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師好觀后感2020
《教師好》這部講青春學生時代的電影,有的是學生之間的互助、貪玩、嫉妒、小摩擦、師生矛盾等平淡無奇的橋段。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電影老師好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電影老師好觀后感1
《教師好》這部電影由于謙、湯夢佳等主演,這是一部關于教育的電影,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不一樣的聲音,可是對于每個教師來說,自我的學生在能今后的道路上能選擇正確的方向就足夠了。
藝術基于生活,又超脫于生活。我覺得不必斤斤計較影片中所有細節的可行性。每一個人物,我們身邊都存在相似的原型,而經過“臉譜化”、“戲劇化”的加深,最終在“夢想”和“真實”間拿捏尺度,這是戲劇。
教師是平凡人,他們也會追求學校分的福利房,會在意一年又一年評比的“優秀”榮譽,也會在妻兒的落魄中動課外輔導掙錢的心思。我們顯然不能苛求他們,要求他們全知全能。他們在我們之前出生,擁有更加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知識儲備,給青春的我們以指引,已經足夠讓人尊敬了。感激在最完美的時光,有他們作伴。
愿天下所有教師身體康健,能有幸看到自我的桃李滿天下。
電影老師好觀后感2
當我還在讀一年級時,有許多老師都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回憶,但是,給我回憶最深的還要數語文老師淑老師了。
一年級時,我還不大會寫字,字寫起來彎彎扭扭,一點兒也沒筆鋒,難看得很!可淑老師還是耐心地教導我,寫字要一筆一畫,我聽了,就按著“方案”去做。果然,我的字有很大的進步。我十分感謝淑老師。
淑老師不但在學習上關心我,在日常生活中也關心我。記得有一次,我的扁桃體發了炎,咳嗽不止,我只好住了院,醫生準備把我的扁桃體割了。就在我的扁桃體被割了時,淑老師竟然來了!我大吃一驚,只見她一手拿水果,一手拿著幾本書,準備送我。
淑老師還問我好不好啦,喉嚨還痛不痛啦什么的,我聽了,十分感動。之后淑老師又向媽媽說了學校里的狀況。她在臨走之前用親切的話語安慰我:“何澤欽,不用擔心學習,回來老師給你補課?!?/p>
我真想對您說:“謝謝您,老師!”
電影老師好觀后感3
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一個軍綠色的書包,一個貼著“獎”字的搪瓷杯,一根根背在背上賣的老冰棍兒,一臺昂貴的錄音機,一墻工整的黑板報,一件花格子襯衫,一條大喇叭褲,一副蛤蟆鏡,橘子味的汽水,無花果絲,這些八十年代的背景,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回憶。
于謙主演的《老師好》這部電影,體現了三代老師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師的點撥下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多年后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覺影響著調皮學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師生之間的情感內核卻沒有改變。
片中苗老師一出場就展示了一個嚴師的形象。痛斥化妝、燙發的學生,與問題學生正面剛,一言不合就沒收……這怕是每個學生都似曾相識的場景。影片以這樣一個說一不二的形象為矛盾的起點,講述了一個畢業班的學生三年來與這位班主任間發生的往事。
影片的進行中,我很少笑,更多的卻是哭。這不是我的故事,但這卻是每一個學生都曾經歷過的故事。為困難的同學捐款、在繁重的學業之余參加藝術節、爭分奪秒的讀書、偷偷摸摸的參加補習……每一個點都能戳出一堆淚流滿面的往事。原來,無論哪個時代的學生都有著同樣被幸福包裹著的回憶。
這個故事最厲害的地方就在于能讓所有的觀者于歲月的不同時點產生共情,于別人的故事中完整自己的過往。正如故事的最后回憶了苗老師身為學生時的場景,師生情是一代傳于一代的,時代會變、故事會變,但那份無以為報的情分卻生生世世不曾有變。
霹靂舞曲《吉米吉米阿加阿加》,《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冬天里的一把火》,那個年代獨有的畫風,這一個個潸然淚下的場景,訴說著每個人青春的美好。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每日回蕩在我們每一堂課上的“老師好”,那些稚嫩而響亮的聲音,便是人世間最美的天籟。
電影老師好觀后感4
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
苗宛秋,顯然不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也許,還是最討厭的那一個。
他古板,禁止學生燙發、化妝、涂指甲,在課堂上用紙巾當場抹去女孩的口紅。
他教條,沒收武俠小說,反對課外活動,全班同學好心幫他找回丟失的自行車,卻被他以缺席晚自習為由狠訓一通。
他唯成績論,一切向成績看齊,把班長頭銜硬塞給成績拔尖、但綜合能力平平的“乖乖女”安靜,引發班級民憤。
就是這樣一個“討厭”的老師,卻讓人紅了眼眶。他號召同學捐款救助生病學子,自己拿出了一個月的工資;他免費幫貧困學生補課,反被同行舉報開小灶;他用親身經歷勉勵學生參加高考填報名校,去探索人生更廣闊的可能性……
很多人說,苗宛秋身上有自己老師的影子,可恨又可愛,可嘆又可敬。苗老師,的確是千萬基層教師的一個“縮影”——他們有真實的困惑與突圍,也有真實的搖擺與堅守。在偌大的校園里,他們教過的學生一批批地來了又走,去更廣闊的世界中探索無限可能。但他們的天地似乎永遠只有那么小——小到數十年囿于一方黑板,小到眼中聚焦只有一根粉筆頭那樣粗細。
日復一日的重復教書,不算豐厚的物質回報,肩上沉重的家庭負擔,被學生怨懟時的委屈……大時代的洪流從苗宛秋的身上碾壓而過,原本可以通過讀書進入名校、改變命運的他,因為出身原因不得不選擇教書,選擇接受老師要面對的一切。
一度,我們以為苗老師放下了、釋懷了,卻在他與學生安靜的對話中,感受到了他心中的隱痛依舊:“如果你選擇北大中文系,那你的未來會有無限可能。如果你選擇保送讀師范院校,就要做一個跟我一樣普通的老師?!?/p>
安靜困惑地反問:“做老師不好嗎?”
