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老師教育講座觀后感
看了于丹老師教育講座,受益匪淺。人要懂得孝順,還要仁愛。對于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知道父母與子女之間關系和人在社會、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準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于丹老師教育講座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于丹老師教育講座觀后感1
于丹老師認為“中小學生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尋一種生命的快樂和尊嚴。現在的大學生,專業知識是有的,但他們人格的缺陷,卻在大學里是無法彌補的。好的老師和家長終身有益的一件事情就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自己完成、發現生命的過程,在逆境中完成自己的修復……但這過程是多么的漫長和艱辛啊,自已的孩子在這日新月異、變化萬千的花花世界里怎樣才能擁有一個樸素、健康的人格,這才是最令我們這些家長們頭痛的事情。
養兒一百,長憂九十九,作為父母的我們,誰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正是這一點,就令絕大多數家長們千方百計去幫自己的孩子報讀各式各樣的培訓班,不惜犧牲自己的時間,不惜花費昂貴的金錢,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家長們給孩子的是過高的期望,過多的關心,過分的呵護。但我們所付出的一切,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孩子們想要的嗎?我孩子已經讀高二了,回顧孩子的成長經歷,我還算是一個開明的家長,記得小學階段,別的孩子周末報各式各樣的培訓班,忙得不亦樂乎時,我尊重孩子的選擇,沒有強迫他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讓他度過了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的童年。
聽了于丹老師娓娓動聽的小故事后,頓時令我醒悟,令我茅塞頓開。是啊,現在的獨生子女實在太嬌生慣養了,我們一味的只給予他們最好的物質享受,生怕他們會受半點傷害,慣養到他們一味只會索取,而半點不會付出。我們做父母的卻在以自己的方式去保護孩子,溺愛孩子,沒有真真正正思考自己的愛是不是孩子希望得到的。我們做家長的,現在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真真正正的醒悟,真真正正的學會放手。每天在我上下班的路上,常常碰到一些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們接送孩子,給孩子們背書包,甚至是六年級的學生。每次我問他們為什么不讓孩子自己背時,他們的回答竟然是一致的:“孩子還小,書包太重,會影響他們的發育。”家長們,你們事事都替孩子做了,然而你們有沒有想過,在你們的呵護、溺愛下,孩子又怎么能學會獨立,擁有健全的人格?孩子不僅僅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寶貝,更是一個在思想意識上脫離我們的、獨立的——人。
放手吧!放手讓他們學習他們感興趣的知識,放手讓他們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放手讓他們學會如何從挫折中重新站起來,放手讓他們學會獨立,學會做人的道理,學會在逆境中磨練出堅強的意志,使他們養成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
“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孩子的價值空間也會因人而異”這就是于丹老師給我們的領悟。各位家長們,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學會真真正正的放手吧!
于丹老師教育講座觀后感2
星期六早上,作為一個小學三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收看了于丹導師關于中小學生人格教育的專題講座。通過諦聽大師的足音,讓我們感受到了智者的心靈,也讓為人父母的我們更加明白:學習成績不是孩子的全部,塑造孩子成熟的人格卻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講座中,于丹導師首先講了如何培養孝心,并舉了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捐腎救母這個事例,讓我們明白盡孝道是孩子人生中不可推卸的一種責任;緊接著,于丹導師又用一個“仁”字詮釋了如何為人處世,讓我們懂得孩子的成長除了學業,更需要閱歷和人格;最后,她寄語孩子們要象干茶葉一樣,尋找自己的方式升華自己,成全社會,創造未來。
觀看完講座,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何進行孩子的人格教育,大師以她獨特的思維,在不到一個小時的講課里,為我們娓娓道來,并一語中的。想到我們的孩子龔蔣昊,我們覺得很慚愧。孩子從小到大,我們都是在用一種傳統的方式教育他。在我們的思維里,孩子只要把學習成績搞好就行了,別的事情我們可以代勞。于是,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就一頭扎在書本里,由于我們的忽視,他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孝道,他也不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更缺乏與小朋友們充分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這種過于簡單的培養方式只會使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越來越偏離軌道,不能達到于丹老師所要求的學業與人格共成長。
今天的孩子是明天的希望。人格教育從孩子開始,是父母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有所學,有所思,有所行,在于丹導師的箴箴良言下,以創新的行動來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具體來說,我們第一要做榜樣給孩子看,以對父母長輩孝敬尊重來讓孩子耳濡目染,明白“百悌孝為先”是一種責任。第二要在輔導孩子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孩子自立、自信、自強的能力和感恩的意識,讓孩子在知識不斷增長的同時,抵抗挫折的能力得到加強。第三要讓孩子走進社會、學會溝通、善于協調、融入群體,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于丹老師教育講座觀后感3
上午,我陪兒子一起觀看了湖北電視臺播出的于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感恩教育》的內容很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于丹老師的講解很透徹,除了給了孩子教育外,更給我們家長帶來了啟示。
