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梁祝電視劇觀后感
《梁祝》是一部由徐克執(zhí)導(dǎo),吳奇隆 / 楊采妮 / 徐錦江主演的一部劇情 / 奇幻 / 愛情類型的電視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梁祝電視劇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xué)習(xí)!
梁祝電視劇觀后感1
不知道為什么每次看到《梁祝》都哭得稀里嘩啦,哭沒了一盒紙巾,然后就開始郁悶,老爸就會笑我看了這么多遍還哭,呵呵···老爸,我也不想啊,但是控制不住啊,不敢奢望這樣的愛情,而且我想這個世界也不會有這樣的愛情,就像我喜歡看《南風(fēng)》盡管知道那里的風(fēng)花雪月是迷惑,知道那里的纏綿悱惻是荒唐,可是我還是喜歡看,感動著那不真實的愛情,感動著那真實的感覺·
非常動容的愛情故事 第一次落淚呢是在梁山伯坐在夕陽下為受罰的祝英臺彈奏梁祝 當(dāng)時大概是甜甜的 但是因為知道結(jié)局很悲傷所以止不住的流眼淚 第二次就是梁山伯趕考前為祝英臺畫眉梳妝 祝英臺的那句“你一定要回來找我” 然后后面就一直在哭了 正是因為要就知道結(jié)局 所以前面越甜就越是感覺難過和悲傷
女主角真的很美很好看 就是鼻子大了一點點
我心目中最好的梁祝,我前前后后看了三次的梁祝,我看哭了兩次的梁祝。奇怪的是,每次都是從半途看起,似乎因為知道最終是悲劇,就打從心底拒絕一開始的歡愉。這么多年了,我始終記得吳奇隆寫信時嘔出的心頭血,記得楊采妮出嫁時頭蓋下的胭脂淚。影片一片喜氣洋洋的紅,但卻是灰沉沉、了無生氣的紅,仿佛日薄西山紅里透了黑。還有那本應(yīng)該奔騰歡樂的嗩吶,偏偏吹奏在風(fēng)沙中,涼涼蕭瑟。
梁祝電視劇觀后感2
夕陽西下,獨倚樓頭,遠山遮隔,正好阻擋了我的視線,斜暉下脈脈流水,寒蟬凄切,落花如雨.
傾聽花落,眺望遠山,飛絮有如綿綿細雨般隨眾隨分.我的思緒隨著碧水綠波東流不斷.
耳畔悠悠地傳來幾聲蕭鳴,正是那首耳熟能詳?shù)?lt;<梁祝>>,一首樂曲娓娓道來,婉轉(zhuǎn)悲切,仿佛在訴說那個千年的故事,不禁牽絆住了我的思緒。
前不久有緣得見了那一部經(jīng)典,感觸良多.
春歸花落,似水流年,韶華易老,當(dāng)年的紅顏早已逝去.而千百年來一直流傳這個凄艷委婉的民間故事,影片一部部,情節(jié)不知改了多少,但唯一不變的是那一段千古情緣,是那個凄寒的經(jīng)歷和那永不變更的結(jié)局.
這部影片向人們訴說那個神話,成功地運用環(huán)境渲染悲涼氣氛,配合著悲淚沁紙的旋律,將梁山伯與祝英臺從相遇到相知,從相知到離別,喜悅和悲傷,辛酸和無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影片的前半段講述了梁祝相遇,草橋結(jié)拜,同窗數(shù)載.沒有太多的悲切,被歡笑所占據(jù).
隨著影片進入后半段,基調(diào)由輕松愉悅逐漸轉(zhuǎn)化為幽怨無奈.
影片運用了以景言情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樓臺相會,長亭泣別等多處經(jīng)典.
樓臺相會中,月光顯得越發(fā)明亮,而這明亮恰好襯托了天空的昏暗,月涼如水,看上去更有幾分凄清.風(fēng)拂桃杏,綽約多姿;人不如花,孤寂自守.
長亭依依,人如飛絮,隨風(fēng)飄散,相見無期.離別在即,黯然神傷,執(zhí)手相顧無語,惟有淚眼相看.兩岸垂柳拖著千絲縷,無計系行舟.
