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紀念館觀后感
鐵人紀念館的展示內容豐富翔實,形式多樣,除了采用照片、文字、電動圖表等傳統的展示手段外,還采用了硅膠像、沙盤、場景復原、多媒體等現代展示手段。鐵人故居、牛棚指揮所、破冰取水保開鉆、大慶會展半景畫等場景,真實地再現了歷史場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彩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鐵人紀念館觀后感1
假期我和媽媽參觀了鐵人紀念館,參觀后大家都覺得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靈魂的震撼。整個參觀過程大家都被鐵人“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愛國、無畏的精神、英雄的事跡所感動。我們無不由衷地說:在今后的學習中,以鐵人為榜樣,勤奮、刻苦、敬業、創新、求實!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的,鐵人精神曾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如今,飛速發展的中國處于一個與鐵人生前完全不一樣的時代環境,產生于特殊年代的鐵人精神到底離我們這一代有多遠
大慶在創業之初曾提出,“人就是要有一股氣,對一個國家來講,就要有民氣;對一個群眾來講,就要有士氣;對一個人來講,就要有志氣。”細細品位這段話的含義,對我觸動很大。是呀,人總得有一種精神,為什么說一些人死了可他們還活著,而另一些人雖然活著可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死了,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有的人有一種精神,他雖死猶生,而有的人確如同行尸走肉,雖生猶死。能夠說,鐵人精神就是這種令人雖死猶生的精神,它體現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群眾實現自我崇高夢想和奮斗目標的勢不可擋的意志。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種奮發進取的力量:有了它就會前進;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提高的動力。
紀念館主體建筑外形為“工人”二字組合,鳥瞰呈“工”字形,側看為“人”字形,象征這是一座工人紀念館。主體建筑高度47米,正門臺階47級,寓意鐵人王進喜47年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建筑頂部為鉆頭造型,象征大慶油田奮發向上,進取進取。紀念館的整體設計表現出一種力量,凸顯了一種堅韌不拔的勇氣;在建筑和布展上,紀念館展現了“厚重、大氣、質樸、昂揚、粗獷、豪放”的風格,既體現出以鐵人為代表的工人階級卓越的精神品質,又反映出新中國創業者崇高的歷史地位,不失為一個建筑藝術精品。
走進紀念館序廳,迎面是一組國內最大的鑄銅雕像《石油魂》,它氣勢磅礴,真實生動地刻畫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英雄群體形象。整個參觀過程,我們跟隨著講解員生動的講解,一齊進入了那段艱苦奮斗的歲月的故事里,體會著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先進人物的夢想信念、熾熱情感、頑強意志和價值追求。
鐵人紀念館觀后感2
大慶人十分珍惜鐵人給他們留下的精神財富,珍惜當年石油會戰老一代工人為他們今日的生活打下的基礎。鐵人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活生生的榜樣。鐵人的精神不是生編硬造出來的,他所代表的石油工人的精神創造了這個城市,也創造了共和國現代的石油工業。
清晨,我們從大慶石化公司的臥里屯賓館開車去往鐵人紀念館。一路飽覽路旁景色,欣賞這座從荒原上拔地而起的現代化城市,走走停停,一個小時后我們來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筆題寫館名的鐵人紀念館。紀念館于2006年正式開館。其主體建筑鳥瞰呈“工”字,側看為“人”字,證明了其工人紀念館的身份。參觀票是免費的,游客憑身份證就能夠領到。
走進莊嚴的中國石油工人的精神殿堂,最先映入眼簾的是石油工人群組雕像,氣勢恢弘。鐵人王進喜頭戴前進帽,身穿羊皮襖,手握剎把,英氣逼人的大型花崗巖雕像給人以無比的震撼力。
紀念館的展覽是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石油魂”為主題,以王進喜的生平業績為主線,以大慶油田發展史為副線。展覽共分“不屈的童年”、“赤誠報國”、“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無悔奉獻”、“鞠躬盡瘁”、“精神永存”等部分,集中展現了鐵人王進喜的生平業績以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這些話,不是一個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說出來的。
組織人員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鉆。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這些事,也不是一個有普通精神境界的人能做出來的。鐵人的生命之火,精神之光,璀璨悲壯,讓人心潮翻涌,已成為大慶獨有的文化。
最讓我吃驚的是,展館內人流如織。不但有參加過石油會戰的老石油工人、老石油工人的后代、學生結隊前來,也有很多企業組織員工團體來參觀,還有大批的游人……
走出紀念館,外面的艷陽還是那么強烈,我們在鐵人雕塑前照了相,我當然不會忘了把廣場群雕拍了下來。
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前一段時間,剛剛看過劉曄主演的電影《鐵人》,最近又有石油題材電視劇《奠基者》播出,大慶鐵人精神悄然而至,不覺心底有一股溫暖的熱流在涌動。也敦促我把去年夏天去鐵人紀念館參觀紀實寫出來。
鐵人精神直到今日仍給人以感動,說明了什么歲月不曾磨滅記憶,在歷史長卷的任何一頁,拼搏和奉獻,都是照耀人類心靈、指引社會前行的精神之光。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人的價值觀發生了多么天翻地覆的變化,但與生俱來的人性是永難改變的,生與死,靈與肉,個人與群體,利益與精神……鐵人王進喜是大慶人的杰出代表,中國石油工人的光輝典范,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中華民族的英雄。如金子般閃耀光芒的高尚而偉大的鐵人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鐵人紀念館觀后感3
3月20日下午我們紅崗總園領導帶領職工參觀了鐵人紀念館,參觀后大家都覺得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靈魂的震撼。整個參觀過程大家都被鐵人“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愛國、無畏的精神、英雄的事跡所感動。我們無不由衷地說:在今后的工作中,以鐵人為榜樣,勤奮、刻苦、敬業、創新、求實!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的,鐵人精神曾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如今,飛速發展的中國處于一個與鐵人生前完全不一樣的時代環境,產生于特殊年代的鐵人精神到底離我們這一代有多遠?對于我們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它又蘊育著怎樣的內涵?