苗老師苦笑一聲,嘆道:“不好……也好?!?/p>
不好在哪?工資捉襟,分房受挫,晉升受阻,就連幫貧困學子免費補課,都被同行舉報挨了處分。好在哪兒?或許,只有老師這一種職業,能夠用潤物無聲的方式,影響一代代莘莘學子的認知和思想。
臨走時,苗宛秋給同學們在黑板上留下了一段話: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字里行間,寫滿了一名普通教師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職業的全部真相之后,依然選擇熱愛它。
在青春勃發的年代,老師都曾參與到你我的生命與情感中。只可惜,學生時代的我們年紀太輕、目光太淺,對于老師的印象常常簡單而粗暴。只有長大后,回頭望時,才能從更多維度看到老師所承載的壓力和重擔,感受到老師質樸的熱愛和堅守。
電影老師好觀后感5
這是一部以1985年為故事背景,以苗宛秋老師為核心人物,以苗老師與學生們的“斗智斗勇”的校園日常為線索,再現八十年代的師生百態的懷舊校園喜劇片。
電影講述了苗老師(學生送外號苗霸天)與三班孩子從高一到高三,三年間普通、平凡的故事。學生高一剛接觸苗老師時對他是怕,后來受不了他的專制管理,開啟了八十年代特有的師生大戰,大戰以苗老師的自行車為線索展開,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交往的加深,學生漸漸理解了老師。知道他是當年的高考狀元,卻因時代原因與北大失之交臂。在自己語文老師的鼓勵下,他報考師范,成為一名語文老師,并被分配到縣城任教。這些經歷,也成了學生們努力的動力,三班的班長安靜就發誓非北大不考。但命運常常不如人愿,安靜為了幫因給學生補課被停職的苗老師說情,歸途中出車禍,沒法參加當年的高考,之后連續兩年去考,也沒考好。
如果用一兩個關鍵詞概括觀影人的表現,大概是笑和淚比較合適。整部影片充滿了喜劇色彩,苗老師的嚴厲、與學生間斗智斗勇,學生捉弄、報復老師等情節都是以詼諧、幽默、搞笑的方式呈現的。因此,觀影現場爆發出陣陣笑聲。笑聲結束,時不時又會傳來抽泣聲。是的,是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感動著我們。
這部影片選材校園生活,關注師生關系,思考什么樣的老師是優秀老師。高三畢業之際,苗老師悄然離開,應該是當下對那個年代教師的一種反思。他究竟算不算是個優秀教師?算嗎,似乎不對,他將當年自己沒實現的夢想強加到學生頭上,逼著學生去實現。可這難道又錯了嗎?他愛學生,為班里長腦瘤的學生捐了一個月工資,到處找回混混隊伍中的男一號。他悲傷著學生的悲傷,快樂著學生的快樂,時時督促學生爭分奪秒的學習。這樣的老師難道不優秀嗎?可他沒有私心嗎?當然有,學生的好成績能給他好聲譽。但他免費給學生補課,又說明了什么?
這些只能說明,這部影片中的苗老師是立體的、多元的、復雜的?,F實中的老師又何嘗不是如此。影片結尾,三十年后,白發蒼蒼、顫巍巍的苗老師拄著拐杖去看截肢的安靜,也許是發現了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那是不合理的。他當年的離開是反思,三十年后的看望是愧疚,是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