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課觀后感2021作文
今日的新春第一課中,有許多讓我深受感動的故事:猶如空谷幽蘭,芳香滿山的網絡助學英子姐姐,劉發英;有將家史變國寶,百年間不斷的袁裕校;還有那千手觀音表演中,沒有雜質的純凈化身,邰麗華。但最令我忘不了的,還是那用愛搭成翅膀,飛向各地的天使之家——高振寧。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春第一課》觀后感作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1
今天我和同學們在教室一起觀看了《新春第一課》。這一課讓我們看到了生態環境的一個大問題——垃圾!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多的垃圾:生活垃圾,醫療垃圾,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我們只知道這些垃圾都會運到垃圾站,但是到垃圾站以后這些垃圾最終會到那里去呢?這一課告訴我們它們會被送到垃圾填埋場,這是一個讓人震驚的地方,在那個巨大的坑洞里面,填滿了各種各樣的處理后的垃圾廢物!
一個垃圾填埋場一般可以用13—14年,但是由于人們每天制造的垃圾越來越多,光宜昌一天就有130噸的垃圾,現在這樣的垃圾填埋場只能用5—6年了,一塊這樣的垃圾填埋場需要100年的時間去消化它,那么這100年里這塊土地是無法使用的。我想:“當土地都用來埋垃圾了,我們該生活在哪里呢?那時,土地都長不出農作物,空氣中彌漫著垃圾的腐臭味,我們還要在這樣的地方生活和上學!想想都讓我打了個寒戰,那實在是太可怕了!”
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不僅要節約用物,少制造垃圾,還要向那群可愛的環境衛士—三峽蟻工學習,利用休息的時間去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2
今天,我冒著嚴寒快步地走到學校門口,學校里歡聲笑語熱火朝天,同學們“嗡嗡”的討論著,發出響亮的叫聲,我放下沉重的書包,開始觀看《新春第一課》。
首先出場的是和藹可親的主持人-鄧老師,她講的第一個故事是:袁爺爺,他很貧窮,住在北京的郊區,在九幾年時,他一家生活很艱難,他是位退休工人,因為那時他的兒女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們抓耳撓腮,冥思苦想,最后開了一家簡便的小賣部,每天都把20元錢放進愛心箱里, 每個月都有200多元,她們再郵寄到遠安的一所教育培訓學校,就這樣堅持寄了12年,遠安的一名記者到北京調查,問了千家萬戶,問的有清潔工、賣菜的等,都回答:不知道。最后,在北京的郊區的一個小鎮上找到了他們的家,記者表達感謝后,在北京和遠安等報紙上刊登了他的事跡。
第二個登場的是劉方英,她是一名老師,在江西一個縣城教書,第一次上課時,她看到同學們的手臟兮兮的,她就不想在這教下去了,但同學們給了她力量,讓她堅持;在二零零幾年,她的丈夫手癱廢了,所以她在醫院里照顧他,但她一直擔心她的學生,所以最后在微博上發了一篇文章叫:英子姐姐,說她的學生讓她懂得堅持的重要性。
通過觀看這兩個人物事跡,讓我覺得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學會堅持,不能放棄!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3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新春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關愛留守兒童。看完后,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晏爽姐妹倆,她們的媽媽有精神病,爸爸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她們只能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而我呢,心安理得地享受著媽媽和外婆的悉心照料,時不時還鬧鬧小脾氣,爸爸雖然在武漢上班,但每周末都回來陪我。晏爽姐妹倆必須獨自走完長達兩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而我家離學校只有幾十米,上下學都要媽媽接送,這讓我很羞愧。
記得有一名留守兒童的愿望是:我想到宜昌去上學,接受更好的教育。再想想我自己,我在宜昌最好的私立小學上學,享受著最優的教育資源,但卻沒有認真學習。
城市里的孩子受到了太多的關愛,很多留守兒童因為缺少愛性格變得孤僻。與那些留守兒童相比,我太幸福了,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愛我的人,同時,我們應該關愛留守兒童,盡力幫助身邊的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到愛和溫暖。
點評:小作者的感受是深刻的,她擷取生活中的點滴進行對比和感悟,深深體會到自己所擁有的幸福,也開始反思自己,該珍惜擁有的一切了!讓孩子從別人的生活里去發現自己,改變自己。我想這就是《開學第一課》的初心吧!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4
今天,我和同學們觀看了宜昌市《新春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它主要是講四個家庭的家風家教和四個學生的優秀事跡。
四個家庭的故事讓我懂得了愛國、敬業、誠信和友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趙一曼的故事,她因為革命而與自己的孩子永久地分開了,但是在犧牲的時候,她想起她還是一位母親,于是在犧牲前給兒子寫了一封信,信上告訴自己的兒子趕快長大,不要忘記自己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我看了覺得趙一曼非常的偉大,她為了把日本人趕出中國,讓其他孩子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不僅舍棄了自己的孩子,還舍棄了自己的生命。
四個同學的故事也讓我更加清楚地懂得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我最佩服的同學是黃煉娟。她雖然是聾啞人,卻能夠照顧生病的母親,還幫助了絕望的父親和身邊智障的同學。我也喜歡幫助別人,但是我跟黃煉娟相比卻自愧不如,因為我沒有經歷過這么多的挫折。
看完新春第一課,我想起了我們家庭的家風家教:勤奮、勤勞造就幸福生活,我的家庭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氛圍,但是我自己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學習上不夠勤奮,生活上不夠勤勞,在新的學期我要更加努力呀!
新春第一課觀后感5
今天,我看了《新春第一課》。主題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
首先是民族英雄趙一曼。為了打敗日寇,她將寧兒托付給了丈夫的堂哥,自己奔赴抗日前線。日寇為了消滅抗日武裝,調集大量兵力向抗日根據地大舉進攻。在一次突圍戰斗中,趙一曼身負重傷,被當地百姓營救,躲在一個草棚里療傷。敵人十分狡猾,尋著炊煙找到趙一曼,將她抓走。1936年8月2日,日寇把趙一曼押去刑場。在囚車上,趙一曼給寧兒留下了遺書。趙一曼將舐犢之情融入愛國情深、民族大義之中。用自己的犧牲與奉獻留給孩子最后一次言傳身教,這種舍小家、保國家的革命大無畏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遠安縣陸安村的羅必炎老人有八個父母,親生父母、養父母,妻子的親生父母、養父母,如今只有一位健在。羅必炎每一位都給他養老送終。羅必炎一家播種善身,傳遞關愛,溫暖他人也快樂了自己。
趙一曼家書的愛國情懷,楊啟發家庭培育的敬業家風,李元成全家恪守的誠信之道和羅必炎一家踐行的友善家訓,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僅需要我們去踐行,更要將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將它發揚光大!