大慶在創業之初曾提出,“人就是要有一股氣,對一個國家來講,就要有民氣;對一個群眾來講,就要有士氣;對一個人來講,就要有志氣。”細細品位這段話的含義,對我觸動很大。是呀,人總得有一種精神,為什么說一些人死了可他們還活著,而另一些人雖然活著可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死了,這其中的原委就是有的人有一種精神,他雖死猶生,而有的人確如同行尸走肉,雖生猶死。能夠說,鐵人精神就是這種令人雖死猶生的精神,它體現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群眾實現自己崇高理想和奮斗目標的勢不可擋的意志。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種奮發進取的力量:有了它就會前進;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進步的動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我們就應在以下幾方面多下功夫、多動腦筋:一是要加強學習,要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時刻和機遇去和書本學,和老職工學,和實踐學。當然學習是件苦差事,這對于從小一步一步走過“獨木橋”的我們來說,是太有體會了,用“往事不堪回首”來形容我覺得并不是言過其辭,但是為什么我們最后能以勝利者的身份從那個“艱難”時期走過來呢?一句話,就是有一種壓力在敦促我們,它猶如"懸在梁上的繩索","刺在身上的尖刀"。這天在社會就業壓力如此之大的環境下,我們走上了如愿以償、另人羨慕的崗位,仍然不好忘記給自己施壓,要拿出我們在學生時代學習的那種韌勁、那種不怕吃苦的精神,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沉下來,學進去。
正因“人不讀書,不能成才;人不學習,不能生存”。正因只有學習,才能啟迪心智,凈化思想,陶冶情操,升華境界;只有學習才能總結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修養水平;更是正因只有學習我們才不會被快速發展的時代所遺棄,才能永遠做時代的寵兒。二是要慎獨慎行,樹立正確的權利觀、地位觀和利益觀。要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終身追求和義不容辭的職責,實實在在為學生做實事、辦好事。對待幼兒要拿出真心、真情。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終做到“淡薄以明志,寧
靜而致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灑脫、泰然處之。三是要經常自我反省。一個人如果不經常的自我反省,就很難有很大的進步。要經常在工作中從人格上、從道德上、從靈魂深處反省檢討自己,發現不足,及時修正,發奮做到時刻持續清醒的頭腦。四是要求真務實,扎實工作。要立足本職工作,埋頭苦干,奮發進取,做業務上的尖子,實踐中的實干家,工作中要講究細、講究實、講究準,講究嚴,講究精,講究新,講究快,只有這樣才能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鐵人這個神奇的人物,他為我們的前輩、為我們的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我們在鐵人精神的感召和激勵下,自強、自信、自尊、自律,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托幼中心事業完美的明天,儲備學識,儲備能量,抓住機遇,笑迎挑戰,用我們這一代人特有的風采去描繪更加光彩奪目的畫卷。
鐵人紀念館觀后感4
緊張的石油檢驗培訓終于迎來難得的休息日,更讓人興奮的是老師要帶領大家去大慶參觀鐵人紀念館,早就聽說:在大慶,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苦難也不怕。鐵人不就是大慶工人的凱模嗎?一種崇拜感由然而生,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坐著飛快的客車抵達目的地。
一下客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造型別致、氣勢雄偉的雕像,那正是投身工作廢寢忘食、遇到困難永不退縮的鐵人王進喜。他的后面是那象征著王進喜47歲的47個臺階,我走過去,一步、兩步、三步……我終于尋找到了鐵人精神的歷史淵源,沿著四十七級臺階,懷著崇敬之情走進了紀念館。
到了館內,猶如走進了一座神圣的殿堂,首先是一個碩大的屏風,上面刻的是王進喜帶領工人們奮斗的場面,對面是王進喜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邁進的雕像。進入展區,講解員詳細動情地講述仿佛把我帶到了那個時代之中,看著那一幅幅生動的相片和寶貴的影像資料,我深刻的感受著當時艱苦工作環境。
“盆端桶提”保開鉆的復原場景前,我被工人們在冰天雪地中,戰天斗地,不畏嚴寒、不畏困難,保證開鉆的場景所深深吸引。會戰之初,廣大婦女同志也參加到了戰斗中來,那種勢氣無不讓在場的人動容,面對國家的需要,鐵人發出了鏗鏘誓言:“寧可少活__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面對種種困難,鐵人王進喜立場堅定:“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種精神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力量,推動了會戰的進程,推動了大慶的發展,當我看見相片上他們打出第一眼油井,臉上流露燦爛的笑容那開心的樣子時,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絲笑意,雖然已經不是一個時代,但是仿佛我就在他們身邊。
隨著講解員來到了鐵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間,看見那簡陋的陳設,心理感覺有些酸楚!在隨后看到的鐵人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的紀實短片時,在場的人都被鐵人的大無畏精神深深震撼了,大家神情凝重,紛紛感慨道:“鐵人一生心里只裝著祖國的石油事業,唯獨沒有他自己,真是了不起!要是所有人都能向鐵人一樣,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和諧,祖國會更加強大!”
