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據地旅游觀后感
看著革命根據地門口的“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為抗日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解放,紅軍不辭辛苦地南征北戰,一手拿傳單一手拿槍彈打倒敵人;如今,我們有幸福和平的生活,也要繼承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成為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才能為祖國開辟更美好的未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革命根據地旅游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革命根據地旅游觀后感1
還記得五四運動嗎?還記得秋收起義嗎?還記得萬里長征嗎?這些都是我們的先輩在革命歲月中不可抹滅的光輝事跡。我們的先輩們為了革命,為了保護自己至親至愛的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學校為了讓我們更加深入的感受到紅色精神,組織五年級師生去烈士陵園為烈士們掃墓。我們捧著自制小白花,有說有笑地來到南陽市烈士陵園。剛一進門,我就被陵園正中間的墓碑吸引住了。只見那高聳入云的墓碑上刻著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去世的先輩:杜風瑞、彭雪楓、張星江……掃墓儀式剛一開始,陵園內的氣氛就變得格外凝重,同學們都低下頭,緬懷那些長眠于地下的烈士們。
掃墓儀式結束后,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紀念館。在館內,我們了解了許多關于革命烈士的故事,但令我最難忘的還是―――杜風瑞戰士的故事:
1943年,杜風瑞剛滿10歲,就給地主打長工,15歲,杜風瑞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杜風瑞從航校畢業后,被分配到空14師40團1大隊當飛行員。1958年9月,杜風瑞所在的飛行中隊,奉命奔赴福建前線,參加國土防空作戰,此時,他剛剛結婚一個月。
1958年10月10日,在福建前線一次激烈空戰中,他奮不顧身單獨與四架敵機交戰,在不到3分鐘的空戰中,一架敵機被他擊落墜入大海。一架敵機的駕駛員被他擊出了座艙。當杜鳳瑞同志在連續打落、打跑三架敵機的同時,自己也被敵機偷襲負傷,不得已跳傘后,遭到敵人的射擊,為祖國捐軀在空戰疆場,年僅25歲。杜鳳瑞同志英勇戰斗的事跡,在空軍中樹起了一面戰斗的紅旗……
返校的號角已經吹響,但同學們都戀戀不舍、不肯離開。最后,在老師苦口婆心的教導下,才不情愿的離開那南陽烈士陵園。
經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百折不撓、團結互助、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我們一定會在這種精神的感召和激勵下,自強、自信、自尊、自律,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我們美好的明天,努力奮斗,笑迎挑戰。用我們這一代人特有的風格去描繪未來,讓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
革命根據地旅游觀后感2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時刻,在73年前,日本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14年浴血奮戰,3500多萬同胞傷亡,終于迎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回首14年揮灑血淚的不屈抗戰。
每次升國旗那首《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在我耳邊響起,帶著那份渴望了解抗戰英雄的事跡,開啟了我的紅色之旅。
沈陽是“紅色寶典”,紅色之旅就從沈陽——九一八紀念館開始。到了沈陽直奔九一八紀念館。第一眼就看見9·18紀念碑,在碑上清清楚楚刻著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間——1931年9月18日,距今已有78年的歷史。走進紀念館里一張張日本侵略中國的相片,看得我心情十分沉重,殺害老百姓、與革命烈士搏斗……全都是血雨腥風。講解員阿姨最后讀了趙一曼的遺書時,我哭了,更讓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我原本以為當一名戰士、軍人、多么美好;穿上軍裝、敬個軍禮、多么神氣;保衛祖國、保護人民、多么威武……現在我才心領神會,當一名軍人,不僅是面對著生死的“考驗”,更是有一份責任!
