見到老師,立即主動問一聲:老師好;見到客人,問一聲:叔叔好、阿姨好;校長、老師、客人的心里都為同學們的有禮貌而感到高興。做錯事了,說一句“對不起”就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和氣,我們自己的心里也會感到快樂。
我給大家提個建議,大家每天可以開展“六個一”自省工程活動,自省內容為:每天叫一聲長輩、撿一張廢紙、參加一次勞動、遵守一天紀律、掌握一個知識、幫助一次他人。
每一天臨睡前,再反醒一下,今天這“六個一”我做到了嗎?還有哪里做得還不夠?明天再堅持做好。這樣,從一點一滴做起,持之以恒,我們就會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心靈美好的人。
同學們,禮儀,是立身之本!人生活在社會里,注重儀表形象,養成文明習慣,掌握交往禮儀,融洽人際關系,這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必修的一門課程。作為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現代人,注重禮儀的自我修養,在學習和運用禮儀中,展現出個人的教養;在社會交往中,有所為,有所不為,自覺地運用禮儀規范,嚴格要求自己,方能做到“舉止文明,處世得體”,方算知書達禮,方稱得上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同學們,禮儀,也可以說是立校之本,是創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手段。我們尊重了別人,也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我們大家有了禮儀,我們的學校會更和諧。希望同學們學禮知行,爭做文明學生。也相信禮儀教育會是第十一小學的一朵燦爛之花,一定會香飄在校園謝謝大家!
中小學生文明講座觀后感精選篇3
近日,觀看了學校組織的“文明禮儀規范專題片”后,我深有感觸。
文明禮儀在校園。在操場上,一個同學在玩踢足球,而另一個同學在旁邊踢毽子,踢足球的同學一不小心,把球踢到踢毽子同學的身上,身子撞痛了,衣裳也臟了。那個同學很生氣,這時踢足球的同學跑過來說:“對不起,小明同學,我不是故意的,原諒我好嗎?我幫你看看撞傷了沒有,衣裳臟了,一會我給你洗一洗?!甭犃诉@些話,那個同學不再生氣了,溫柔地說:“沒關系,以后注意就行?!本瓦@樣簡簡單單的“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讓同學一場的矛盾化為無形,這就是文明禮儀的魅力所在。
在課堂上,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在座位上講話,玩畫筆,被同桌發現了,同桌連忙在本上寫道:“請不要講話,這樣會打擾到別的同學的,對老師來說,是很沒禮貌的,你要尊重老師。”寫完之后,把本子推到他的面前。此時,他的臉紅紅的,知道自己錯了。
文明禮儀無處不在,放學時要排隊,要和老師說“再見”。見到老師要停下腳步,說“老師好!”同學見面要打招呼,互相問好。回答老師問題要聲音響亮,上課要做到“快,靜,齊?!蓖瑢W之間離不開禮儀,老師和學生之間也離不開禮儀。有了禮儀才會讓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有了禮儀才會讓學生更加尊重老師,師生之間的感情才會更加深厚。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文明禮儀,才能創造出和諧的社會風氣。為了我們學習、生活的和諧穩定,我們一定要學會文明禮儀。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共同擔負著創造物質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擔負著創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職責。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文明禮貌小標兵。
中小學生文明講座觀后感精選篇4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我是中國人,我是青白江人,我是祥中人,我要做文明守紀的好公民,好學生!”同學們,當你肅然地舉起右手,莊嚴地誦讀著祥中錚錚誓詞的時候,你的心里,是否早已翻騰著陣陣洪流?你的心里,是否早已掀起一股浩蕩的文明自強之風?你堅定的眼神告訴我,你豪壯的心聲告訴我,和我一樣,一顆文明自強的晶亮種子,早已在你我的心中生根發芽,悄然滋長。
那么,還等什么呢?就讓我們在文明自強的道路上揚帆起航吧!