殘花中酒,一場愁夢,更誰勸,啼鶯聲住?馬嘶寒林,雨打瓊花.轉(zhuǎn)思作想,難以遣懷.那堪重度傷心地,黃葉西風(fēng)總斷腸.天若有情天亦老,遙遙幽恨誰能禁?
一朝分別,成了永久的別離.梁山伯,祝英臺終究逃不過命運的桎棝.梁山伯駕鶴西去,祝英臺隨他而去,化為蝴蝶.
影片至此而終,而我心中永遠抹不去那累累表冢,瑟瑟寒風(fēng),是封建社會造成了這樣的悲劇,而這樣的悲劇何止千萬.
在我看來,也許梁祝永不相逢才是最好的結(jié)局,或許他們彼此學(xué)會忘記,學(xué)會放棄,兩人的命運就不會如此坎坷,正如莊子筆下: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見爭如不見.
也許是我根本無法理解梁祝的深義,也許這正如元好問所說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梁祝電視劇觀后感3
花瓣落,一曲幽怨訴情殤,夜風(fēng)低咽,綠房深閨,悄,春又老,瑟瑟東風(fēng)獨自涼,小窗依舊,幽深巷陌,誰解幽思如許。書聲,蝶語,從琴弦上緩緩流出。天上宮闕,一夢卻不知今昔是何年……
喜歡在靜靜的夜晚,把心情放飛在吹拂的微風(fēng)里,任憑滿天的星辰擦亮我暗淡的記憶。閉上眼睛,聆聽一曲《梁祝》。亂花淺草,清風(fēng)鳴蟬,楓葉菊花,銀裝素裹,四季裊裊繞指柔;高山流水,百鳥爭鳴,千里嬋娟,萬里無云,只有僅僅幾弦間。有哪壺陳年佳釀比這曲子更醉人,又有哪一種情愫比這旋律更感人呢?當(dāng)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馬青衫濕,如今琴音款款,一首引入淚沾襟。
喜歡《梁祝》是在很小的時候,總是跟著大人趕著場子去看電影《梁祝》,如今回想起來,那是一個多么經(jīng)典的畫面,雙眼對視里,能夠看到那不舍的愛戀,雨兒輕輕飄灑,天色幽幽暗淡,一個煽情潸然的分手季節(jié),指尖從掌心里劃過,心里一下子空空如也,最寶貴的東西不見了,生命的意義沒有了。當(dāng)淚珠從眼睛里誕生的瞬間被強制的化成青煙,一個個午夜夢回里無數(shù)的纏綿遙遠的成了前世的記憶……一幕幕的情景在我幼小的心里種下了深深的《梁祝》情結(jié)!
多少的夢想,多少的許愿,多少的誓言,都在一個個白天和黑夜的輪換中淡淡抹去,風(fēng)化了念想,風(fēng)干了眼淚,人如果了沒有念想,高壽百年又能夠怎么樣呢?徒然把生命延續(xù),沒有人知道你快樂,其實你也未曾真正快樂過。激情燃燒的歲月是鮮活的生命,烈焰里飛舞著愛的精靈,就算三十六歲死去也勝過百年。___深雨濛濛,廊橋遺夢千古幸哉?還是千古恨?
