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歷韶山的觀后感精選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嗨呀,他是人民大救星……”每當聽到這首讓人熱血沸騰的歌,我就會想起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和他的故鄉,韶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游歷韶山的觀后感精選1
爺爺生日那天,我們一家人來到了毛澤東的故鄉――韶山游玩,那里的景色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那一天,天空晴朗,萬里無云。我們先來到毛主席的故居,故居前有一個大池塘,池塘里開了一大片荷花,就好像有許多個花仙子聚在一起開舞會呢!池塘邊還有許多青苔,好像是給花仙子們伴奏呢!我們繼續向前走,又看見了一個沒有荷花的池塘,這個池塘比之前的更白,白得像一面剛買來的鏡子。走著走著,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了一棵大柳樹下面,這棵柳樹的樹枝可真長啊!都垂下腰碰到水了,真像一位姑娘在水邊洗頭發。我見過許多地方的美景,但唯獨鐘情這里的景色,因為這是個人杰地靈的地方,一代偉人毛澤東就誕生在這里。
過了一會兒,我們來到了銅像廣場,這個廣場好寬敞啊!廣場中央矗立著毛主席的雕像,雕像刻的栩栩如生,他老人家滿臉慈祥,炯炯有神的眼睛平視前方,好像正在給我們講人生的哲理。雕像旁整整齊齊地擺放著許多花圈,這是有人用來祭奠毛主席的,寄托了大家對偉人的哀思。
驅車來到滴水洞,洞口是用石頭砌成的,上面刻有“滴水洞”三個大字。洞里陳列著偉人用過的東西,一張床,一張辦公桌,僅此而已。導游詳細介紹了毛主席的生活,艱苦樸素是他的一貫作風,我情不自禁的感嘆:當一代偉人真的不容易。
最后,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韶山,美麗的韶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游歷韶山的觀后感精選2
韶山,是一個莊嚴而神圣的地方,是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故鄉,是毛主席生活、學習和勞動的地方,也是我和媽媽此次出游必去的行程之一。
到達韶山后,我們每個人要佩戴上一枚有毛主席頭像的徽章,必須經過嚴格的安檢,水、零食和包都不能帶進去。一路走過去,導游先帶我們來到了毛主席銅像廣場,毛主席銅像身軀高大、體態穩健、手持發言稿、面帶微笑而又沉思,成功地塑造了我們的偉大領袖在開國大典上的偉人風采。導游跟我們講解了有關銅像的故事:運送銅像的大卡車途經江西井岡山時,車突然拋錨,怎么也發動不起來,只得停下來過一夜。江西人說:“主席當年是在這里拿起槍桿子鬧革命的,他老人家要在這兒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大卡車不用修就啟動了。銅像運抵韶山,上午十點揭幕儀式時,天上出現日、月同輝的奇景。這尊銅像不是全中國最大的,但卻是最有靈性的一尊銅像。
聽完導游的講解,我們一起來到毛主席銅像前開始舉行紀念儀式。隨著音樂的響起,走在我們前面的兩位代表抬起花籃放到毛主席銅像前,我們一起對著毛主席銅像充滿敬意的深深三鞠躬,并許下愿望,圍繞銅像走了一圈。儀式完畢,導游帶領我們前往下一個景點。
此次韶山之行,是具有意義的一次旅游,讓我學習到了許多知識。
游歷韶山的觀后感精選3
一路顛簸,一路歌聲,一路歡笑,七輛大巴如一條長龍飛向我們神往已久的圣地韶山。
一路上,窗外景色別有一番風情。路邊“領袖故里,文明韶山”的橫幅,小洋樓前“田園風閣”的牌匾相繼掠過。一片潔白的蘆葦叢彎曲著身子,一樹金黃的銀杏不時飄下幾片金色落葉。遠處有星星點點的小房子,許多人家屋前種著橘子樹,綠葉叢中露出一個兩個紅色的果實……這些讓人心底有說不出的和諧、美好,我不禁發出感嘆:“這就是毛主席引領創建的新中國啊!如今她正日新月異地發展著,多么驚人的變化!”
“到了!到了!”我們抑制著心底的激動,進入銅像廣場。我們與毛主席一同肅立,不同的是,他面露微笑俯視著我們,手握一卷史書,衣角在風中飄飛。我們呆呆地肅立良久,仰望著中國最偉大的領袖,凝視著他慈祥的面容。接下來是敬獻花籃的流程。高高的花籃里盛開著一束束菊花,像云,似火,如金,燃燒著,沸騰著。周圍響起了肅穆的進行曲,迎合著我們響喝行云的宣誓,聲勢浩蕩。“紅色信仰,薪火相傳,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我們鞠躬,懷念主席,敬仰主席。
來到主席故居,我們近距離感受主席的少年時代。走進去,一股久遠的氣息撲面而來。廚房里有簡陋的小灶,還有燒水的橫掛鉤,再進去是橫屋,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這就是主席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偉大的靈魂就在這個平凡的小屋里誕生。最后我們從屋后的小山院繞出來,門前是一片枯萎的荷花池,我想象著少年毛澤東面對滿池風荷輕吟慢誦一首詩詞的場景,它們仿佛定格于久遠的歷史中,抹不去,擦不掉。
下午,我們登車返程。又穿過原來的景點,從那蘆葦叢旁、銀杏樹下、橘樹屋前駛過,鄉村的景色是如此寧靜,平和,美好。一株楓樹從路邊向我們招手,紅色的樹葉在風中隱隱燃燒,似在頌揚著毛主席那平凡而又極具價值的一生!