九一八紀念館讓我對“紅色寶典”有了初步了解。當天下午我來到了第二個紅色景點——抗美援朝紀念館。一進大門展現在眼前的是石碑,上面刻著:抗美援朝烈士英雄永垂不朽十二個大字。在那次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有其中有我們課本上寫的邱少云、黃繼光……一想到兩位烈士埋葬在此處。我急忙想第一時間找到,連蹦帶跳的穿梭在墳墓中,媽媽見了連忙阻止我。我轉念一想:“自己怎么能在這里跑呢?”那是因為著急呀!在兩位先輩墳墓前,我站了許久,想說的話太多不知道從何說起……
臨走前,我向他們敬了一個隊禮——為挺身而出,壯志凌云的先輩們致敬!走出抗美援朝紀念館時,我對媽媽說了一句話:他們沒有走,他們只是飛向心中的天空。
第三站——雷鋒紀念館,在紀念館里,我看見了雷鋒叔叔的釘子、送雨衣等故事,聞到了他助人為樂的氣息……我應該向雷鋒叔叔學習,更應該在學習時銘記雷鋒叔叔釘子精神。學習雷鋒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句空口號,“雷鋒”精神就在身邊,需要我們去發現、去學習,同時弘揚他的精神。
這就是我的假期紅色之旅,通過這次的學習“紅色寶典”讓我知道經過抗戰的中國的中國人民,更懂得和平的可貴!“勿忘國恥,震興中華”我會一直把這句話銘記于心,“銘記歷史、吾輩自強”這就需要我們好好學習,從現在做起,長大才能成為國家棟梁!
革命根據地旅游觀后感3
細雨蒙蒙,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希望,回家的路可以變長,因為我想讓自己的心靈經受一次洗禮,讓它跟著這深沉的細雨一直凝重下去!我是那么慶幸——
我慶幸,慶幸自己出生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但我恨自己,恨自己的無能和懦弱!媽媽常嘮叨:“走個路你累了就歇會嘛,有什么好哭的!失眠就出來喝杯水,讓內心平靜平靜,何必自己坐在床頭哭?被別人批評了就要改,眼淚有什么用?”沒錯,如媽媽所言,我就是那么一個輕易言敗,動不動便流淚的女孩子!
我做過一個夢:夢里我不知穿越到什么時候,總之我被日本人追殺了,我想盡各種方法讓自己免于一死!半睡半醒的我逃到一個荒僻的地方躲著不敢出來!夢醒的那一刻,我更恨我自己!毛主席曾為劉胡蘭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高度贊揚了她偉大而光榮的一生!劉胡蘭,她不僅活在我心中,更活在中華人民的心中!我崇拜她,卻不及她的萬分之一!她于1932年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從小便受到革命教育。她積極參加抗戰工作,還組織了婦女參戰隊,為黨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1946年她不幸被捕,在敵人面前,她英勇頑強堅貞不屈,她踏著烈士們的血跡走到軋刀前,高呼:“鄉親們,敵人的末日不遠了,新中國就要成立了,中國共產黨萬歲!”……
當時她才15歲,而我,同樣都是女孩子,卻是這樣的天壤之別!有的人活著就和我一樣,其實已經死了,只是行尸走肉罷了!而有些人雖死了,卻和劉胡蘭同志一樣活在人們的心中,從而使生命得到延續!
這和平年代是多少革命先烈用一身熱血換來的,是他們用血與肉筑成的,他們不僅犧牲了生命,更犧牲了自己內心的情欲!而我,如今卻只是默默地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
不,我不該在這里浪費時間!我們不僅僅要緬懷先烈,更要學習他們身上不屈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學習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努力學習,為中國的發展做出貢獻;好好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對,作為中國新一代青少年,我們要努力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冒著細雨,我跑回了家……
革命根據地旅游觀后感4
星期六早晨,陽光明媚,萬里無云。我同媽媽來到了位于溫州工業園維新遺址。我剛剛來到門口,便嘟囔著嘴漫不經心的問媽媽:“媽媽,為什么要來這參觀,一看大門就不好看啊,里面就更別說了。”“哈哈,別這樣說嘛,孩子,凡事不能只看外表哦!里面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呢?”媽媽神秘莫測地說著。“哦?”我滿懷疑惑地緊跟媽媽的腳步走了進去想一探究竟。
首先,我們來到了“陶藝館”。一進門,我便瞠目結舌,里面擺滿了數不勝數的陶瓷藝品,而且它們都形態各異。我聽這里的工作人員大姐姐說,這些作品有的可都是小朋友們親自動手完成的呢!”太了不起了”我驚嘆道。我也想擁有一件屬于自己親手制作的陶瓷藝品。便走到那位大姐姐的身旁:“大姐姐,你可不可以教我怎么樣制做陶瓷藝品啊?”“當然可以呀,”她笑了笑,眼睛眨了一眨,仿佛會說話,一只手拍著我的頭,一只手指著泥土,“你看,剛開始做的時候,要先拿一撮做陶瓷的泥巴,放在制作陶瓷的工具上,然后一只手捧在泥巴的左側,固定不動,另一只手伸出兩個手指,往泥巴的中間由下往上,由重到輕按捏泥巴,弄出自己喜歡的圖案。最后,初步陶瓷做成型后,還要過兩個星期左右的時間再放到烤箱里烘干了。一件正真的陶瓷就大功告成了。”嗯呢,謝謝大姐姐,我知道啦!”然后,我便開始制做我的陶瓷藝品了……
接著,我們來到了一片大草叢。我遠遠望去,似乎有幾個人在那邊休憩。走近一看,我驚訝不已,那些竟然不是真的人。它們神態各異:有的神情莊重,仿佛在思考問題;有的仰望天空,仿佛在思念親人;有的低頭望地,仿佛在準備耕地……我走到它們身邊,不由自主的伸出手來,摸了摸他們,哇:它們是用木頭雕刻而成的,做的惟妙惟肖,從遠處望去和真的人極為相似!
