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春第一課個人有感心得
3月份已經來臨,許多名學生喜迎開學第一天,共同聆聽新春第一課,重溫抗疫歷程,銘記時代使命。那么關于2021年新春第一課個人有感心得內容要怎么寫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1年新春第一課個人有感心得大全,歡迎參閱。
新春第一課個人有感心得一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開展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各鄉(鎮)、各村(社區)的廣大黨員干部、志愿者們星夜兼程的奮戰在防疫工作第一線。當前,防疫工作已進入關鍵期,各級黨委(黨組)和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在防疫工作要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在防“疫”工作做好“攻防圖”、開出“對癥藥”、打好“溫情牌”,就一定能剿滅“疫”情。
防“疫”有方,繪圖為重。習近平總書記在防疫工作中強調:“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由于春節是人們回家團聚的日子,絕大部分人已回到鄉村、社區的家中舉家團聚,有人員集中或分散的特點,各級黨委(黨組)負責人,就要有大“疫”當前的“危機”感和守土盡責的擔當精神,心中時刻有一張重點交通要道圖,重點居住區圖、重點商貿圖、重點防控圖,要科學判斷,周密部署,及時把黨員干部分派到重點點位,及時宣傳和發動廣大志愿者、群眾積極參與防疫中來,形成群防群控機制,把“疫”控制在家門口,做到有情況及時報告,對疑似人員要及時送醫觀察,并組織救治。對疑似人員要有隔離圖、對左鄰右舍坐標圖、對隔離處置流程圖,做到管控要實、人員去向要明。同時,要未雨綢繆的做好復工圖,提前著手準備學生流、民工流疊加返城前期工作,做好上門服務,全面摸排轄區企業,掌握復工時間,明確復工條件,確保學生上學安心,上班人員放心。
防“疫”有方,群防群控。習近平總書記在防疫工作中強調:“只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大“疫”當前,要充分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通過廣泛宣傳,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共同參與防疫防控中來,形成群防群控的人民“戰爭”。同時,也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組織負責人的責任,激活“最后一米”基層末端“神經”,特別是在關鍵時期,更要發揮黨員、干部的關鍵作用,組織好轄區內的黨員、干部加入“黨小組長+樓棟街長+戶長+鄉賢達人+志愿者”的聯防群防機制,形成網格化管理小組,開展好劃區域劃網格盯戶盯人頭,形成一人動戶戶知、人人為“疫”而戰的格局。
防“疫”有方,人間有愛。雖然“疫”無情,但人間有大愛,無數的醫生、警察、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等,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是在逆行中細致周到的服務,目的是為了守護更多人的健康。要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更是彰顯黨員干部的責任和當擔。對于黨員干部來說,自己也有家人,也需要照顧,但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只能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最需要的前沿,守好屬于自己崗位需要的“陣地”,在堅守“陣地”上的同時,已把群眾當親人,“微笑式服務”已經成為一線防疫工作者中最靚麗的風景線。做好防“疫”工作是全社會的責任,也是千萬戶共同的責任。也許因為某一戶有外地回歸人員沒有及時到社區、政府進行登記,在社區工作者走訪中排查出來了,就有可能多次上門查體溫,詢問自我隔離情況,這時就需要群眾多理解多包容,畢竟在“疫”前沒有特殊,也沒有例外。同時,通過開展送家書,說一句暖心的問候,拉近與自我隔離人員心與心的距離,彰顯人間大愛。
新春第一課個人有感心得二
2020年春節在每個中國人心中都將會是一段銘記在心的旅程,有艱難,有感動,更有希望。大家與以往一樣滿心期盼新年到來,盼望與遠行歸來的親人團聚,在除夕之夜共享團圓,可突如其來的病毒迅速蔓延,整個中華大地,全都被烏云籠罩。
從12月31日武漢首次通報27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到1月30日全國已經確診病例八千余人,病毒借春運之勢在全國范圍內快速傳播,感染人數在短短一個月內指數級增長,武漢封城、山東河南北京等地先后取消省際客運,這場抗擊瘟疫的戰斗空前艱難。但是疫情當前,中華兒女拿出了眾志成城的決心與一往無前的勇氣,此時此刻,雖不像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般奮斗在抗疫第一線,我們基層黨組織和鄉村兩級干部也在盡自己的力量為抗疫做貢獻。