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節目中講到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孝心和愛心,如何培養孩子們自立、自強、自信,提到了我們家庭教育的問題,“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已,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就是要讓孩子懂得,這個社會不只父母疼愛他,還有許多人關心他,要使別人關心自己,首先自己要關心別人,給人以愛心。在家庭“仁愛”是人類最光輝燦爛的人性,最崇高偉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賦予他一顆仁愛之心。自小給予孩子同情心和伶憫心的情感,是在他身上培植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孩子最初的同情心和憐憫心是成人同情心和憐憫之心的反映,所以,父母同情別人的困難,痛苦的言行會深深打動孩子的心靈,感染和喚起孩子對別人的關心。比如,公共汽車上,家長對孩子說:“你看,那個阿姨抱著小弟弟多累呀,我們讓她們坐到這里來吧。”經常讓孩子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關心、幫助人的,對于培養孩子善良品質是最好不過的了。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善待自己的父母和身邊的朋友,然后才能慢慢引導自己的孩子,如果孩子身上出現問題,你的批評教育才能讓孩子認可和改正,還有,你想讓孩子變的怎么樣,你就常把他說成什么樣,慢慢發現,孩子真的會變,再者,孩子平時學習你的行為,就會變得很有愛心和責任心。隨著孩子的長大,還要逐步擴大教育內容,教育孩子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熱愛事業,熱愛人生…… 一點一滴的培養,一言一行的引導,仁慈博大的愛心、人道主義的道德,就會在孩子心頭扎下根,就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擴展和升騰。
孩子的愛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會長大;你忽視它,它就會枯萎;你打擊它,它就會死去。如果想擁有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那就讓我們在生活中培養它、呵護它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愛心和集體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不斷地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家長都把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愛心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這個世界一定會越來越美好的!
于丹老師教育講座觀后感4
我看了于丹老師教育講座,受益匪淺。人要懂得孝順,還要仁愛。對于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知道父母與子女之間關系和人在社會、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準則。
我知道了,人從小到大,都要建立兩兩關系。多在人群中學習、娛樂,而不是信賴于網絡,老在家里上網,不出去與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動手,相信只要動手做,沒有不成功的。要信賴于用雙手實現夢想,實現未來。人從小要建立兩兩關系,多與同伴們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里。要與同伴互幫互助,經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 其次,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于丹老師講了一個寓言故事。
從小有一個孩子,天天與大樹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臉,大樹問:“孩子,你怎么了?怎么不高興了?”孩子說:“別的同學都有玩具,各式各樣。我也想要。”大樹慈祥地說:“孩子,你別擔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賣錢。買你想要的東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買了想要的東西。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孩子仍舊愁眉苦臉。大樹問:“你怎么了?”孩子說:“我的同伴們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卻沒有。”大樹說:“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樹根做成獨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樹根做成獨木舟。孩子后來回來了,游玩了世界各地后,坐在大樹旁,與大樹一同看每天美麗的日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這個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小孩子就是我們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給什么,使孩子享受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回報。 而且,父母的教育與孩子的成長也有關系,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鼓勵。在人格中學會愛、學會尊敬。這樣一個孩子,不論在社會、在生活中,都有一個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著他的到來。
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下,舒展個人的生命。這才是最完美的。 做人首先要孝,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在爸爸或媽媽生病的情況下,送一杯溫水、一杯熱茶。足以表達女兒的孝心。其實,幫媽媽拿東西、洗幾次衣襪,就表現出來。不用做得那么重大,只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會非同尋常。 于丹老師講座點燃了我心靈的空間。讓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順。所以,人在這個世界上,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不能低頭,要舒展個人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謝于丹老師的精彩演講。
于丹老師教育講座觀后感5
今天,在學校的推薦下,我觀看了黑龍江衛視少兒頻道播放的《于丹講座》,于丹教授告訴了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建立人格。我聽了之后想到了許多……
于丹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她的講座栩栩如生,給人一種很親切、舒服的感覺。她向我們描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建立人格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還舉了好多生動的例子:如胡蘿卜、生雞蛋、和干茶葉的實驗,孔融讓梨等小故事,讓我們更容易地領會其中的道理。聽過講座之后,我突然感覺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美滿、安逸!因為我們都是獨生子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我們每個人都是父母心里的一塊寶,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從沒說過一個“不”字。可是我們卻不懂得感恩,甚至認為這是天經地儀的事,更別說好好孝敬父母了,多數時候還任性地惹父母生氣!
這個講座讓我突然間長大了,懂得了很多。看著父母每天為我們操心,白發漸漸出現頭頂,皺紋也刻上面容,心里感覺一陣酸楚,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回報父母,讓他們天天開心。現在我要對我他們說:“爸、媽,我長大了,可以體會你們的良苦用心,也懂得了感恩,現在起我決定要好好孝敬你們,讓你們為我感到驕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