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教育講座觀后感5篇
想到中國強大了!才不會被別人侵略,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建設祖國!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抗戰教育講座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抗戰教育講座觀后感1
在七十多年前,那是時我們的爺爺奶奶還未出世,我們的祖國卻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那時,人們的耳鼓前充滿著炮彈的聲音,眼眸中浸滿了血淚的顏色。戰爭的殘酷肆虐著大地,也讓人們的心靈遭受著重創,雖然那些不堪入目的痕跡如今已消失了大半,但那些慘痛的記憶從不該被忘記。
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戰爭沒有記憶,所以并不能明白戰爭的殘酷,有人甚至希望能再出現世界大戰,讓現代高科技武器在戰爭中“大顯神威”。可戰爭怎會像想象中的那樣簡單,伊拉克戰爭能讓世界為之停頓,世界大戰就足夠讓現在的地球毀滅。和平,不是要像古代人爭王奪霸,由一人一國統治世界,而是要各個不同的國家彼此信賴,讓世界成為一個共同的家。而科技,是為了讓所有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不是把人類推向無盡的深淵,武器也只是用來消除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無法切身體會,也許真的不容易讓人醒悟,那就從小見大吧。我們身邊會有犯罪的出現,我們都知道殺人要判死刑,也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死一個人,很有可能會害了兩個家庭。那戰爭呢?死傷無數,不經意間會牽動一個國家的生死。放大一些,中東石油之爭,可以把多年積攢的財富和幸福在短短幾個月就打得支離破碎。和平的不易并不深奧,只有一句話:幾百年的和平可以被一次戰爭就吞的一干二凈。
和平需要被維護,哪怕世界不再進步,也別讓一些不良的進步毀了世界。所以我們需要了解,需要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僅會和自己有關,更會影響到身邊的一切,由小到大,就像曾經人們說的“一只巴西的蝴蝶輕扇翅膀,就有可能引發美國的一場龍卷風。”所以我們要學習,要讀書,從書中獲得的知識是次要的,道德觀念,人品思想才是主要,否則你未來輝煌的成就永遠得不到世人的認可。
沒有人知道未來,也沒有人能改變過去,人只有把握好現在;改變不了時間,那就控制好自己。銘記著過去,要相信自己:我有能力振興未來。
抗戰教育講座觀后感2
8月15日,一個13億中華兒女都應銘記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那一天,戰爭結束,和平到來,中華民族14年的黑暗日子迎來曙光。2018年,抗戰勝利_周年后的今天,站在中華民族改革復興的巨輪上,銘記苦難、維護和平是我們奮斗自強的基礎。
忘記意味著背叛。自日本軍國主義1931年9月18日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以來,泯滅人性的細菌戰、燒殺搶掠的大屠殺,造成6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淪陷、3500萬以上同胞傷亡,億萬家庭支離破碎,祖國山河動蕩飄搖。那是一段不容忘記的屈辱歷史,為了守護家園,華夏兒女奮起反抗,中國軍隊浴血奮戰,用生命捍衛和平,阻止了日本速戰滅華的迷夢,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如今的中國,國富民安,卻還有如“司波達也太君”一類精日將民族奮戰歷史拋于腦后、造謠惑眾,挑動分裂,挑釁民族底線,令人氣憤心寒。
銘記方能自強。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今天,我們強調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更不是要鼓動戰爭,而是要以史為鑒,奮斗自強。歷經戰爭的摧殘,我們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也清醒的認識到,落后就會挨打,自強方能國強。當今的中國,比歷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越接近目標,困難就越多,需要面對的形勢也越復雜,就需要我們堅定政治立場,擺正自身態度,堅決抵制一切罔顧侵略戰爭歷史、美化侵略戰爭性質的言論和行為,捍衛正義,守護和平。
__年前的抗戰勝利,中國人民開啟了幸福安寧的生活新征程,中華民族駛入了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的快車道。勝利是戰爭的終點,更是中華民族奮斗的起點,歷史雖沉重,能時刻提醒我們銘記,苦難雖悲情,能時刻激勵我們自強,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天的改革成果歷經艱辛,生在和平中國,身為中華兒女,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背后有強大祖國,我們在享受發展榮光時,更應承擔歷史恥辱,將歷史融入血液、將苦難化為動力,發揚抗戰愛國精神,立足本職崗位,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為捍衛和平成果而努力。
抗
戰教育講座觀后感3不知什么時候,特別的日子總被傳媒和大眾忘記,今天正是日本宣布投降__周年!我們要銘記苦難,我們也要記住是我們打敗了侵略者,我們把戰犯送上軍事法庭,放棄了賠償,我們是頑強的,我們是大度的,我們的祖國是永遠不容侵犯的,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那些在戰斗中逝去的戰士默哀敬禮,為那些在戰斗中無辜死去的老人孩子的亡靈默哀祈禱,勿忘國恥,只有我們自己夠強大,別人才不敢欺負。
即使是沒有經歷這場戰爭的我們,通過老舊照片就能感受到痛和憤怒,更何況是當時經歷了這場戰爭的同胞們。銘記歷史,不是為了某一天去復仇,而是時刻提醒我們年輕一輩,落后就要挨打,我們今天的路是無數先輩們用鮮血鑄成的,不敢忘不能忘!所以我們如何替先輩們去原諒他們?我們又有何資格?銘記歷史,牢記仇恨,戰爭是結束了,不過戰爭遺留的問題_0多年后仍舊擱著,勞工、慰安婦、細菌戰受害者……一個個鮮血淋淋的冤魂還在拷問人類的良知和正義在哪?警鐘長鳴天地間,日本,一個只有小禮,從沒有大義的國家,外披文明的外衣,內長野獸的筋骨,永遠是我們在亞洲最危險的近鄰,時時警惕日本,勿忘歷史,忘記就是背叛!