在鐵人的手記前,看著鐵人工整的字跡,讓我想到在那種物質極其匱乏的條件下,鐵人還能時刻不忘記學習,這種精神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再向里走,我看到了一輛摩托車,那是王進喜生前一直陪伴他立下汗馬功勞的摩托車,據講解員說:那時王進喜的住處離工作的地方很遠,每天都要走二十多里路就是靠這輛摩托車在工地奔波,每天起的早,睡的很晚,永不知疲倦。我摸了摸它,此刻我的感觸還在蔓延,已不能用言語表達……
通過這次的參觀讓我體會到了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踩著歷史的足跡,前人的肩膀,工作生活在現代化的工作環境中,是這些前輩為我們創造了這一切,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繼往開來為我們的石油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心力,通過這次參觀讓我更加體會到了一個人的責任感,鐵人精神值得我們世代傳承,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以鐵人為楷模,學習他自我學習自我鉆研的精神,學習他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想辦法努力完成堅決不退縮的大無畏精神。鐵人精神是時代的呼喚,發展的需要,人民的愿望,是我們必須承擔起的神圣使命!
鐵人紀念館觀后感5
一向以來都想找機會去參觀鐵人紀念館,可是因為種種原因一向沒有完成這個心愿,就在這時候我的公司步長藥業給了我這次機會,公司舉行團體參觀活動,這天午時我們來到了我盼望以久的王進喜鐵人紀念館!我們進入館內以后映入眼簾的是王進喜同志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邁進的雕像,兩側一邊寫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另一面寫著:
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進入展區有講解員帶領我們為我們詳細的講解王進喜的鐵人事跡!在講解員認真深情的講述時大家也仿佛都沉入了哪個時代之中,看著那一幅幅生動的相片和寶貴的影響資料深刻的感受到了當時艱苦工作環境,可是不管怎樣樣的環境下鐵人都沒有退縮而是堅毅的監守在自我的崗位上,看見相片上他們打出第一眼油井那臉上流露燦爛的笑容那開心的樣貌時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絲笑意,雖然已經不是一個時代可是仿佛我就在他們身邊,隨著講解員來到了鐵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間,看見那簡陋和窘迫的樣貌,心理感覺有些酸楚!隨后又來到了一個珍貴的影響資料面前就是有名的鐵人跳進冰冷的泥漿池中用身體來攪拌在鐵人的帶領下大家紛紛跳進了池中,看到那里心理不有自主的出現一種激動的心境,為了國家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不故自身安慰不求一絲回報的人能夠
這樣履行自我的職責這種精神遠遠的超越了我們這幾代人,真是值得反思,瀏覽這些事跡感覺時間總是過的好快,這時已經來到了王進喜生病的展區,看著他那張相片已經是滿臉的病態十分憔悴的樣貌還依然奮戰在自我的崗位上監守職責,一向到自我不能在站立起來,還念念不忘時時牽掛著油田的開發與進展,聽到講解員說道他去世的年紀還不到50歲,心中為他惋惜之時又一次產生酸楚與敬仰!之后又看到了全國宣揚鐵人精神,也看到了大慶油田也不斷的發展壯大!,期望看到今日的大慶他在天上也會笑的。
經過這次的參觀讓我更加體會到了一個人的職責感,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后代時代相傳承的,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也要學習鐵人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艱難,在工作之中遇到在大的困難也要想盡辦法努力完成堅決不退縮,要印證鐵人的那句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學習的他的自我學習自我鉆研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不斷的完善豐富自我的專業知識,為工作供給必要條件,不斷的鉆研觀察我的目標客戶的喜好與需求,來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要時時刻刻維護公司與客戶的共同利益,也要學習鐵人不斷的自我挑戰,制定有效的計劃努力完成!
公司已經分配給我指定的工作地點,必須不辜負公司對我的期望,也不辜負自我!時刻想著鐵人的工作態度與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