在某個下雨的黃昏,電視里清脆的箏音,伴著雨聲在耳邊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忽然共鳴,因為那流傳千古的凄美絕倫的故事太熟悉了,彩蝶的雙雙飛舞仿佛從另一個世界翩然而至,時而嘈嘈切切,時而如泣如訴,幽怨動人,小雨沾衣欲濕,人已淚流滿面,于是知道小小幾弦能演繹出人間悲歡離合。
淡淡的月光下,響起了輕柔舒緩的小提琴聲。它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這琴弦,訴說這千古流傳的凄美得讓人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閉上眼睛,全身心沉浸在這熟悉的旋律當(dāng)中,思緒隨風(fēng)飄拂,在這渲染的塵世傾聽這來自天籟之音,心隨靈魂上升上升……不覺淚濕雙眸,情融其中,我沉醉于這個一塵不染的美好境界,如浸潤細雨蒙蒙的花蕾,掛著晶瑩的露珠……如歌如詩,如夢如幻,如云如月、如水如煙。
我聽呆了,雖然我沒有欣賞音樂的天賦,但故事太熟悉了,熟悉的很小就印入腦海了。我把這千回百轉(zhuǎn)、絲絲入扣的旋律和曾經(jīng)看過的電影鏡頭相印證,節(jié)奏的疾徐,情緒的張弛,我已能準(zhǔn)確的辨別出那一段是同窗共讀,那一段是十八相送,那一段是樓臺相會。
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臺,樓臺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我被梁祝之間的癡情所感染,曲未終時淚以流滿面。思緒隨樂曲輕輕搖曳翩翩飛,仿佛這絲絲入扣的旋律在那串串玉珠,條條銀絲之間纏繞盤旋……
雨過天晴,一道美麗的彩虹飛跨蒼穹,一雙色彩斑斕的蝴蝶翩翩起舞,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撼人心扉的主旋律又響起來,說不盡如夢佳話,似水柔情!這悠揚的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在這個靜靜夜晚,樂曲千回百轉(zhuǎn)飄蕩在夜空中,化成幾縷逐月的云,幾許拂面的微風(fēng),然后一股柔柔的傷感迎面撲來……
看繁花落盡,心卻是一片凄涼,一片悲壯美,良人垂淚喚蝶飛。夜色迷人入夢鄉(xiāng),花謝景凋心滿是殤。清音若水,月光如華,流光溢彩,星光閃爍,心卻滿是殤。一曲梁祝演盡人間多少悲歡離合生死離別,今生緣未盡,來生再續(xù)前緣,心是殤,淚欲滴。晚風(fēng)吹殘涼襲襲,心悲心殤心難眠,一首蝶戀花唱盡多少悲壯之美。心傷夜徘徊,忘乎所以渾然不知繁華已逝,美景不復(fù)人亦是不復(fù)。看盡多少塵世悲歡,心卻日益枯黃,不為塵傷卻為人殤
梁祝!一段哀婉動人的愛情,就是一曲蕩氣回腸的音樂,如水。暗香浮動。穿過梁祝翩飛的花叢,所有的柔情紛紛化蝶。一卷卷薄薄的愛情,翻來覆去地咀嚼,滿口的苦澀,在唇齒間游弋。一聲沉雷,將恩怨、聚散擊得遍體鱗傷。曾經(jīng)的誓言,被陣陣狂風(fēng)吹落,落于生與死長眠的時空。一座孤墳,煢煢孑立,打開一道長長的思念。心碎,弦斷,只有余音繞梁。人醉了,夢亦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麗。多情的蝶兒哪里肯離去,依然守候在記憶里,編織著亙古的纏綿和凄美。在這翩飛的蝶舞中,是誰在愛情的史冊里,留下了那最經(jīng)典的一頁?
琴音迷離,一個個音符的跳躍,傾訴著多少人間的悲歡離合,幽怨的旋律,潺潺凄訴生死的盟約。雙飛之蝶,淚流成河。情到深處,命定的情緣,縈繞琴弦。梁祝!千古的絕唱,不可承受的痛。愛情的幻象飛舞。一把把憂傷的小提琴,傾訴的豈止是一線情緣?蝶,我的蝶,今宵你將棲息何方?