最后,我們來到了維新遺址的陳列館。一幅雄偉壯觀的畫映入了我的眼簾:有許多的栩栩如生的原始人在辛勤地工作,吃美味的東西,砍樹……
這次來到維新遺址參觀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啊!果然不屈此行!
革命根據地旅游觀后感5
朝陽東升,晨光熹微。
清晨的霧彌漫著,一縷縷細弱的光正在努力地穿透它的阻擋,為剛剛蘇醒的大地帶來渴望的光明。此時的我,剛剛吃完早飯,急急地往學校走去。眼前,閃過那最熟悉不過的背影,他正拖著長掃把,把秋日的落葉耐心地歸攏在一起。勤快的劉爺爺,趕在人們還沒出門之前,便把整個街道清掃的干干凈凈。“劉大爺早!為大家服務,您辛苦啦!”“早!”我親切地和他打著招呼,他也總是慈祥地笑著回應:“給這個社會奉獻一絲光和余熱吧!”
我能感受到,黨徽上的紅旗一直飄在爺爺心中,在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這種為人民奉獻的紅軍精神,無時無刻不使我為之動容。
在上學路上這個短暫的旅行中,不僅有藍藍的天空和盛開的雛菊,還有那代代相傳的紅軍精神。
開始
去井崗山研學,自然少不了重走紅軍路。
中間有一段泥濘的山間小路,滿是厚厚的爛泥,每走一步,都要耗費很大的力氣。可能是為了方便人們行走,爛泥中鑲嵌了一些石頭。我們全都踩著石頭走,唯獨我前面那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女孩卻偏要在爛泥上走。她在爛泥的最深處走,艱難的跋涉之后,在上面留下一個又一個又大深的腳印,像極了當年紅軍路上一顆顆堅定的心。
我看她走得辛苦,問她:“你為什么不踩著石頭走呢?那樣就不會走的這么辛苦了。”
“因為這是紅軍走過的路啊!”她驕傲地回答。
我沒再說什么,也在爛泥里留下屬于自己的足跡。
在重走紅軍路這個很難的旅行中,那厚厚的爛泥里,曾留下了多少戰士們堅韌不拔的身影,和那永遠寫進史冊的足跡,還有那代代相傳,最為可貴的紅軍精神。
熱烈
來到重慶,來到紅巖村,我的眼中閃過一段《紅巖》的文字。
盡管她們并不知道五角星的圖案,但她們卻用一顆顆忠誠熾熱的心,把對新中國的向往和渴望,傾注于指端。不知是誰先繡了一針,接著,許多靈巧的手,把滿腔的熱愛,寄托在針線上,繡出了閃亮的金星。
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只因那是我中華兒女對祖國的愛,對自由的追求,對紅軍精神的貫徹,堅守。
在這次意義非凡的旅行中,不僅有一針一線的愛與渴望自由的腳步,還有那代代相傳的紅軍精神,最讓我敬佩,最讓我感動。
革命根據地旅游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