防控疫情就是命令,全體鄉村兩級干部和黨員犧牲掉同家人團聚的時間,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大年初三即到崗待命,深入包村逐門逐戶排查染疫人員。各黨支部積極動員黨員干部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沖在一線,每日進行走訪動員群眾上報返鄉人員情況,針對湖北返鄉人員采取居家隔離,每日兩次上報體溫等方式,嚴密監控保一方百姓平安。我們帶上口罩,心卻與百姓貼的更近了,全天候在村口設卡詢問、排查進村人員,力求切斷病毒入村的渠道。黨員干部在行動,運用村內廣播、電話、微信微博多渠道全天候向村民播報疫情實時進展、講解簡易防護措施、安撫村民恐慌情緒,勤洗手、戴口罩成了這些天最熱的詞。村民們更是在疫情面前團結一致,顧全大局聽從指揮、放棄串門嚴守自家、不信謠不傳謠,讓我們鄉鎮干部倍感欣慰。
我們基層黨員干部用最樸實的行動阻擊著疫情,聯合人民群眾組成一道道關卡與防護網,保護著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我們同舟共濟克服時疫,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十七年前SARS被我們擊潰,同樣今天在中華兒女的努力下,烏云必將散去,光芒重照神州!
新春第一課個人有感心得三
同以往的9月1日相似,全國所有學生在晚八點齊聚CCTV1,收看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
今年疫情肆虐全球,對各國人民都帶來極大影響。此次《開學第一課》也是圍繞著這一事件展開的。
援鄂醫療隊教會我們一個詞——擔當。新型冠狀病毒,同那槍炮一樣能取人性命。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就如同一個戰場,醫護人員同病魔搏斗,從他們手中奪回一條條生命,但也有很大的危險。一批批援鄂醫生沖鋒到一線,到戰場抗擊病毒,奉獻祖國。在他們中,有的人只有二十三歲。他們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祖國需要的時刻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后,我們也將長大成人。我們要做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才,擔當起自己的一份使命。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分享了幾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普通人能做些什么?有人將自己家鄉的蔬菜運往武漢。有人默默為醫護人員點去外賣,在武漢的夜晚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做不了什么大事,便一起在各自家中唱起嘹亮的國歌,感人肺腑。在一段時間武漢地區沒有足夠的血用于醫治,于是國家從全國各地的血調往武漢。有一個詞叫血脈相連,這用于我們偉大團結的中華民族再合適不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洋溢在華夏土地上。
學生的主業是學習,而有的人無論到哪里都忘不了學習。在武漢一間隔離病房中,一位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高三學生還在學習。她的這種廢寢忘食,分秒必爭的學習精神值得每一位學子去學習。
除此之外,研究出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陳薇、身患漸凍癥,仍身在一線的金銀潭院長以及無數普通人那偉大的精神與作為,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新春第一課個人有感心得四
己亥年末,庚子年春,荊楚大地疫,染者數萬計,華夏十四億子孫待至家中,共同援鄂,三月后大捷!
——題記
今日我觀看了由央視頻道所舉行的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節目,看到今年的主題“少年強,中國強”,我不禁想到了疫情期間逆行援鄂的90后和00后少年們。果不其然,在今年的節目中,我不但看見了援鄂少年們,還看見了鐘南山院士和張定宇院士,以及陳薇院士等抗疫英雄們。
醫德高尚的鐘南山,堅貞不屈的張定宇,堅守二十六年的謝軍,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的事跡不讓我感動,而最讓我深受觸動的是一位不屈的人,是他的不屈而造就了人們的不屈。
他從武漢某些小區深夜齊唱國歌說起,在黑暗之中是武漢人民點亮了一盞盞燈光,在燈光的明照下唱起了國歌,留下了不屈的淚水。人們感謝白衣天使們,白衣天使也因人民的舉動而流下感動的淚水。從他的講述中,我以一位醫師的角度去重新認識去理解武漢這個城市作文 ,去了解金銀潭院所發生的一切。沒錯,我所觸動的這個不去的人就是張定宇。
身患漸凍癥卻從不屈服,他就像一顆小草,雖根部馬上被冰霜所凍,可他仍以自己身為醫者的心態,去樂觀的享受生活,享受從醫,努力實現救助患者,他的原因只有一句話:“因為我熱愛這個生活。”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教給我最多的就恰恰是這個不屈的生命。生命有期,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看待它,如何去看待你這個浪漫的一生,如何讓他有價值的去度過,對于張院長來說,他的這一生就是有價值的,最起碼面對疫情的他并沒有屈服,而是選擇了不屈。?