游歷韶山的觀后感精選4
眼前,是人潮涌動的韶山沖,心中,是激情涌動和澎湃感動。這個寒假,難忘的韶山之行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屋前,一池碧水映襯土屋,屋后,一抹青山掩映青瓦,面臨綠水,背依青山,剛到韶山沖,我就被山鄉秀麗的景色深深吸引。環顧群山,脈脈回環,恍惚間產生時光倒流的錯覺,仿佛只身入得山中,但見炊煙裊裊,驀然回首,不見來時路,若置身世外桃源。
幾乎是屏住呼吸,我開始參觀毛主席故居。緩步走進光線略暗的堂屋、退堂屋、廚房、橫屋、臥室、碓屋等處一一瞻仰,站在烙印著偉人足跡的土地上,心潮澎湃,唯恐錯過一物一景,退堂屋、碓屋、橫屋這些新鮮的名詞很自然地印在我的腦海之中,這里是偉人的家。
遙想當年,偉人也曾年少,偉人故里多少一同成長在山鄉的孩子,一生閉鎖終老在這青山綠水間。但是在偉人眼中,池水雖小卻閃耀著日月星辰的光芒,只要心中裝著天下,一抹青山怎么能擋住眺望世界的目光?偉人自小發憤讀書,“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后求學長沙,接受共產主義,橘子洲頭指點江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在滴水洞,我看到,主席曾經用過的床與眾不同,在床的一側加裝一條長長的擋板,因為主席的習慣在床的一側擺放書籍臥床閱讀,據導游介紹,床板一側略有傾斜,為的是當主席伴書入眠后讓書自然滑落到一旁。遙想偉人當年戎馬倥傯,行萬里路,破萬卷書,熟讀丹青,俯仰古今,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踏上回程的汽車,我心中思緒萬千,望著寬敞的公路、高聳的高架橋、一個個隧道,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成果,感謝偉人對祖國作出的貢獻和犧牲,我深深感到,作為一名學生必須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遺志,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做貢獻。
游歷韶山的觀后感精選5
三月,陽光烘烤著湘中大地,一群年輕的少年走在路上,有幸撞見兩棵白花滿枝的梔子花樹,紛紛拍照留念,那潔白的花瓣印上少年的臉,那是懵懂的無知且無畏。
學校突如其來的研學計劃,讓我平淡的心掀起陣陣波濤,有多久沒有出去了?我記不清了,家門前的梔子花樹被鋸掉后,生活也就這樣貧乏如水,只留一縷梔子花香封存在心底,那濃郁單純的芬芳,仿佛也就這樣從我的生活中散去。
閃光燈的時現時滅拉回我的思緒,眼前卻又是一棵高大的樹,那一瓣瓣的花似黑夜中皎潔的月光,只是它比月光燦爛,比月光熱烈,比月光純潔,那濃郁的花香,宛若孩兒身上的乳香,讓人想撲上去好好端詳著不染世俗的香從何飄來,是少年?是主席?還是那一顆顆忠于人民的心?
帶領我們班進行研學的是一位退役了特種兵戰士——譚教官,20多歲的教官與十多歲的少年打成一片。樹上是綠葉白花,樹下是花香和未來,教官則更像是一座石拱橋,誠懇地彎下腰,引領著少年們走向花香的源頭,摘擇雪白的“月光”。
“紅色信仰薪火相傳,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作為新中國的未來,我們要從毛主席那在革命人手上接下革命的旗幟,將它立在世界的山巔,風吹揚起紅旗,夾雜著梔子花香,留一縷余香在風中給少年細細品味。
走在韶山的蔭間小路上,綠葉遮蔽著陽光,留下涼爽的草坪,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前人為何栽樹?因為他們收到過烈日的烘烤,感受過陽光燒灼皮膚的痛苦。他們為了讓子孫后代過上更好的日子,栽下這顆大樹。盡管有人等不到乘涼的那天,但是他們卻給后人留下一片樹蔭,一片庇護,就像他們未曾消失那樣,以別樣的方式照顧自己所熱愛的那一片熱土,和那片熱土上與自己相同血脈的人。那一朵一朵盛開的梔子花,是不是他們欣慰的笑容?那花香是不是他們給后人的恩澤?白色的花瓣啊,炙熱的心啊,可親的人啊,可愛的樹啊,請你們留下,留下那一朵梔子花,別讓這樹只剩下枯黃的葉,別讓這花凋零滅絕。
花上繡著毛主席和藹的笑,眉眼彎彎,隔著一代的歷史,再來回首,依舊有著領導者的氣勢,有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自信。
隨著那朵繡花,我又看見主席的故居,有碎花小被,有獨特的土灶,有兄弟三的臥室,花香似乎都要溢出來了一般,格外濃郁,這是主席生活多年之所,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誕生的地方,怎不讓人為之動容?
梔子花香溢滿了小園,少年笑著,鬧著,當年也如這般,如如今這般熱鬧,只不過早已世事變遷,物是人非罷。
沐浴著梔子花香,少年奔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