清晨上學,我們用溫馨的告別,回應著父母的叮囑;我們用真誠的問好,回應著每一次相逢;我們用讓座,表達著尊老愛幼的善良;我們用遵紀守法,呵護著家與國的安寧幸福。朝陽因我的文明更燦爛,世間因我的守法更美好。
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文明守紀我做主。
整理衣裝,戴好校牌,一個行禮,進了學校。問候相逢的老師,給伙伴一個友好擁抱;主動拾起每一塊調皮的垃圾,認真清掃每一個細小的死角,還校園整潔與清爽,讓瑯瑯的書聲,激情飛揚。
我們是校園的主人,文明整潔我作主。
懷揣理想,我們走進課堂;凝神細聽,認真思索,合作探究,奮發圖強;勝不驕,我們力爭用一次次成功,回報父母和師長的深恩;敗不餒,我們把每一個個失敗,當成前進的階梯。
珍惜青春,自我管理,追逐夢想,刻苦學習,文明自強我作主。
冰心奶奶說過: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變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長成大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可是我要說:不是每一段青春都能成就大業,但沒有文明自強之心的青春,將是一片蒼白!
伸出你的手,文明禮儀讓我們和睦相處;握住你的手,文明禮儀的陽光,溫暖所有你和我;挽起你的手,讓文明禮儀的浩蕩之風,揚起我們自強的風帆,讓我們一起領略,人生多彩的美好畫圖!
我們是好公民,好學生,好孩子,文明自強我做主!
中小學生文明講座觀后感精選篇5
看了《文明禮儀》的視頻后,我知道了以往自己犯下的錯誤,而感到羞愧。文明禮儀教育是一顆有生命力的種子,只要適時播下這粒種子,它就會在我們的心靈中生根,并在青春花季結出豐碩的果實。因此,講文明,懂禮貌是億萬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中國是禮儀之邦,被外國人贊嘆中國的文明歷史。那么,以往的中國怎樣才成為禮儀之邦的呢?“文明從我做起”這句口號,大家都并不陌生,可誰又真正地把它牢記在心,做出真實行動呢!一個個小小的家庭組成一個大家,那是國家,那什么是家呢?就是由一個個成員組成的。所以,一個國家中人最重要的。只有當每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么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還離我們有一段距離。在我們校園里,增加了紙屑灰塵,極不和這美麗和諧的校園。這一種種不文明的行為,漸漸地讓人們的心中中國曾是文明禮儀之邦。
文明之花,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管好自己的.手腳;管好自己的嘴。文明,只是人與人直接的一種距離,只要撿一下紙屑,往往文明之花就會在你的心中開放!舉手之勞,會讓自己感動快樂和幸福。文明往往是一張紙那么厚,那么你就做到了文明。
文明,只是人的肩膀,文明是一種象征。文明之花是垂手可取。熱愛文明,讓文明之花在每個人心中開放,永開不敗。
中小學生文明講座觀后感精選篇6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和平的國家,是個昌盛的國家,但最近幾年來,交通事故頻頻發生,危害了人們,但是也給人們打了警鐘——安全的重要。
我們青少年正值人生的花季,正是這一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也正是我們從兒童到成人的階段。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好自己,保護好自己,要了解安全知識,不要讓每一朵花兒隨意凋落。
據統計,全城每隔一分鐘,就有一個人在車禍中受傷,每隔五分鐘,就有一個人在車禍中死亡。
我知道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村莊里有個小女孩叫錢鴻雁,正值收獲時節,家里人讓小鴻雁和她的小伙伴給她在地里收麥的.媽媽送鑰匙,小鴻雁和小朋友們興高采烈地去了,到了準備穿過公路的時候一輛大貨車疾駛過來,小鴻雁當時就被撞倒昏迷了。
等小鴻雁睜開眼,發現媽媽的眼睛通紅,小鴻雁感到下身冰冷,讓媽媽給她穿鞋,媽媽哭了,原來小鴻雁的雙膝一下被截肢了,到今天為止,小鴻雁已經用籃球走路,那個司機為了賠償,早已傾家蕩產了。
同學們,這是個多么鮮活而又慘痛的例子啊,這是對我們,對于青少年敲響的警鐘。
生命是寶貴的,不能輕視生命,不能漠視生命的存在,每一個生命都會給這個世界帶來一抹色彩。
因此,只要我們樹立安全防范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才能讓我們自由,快樂的成長,讓我們享受人生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