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
開學第一課預示著新的開始、新的希望,在這一重要節點進行教育十分重要,《開學第一課》主題公益行動由中央電視臺與教育部共同舉辦。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1
9月1日晚上8點,吃過晚飯后我就開始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因為我每年都要看央視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刻骨銘心。
我對中國在疫情中的擔當感到驕傲自豪,同時也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進一步地了解和認識,以及學習并掌握了預防措施。
這堂課為我們講述了許多預防病毒的常識,比如疫情期間做到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人多的地方盡量少去,肉煮熟才能吃,衛生習慣應常記在心中。就算疾病來臨也不用慌張,有發熱的情況就前往定點醫院就診,盡量保護好自己。
除此之外,節目還邀請了援鄂醫療隊醫生,防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社區防控人員以及中小學生代表上臺為我們分享抗疫事跡,展示了特殊時期先進典型的勇敢、擔當、無私奉獻!我看完后覺得很感動。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疫情爆發期間我不能開學復課,不能跟好朋友出去玩,就連出門扔個垃圾也要戴口罩,但家里依然是安全的港灣,看完節目我才明白那是因為有一群人,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奮不顧身的守護人民的生命安全,他們就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有他們在,我再也不怕病毒的來襲了。
作為一名學生,雖然我不知道他們都是誰,也無法向他們一樣奮戰在抗疫一線,但我能做到聽老師和父母的話,在家好好待著,勤洗手、戴口罩、不給別人添麻煩。而且在他們身上我學習了很多道理,為了將來成為他們那樣的人,我會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的信任和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本領,長大以后有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這場疫情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面對這場不期而至的“人生大課”,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會以此來警醒自己的。
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2
今天是我們開學的第一天,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的我,感同身受。本次北京課堂由康輝、尼格買提擔任主持人,武漢課堂由撒貝寧,朱廣權擔任主持人。
在課堂上,鐘南山院士講述了自己在父母的影響下學醫從醫,在“非典”時挺身而出以及在新冠疫情發生時奔赴武漢一線的故事。節目中,鐘南山擲地有聲地說道:“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么多人的命,這是我們人權的表現!”
第二位主講人是天津中醫大學校長——張伯禮。在課堂上,張伯禮院士講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與疫情抗爭的歷史,中華民族本著對生命健康的堅守,在一次次磨難中,迎難而上,努力探索應對疫情的方法,正如張伯禮在節目中所說:“我們中華民族是個英雄的民族,它是在磨難中成長起來的。”
第三位主講人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是一名漸凍癥患者,卻把背挺得筆直,挺起了萬家燈火的希望,從武漢疫情阻擊戰打響的那一刻起,張定宇就拖著蹣跚的腳步奮戰在一線,他下定決心:“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病人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國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長城!”作為一名漸凍癥患者,他依然以樂觀、豁達的心態來面對,用不屈不撓的態度說:“生命就是我們要珍惜,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
第四位主講人是陳薇,她是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在她所研究的疫苗誕生時,她只說了八個字:“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最后一位主講人是張文宏,他用生動的語言為全國中我們送上既科學又實用的“少年兒童衛生健康寶典”,他還告訴我們洗手要二十秒,需要唱兩遍《生日快樂》這首歌,希望孩子與家人可以認識到“健康成長比成績更重要”。
新時代的少年應該是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祖國,我們每個人都要懷著揣夢想,并且要為之付出努力,只有不斷的奮斗,我們才能變得更強大,才可以報答國家,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3
今晚我在家長的陪同下觀看了2021開學第一課節目,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夏伯渝老人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期間不僅僅有他多次攀登最終得以成功的勵志,而且對于一名老人來說憑借義肢攀登峰頂實在令人感慨,正因為如此我才希望能夠學習夏伯渝爺爺堅持不懈的毅力與決心。
電視屏幕中關于他們曾經攀登珠峰的畫面多么令人激動啊,從他們講述的故事中也讓我明白了當年的艱苦條件下想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是多么不容易,無論是第一次登山員們搭人字梯來到峰頂還是后來在第二臺階架設“中國梯”,從他們后來的談話可以想象得出當年的畫面是多么令人震撼,畢竟在風雪交加的高峰之下冒著被凍傷的風險完成這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戰,從中吃過的苦又怎么可能是自己這名學生能夠體會到的呢?
夏伯渝老爺爺那種身殘志堅依舊想要攀登高峰的毅力是值得自己去學習的,尤其是后來夏伯渝老人和北京大學攀登隊握手的畫面讓人感動,其中穿插的歷史畫面以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字句更是令人難忘,或許這便是作為當今學生的自己需要學習的精神吧。通過電視中的畫面再聯想到自己還真是感到羞愧呢,平時在家備受父母呵護的自己哪怕遇到小小的困難都會產生放棄的想法,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像自己這般無用又怎么可能完成那么多看似不可能的挑戰呢?