一個個小草的背后都是一個個人,只要我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這一棵小草就算語上冰霜,染上重疾,我們也一定能迎來最美好的明天,因為他們是一個個不屈的生命,也是一個個不屈的人!
新春第一課個人有感心得五
風雨同舟,披荊斬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萬眾一心,采取各種“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擴散蔓延,以責任和擔當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少數“未感染群眾”也準備抱著“試試看”“反正街上沒人”“出去曬曬太陽”的心理去“以身試毒”。如何抵擋“麻痹”“僥幸”“焦躁”的“心理飛沫”,守住全民戰疫階段“戰果”,還需各地政府和黨員干部繼續壓實責任,多措并舉,為群眾戴好“護心口罩”,直到這場“疫情阻擊戰”取得最終勝利。
拴緊為民“兩端系帶”,抵擋“麻痹心理飛沫”。連日來,在各級政府、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交通管制、居家隔離已成為遏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蔓延的有效手段。但隨著管制和隔離時間的延長,很多群眾也沒有了武漢“封城”之初的驚慌,慢慢放松了警惕,“反正我沒事”“有什么可怕的”心理也有所顯現。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將是疫情防控最關鍵的“窗口期”,全民提高警惕顯得尤為重要。各級黨員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中央決策部署要求落實到最末端,把自己與群眾的“兩端系帶”拴緊拴好,“軟硬結合”抓好宣傳與排查,切實克服麻痹思想,把“反正”心理徹底消除,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好充分思想準備。
緊壓醒民“金屬護條”,抵擋“僥幸心理飛沫”。隨著季節的變換,春天真真切切踱步而來。居家隔離一段時日,再見春日暖陽,恍若隔世,一些人也開始有了“出去曬曬太陽”的想法。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從初期“沒有證據顯示人傳人”,到目前指出“可能造成持續的人傳人”,甚至可能發生變異。所以,迫切需要各級黨員干部時刻保持審慎態度,把疫情看得嚴重一些、把疫情蔓延的風險估計得大一些,堅持“點面并重”,緊壓防控“金屬護條”,讓“耍大膽”“不設防”的“僥幸心理飛沫”無法“入體”。深入動員群眾徹底拋棄幻想,把防控措施落實好,真正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嚴嚴實實織好全民“防控網”。
拉開困民“中間褶皺”,抵擋“焦慮心理飛沫”。近些天,很多人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然后瀏覽鋪天蓋地的疫情信息。新增多少確診病人、官方發布的確診病人行動路線、醫療物資是否充足,每遇“重點”趕緊看看自己是否“入列”,甚至有的人只是平常感冒也不敢出戶,怕“被隔離”。加之不能走親訪友,不能逛街旅游,甚至怕口罩不夠用,出門散步都是能免則免,“忐忑不安”“看報道就流淚”的焦慮心理也有所見。所以,需要各級政府動員和組織力量,堅持線上與線下咨詢相結合、身體健康與心理安定并重、確診患者與疑似人員心理輔導相結合,做好戰疫期大眾心理干預工作,把困擾群眾心的“中間褶皺”拉開,聚力增強“鎮定感”,確保安穩“過關”。
總之,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是全民之戰,黨員干部要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引領群眾在疫情應對上不“麻痹”、不“僥幸”、不“焦慮”,出“實招”“硬招”防止出現掀開“護心口罩”隨處“裸跑”的現象,真正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在這場“疫考”中交出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點擊下一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