不喜歡教科書里以及某些文章影視資料的仇恨觀,借此歷史也許更該宣揚的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殘酷現實,堅強不屈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更是大國的態度。有一群老人一輩子都在等著日本的一句道歉,感謝那時候的勇者們,沒有屈服,一直在斗爭,才有了現在的大國!
抗戰教育講座觀后感4
1937年7月7日晚,日方謊稱一名日軍演習士兵失蹤,要求進入瀘溝橋東的宛平縣內搜查。這一無理要求,遭到了中國駐軍的堅決拒絕。日軍借故調集重兵,悍然炮轟宛平縣,同時向瀘溝橋中國守軍發起進攻。中國守軍二十九軍官兵忍無可忍,奮起還擊。那天,正下著大雨,永定河水洶涌澎湃,抗日官兵斗志激昂,激烈的戰斗一直持續到8日深夜。趕來增援的中國軍隊和宛平駐軍相互配合,在瀘溝橋與日軍激戰,殲滅了來犯的全部敵軍,這就是瀘溝橋事變。瀘溝橋事變打響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的第一槍。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規模進攻上海,中國軍隊奮起反抗。國民政府先后調集40多萬軍隊參戰,激戰三個月,給予日本侵略軍一個沉重的打擊。
后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8年艱苦抗戰,取得了多場戰役的勝利。1945年8月,終于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當時,戰士們心中只有一句話:“_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
我們如今的生活,全是抗日戰士們用生命和血汗換來的。我們也要學習他們,_心中的“日本”——困難,學習將士們不畏困難的勇氣。
抗戰教育講座觀后感5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歷史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辛亥革命》。我覺得這部影片看后卻久久不能釋懷。
這部電影,細膩,深刻,把辛亥革命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影片片頭寧靜的那段告白,秋瑾帶著腳鐐走向斷頭臺的那一刻,初影時間很短卻讓我最為感動,犧牲就義前她說:“我的死是為了所有孩子的幸福!”,頓時,我有一種眼淚要沖出眼眶的感覺。
今天當我們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時真的不要忘記那些流過鮮血甚至犧牲的革命先烈,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及堅定地信念換來了我們今天的歡笑和幸福。戰爭的場面讓人揪心,那么到底是什么讓他們勇敢的拋家棄子,拿起捆綁的手榴彈沖向清軍。一個個響當當的名字,一件件忘我的事跡,一幕幕不能忘記的場面,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片中的旁白說:“這場革命所謂何事?”秋瑾說:“革命是為了給天下的孩子造一個溫和的世界。”林黨民說:“革命是給天下人謀求幸福。”孫中山說:“革命是使全國之人無一貧者,使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東方。”這一句句,無不感人肺腑,而我流淚的原因是他們的美好愿望。這些愿望多么美好。他們為了他們的愿望拋頭顱,灑熱血,只為國人能過挽回失去的尊嚴!
片中的主人公孫中山,從一位醫生成為中華民國民選總統的轉形,不僅_了封建帝國,發動了十一次武裝起義,其間越挫越勇,百折不饒,歷盡磨難,其堅定地愛國信念,深深的感動我們。為了給國家留下光明體系,他毅然辭職讓位,以總統一職換袁世凱叛清,實現共和制度,其偉大的人格令人景仰,這樣的不畏困苦,不畏挫折,為了自己的信念最終成為了一大偉人。如今,我們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耿耿于懷。所以孫中山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正因如此,當時的熱血青年才追隨他,為之奉獻生命。
一個世紀的光陰猶如彈指一揮問,一百年前如果沒有這些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拋頭顱,灑熱血的方式追尋新的希望,那么中國將是怎樣的場面?慶幸的是,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血雨腥風的生活和戎馬疆場的機會,我們該以新方式去開拓進取,尋找利國利民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