拂開塵封,記憶紛涌而來,感嘆荊棘鋪滿路途,刺破一顆敏感而脆弱的心,灑下滿目殷紅,在歲月的河床上悄悄滋長、蔓延。多想,和一曲命運的交響,佇立于無人的曠野,聹聽落葉與禿枝訣別,舞蹈風(fēng)與雪的纏綿;祈盼你澄明的雙眸,在冷寂中娓娓鋪展,為我裝下徹骨的冬寒。我嫣然淺笑,無視零落的繁花,癡癡的念想,以及那飄逝在風(fēng)中的婉約年華,輕拈飛雪,吟一闋月影梅香。于是,在那個叫做天涯海角的地方,我擁有了一片海闊天空的世界,沙灘、潮涌、繁花、綠樹、芳草、斜陽,我自由地、愜意地,沉醉在我心靈的凈土里,輕歌曼舞、淺酌低吟,一如我夢了千百次的那般模樣。
就算蝴蝶飛不過滄海,我仍然試著在這煙火繁華的塵世,奮力飛躍那人世間的牽絆,與你相守在每一個春夏秋冬的朝朝暮暮。愛上一個人,愛上一座城。不管這座城池是否繁華,是否雄偉壯觀,心上早已開出了一朵圣潔的蝴蝶蘭,千帆過盡,落進輪回的渡口,與其不期而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寒冷的冬天已遠去,春天的花朵即將盛開,一切美好都將因為這個春天的到來,而明媚起來。
我們定會相依相偎,織成一張細膩的情網(wǎng),阻隔一切凜冽的世風(fēng)俗見,我要與你,柳前花間共纏綿,只因愛永遠是人世間唯一的神話。
就讓那凄婉的音符從指間流淌,弦聲拔動的是我的相思;弦聲走過的,是我一生的尋覓;弦聲飛舞時,便是我追隨之日。如果焚盡容顏,青絲成灰,還不能換回春天,那我寧愿化繭成蝶,與你雙棲雙飛,飛越滄海桑田,千年又千年,任愛在雪中飄飛……
那纏綿亙古的癡情已與山水共存,已于日月同輝……
梁祝電視劇觀后感4
看完《梁祝》,輾轉(zhuǎn)反側(cè)的我,思緒像一只蝴蝶一樣飛過長江,飛過了里下河平原,來到了大圣故里,我的家鄉(xiāng)—連云港。回想到少年時觀看《梁祝》的情形。
記得那時我正上初中,由于當(dāng)時條件所限,一部電影在一個大隊連續(xù)放上幾場那是常有的事,特別是像《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經(jīng)典影片。就像我們大隊出嫁的姑娘一樣,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高興時還要住上個把月,不問娘家同意與否,而且每次放映前都要來一段:“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教導(dǎo)我們說:……”還要放映十幾分鐘的《新聞簡報》,其實那哪是什么新聞啊,有的甚至是兩三年前的事,最后影片開始之前,還要再來一段“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教導(dǎo)我們……”后才開始影片的正式放映。
可放映《梁祝》的那一天卻不一樣,放映員一反常態(tài)地在麥克風(fēng)前,先后三次通知今天沒有加映,所以未吃完飯,我就推掉飯碗,端起小板凳,一溜煙跑到社場(不是專門放映電影的場所,其實就是生產(chǎn)隊晾曬五谷雜糧的場所),早早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囟俗谇皫着牛鋵嵾@種心理完全沒有必要,露天電影,就算你坐的遠一點,偏一點都能看得到,聽得清。
由于當(dāng)時我只有十一二歲,對電影里描述的愛情也是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對影片的內(nèi)容毫無興趣,但是越劇的曲調(diào)和唱腔深深的吸引著我,說其是天籟之音,一點也不為過。與其說那一次我是在看電影,倒不如說我是在聽電影。范、袁二人的演唱委婉動聽,我小小的心靈里:這越劇怎么這么好聽啊!聽?wèi)T了家鄉(xiāng)淮海戲的我,初次聽越劇簡直像在夢中步入仙境;但好景不長,隨著影片高|潮迭起,我發(fā)現(xiàn)身后不時傳來抽泣聲,而且越來越多,聲音也越來越大。
我不耐煩地向后瞄了一眼,看到的不是一個人在擦鼻子,抹眼淚,眾怒難平,我只能把小板凳搬到離音箱近一點的地方,可還是不行,當(dāng)影片放至“化蝶”時,場內(nèi)竟然有好多人在嚎啕大哭,簡直聽不到電影的聲音。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人們?yōu)橛捌蓿€有兩次是以后放映的《苦菜花》和《望鄉(xiāng)》。
放映后,我試著問了好幾個哭的人“你們?yōu)槭裁纯薨?”有的說是為了“呆頭鵝”梁山伯哭;有的說是為了祝英臺的聰明伶俐、愛情忠貞哭;有的為自己不能夠讀書哭;有的為沒條件讓孩子讀書哭;更多的是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凄美愛情,被越劇的唱腔、曲調(diào)渲染的淋漓盡致而哭。
第二天晚上在社員的強烈要求下,放映員連續(xù)加映了兩場,放映前婦女主任交給我和另一個小伙伴每人一支筆和一個本子,要我們把影片的唱詞全部記錄下來,應(yīng)急的辦法是我倆輪流各記一句,等到第二天再重新整理,這一次放映較前一次要平靜些,但仍有人在小聲的抽泣,在抹眼淚。
等到上學(xué)時,許多同學(xué)都轉(zhuǎn)抄我倆記錄下的唱詞,一時間大街小巷、路上行人、田間地頭都會不時傳來越劇的鶯回鸝轉(zhuǎn),甚至我們的音樂老師在音樂課上還教唱過我們“化蝶”里的精彩片段。
這可能就是我對越劇情有獨鐘的原因吧!