當自己看到夏伯渝爺爺的那雙金屬義肢的時候真是熱淚盈眶,為什么我在平時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不能夠像這樣再次站起來呢?當夏伯渝爺爺第四次攀登珠穆朗瑪峰距離終點不超過百米的時候選擇放棄,或許最后他能夠為了隊員的安全選擇放棄觸手可及的夢想,但是從他眼中晶瑩的淚花可以感覺到內心是多么地不甘。當夏伯渝爺爺第五次攀登成功的時候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對方的高興,那時夢想終于獲得成功以后收獲喜悅的笑容,也是歷經挫折直至達成目標以后表現出來的激動神情,正因為如此我才應該要學習夏伯渝老爺爺身殘志堅的毅力。
或許此刻的自己想要達到這一點還需要時間的積累,但是我相信通過日后的學習必定能夠將這種頑強的毅力傳承下去,因為我相信作為新一代的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教導下茁壯成長。
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4
己亥年末,庚子年春,荊楚大地疫,染者數萬計,華夏十四億子孫待至家中,共同援鄂,三月后大捷!
——題記
今日我觀看了由央視頻道所舉行的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節目,看到今年的主題“少年強,中國強”,我不禁想到了疫情期間逆行援鄂的90后和00后少年們。果不其然,在今年的節目中,我不但看見了援鄂少年們,還看見了鐘南山院士和張定宇院士,以及陳薇院士等抗疫英雄們。
醫德高尚的鐘南山,堅貞不屈的張定宇,堅守二十六年的謝軍,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的事跡不讓我感動,而最讓我深受觸動的是一位不屈的人,是他的不屈而造就了人們的不屈。
他從武漢某些小區深夜齊唱國歌說起,在黑暗之中是武漢人民點亮了一盞盞燈光,在燈光的明照下唱起了國歌,留下了不屈的淚水。人們感謝白衣天使們,白衣天使也因人民的舉動而流下感動的淚水。從他的講述中,我以一位醫師的角度去重新認識去理解武漢這個城市作文 ,去了解金銀潭院所發生的一切。沒錯,我所觸動的這個不去的人就是張定宇。
身患漸凍癥卻從不屈服,他就像一顆小草,雖根部馬上被冰霜所凍,可他仍以自己身為醫者的心態,去樂觀的享受生活,享受從醫,努力實現救助患者,他的原因只有一句話:“因為我熱愛這個生活。”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教給我最多的就恰恰是這個不屈的生命。生命有期,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去看待你這個浪漫的一生,如何讓他有價值的去度過,對于張院長來說,他的這一生就是有價值的,最起碼面對疫情的他并沒有屈服,而是選擇了不屈。?
一個個小草的背后都是一個個人,只要我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這一棵小草就算語上冰霜,染上重疾,我們也一定能迎來最美好的明天,因為他們是一個個不屈的生命,也是一個個不屈的人!
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5
今天晚上我收看了中央電視臺的節目《開學第一課》。節目的主題是中華驕傲。
開學第一課是由著名的主持人董卿和撒貝寧主持的,他們介紹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漢字的發展和演變,創造漢字的人可真不簡單呀!不僅中國人學習漢字研究漢字,還有一個外國朋友用了許多年來研究中國的漢字,我要為他點贊!有一位九十多歲的北京大學教授,被稱為“詩譯英法第一人”,他把中國的最美的詩詞翻譯成英文和法文,一譯就是六十多年,如此美妙的詩詞音韻,就該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也要每天讀幾首詩,感受其中的深遠意境。著名演奏家朗朗上場了,我很激動,沒想到更震撼的是請來了一名意大利的機器人彈鋼琴,機器人有五十三根手指,他們一起合奏了一曲《野蜂飛舞》,機器人彈的速度勝出,人彈的是感情勝出,樂曲之所以有美妙的旋律,是因為樂曲里面加進了人的情感,這是一個冰冷的機器所無法體會的。武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獨有的,如果讓中國的少年都練武術,身體素質就會提高很多了。
圍棋世界冠軍柯潔來了,他給大家講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六歲就離開了媽媽去學圍棋,他好勝心很強,總是想著要戰勝對手,想媽媽也不能回家,因為他的人生夢想還沒有實現,在2015年終于獲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柯潔最特殊的經歷是和阿爾法機器人的對局,當阿爾法向他宣戰的時候,他想:“我不能后退!”對,如果怕你就已經輸了,雖然最后是以最微小的差距落敗,他依然可以坦然的面對,輸也要輸得精彩!圍棋的變化比撒哈啦沙漠里的沙子還多好多倍,要想把這些定式都研究透徹,那是需要很多時間和很多苦功的。我有著對圍棋的熱愛,柯潔就是我的目標,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我都要向他學習,迎難而上,永不服輸!
今天的節目內容豐富,中華的驕傲數也數不完,我收獲很多。
開學第一課個人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