梁祝電視劇觀后感5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是非常有名的戲曲,根據(jù)流派的不同,唱詞也略有不同,分析一下范派和傅派.
在戲曲的第一場,敘述了一位待字閨中的小姐祝英臺,非常渴望女子也能和男子一樣有著相同的身份和地位,為了爭取,她想去讀書,可是當(dāng)時的封建社會是不允許的,代表封建勢力的父親不同意,因此她設(shè)計使得自己女扮男裝能去讀書,在讀書的途中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梁山伯.并結(jié)伴去書院讀書,由于志趣相投便結(jié)拜為兄弟,這里為他們產(chǎn)生愛情埋下了伏筆,因為愛情是有共同興趣和愛好的.
第二場敘述了梁山伯對祝英臺非常地好,祝英臺十分眷戀他,并且自己也喜歡梁山伯,為了體現(xiàn)梁山伯的誠實的美德,也交代生活了三年,怎么能不知道祝英臺是女子的疑惑,通過耳環(huán)痕的對答充分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同時也埋下了十八里相送的伏筆,因為父親讓回家的信到達了.
第三場則是祝英臺知道梁山伯不清楚自己是女子,很苦惱,想表達愛意,卻礙與情面無法表達,丫鬟銀心獻計,讓師母出面敘說真情.為梁山伯下山去尋祝英臺埋下了伏筆.
第四場則比較有名,就是十八里相送,雖然師母做媒,但祝英臺要離去,還是很擔(dān)心,放心不下,為了更多地能爭取到雙方的愛情,自己想吐露情思,所以一路上以物作比喻,可惜梁山伯性格木納,未曾理解其中的含義.因為性格的原因這也導(dǎo)致了他后面死掉的悲劇色彩.
第五場逼婚.父親代表了封建勢力的家長制,自己許配了婚姻,讓祝英臺嫁給馬文才,這本是門當(dāng)戶對,如果不是祝英臺去讀書遇見了梁山泊,恐怕也就答應(yīng)了,但是自己的愛情不能破滅.因此極力地爭取,可惜她是弱女子,怎么能對抗以父親代表的整個社會,因此妥協(xié)了.
第六場下山,這出戲只是為回應(yīng)了十八相送.本無多大意義,只是為了增加戲曲的可看性.
第七場.樓臺會.通過這出戲.深刻地描寫了梁山泊對愛情的堅貞不俞,只是他無法面對整個黑暗的社會,只能以死來抗?fàn)?運用吐血來揭示了對人的摧殘,以及最后死亡的悲劇.而祝英臺心意更加堅定,不再妥協(xié),準(zhǔn)備殉情的決心.
第八場梁山伯之死和哭墳,這個只是對劇情的延續(xù),回去后梁山伯再收到祝英臺的信后便死了.而祝英臺也很快結(jié)婚,再迎娶途中,祭奠了梁山伯.哭訴了生不能同床,死定同穴的愿望.
第九場:化蝶,這是最后一幕,是點睛之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只是人們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